首页 慢性 第44页

慢性 第44页

  • 冠心丹参滴丸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血瘀证计分

    冠心丹参滴丸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血瘀证计分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发展过程中一个相 对稳定的阶段,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时期 [1 ] 。血 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 ( sICAM- 1) 及可溶 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 1 ( sVCAM- 1) 作为血清中 主要的黏附因子,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预测指 标,其血清含量的变化对判断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 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 -3 ] 。本试验运用随机、双盲、 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制剂冠心丹 参滴丸干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通过对 比治疗前后中医主症计分、血瘀证计分以及血清 sICAM-...

  • 一些中草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不错的疗效

    一些中草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不错的疗效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少不了强心甙类药物,但这类药往往副作用较大。临床观察发现,一些中草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不错的疗效,也有“强心”作用,可在中医师指导下适当选用。 人参有大补元气、补益脾肺、生津止渴、安神定志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人参能兴奋肾上腺-垂体系统,增强心肌收缩力,其作用特点与强心甙类似。 黄芪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对因中毒或疲劳而衰竭的心脏作用更为明显;还能扩张血管而有显著的降压和利尿作用。 灵芝有养心安神、补...

  • 慢性唇炎“驴嘴风”中医“唇风”

    慢性唇炎“驴嘴风”中医“唇风”

    32岁的李女士这几天嘴唇又干又疼还有脱皮,吃饭费劲,说话都疼。涂了几天润唇膏也没管用,于是来医院就诊,医生诊断她是患有慢性唇炎。 唐山市中医医院皮肤科主治中医师谷力彬介绍,冬季天气干冷,来医院看嘴唇干燥脱皮、裂口子的病人多了起来。唇炎以唇黏膜红肿、糜烂、皲裂、脱屑为主要特征,其症状时轻时重,日久不愈。 唇炎,中医称之为“唇风”,多由于风热犯胃、脾经血燥而致。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寒冷、干燥、日光照射、烟酒刺激以及咬唇、乐器吹奏等因素有关;还与习惯性撕皮有关。有的人感觉嘴唇...

  • 慢性心力衰竭 健脾和胃法论治

    慢性心力衰竭 健脾和胃法论治

    慢性心力衰竭 (Chronic?heart?failure, CHF)为临 床常见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 严重影响着人们 的健康。目前有研究认为, 胃肠道对于心衰发生后的 血流动力学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其在心衰发展中 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者开始重视 CHF 胃肠道系统的变化, 而有研究也发现干预治疗心 衰患者胃肠道发生的变化对改善心衰症状, 延缓心衰 进展有良好效果 [1] 。CHF 属 “喘证” “水肿” “心悸”...

  • 时辰运动疗法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

    时辰运动疗法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 性疾病引起心肌病变和心室长期压力或容量负荷 过重,导致心室充盈和射血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 种进行性加重的临床综合征 [1 ] 。患者常感疲劳、 呼吸困难,并可出现浮肿等症状,运动明显受限, 生活质量低下。传统治疗 CHF 的方法主要是休息、 限制活动,以减轻心脏负荷,是一种以被动治疗 为主的治疗方案,不利于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而运动疗法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 有氧运动,是患者主动参与疾病治疗的一种方案, 通过科学的运动能改善心功能,提高心肌血液灌 注。研究发现...

  • 茯苓温肾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茯苓温肾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李亚洲  安徽省中医院干部心内科:胡业彬,王建勋,何佳 摘要 目的:观察茯苓温肾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 40 名 CHF 病人按照随机数表法分 为两个组。对照组予以间断低流量吸氧、低盐低脂饮食,利尿剂,ACE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洋地黄类,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茯苓温肾胶囊,疗程 4 周。比较 2 组治疗前后 BNP 水平、IL-6 含量、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2 组患者治疗 4 周,治疗后 BNP 水平...

