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方 第2363页

方 第2363页

  • 续命汤的组成与方解 巨细青龙汤是麻黄汤的变方

    续命汤的组成与方解 巨细青龙汤是麻黄汤的变方

    《古今录验》续命汤见《金匮要略》,原书云:“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唐突不知把柄,或拘急不得转侧。”笔者运用该方医治多种急慢性疾病,有的病例取得难以想象的优秀效果,深感仲景制方之微妙。《绛雪园古方选注》对该方评注云:“续命者有却病延年之功”。 续命汤的组成与方解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干姜、当归、甘草各9克、党参15克、生石膏30克、川芎6克。 本方是把大青龙汤中生姜改为干姜,去大枣,加党参、当归、川芎组合而成。大青龙汤为表里...

  • 甘麦大枣汤方证发微

    甘麦大枣汤方证发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刘持年教授投身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事业50余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对甘麦大枣汤临证运用经验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脏躁病机 甘麦大枣汤首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泣,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亦补脾气。”方由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组成。历代医家多将甘麦大枣汤作为治疗脏躁基础方。关于脏躁病机,历代医家注解不一: 心气...

  • 金匮肾气丸衍化方临床分型应用

    金匮肾气丸衍化方临床分型应用

    金匮肾气丸原方 干地黄八两,山茱萸、山药各四两,泽泻,状苓、牡丹皮各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以上八味末之,炼蜜为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方中附子、桂枝温补肾阳为君药;地黄、山茱萸、山药补阴摄阳并防桂附之辛燥伤阴为臣药;茯苓、泽泻、丹皮利湿泻火祛肾浊为佐使。诸药相配,寒热并用,水火互济,阴阳兼补,一开一合,不温不燥,共奏温补肾阳之功效,使水去而阴不伤,扶阳而火不升。故仲景先师云:“虚劳腹疼,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金匮肾气丸衍化方...

  • 固气汤方 加减运用于临床举二案书之

    固气汤方 加减运用于临床举二案书之

    “固气汤”源于《傅青主女科》,为明末清初医家傅青主先生治疗因元气不足、气虚血弱,而致崩漏的验方。余以此加减运用于临床,每获良效,特试举二案书之,以享同道。 固气汤方:人参一两,白术五钱,熟地五钱,当归三钱,茯苓二钱,甘草一钱,杜仲三钱,山萸肉二钱,远志一钱,五味子十粒,水煎服。 案一 患者李某,女27岁,已婚。月经点滴不净20余日,腰酸、乏力、小腹微冷,舌淡苔薄,脉细滑。证因元气不足而至,治宜调补气血以养元气,兼以温经止血。 处方:...

  • 阳和汤制方思想 阳和汤拓展应用

    阳和汤制方思想 阳和汤拓展应用

    论阳和汤“以消为贵,以托为畏”的制方思想与拓展应用 历版方剂学教材将阳和汤所治阴疽的病机归纳为“阳虚血弱, 寒凝痰滞”, 功用为“温阳补血, 散寒通滞”, 视熟地黄、鹿胶为君药。本文在全面考察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全书基础上, 首先围绕阴疽证“以消为贵, 以托为畏”的学术主张, 从阴疽病机特点、立法原则、君药确定等方面探究阳和汤的制方本意, 旨在回归阳和汤制方者的原创思维。继而介绍了应用阳和汤异病同治、加减化...

  • 有一类方剂有一个名字叫作“柴胡剂”

    有一类方剂有一个名字叫作“柴胡剂”

    从医圣张仲景的著作到后世历代方书,以柴胡作为主要组成的方剂不胜枚举,这一类方剂有一个名字叫作“柴胡剂”。作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类方剂,后世医家也对其发挥出了很多延伸功效和应用范围,今天就带大家跟随名医赵进喜教授学习下柴胡剂的实用心得。 柴胡剂是以柴胡为主药,或由小柴胡汤加减变化而成的一类方剂,包括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 小柴胡汤是其代表方,主治外感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的“半在里,半在外&rdqu...

