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方 第2360页

方 第2360页

  • “圣丹妙方”防风通圣丸

    “圣丹妙方”防风通圣丸

    防风通圣丸,能治上通下,解表益里;上下并医,表里同治;具有上不损下,下不损上;表不伤里,里不伤表;上下表里,虚实寒热;无不俱到的绝妙之功效;难怪名日 “通圣”。真乃是通圣道,显圣应,保健康,祛疾病的灵妙的“圣方”。常用于外感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晕目眩、目赤睛痛、口苦燥干、咽喉不畅、胸膈痞满、咳嗽喘急、唾涕稠粘、大便秘结、小便黄短、疮疡肿毒、湿疹丹斑、皮肤瘙痒、惊狂谵言等。难怪古往今来,医生首选之药,四季皆宜,男女效显,真正是“圣丹妙方”...

  • 痛经治疗验方

    痛经治疗验方

    中医认为,痛经主要是由于妇女的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多因青年女性对月经生理认识不清,精神紧张而疼痛;或因郁怒,气机不利导致气滞血瘀,经血滞于胞宫,排出不畅而疼痛;或因经期感寒涉水,寒湿内侵胞宫,经血被寒湿所凝滞,排出不畅而疼痛;或因生殖器有异常,使经血流通不畅,造成经血潴留,从而刺激子宫收缩,而引起疼痛;或因平素体弱,气血不足,行经后气血更虚,而致胞脉失养而引起痛经。下面介绍一些治疗小验方: 1. 月季花、香树各 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日3 次,于月经将来潮前一星期开始服药,每日1 剂,连用5天。...

  • 流行性急性腮腺炎(郑则敏方)

    流行性急性腮腺炎(郑则敏方)

    【方名】六味消毒饮。 【出处】郑则敏方 【辨证】内有蕴热,外合时邪之毒,结于少阳、阳明之络。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消肿。 【组成】板蓝根15克,忍冬藤15克,夏枯草10克,僵蚕10克,赤芍10克,连翘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治猪囊虫结节方

    治猪囊虫结节方

    猪囊虫病是由猪囊尾蚴(猪囊虫)猪囊虫寄生于人皮下、脑、眼等组织疾病。患囊虫病外观可见白色半透明,如蚕豆大小囊泡状的肉囊尾蚴,囊泡内有一小米粒大小的白点。猪囊虫病一般是进食疫区未熟猪肉史,系由猪肉绦虫的幼虫——猪囊虫引起。 处方:苦参60—100 克,水煎服,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解毒杀虫,治猪囊虫结节,全身散发,不易手术治疗者,有一定的效果.不妨一试。 (顾万龙) ·玻璃体猪囊虫病 ·脑囊虫病 ·感染与传染病科...

  • 毛德西方治肋间神经痛引起的胁痛

    毛德西方治肋间神经痛引起的胁痛

      推气散出自《医学心悟》胁痛篇,原文主治“右胁痛”,又见于清代江笔花《笔花医镜》,但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不止“右胁痛”,凡两胁胀痛者,均可依证选用。毛德西教授学习推气散是由当学生开始的,他说:“老师在治疗慢性胆囊炎时用到此方,口中还低声吟诵道,‘推气散用枳郁金,炙草桔梗陈桂心,生姜大枣作为引,右胁疼痛效如神’。听起来朗朗上口,疗效如期,所以对此方印象很深”。   组成:枳实(或枳壳)3克,郁金3克,桂心1.5...

  • 治低血压方

    治低血压方

    【简介】无论是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造成血压收缩压低于100mmHg,那就会形成低血压 【组成】甘草20克,桂枝30克,肉桂30克。将药物切碎。 【制法】开水冲泡当荼饮 【用法】1日1剂 【功效】温阳扶正,主治低血压症。对妇女手足不温、畏寒尿多等也有较好的效果。 【出处】健康咨询报...

  • 膀胱结石中医验方

    膀胱结石中医验方

    【方名】尿路结石汤。 【辨证】湿热,瘀阻,虚弱。 【治法】利湿化瘀,散结通阻,补肾益气。 【组成】海金砂15克,金钱草15克,车前子10克,木通6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青皮10克,滑石12克,琥珀末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吴华强方...

