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方 第2261页

方 第2261页

  • “五更泻”高发季防治方

    “五更泻”高发季防治方

    五更泻又名晨泻、鸡鸣泻,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其主要症状是,每至黎明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这类泄泻往往积年累月,久作不愈,所以,病人甚为烦恼。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先天促后天,后天促先天。先天之肾阳发生虚损,命门之火不能温煦脾阳,是此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因则是感受寒凉,饮食失调,不注意饮食卫生而致。 治方:熟枣肉250克,鸡内金60克,干姜粉60克,生白术120克。先将白术、鸡内金文火焙干,轧成细末,再入干姜粉和枣肉同捣成泥状,制成小饼,放在烤炉或锅上烘干,空腹当点心吃。要细嚼慢咽,每剂分4日-6日...

  • 治五更泻 几则健脾温肾的食疗方

    治五更泻 几则健脾温肾的食疗方

    五更泻是指发生在黎明前、五更时辰 的腹泻,又名晨泻、鸡鸣泻,是老年人的常 见病之一。每到黎明时,患者腹部在肚脐周 围的区域就会疼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 中医认为,这种慢性腹泻是脾肾阳虚、命门 火衰的一种表现,所以有“肾泻”之称。五更 泻是由脾肾阳虚所致的慢性腹泻,所以在 治疗上,要以健脾温肾为原则。下面介绍几则健脾温肾的食疗方: 一、干姜红糖水 材料:干姜10克(药店有售),红糖少 量。 做法:将干姜与适量清水同煮20分 钟,去干姜,再加入少量红糖,煮至红糖完 全融化即可。每天早上、...

  • 和胃渗湿 治肠易激综合征方

    和胃渗湿 治肠易激综合征方

    处方:山药、薏苡仁、莲子肉、炒神 曲各15克,党参、茯苓、炒白术、炒枳 壳、干姜各10克,桔梗、砂仁、炙甘草 各5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益气健脾,和胃渗湿。 主治: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为脾 胃虚弱型,症见引起大便溏薄,夹有不消 化食物,稍进油腻则便次增多,伴有神 疲,面色萎黄,饮食不香,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梁健怡...

  • 老中医治胃下垂经验方

    老中医治胃下垂经验方

    朱良春,全国名老中医,擅长治疗疑难杂病。下面介绍其运用苍术治疗胃下垂经验。朱老指出,“久患胃疾,脾胃虚弱,中气久虚,水谷精微无力推动,日久则水湿中阻,故胃虚之证多见夹湿,湿浊不得宣化,清阳岂能上升。”基于此,朱老治胃补虚,必兼宣化湿浊,如治胃下垂,每以辨病用药为主,自拟苍术饮,即一味炒苍术,每日20克,沸开水冲泡,少量频饮代茶,配合“升阳举陷,疏肝解郁”组成基本方如下,苍术、白术、炙黄芪、炒枳壳、升麻、柴胡、元胡、炒白芍、茯苓、白术、陈皮、甘草。以此12味平淡药治胃下...

  • 甘肃名医治慢性泄泻方

    甘肃名医治慢性泄泻方

    处方:党参20克,贾芪30克,白术、茯苓、陈皮、泽泻、大枣各10克,羌活、防风、柴胡、生姜、炙甘草各6克,黄连3克,白芍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脾化湿,升阳益胃。用于治疗慢性泄泻,中医辨证属寒湿伤胃,脾胃阳虚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食用冰箱冷藏食品的人数增多了,大多数人从冰箱取出食物就食用,导致寒湿伤胃。症见吃生冷食物后即腹痛、腹泻,5—6次/天,稀软不成形,时间久则感觉身体沉重,肢节疼痛,四肢无力,不思饮食,口中无味,舌淡红苔白厚腻,脉濡弱。 专家点评:方中黄芪、党参、炙...