  • 手脚痉挛案中药方 共奏补益肝肾不留邪

    手脚痉挛案中药方 共奏补益肝肾不留邪

    患者,女,55岁。诉夜间熟睡中阵发性拳打脚踢3月余就诊。3月前,患者莫名其妙地在夜间熟睡时,俄然四肢痉挛致醒,须重复伸手伸脚才干遏止痉挛。患者认为缺钙,自行购买钙片医治。半月后未见好转,逐步发展到几乎每晚一次发作。到某市医院做各种生化查看,未查出切当疾病。服用维生素B1、糖钙片等医治,效果不显,前来就诊中医。刻见:连续1周每晚1次熟睡中四肢痉挛,得拳打脚踢才缓解,严重影响睡觉质量,精力欠佳,舌红苔少,脉细弦。 辨证:肝肾阴虚,头绪不营。 处方:木瓜20g,补骨脂10g,山茱萸10g,石斛10g,...

  • 清肝降火化痰软坚治甲亢方

    清肝降火化痰软坚治甲亢方

    处方:生牡蛎20克,玄参、夏枯草、柴胡、党参各10克,栀子、连翘、黄芩、浙贝母、甘草各6克。 加减:肝火偏亢,急躁易怒者,加刺蒺藜10克,龙胆草、丹皮各6克;心火亢盛,心悸失眠较重者,加夜交藤20克,丹参、.生地各12克;肝风内动,肢颤较重者,加钩藤、刺蒺藜、白芍各10克;胃热亢盛,多食易饥者,加生石膏15克;脾胃运化失常,便多乏力者,加茯苓、麦芽各10克,白术6克;病久正气耗伤,加黄芪30克,加重党参用量;火旺灼阴,口渴烦热者,加沙参、天花粉各lO克,麦冬8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清肝降...

  • ”大青龙汤”方名意思 用药特色 主看病证

    ”大青龙汤”方名意思 用药特色 主看病证

    ”大青龙汤”为仲景《伤寒论》中的一张名方,其方实为麻黄汤倍用麻黄,加石膏、生姜、大枣组成,乃医治风寒两伤,营卫俱实的良方。仲师云:”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感寒身痛苦,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浮弱小,汗出恶风者,不行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润,认为逆也。?’脉浮缓,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主之。”但是,本方延用至今,其功用已被后世医家更多发挥。对其现代临床运用的研讨也有很大深化,本文在此略作赘述。 1 方名意思...

  • 丹方诵记《汤头歌诀》

    丹方诵记《汤头歌诀》

    丹方诵记,先贤多有注重,如汪讱庵修改《汤头歌诀》,近人严苍山更是对汪氏《汤头歌诀》增辑,编成《汤头歌诀正续集》,影响较大。此外,陈修园与其父所编《长沙方歌括》《金匮方歌括》亦较实用。笔者结合自己习记丹方的一点领会,集成十条,以与同学者沟通。 1 根底法 根底法,指熟记根底丹方、小方及药组,为后边简编法打根底。根底丹方如四物汤、四君子汤、五味异功散、香砂六君汤、二陈汤、平胃散、五苓散、四逆散、逍遥散、八珍汤、生脉饮、二妙散、白虎汤、导赤散、六一散、凉膈散、六味地黄汤、补中益气汤等;小方,如四乌贼骨...

  • 小青龙汤类方三方鉴别 先辨六经继辨方证

    小青龙汤类方三方鉴别 先辨六经继辨方证

    临床中表里合病以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太阴合病最为常见。其中太阳阳明合病以大青龙汤为代表方,太阳太阴合病以小青龙汤为代表方。 小青龙汤为太阳太阴合病的外邪里饮证的典型代表方剂。同时,仲景也给出小青龙类方: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三方治法都是解表兼以祛饮。其中射干麻黄汤偏于咳喘而咽部症状突出,如可闻及喉中哮鸣音等;厚朴麻黄汤胸闷、喘咳、短气症状突出,且兼有阳明里热可见烦躁等,与小青龙加石膏汤证更为相似。 小青龙汤 太阳太阴合病代表方 《伤寒论》中虽以六经分篇辨治,但六经辨治体系中却蕴含着丰富...

  • 经方中一共用到五种活血散结的虫子

    经方中一共用到五种活血散结的虫子

    在经方中一共用到五种活血散结的虫子,即水蛭、虻虫、䗪虫、蛴螬、蜣螂。 其中水蛭、虻虫出现在抵当汤、抵当丸中,二者都是太阳病篇的方子。太阳病因病程较短,血结的时间不久,适合用峻药急攻,说明这两种药的力量是比较强的。 徐灵胎说:“水蛭最喜食人之血,而性又迟缓、善入,迟则生血不伤,善人则坚积易破,借其力以攻积久之滞,自有利无害也。” 因为水蛭行动迟缓,味咸,所以药性不是十分急迫。虻虫就不同了,它是空中飞的,行动迅疾,而且味苦,苦味有开破性,所以虻虫的破血...