  • 毛德西用五参顺脉方之“五参”

    毛德西用五参顺脉方之“五参”

      关于“五参”汤的名字,最早来源于孙思邈《千金翼方》,原方名“五参丸”,由人参、沙参、苦参、玄参、丹参组成,治疗心经虚热,不能饮食,食即呕逆,不欲闻人语等。   毛德西教授所用五参顺脉方之“五参”,也是在不断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也曾用过玄参,虽有养阴润脉的作用,但考虑到玄参寒凉,偏于清热解毒,且有腻胃阻膈之虞,故取而代之用三七参,以加强活血化瘀的功效。所以一个经验方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反复实践才能得到的。   组成...

  • 急性肾炎三名医中药方剂

    急性肾炎三名医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湿热内蕴,水湿不化。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健脾利水。 【方名】五草汤。 【组成】鹿衔草20克,益母草30克,鱼腥草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车前子15克,苍术12克,麻黄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连楣山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肾阴不足,热蕴水停。 【治法】滋阴,清热,利水。 【方名】清肾汤。 【组成】生地15克,山药12克,茯苓15克,泽泻12克,连翘15克,益母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傅云江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

  • 鸡内金10种药用便方

    鸡内金10种药用便方

    1.泌尿系结石:鸡内金适量,以微火烘干(不宜高热久炒),研细末。每用15克。开水泡15分钟,清晨空腹服。服后跑步,以助结石排出。 2.胃痛(喜温喜按者):鸡内金12克,韭菜子5克,焙干,共研细末,分2次。早、晚空腹生姜汤送服。 3.遗尿:鸡内金30克,焙干研细末。每次5克,早晚各1次,温开水送服。 4.消化不良。疳积:鸡内金30克,烘干研细末。每次3克,温开水送服,每日2次,连服5~7天。 5.口腔溃疡:鸡内金适量,烧炭存性,涂于口腔溃疡面上,每日3次。一般涂药1~2天见效,3~10日可愈。 6.胃、十...

  • 一贯煎 为养阴柔肝的代表方剂

    一贯煎 为养阴柔肝的代表方剂

      一贯煎,出自清代医家魏玉璜之《续名医类案·心胃痛门》一书,为养阴柔肝的代表方剂。由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枸杞子、川楝子6味药组成,有滋阴养胃,疏肝调气之功效。对肝肾阴虚,气滞不运,郁而化火,胸脘胁痛,呑酸,或呕吐苦水,咽喉干燥,舌红少津,脉细弦无力等有治疗作用。   方中枸杞子性味甘平,入肝肾二经,尤长于滋阴补肝,用为君药。故配生地滋肾养阴,藉肾水之充以涵养肝木,并可清虚热,生津液;当归养血补肝,因属血中气药,故养血之中有调血之能,补肝之中寓疏达之力,二者与枸杞相伍,补肝阴,养肝血之效...

  • 治慢性胰腺炎 胆胰合症方

    治慢性胰腺炎 胆胰合症方

      裴正学,男,1938年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甘肃省首批名老中医,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甘肃省中医院首席专家,甘肃省文史馆馆员。   他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载,学验俱丰,擅长治疗肿瘤、肝病、血液病、自身免疫病等疑难杂症;提出“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中西医结合十六字方针已成为当前...

  • 化脓性鼻窦炎治疗中药处方

    化脓性鼻窦炎治疗中药处方

    中药处方(一)   【方名】排脓清窦汤。   【辨证】肺胃蕴热。   【治法】排脓解毒。   【组成】桔梗10克,黄芩10克,浙贝10克,天花粉10克,七叶一枝花10克,金银花12克,苍耳子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二)   【方名】升麻解毒汤。   【辨证】阳明热毒壅盛。   【治法】清解阳明热毒。   【组成】升麻6克,葛根15克,赤芍12克,生甘草6克,黄芩15克,银花15克,川芎3克,蒲公英20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 验方治疗甲疽法