  • 得了急性肠炎怎么办 饮食疗法偏方

    得了急性肠炎怎么办 饮食疗法偏方

    急性肠炎 【病因与症状】 急性肠炎是由于饮食不当,进食发酵分解或腐败污染的食物所致肠道的急性炎症,其致病菌多为沙门氏菌属,由于微生物对肠粘膜的侵袭和刺激使天天发作的,在重症中也有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等产生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粪便稀薄,排便次数增加,临床上与急性胃炎同时发病者,又称为急性胃肠炎。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泄泻”范畴。 本病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病状及程度不等的腹泻和腹部不适,随后出现电解质和液体的丢失。患者多在夏秋季突然发病,并多有误食不洁食物的病史,有呈...

  • 中医治疗疝气《冉氏经验方》

    中医治疗疝气《冉氏经验方》

    现代医学认为,疝是人体腹部肌肉薄弱或开裂的区域,导致脂肪组织或肠等人体器官通过这个位置向外,在皮下形成明显突出,伴有不适感和疼痛。特别长时间站立、大小便或举重物时症状会更加明显。大部分疝是由于人体内有长期存在的薄弱区。通常腹壁的薄弱区域是与生俱来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遭受创伤或手术切口变得更薄。举重物或干重体力活会加剧疝的严重程度。 疝的常见类型有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等,中医统称为疝气。其基本症状是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时...

  • 治腹泻偏方

    治腹泻偏方

    一、青梅10克、黄酒100毫升。同放瓷杯中,放在蒸锅中蒸 20分钟,每次温饮10-30 毫升。用于食滞、久泻。 二、饭锅巴120克、莲子30克、白糖10克。把锅巴、莲子研末,与糖和匀,每服 3-5小匙,1日3次,用于脾虚泄泻,症见不思饮食、四肢乏力、腹泻。 三、怀山药(干品)60克、鸡蛋1只。把怀山药研末煮成粥,入鸡蛋黄煮熟服,日服1次。用 于食少倦怠,腹胀泄泻。 四、葛根粉30克,加 水煮糊服,每日1次。用于肠炎腹泻。 (刘志恒)...

  • 什么叫脂肪泻 脂肪泻治疗方

    什么叫脂肪泻 脂肪泻治疗方

      脂肪泻是以脂肪吸收不良造成的。中医认为肾藏命门真火,五脏赖命门之火温熙,肾阳衰微,火虚不能生土,运化失调,而肉类、蛋类属阴柔黏滞之品,故出现食脂肪则泻,治疗当以补火生土之法。   采用四神丸加味,药物组成如下:补骨脂9克,肉豆蔻9克,五味子6克,吴茱萸6克,熟附子4克,茯苓9克,白术9克,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中补骨脂、附子补命门之火,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温脾胃而止泻,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全方共奏温补脾肾之效,则肾温脾暖,大肠固而运化复,自然泻止。...

  • 治肠梗阻活用温中方

    治肠梗阻活用温中方

      定义与范畴 肠梗阻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泛指自空肠起点至直肠之间任何一段肠管的肠内容物运行受阻。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这一类型属中医“关格”、“肠结”、“痞证”、“腹胀”等范畴。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形成原因有气滞、血瘀、寒凝、热结、湿阻、积食、虫结等,大小肠为传化之腑,司饮食传化,肠腑之气以降为顺,以通为用,暴饮暴食、饮食不节、气血瘀滞、热结寒凝、燥屎内结等致肠道传化障碍、清浊不分,积于肠道导致本病。急性者...

  • 慢性胃炎中药方与饮食调理

    慢性胃炎中药方与饮食调理

      慢性胃炎为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而其发病多与饮食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合理的饮食调理对治疗慢性胃炎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原则如下: 【中药治方】苦参6~9克 当归10克 赤芍12克 制大黄6~9克 煨木香9克 海藻15克 桃仁9克 川朴5克 生白术10克。水煎服,每日1剂。便溏时加山楂肉10克,便秘时加大麻仁12克。主治慢性胃肠炎。   1.避免吃各种刺激的食物,如烈性酒、浓咖啡、生蒜、芥末等对胃黏膜有损伤的食物,同时避免吃过硬、过酸、过辣、过冷、过热和过糙的食物。可选用易于消化的食品,并注意少用油炸、油煎等烹...

  • 治腹泻方

    治腹泻方

    黑豆25克,白术15克,把2药人锅中炒熟,研末过筛,每次服10克,米汤送服,1天2次。适用于腹泻。...