  • 被虫蛀掉的药方

    被虫蛀掉的药方

    据传清代名医叶天士某次给一位病人搭过脉后对病人说:“你患的是不治之症,我无法医治,还是回去吧。”病人听后,满怀忧虑而去。 三年后,有个体魄强健的人来找叶天士,叶天士一眼看去便认出这是三年前那个病人,感到十分惊奇。那人说:“叶先生三年前给我诊断,说是不治之症,而今我已大病痊愈,身强体壮。看来,先生还算不上医术高明呀!”叶天士问明原委,感到十分羞愧,第二天就关闭诊所外出拜师。 这一天,浙江名医陈振东家里来了一位陌生人,四十开外的年纪,谈吐文雅、举止大方...

    秘方方剂 2024-03-07 14 0 药方
  • 大青龙汤 辨治寒热搀杂证的重要看病方

    大青龙汤 辨治寒热搀杂证的重要看病方

    大青龙汤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寒热搀杂证且以寒为主的重要看病方,只要注重研究方中麻黄与石膏之间的用量份额关系,辨清大青龙汤与“太阳中风”、“脉浮缓”、“无少阴证”、“烦躁”之间的内涵相互关系,充沛注重服用大青龙汤注意事项与大汗出、厥逆、筋惕肉瞤之间的特殊关系,以及运用大青龙汤的思路与办法等,以此才干学好用活大青龙汤以辨治许多疑问杂病。 大青龙汤由麻黄去节、六两(18g),桂枝去皮、二两(6g),甘草炙、二两(6g...

  • 探访国家级非遗京万红软膏组方与制作技艺传承之路

    探访国家级非遗京万红软膏组方与制作技艺传承之路

    提起京万红软膏,人们耳熟能详。有着百年历史的达仁堂京万红药业,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擦亮老字号“金招牌”。近日,笔者走进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在技术部部长赵宇的引导下,探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京万红软膏组方与制作技艺的传承之路。 名方遇巧匠 美名誉中外 “京万红软膏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来源于古方黄连解毒膏,由东汉名医华佗弟子吴普创立并传于其后裔,后代代相传至安徽省著名老中医吴香山。京万红软膏的主要配方汲取名方精华,药味广博,配伍严谨,选用的是...

  • 五官属半表半里 柴胡类方治疗五官疾病

    五官属半表半里 柴胡类方治疗五官疾病

    郭少武,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沈阳市名中医。师从耳鼻喉科名家于清涛教授,喜用经方治疗耳鼻咽喉等五官科疾病。郭少武法承仲景,着眼五官方寸之地,从半表半里诠释五官之病,运用柴胡类方进行治疗。笔者整理其临证诊疗思维与经验如下。 五官属半表半里 张仲景《伤寒论》原书无半表半里一词,金代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中率先明确提出了半表半里的概念。半表半里证,系外感邪气由表入里,郁于少阳,病邪处于由表入里的过渡阶段,病势徘徊于表里之间。临证多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

  • 小柴胡汤 组方简易结构严谨 善治感冒适应广泛

    小柴胡汤 组方简易结构严谨 善治感冒适应广泛

    小柴胡汤乃仲景《伤寒论》中之一首名方,千百年间为炎黄子孙之健康贡献殊多。此方构成简洁,用药平淡无奇,颇有貌不惊人之嫌。然在《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之中,唯有小柴胡汤最为出奇制胜之方。无论组方之善,效验之宏,应用之广,其余诸方未有可与伦比者。今就小柴胡汤本方及其治疗伤寒本症之旨略加纵引,于其所涉内外杂症之治者稍稍旁及,聊述拙见,以就正于明者。 一、组方简易,结构严谨 小柴胡汤由柴胡、人参、甘草、半夏、黄芩、生姜、大枣等七味药物组成,均是普通常用之品。药虽至简,而全方之功能,深切于...

  • 芍药甘草汤 临床主要用方指征

    芍药甘草汤 临床主要用方指征

    芍药甘草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第29条云:“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则伸……”仲景在此明确地指出本方的适应症。继仲景后,历代医家验证本方的疗效的记载实不鲜见,如“治热脚气,不能行步”,去杖汤,“治脚弱无力,步行艰难”,“芍药甘草汤治腹痛如神”,“治拘挛急迫者”,“...