    验方治疗甲疽法

      甲疽是一种外科临床常见的病症,多有修剪趾(指)甲,损伤甲旁的皮肉;或鞋子狭窄,久受挤压而起。初起时甲旁肿胀,微痛,流黄水,渐呈红肿化脓,患部的趾(指)甲内嵌,破溃后胬肉高突,疼痛流脓,使患者难以行走。笔者经临床实践应用下列验方治疗有效,不妨患者一试。   黄柏100克,五倍子80克,冰片10克,藕节炭50克,将上药研末混匀装瓶密封备用。先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用棉球对局部做常规消毒,趾甲内嵌者,须剪除部分指甲,然后将药末撒在甲沟及胬肉处,外敷消毒纱布,胶布固定,隔日1次,7~14天即可治愈。...

  • 野菊花验方

    野菊花验方

      宋代景焕于《牧竖闲谈》中曰:“真菊延龄,野菊泄人。”野菊花苦寒之性胜于白菊及黄菊,独擅清热之功,一般用于治疗疔痈肿、头痛眩晕、目赤肿痛。中医认为野菊花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现代临床则广泛用于治疗疔痈肿疮毒、湿疹、宫颈炎、前列腺炎、肛窦炎等。常用验方有:   治红眼病:金银花、连翘、野菊花、夏枯草各15克,竹叶、薄荷、桔梗、牛蒡子各9克,芦根18克,甘草3克,水煎分3次服,数剂可愈;风火相煽所致的目赤肿痛,可用野菊花15克,金银花15克,密蒙花9克,夏枯草6克,煎汤内服或外用熏眼。   预防感...

  • 中医名方治慢性胆囊炎

    中医名方治慢性胆囊炎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肝郁气滞,中焦湿热。      【治法】疏肝清胃活血。      【方名】肝胃百合汤。      【组成】柴胡15克,黄芩10克,百合15克,丹参15克,乌药13克,川楝子10克,郁金15克,金钱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夏度衡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肝经湿热内郁。      【治法】疏泄肝热,清解脏腑。      【方名】加味柴胡汤。      【组成】柴胡9克,黄芩9克,姜半复9克,白芍15克,生姜3...

  • 郑氏之论处方治喷嚏频频

    郑氏之论处方治喷嚏频频

      笔者的三姨,40岁,频频喷嚏,常数十分钟不止,甚是苦恼。早晨与傍晚为甚,中午少闻,天气暖和时亦少。平时六脉俱沉,舌淡红薄白苔,不发热,其他均无异常。   从生活习惯思,她长时间用冷水洗衣服,水寒之邪从拇指之端(少商穴)循肺经逆行袭肺;而肺主一身之气,肺宣降不利,故喷嚏频频。《伤寒论》:“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笔者因其脉沉,故用小青龙汤合麻黄细辛附子汤,服2剂后症状丝毫未轻。   笔者不明所以,数日后读郑钦安《医理真传》,如获至宝。   郑氏曰...

  • 冯世纶教授善用经方治病

    冯世纶教授善用经方治病

      金元时期的易水学派代表医家张元素提出:“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今病不相能也。”意谓随着人的体质、社会和自然环境(运气)的不断变化,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之中,不能不加变化地使用古方治疗今病。张的原意是反对拘泥于古方的保守思想,却被后人曲解为古方不能治今病。其后的中医各大流派,尊经方者,则谓经方能愈百病;宗时方者,则谓古方不能治今病。   实际上,张元素也曾说过:“仲景药为万世法,号群方之祖,治杂病若神。”经方因其方证理论的科学性,组方之严谨,配伍之合理,疗效...

  • 藿香正气 我国医学的千古良方

    藿香正气 我国医学的千古良方

      入夏,许多人都经常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或饱胀,有些还伴有嗳气、呕吐等症状。到医院就诊,做过腹部超声、胃镜、血常规化验等等检查,却被告知没有异常。这时难免会感到奇怪:我这么难受,为什么就是查不出原因呢?   其实,令这些“健康人”烦恼的疾病,正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简称FD)。FD是消化系统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餐后饱胀、上腹胀气、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恶心、呕吐等。FD的发病原因至今没有得到有效的阐明,通常认为与胃动力下降、胃及十二指肠内脏神经过于敏感以及精神心理...