  • 康复新液结合常规疗法治疗慢性牙周炎临床研究

    康复新液结合常规疗法治疗慢性牙周炎临床研究

    慢性牙周炎是五官科常见疾病之一, 属于中医学 “牙宣 ” “齿动摇” 等范畴 [1 ] 。该病高发于 35 岁以上人 群, 是由于感染多种牙周致病菌及其产物后炎症细胞 侵犯牙周组织, 造成牙槽骨被破坏而导致的牙周支持 组织慢性感染性炎症疾病。在我国发病率高达 65% ~ 75% [2 ] , 临床以牙龈出血、 牙周袋形成、 牙龈红肿痛、 炎 症反应、 牙齿松动等为主要表现, 严重者可出现牙齿脱 落, 对患者外貌美观和咀嚼造成一定影响。该病发展 缓慢, 病程时间较长,...

  • 中医外治慢性失眠疗效好

    中医外治慢性失眠疗效好

    慢性失眠是一种常见病,它的 治疗难度较大。失眠时间长会导致 心理压力大,临床主要表现为入睡 困难及维持睡眠困难,日间疲倦感, 夜晚越想尽快入睡则越难以人睡, 加重心理冲突,产生紧张焦虑、情绪 不稳、过度担心,自觉痛苦更导致失 眠,形成恶性循环。如果得不到及时 有效的治疗,久而久之不但影响患 者的生活和工作,而且会诱发其他 疾病。中医外治失眠疗效显著、方 便、简单、安全、无毒副作用,现介绍 如下。 一、临床资料 共38例患者,其中男性12例, 女性24例;年龄42~83岁。 二、治疗方法 1.王不留行籽贴耳穴...

  • 郑启仲治疗儿童慢性发声性抽动障碍验案举隅

    郑启仲治疗儿童慢性发声性抽动障碍验案举隅

    儿童抽动障碍是以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 为主要表现, 伴随心理行为症状为特征的一种儿童常 见神经精神疾病 [1 ] 。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 势。发声抽动是由于疾病引起呼吸肌、 咽肌、 喉肌、 口 腔肌和鼻肌的肌肉抽动, 阻碍气流而发出的声音。膈 肌抽动表现为叹气声、 呃逆声; 喉部肌肉抽动表现为干 咳、 清喉、 哼哼声等; 咽部肌肉抽动可表现倒吸气声; 鼻 部肌肉抽动多表现为吸鼻声。严重的患儿可以出现秽 语 [2 ] 。临床中发声性抽动常因呼吸道感染、 情绪等诱 因反复发作、 加重, 较运动性抽动治疗更加...

  • 史大卓教授对心衰的认识 治疗慢性心衰的特色

    史大卓教授对心衰的认识 治疗慢性心衰的特色

    史大卓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经验 心力衰竭(心衰)是由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所致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史大卓教授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的临床及基础工作,在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心衰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临床疗效确切,现将史大卓教授辨治慢性心衰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史大卓教授对心衰的认识 史大卓教授继承前人理论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慢性心衰病机为五脏元气虚损,以心气虚、心阳虚为本[2],瘀...

  • 从脾肾入手论治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从脾肾入手论治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从脾肾入手论治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 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呈缓慢进展或缓解复发的感觉运 动型周围神经病。临床多慢性起病, 症状进展在 8 周 以上 [1 ] ;但也有 16% 的患者呈亚急性起病, 进展较快, 4 ~8 周即可达致高峰 [2 ] 。临床上以神经根及周围神 经的节段性脱髓鞘损害为主, 呈进行性对称性麻痹、 四 肢软瘫伴有以肢体感觉异常和神经障碍等临床表现, 严重者可累及肋间肌和膈肌导致呼吸麻痹, 造成患者 死亡。当前西医治疗主要以激素冲击疗法...

  • 基于“益阳消阴”理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浅析

    基于“益阳消阴”理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浅析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以呼吸困难、活动耐量受限和体液潴留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该病属于中医“胸痹”“心胀”“心咳”“心水”“水肿”“喘证”“心悸”“支饮”等范畴。本文根据古今文献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记载,概括总结其病因病...

  • 张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探析

    张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探析

    张艳,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名中医,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专家评审委员。张艳教授从事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30余年,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重视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心力衰竭。张艳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强调中西医结合,西医诊病分期,中医辨证分型;以西医诊断为先,中医识机为后。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器质性或功能性心脏疾病使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临床上以动脉系统和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为主的一种综合征。“心衰”一词首见于宋·陈师文《圣济总录&mi...