  • 抵御百病 中医排名临床十大名方

    抵御百病 中医排名临床十大名方

    如果中医有兵器谱排名的话,那么以下十大名方必位列前茅,甚至有中医名家凭借“小柴胡汤”一张方加减运用,出神入化,抵御百病,可见此中医临床最常用的十大名方,名不虚传。赞誉之词实不为过,请君细读本文,看十大名方如何疗效显著。 小青龙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9克,桂枝9克,干姜9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白芍9克,半夏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二次服。 功能: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症见恶寒发热,无...

  • 王付经方蜀漆散运用探秘

    王付经方蜀漆散运用探秘

    蜀漆散[1]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阳郁牡疟证的重要基础方, 不仅可以治疗疟疾、猩红热、病毒性感染、原因不明性发热等, 还可治疗诸多疾病, 如抑郁症、癔症、精神分裂等。结合王付教授多年临床用方辨治体会, 认为仅用蜀漆散尚有一定局限性, 在临床中因疾病症状表现复杂性, 欲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最好选用合方治病。王付教授在合方应用方面, 经验丰富, 常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因此, 试将王付教授临床运用蜀漆散介绍于次, 以飨众人。 方药解读 蜀漆散是治疗阳郁牡疟证的基础方, 原方由蜀漆洗、去腥, 云母烧二日夜,...

  • 学用四逆汤方证的思考与探索

    学用四逆汤方证的思考与探索

    众所周知, 四逆汤是辨治少阴阳虚阴寒证的重 要代表方, 张仲景为何既在太阳病篇辨四逆汤方证, 又在阳明病篇辨四逆汤方证, 还在少阴病篇辨四逆 汤方证, 更在厥阴病篇辨四逆汤方证; 而用四逆汤为 何既能辨治头部症状如头痛, 又能辨治胸膈病变如 膈上有寒饮; 既能辨治中焦症状如呕吐, 又能辨治下 焦症状如下利、 腹胀满; 既能辨治全身症状如发热、 身疼痛, 又能辨治四肢症状如四肢疼、 四肢拘急; 张 仲景对此论述的辨证基本思路是什么? 又有哪些特 殊临床指导意义? 笔者结合多年临床运用四逆汤辨 治体会, 试将肤浅认识略...

  • 药方取纯最忌杂 小青龙汤原方更好用

    药方取纯最忌杂 小青龙汤原方更好用

    张宗昌为山东督军时,带领杂凑起来的数十万队伍,称霸一方。张氏骄横昏庸,人称“三不将军”——不知有多少兵,不知有多少枪,不知有多少小老婆。某年夏月,因事路过宁波,适值天气酷热,暑湿内陷,张宗昌头脑昏重,神疲乏力,时有低热,遂延范文甫诊视。持脉察舌后,即挥笔书清震汤一方(升麻、苍术、荷叶3味)。张接阅后,嫌范氏案语简短,药味太少,颇为不悦,出言不逊。范闻后毫不畏惧,直言讥笑之:“用药如用兵,将在谋而不在勇,兵贵精而不在多,乌合之众,虽多何用?治病亦然,贵在辨证...

  • 薯蓣丸:复方组合 药物分析

    薯蓣丸:复方组合 药物分析

    《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著作。历代医家对其注解众说纷纭,或从六经八纲,或从脏腑气血,或从标本中气,或从五运六气等,不一而足。门九章曾言:“中医学与其说是一门医学,不如说是学方用方、感受经验的思维与实践。”所以,落实在方证上的学习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学好每一张方、用好每一张方,立足于临床,感悟于实践,踏实做临床与学问,不空谈玄论,不做无根之木。 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薯...

  • 手足麻木是中老年常见病 中医组方

    手足麻木是中老年常见病 中医组方

    张士舜,男,1939年生,主任中医师,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河北省名中医,首届石家庄市名中医,石家庄世舜中医肿瘤医院首席专家。2014年10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成立张士舜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1962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医疗系,从事中医治疗肿瘤50多年,首倡“三辨治癌”理论,多年来临床获显著疗效。   组成:当归30克,菟丝子30克,金毛狗脊10克,补骨脂10克,川断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0...