  • 胡氏系列方 主治肺结核

    胡氏系列方 主治肺结核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养阴杀菌。主治肺结核各型。处方组成:(1)生地9克、桃仁9克、麦冬9克、山药9克、百部9克、白花蛇舌草30克、仙鹤草30克、凌霄花根12克、丹参12克,水煎服。用于肺阴虚型.(2)秦艽9克、银柴胡9克、北沙参9克、麦冬9克、川楝子9克、生地9克、地骨皮9克、白薇9克、青蒿9克、石斛9克、白芨9克、马兜铃9克、黄芩9克、百部9克、白花蛇舌草30克、仙鹤草30克、凌霄花根12克、丹参12克,水煎服。用于阴虚火旺型。(3)白头翁16克、黄连6克、黄柏6克、秦皮9克、米仁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水...

  • 中医清法 代表方:白虎汤

    中医清法 代表方:白虎汤

    所谓清法,就是用寒凉性质(如苦寒、甘寒等)的药物,如黄连、黄芩、黄柏、石膏等,通过其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火热之邪的一种治法,适用于一切热性病和杂病,以及脓疡症出现热象者,以达到祛火解毒的目的。《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热者寒之,温者清之”,就是其立论依据和应用原则,汉代大医家张仲景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一系列治疗温热疾病的著名方剂,至今仍应用不衰。 虽然不同的里热证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但都常见有发热、口渴、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

  • 稍微活动便大汗淋漓调治方

    稍微活动便大汗淋漓调治方

    桃江县 赵连球 问:我老伴今年63岁。她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出汗,即使在气温只有二十八九摄氏度的舒适季节里,也是只要稍微活动便大汗淋漓,好在并不伴有其它身体不适。这是为什么?有什么调治办法吗? 河南省中医院教授毛德西 答:从来信中得知,您老伴 63岁,由于生育较多,身心操劳,内分泌机能失调,体表汗腺调节失去平衡,所以导致出汗过多。出汗越多,身体越虚,继而出汗更多。这种情况,在中医临床上属于气阴俱虚了。据此,特拟一方,希望能对她有所帮助。 生黄芪30克,防风10克,霜桑叶30克,地骨皮30克,五味子6克,生牡蛎...

  • 甘露饮 方解 主治方源

    甘露饮 方解 主治方源

    方源 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 枇杷叶、熟地、天冬、炒枳壳、茵陈、生地、麦冬、石斛、炙甘草、黄芩各12克。 用法 上药共研粗粉,每次取6克,水煎服'每日 2次。 功效主治 养阴清热,行气利湿。主治胃中客热,牙宣口气,齿龈肿烂,时出脓血目赤肿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疮疹黄疽,肢体微肿,胸满气短,二便秘涩,或时身热。 方解 方用生地、熟地、天冬、麦冬、石斛滋阴清润,黄芩、枇杷叶清泻胃中之热,积壳调畅气机,茵陈蒿清利湿热。诸药合用,共奏养阴清热,行气利湿之功6主要用于治疗阴虚火炎之口腔疾病。 按...

  • 身带强烈的触电感验方治之

    身带强烈的触电感验方治之

      王某,女,32岁,2000年4月25日初诊。   患者诉身带静电“打人”已三日。过去也偶有触物时被电打感,而近三日此感觉加重频繁,已影响日常生活或工作,如自己拿金属镊子或其他金属物品,就有触电,被电打感,在卖货或找钱与客户手接触时,客户就有突然比较强烈的触电感,而迅速缩手,自己也有手麻感。这三天每天上午都有几位客户被电打,而下午晚上则无,患者感到非常烦恼,也怕影响生意,故来求治。   患者面红,烦躁,咽干欲饮,眠少梦多,大便二日一次干结,苔黄腻,脉浮弦。   此为肝阳上亢...