  • 基于“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从小肠论治慢性心力衰竭

    基于“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从小肠论治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21世纪心血管领域的挑战之一,尤以中老年人高发,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水肿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主要以正性肌力、减轻心脏前负荷为主要治疗手段,治疗手段有限,故从多角度出发,寻求慢性心力衰竭的其他治疗手段尤为重要。中医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故从小肠出发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也是一种可行的诊疗思路。 1 理论基础 1.1 中医理论探讨 (1)经脉循行《灵枢·经脉》曰:“心手少阴之脉,...

  • 慢性脑损伤的中医综合防治与康复措施

    慢性脑损伤的中医综合防治与康复措施

    慢性脑损伤病因病机解析 本文详细探讨了慢性脑损伤的病因病机,认为慢性脑损伤属中医脑病范畴,病因包括先天因素、调摄失宜、久病损伤、外邪侵袭、外伤脑髓等,病机可概括为正虚邪结、络痹髓空、神机失常。对今后制定相应的慢性脑损伤综合防治与康复措施,具有积极意义。 慢性脑损伤是指由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脑的慢性进行性结构损害为基础的高级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慢性脑损伤临床常见,是诸多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脑功能障碍的共同转归。此前,我们曾经对慢性脑损伤发生机制的相关研究做过综述,并对其中医认识进行了初步探讨。目前认为,...

  • 阿米巴痢疾方 冠心病方 风湿性心脏病方 慢性心衰方

    阿米巴痢疾方 冠心病方 风湿性心脏病方 慢性心衰方

    阿米巴痢疾方 组成:鸦胆子肉20粒。 用法: 以滑石粉为衣,空腹吞服。 功效:清热解毒,杀虫止痢。 主治:阿米巴痢疾。 冠心病方 组成:党参(或太子参)18g,竹茹10g,法半夏10g,茯苓15g,橘红10g,枳壳6g,甘草5g,丹参18g。 功效:益气祛痰,温通心阳。 主治:冠心病。 加减:气阴两虚者合生脉散;血瘀胸痛甚者加田七末、豨莶草或失笑散;气虚甚者合用四君子汤或重用黄芪;血压高加草决明、代赭石、钩藤、牛膝;血脂高加山...

  • 管遵惠益脑十六穴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经验探析

    管遵惠益脑十六穴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经验探析

    管遵惠教授师源针灸世家, 博古通今, 学验颇丰。50余年间潜心理论钻研, 勤于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 遵古而不泥古, 在继承家学及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致力于针法灸法研究, 开拓创新, 独树一帜, 发展了热针疗法、蜂针经穴疗法、管氏过梁针法、管氏舌针等特殊针法, 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管氏针灸流派。管教授擅长针灸或针药并用治疗各种心脑病、脊柱病及各科疑难杂病, 在治疗脑病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疗学术思想。 慢性脑供血不足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的范畴, 《灵枢&mid...

  • 慢性心力衰竭 三焦理论源流及其生理意义

    慢性心力衰竭 三焦理论源流及其生理意义

    苓桂术甘汤“开玄府-气化三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探讨 慢性心力衰竭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 以下简称心衰) 亦称慢性心功能不全, 是各种心血管病和非心血管病的终末阶段, 其过程是一个从代偿阶段逐渐进入失代偿阶段慢性病理、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医药治疗心衰具有悠久的历史, 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 中医认为心衰属中医“心悸”“胸痹”等范畴, 其病理改变的实质则是因气、血、水病理因素构成的。而心衰气和...

  • 冠心病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吴林鹏强心方

    冠心病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吴林鹏强心方

    吴林鹏,主任医师,教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多年,临证经验丰富,擅治内科、儿科疾病,尤在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方面有独到见解。 组成:黄芪30克,五味子10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桂枝10克,丹参15克,枳实10克,葶苈子10克。 功能:益气温阳,活血化瘀,利水消肿。 主治:气短乏力,胸闷心悸,喘咳痰壅,动则加重,尿少浮肿,畏寒肢冷等症。如冠心病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方解:黄芪补气升...