  • 梅国强用柴胡类方经验

    梅国强用柴胡类方经验

    柴胡温胆汤 柴胡温胆汤由小柴胡汤和温胆汤加减而成,梅师认为,该方并非两方功效之叠加,故常以该方加减治疗杂病中属于痰湿内盛者,对于合并有情志抑郁,饮食不节,病后失养,或外感湿热日久伤正等复杂病机者,均以该方加减治疗。指出该方所主证候,不论其来路如何,其病机总属湿(痰)热内阻,或影响胆胃,或上扰心窍、清阳,或使三焦不利。梅师所用柴胡温胆汤之基本组成为柴胡、黄芩、法半夏、陈皮、茯苓、竹茹、枳实。因其少阳枢机不利,胆火内郁,更兼湿热阻遏,故去人参、甘草、大枣,若呕恶者加生姜。 乳腺增生:聂某,女,40岁...

  • 甲状腺功能亢进失眠易怒 化痰软坚的处方

    甲状腺功能亢进失眠易怒 化痰软坚的处方

    病例.苏××,男,35岁。 7~8个月以来,心悸心烦,失眠易怒,口燥多食,日渐消瘦。某院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医始以抗甲状腺药非但不效,亦且发生肝功明显异常,为此不得不改用中药治之,但效果不够明显。朱老细审其证,除心悸心烦,失眠易怒,口干,消食易饥,日渐消瘦外,并见舌苔黄白,脉弦数,甲状腺弥漫肿大。朱老考虑到前曾用益气养阴,疏肝泻火,化痰软坚的方法取效,何不再采用之。 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党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青皮...

  • “去芍”辨析病案 类方分析

    “去芍”辨析病案 类方分析

    桂枝去芍药汤见于赵开美本《伤寒论》 (下同)21 条 , “太阳病, 下之后, 脉促, 胸满者, 桂枝去芍药汤主 之” 。此方为仲景治疗胸阳不振基础方 , 《伤寒论》 《金 匮要略》 二书中, 有多方均以此方为根进行加减变化, 扩大了应用范围, 但方证为“胸满” (心悸、 心烦、 心惊、 胸闷 )、 “间歇脉” (促、 结、 代、 涩脉)并见为这些方剂的 共同特点。 桂枝去芍药汤为仲景宣通胸阳常用方, 学者多认 为芍药阴寒酸敛、 不利胸阳伸展,...

  • 颈部疼痛 瘿痈案处方

    颈部疼痛 瘿痈案处方

    瘿痈案 患者某, 男, 46岁, 2015年9月12日就诊。 自述颈部疼痛1个月, 头晕, 舌苔白, 脉弦略数。 彩超: 甲状 腺肿大, 下极弥漫性回声不均匀减低, 甲状腺左叶内 小结节。 甲功: FT3: 4.36pg/mL, FT4: 1.98pg/mL。 西 医诊断: 亚急性甲状腺炎, 中医诊断: 瘿痈, 证属气滞 痰凝。 处方: 柴胡15g, 白芍15g, 姜黄15g, 牡丹皮15g, 浙贝母15g, 连翘20g, 板蓝根25g, 郁金15g, 川芎15g, 甘草15g, 陈皮15g,...

  • 畏冷恶热自汗 处方小柴胡汤合玉屏风散

    畏冷恶热自汗 处方小柴胡汤合玉屏风散

    黄某,女,54岁,2011年03月17日初诊。畏冷恶热、自汗,病已3个月,伴口苦,时觉头痛,失眠,疲乏,苔薄黄,脉细。有高血压及冠心病病史。 辨证:少阳枢机不利。 治法:和解少阳,固表止汗。 处方:小柴胡汤合玉屏风散。柴胡10克,黄芩5克,西参6克,法夏10克,甘草6克,炮姜6克,炒白术10克,黄芪30克,防风10克,炒枣仁2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7剂水煎服。 二诊(2011年03月24日):寒热交作及自汗显减,仍夜间难寐,舌淡,苔薄黄,脉...

  • 参苓白术散 方药组成及作用 临床应用

    参苓白术散 方药组成及作用 临床应用

    经方参苓白术散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参苓白术散源于宋朝政府编纂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物组成:莲子、薏苡仁各9g,茯苓、人参片(现多用党参代替)、白术、山药各15g,桔梗、砂仁各6g,白扁豆12g,甘草片10g,大枣3枚。通过现代临床广泛实践,此方可治疗各种肺脾两虚类疾病,由于组方精良,效果显著,一直被广大医者尤其是中医医者所推崇。本研究对参苓白术散的临床运用进展进行概述。 1 方药组成及作用 参苓白术散由党参、茯苓、白术、山药、莲子、薏苡仁、桔梗、砂仁、白扁豆、甘草、大枣等11味方药组成。其...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