  • 桂枝茯苓丸方证特征

    桂枝茯苓丸方证特征

      桂枝茯苓丸又名夺命丹(《妇人大全良方》)、催生汤(《济阴纲目》),源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本方可以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主治下焦瘀血的妇人癥病,即“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从条文可见,“宿有癥病”、“漏下不止”、“血不止”是本方方证辨证关键...

  • 慢性鼻窦炎中药验方

    慢性鼻窦炎中药验方

    【方名】鼻炎丸。 【辨证】风寒伏郁化热,肺热不宣,重蒸清窍 【组成】柴胡10克,薄荷10克,菊花10克,蔓荆子10克,防风10克,芥穗10克,黄芩10克,桔梗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枳壳10克,牛角100克,细辛5克,龙胆草5克,辛荑15克。 【用法】共为细末为密丸,每丸熏3.5克,日服2-3次,每次1-2丸,孕妇慎服。...

  • 蜂蜜疗疾民间验方

    蜂蜜疗疾民间验方

    1.咳嗽:蜂蜜300克,加入川贝末20克拌匀,装瓶备用。每次1小匙含服,每日3--4次,治疗感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久咳不愈属肺燥、肺虚者有良好疗效。 2.便秘:将黑芝麻200克、核桃仁200克捣细,拌入蜂蜜 50克;装瓶备用。每次3小匙内服,每日早晚各1次,治疗津亏肠燥的便秘。 3.感冒:蜂蜜100克,1个柠檬榨汁,与蜂蜜混合服用,治疗流行性与普通感冒均有效。 4.咽痛:绿茶1杯,加蜂蜜1 匙,搅动使蜂蜜溶解,频频含服,可减轻咽喉红肿疼痛。 5.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甘草50克、陈皮15克的浓煎液配入蜂蜜10...

  • 治当温散寒饮 方用小青龙汤加减

    治当温散寒饮 方用小青龙汤加减

      冯某,女,42岁。2012年12月8日初诊。   咳嗽3月余,渐进性加重。咳嗽呈阵发性、连续性,咽痒则咳,有少许白痰,咳则气紧,有汗,近日咳嗽夜甚,影响睡眠,平素易汗出,口干,不喜多饮,纳食尚可,食冷易胃脘不舒,大便日一行,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细弦。   证属表寒里饮,治当温散寒饮,方用小青龙汤加减。   处方:炒杏仁12克,桂枝6克,生白芍6克,干姜3克,细辛3克,五味子9克,姜半夏9克,炙甘草3克。7剂水煎服。   2012年12月15日二诊:咳嗽偶作,较前为轻,不影响睡眠,周身舒适很...

  • 柴胡类方歌括

    柴胡类方歌括

    数年前,笔者在所著的《银屑病经方治疗心法》中编撰了“柴胡类方歌括”如下: 小柴八两少阳凭,枣十二枚夏半升, 三两姜参芩与草,去渣重煎显奇能。 七变渴咳热烦胸,痛悸去芩胁痞硬, 腹痛芍三悸四苓,除枣四牡治痞硬。 去夏四两五人参,治渴四两瓜蒌根, 咳除生姜枣与参,二干姜暖味半升, 两去芩夏三去参,外有微热三桂成, 萎实一枚除夏参,主治不呕并烦胸。 大柴芍三去草参,加枳四枚或二军。 柴胡姜桂八二三,蒌四芩三二牡甘。 柴胡桂枝桂半用,柴芩夏参四味轻。...

  • 名老中医张文泰用经方治痛症经验

    名老中医张文泰用经方治痛症经验

    张文泰,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全国500名带高徒导 师,吉林省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 得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多年,喜用经方治病,屡获佳效。现将张老临床 活用经方芍药甘草汤治疗痛症的经验介 绍如下。 一、治疗腓肠肌综合征(脚挛急) 病例:李某,男,67岁,农民。 近3年来夜间小腿常常有阵阵挛急,疼 痛难忍,彻夜难眠,行动不便,且每遇 受凉、劳累时发作更频繁,舌质偏红, 苔黄腻,脉弦细。诊为脚挛急。方用芍 药甘草汤合羚羊角钩藤汤加减:白芍、 薏苡仁各30克,甘草、宣木瓜各12 克,钩藤(后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