  • 中医通腑法治脑卒中急性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医通腑法治脑卒中急性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通腑法在重症医学科中的应用 中医在治疗急危重症方面历史悠久, “下法”是重要的治法之一, 通腑法在常见急危重症中运用广泛。通腑法由泻下药为主组方, 以大承气汤为基础方化裁, 具有通导大便、排出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等作用。笔者对重症监护病房中危重患者辨证后使用通腑法治疗, 收到良好的效果。 1 脑卒中急性期 脑卒中分期诊断:发病后6 h内为超早期;一般发病后2周左右为急性期[1]。脑卒中属于中医“中风”范畴。王永炎教授认为, 中风病急性期患者...

  • 路志正治疗眩晕,耳鸣和下肢慢性溃疡医案三则

    路志正治疗眩晕,耳鸣和下肢慢性溃疡医案三则

    路志正学术以经典为宗,学兼各家,既不泥古,亦不废今,宗《伤寒论》而不囿于伤寒方,宗温病学说而不泥于四时温病,治伤寒、温病于一炉,而对清代叶、薛、吴、王等诸家的温病学说尤为服膺,并颇有心得。对汉以下的学术流派也勤求博采,撷英咀华,毫无偏见。尤其受李东垣、叶天士影响最深,最重脾胃,结合当今社会和人们的饮食起居情况,提出了湿邪常在,不独南方多见,北方亦多湿邪的观点。反对抱残守缺,故步自封,主张对历代名家医著和临证经验,要融会贯通,验之临床,并加以发展,反对脱离实际,奢谈理论。临床诊病细致入微,常常灵活运用各家学说经验治疗...

  • 主治过敏性肠炎 (慢性腹痛腹泻)

    主治过敏性肠炎 (慢性腹痛腹泻)

    功效: 补气,健脾,主治过敏性肠炎,慢性腹痛腹泻反复发作,粪便中带有大量黏液及不消化食物,肠鸣,伴纳呆腹胀,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形体瘦弱等。 处方与用法: 生黄芪50克,水煎服,每日2剂。15天为1个疗程。有效时,可连服半年。...

  • 慢性胃炎引起的胃脘疼痛 中药治方药组成

    慢性胃炎引起的胃脘疼痛 中药治方药组成

    方药组成 蒲公英30克,川芎15克,党参15克,黄连10克,吴茱萸6克,厚朴15克,紫苏梗15克,川楝子6克,玄胡索30克。   组方依据 该方所治胃炎,包括各类胃炎及十二指肠球炎,诊断以胃脘疼痛、吐酸、嗳气三大症状为要点。该病因长期寒湿侵胃,郁久化热,湿热阻络,气血瘀滞,气虚津亏所致。治宜清热散瘀,理气和胃,制酸止疼。药用蒲公英清热解毒,化瘀解痉,蒲公英素有“疔疮圣药”之誉,有抑菌和杀伤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且能生肌活血,故对溃疡的修复、炎症的消退及清除幽门螺杆菌等起重要作用。川芎素...

  • 慢性胃炎食道炎 腐竹白果炖猪肚

    慢性胃炎食道炎 腐竹白果炖猪肚

    腐竹白果炖猪肚是一道男女老少皆宜的暖胃靓汤,很受广东人欢迎。这个汤有温胃散寒、健脾胃的功效,对脾胃虚弱或虚寒的慢性胃炎、食道炎等消化系统不适患者具有较好的食疗养生作用。 制作方法 准备猪肚一个,约900克,瘦肉200克,腐竹100克浸软,白果约10粒去衣,胡椒粒1汤匙,生姜3片,盐适量,用食用油和盐各一汤匙,再用生粉和盐各一汤匙,分两次把猪肚里外面反复抓洗,每次抓洗后都用水把猪肚反复冲洗干净,直至无异味。再把白胡椒打碎,放入猪肚内,把猪肚头尾用线扎紧。最后把猪肚、瘦肉、腐竹、白果、生姜放入炖盅,加...

  • 过伟峰从“内外合邪”论治慢性紧张型头痛撷菁

    过伟峰从“内外合邪”论治慢性紧张型头痛撷菁

    紧张型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慢性头痛, 表现为双颞、后枕、头顶或全头部的钝痛、压迫感、麻木或束带样紧箍感, 可伴有疼痛部位肌肉的触痛或压痛、颈肩部僵硬疼痛[1], 常伴有焦虑抑郁、失眠等, 每因精神紧张、劳累、吹风受凉诱发或加重。病程较长, 时作时止, 时轻时重, 病程可达10年以上[2], 终身患病率达37%~78%[3]。本病属中医学“头痛”“头风”范畴, 过伟峰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 师从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 擅长治疗神经系统疾患, 对紧张型头痛的诊治见...

  • 自拟安胃散治疗急慢性胃炎

    自拟安胃散治疗急慢性胃炎

    近几年来用自拟安胃散治疗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安胃散处方、制备、服法 处方 桂皮3克,砂仁2克,良姜3克,党参4克,沉香2克,法半夏3克,煅牡蛎5克,田七3克,郁金4克,白芍4克,甘草2克,黄连2克,大黄3克。本方为1日量。 制备 按此方药物比例,将药晒干(或60℃烘干)研末,过100目筛即得。 服法 每餐饭前半小时,用温开水或饭汤冲服上方药散1/3量。病情稳定后,药量可以减半。 病案举例 十二指肠溃疡...

  • 慢性肠炎 治当以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慢性肠炎 治当以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慢性肠炎 患者,女,74 岁。2004 年 1 月 14 日初诊。患者大便水泄 20 余年,尤在饮食稍有不慎,或受寒风冷诱发。每日腹泻于凌晨即起,泻下水样完谷之物,大便日行四五次。怕冷畏风,面部潮红,面额烘热感,口干但不欲饮或饮水不多。 此证属下元虚冷,命门火衰,火不生土,日久滑脱冷泄。治当以温肾暖脾,固肠止泻,并引火归原而温下焦之寒。处方: 白术 15 g,山药 15 g,炙黄芪 15 g,厚朴6 g,姜半夏 10 g,苍术 10 g,防风 10 g,肉桂 6 g,艾叶 6 g,吴茱萸 6 g...

  • 胃脘痛治法处方 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胃脘痛治法处方 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慢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病,病检提示胃黏膜内出现肠型上皮时称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胃痞、胃胀、胃痛、反酸、嗳气、嘈杂及纳差等,属中医“胃痞”“胃痛”“反酸”等范畴。庞福华出身于中医世家,曾师从著名老中医黄寿人、韩仁道等学习,为湖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五十余年,擅长治疗胃肠、肝胆疾病及疑难杂症。笔者有幸侍诊于旁,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本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 《素问&m...

  • 李佃贵化浊解毒调肝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李佃贵化浊解毒调肝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西医均感棘手。李佃贵创浊毒理论,以化浊解毒调肝为基本大法,对逆转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截断癌前病变发展过程,疗效确切。特此推荐。 【摘要】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难治病之一,属于胃癌前病变,病情多受情志变化影响。 李佃贵首创“浊毒理论”,认为情志失调,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横犯脾胃,或肝郁化火、肝胆湿热、肝血不足等均可影响脾胃运化,导致浊毒内蕴而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故临床治疗以化浊解毒调肝为基本大法,具体根据患者病因病机之不同,以化浊解毒为主,或兼以疏肝理...

  • 甘蔗治疗慢性胃炎、反胃呕吐

    甘蔗治疗慢性胃炎、反胃呕吐

     甘蔗不仅是冬令佳果,而且还是防病健身的良药。祖国医学认为,甘蔗味甘性寒,甘可滋补养血,寒可清热生津,故有滋养润燥之功,适用于低血糖症、心脏衰弱、津液不足、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虚热咳嗽等病症。  民间常用蔗汁、葡萄酒各50克混合服,早晚各一次,对治疗慢性胃炎、反胃呕吐有很好的疗效。...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