    精品偏方 2024-03-08 13 0 腹泻
  • 刘启廷经验方治急性阑尾炎

    刘启廷经验方治急性阑尾炎

    病案举例 林某,女,20岁,学生,2001年9月17日就诊。患者主诉转移性右下腹痛二天。患者两天前晚饭后即参加文艺会演,5小时后即感上腹部撑痛不适,伴有恶心、头痛,因表演后出汗受凉,家人按胃肠型感冒给予口服藿香正气口服液、吡哌酸等药物,至次晨渐觉满腹疼痛,阵发性加剧,腹部触压、咳嗽及身体震动时疼痛加重,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遂来院就诊。查见患者急性病容,痛苦表情,面色萎黄,拘体收腹。查体右下腹阑尾麦氏点局限性压痛、反跳痛明显,无腹肌紧张。时测体温38.6℃,舌质偏红,苔厚微黄,脉细数。化验血常规:...

  • 治打嗝 顽固性呃逆方法

    治打嗝 顽固性呃逆方法

    治顽固性呃逆经验 方法:丁香、沉香1克,吴茱萸 2克。诸药共捣碎研粉,混匀备用。 松节油清洁脐部,温水清洗并擦干, 检查脐部干燥无潮湿后,用药勺将 备好的药粉直接敷于脐窝内,覆以 纱布,并且胶布固定。1日后去除纱 布,清洁脐部。病人无再呃逆即不需 再敷。如再次出现呃逆可重复上述 治疗。 主治:顽固性呃逆。 钟海涛 治呃逆经验 方法:术者用双手拇指、食指、 中指同时按揉患者双手中指指节约 5分钟,即可见效。 主治:呃逆。 王湘...

  • 理气化瘀方治胃溃疡疗效好

    理气化瘀方治胃溃疡疗效好

    临床资料:治疗胃溃疡气滞血瘀型患者20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男12例,女8例;年龄28~53岁,平均36.5岁;病程2个月~14年,平均3.8年;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5例,浅表性胃炎6例,出血者l例。 治疗方法:理气化瘀方药,基本方:柴胡9克,川楝子、元胡、乌贼骨、白芍、炙甘草各10克,三七粉3克(冲服),白及12克,藕节15克,吴茱萸1.5克,枳壳、黄连、黄芩各6克。加减:泛酸多者,加煅瓦楞子10克;胁肋胀痛明显者,加制香附10克,佛手6克;胃痛较甚,夜间较重者,加刺猬皮6克,五灵脂10克;咽干舌燥,胃阴不足者,加...

  • 腹泻8个月 利胆健脾 治则处方

    腹泻8个月 利胆健脾 治则处方

    李某,男,33岁,1992年10月10日初诊。 主诉:腹泻8个月。8月前因饮食不当,引起腹泻至今,曾在某医院以慢性结肠炎长期治疗,但疗效不显,遂求中医治疗。刻诊:面黄无华,消瘦,大便平时2~3次/日稀,若食肉、奶及油腻食品则便频、4~6次/日,伴腹胀,肠鸣,食欲不振,头晕,失眠,烦躁,记忆力减退,厌恶肉、奶及油腻食品,易外感,口腔溃疡(长期复发性口腔溃疡),查右上腹有明显压痛,小腹压之柔软,苔薄黄,脉沉、细、弦,左关著。 病机:胆气犯脾,中气下陷。 治则:利胆健脾,兼以固肠安神。 处方:生黄芪30克...

  • 肠炎痢疾山楂茶方

    肠炎痢疾山楂茶方

    功用:清热消滞,化湿消炎,止痢。适用于湿热痢疾及菌痢、肠炎。 配方:山楂60克(半生半熟),茶叶15克,生姜6克,红糖、白糖各15克。 注:服经药茶期间,忌食瓜果、鱼腥、油腻、粘硬等物。 用法:将山楂、茶叶、生姜3味中药加水煎沸10-15分钟,取汁,冲红、白糖即可。每天2剂,不拘时饮服。...

  • 长期情志不畅 慢性胃炎 中医验方

    长期情志不畅 慢性胃炎 中医验方

    患者,女,41岁, 1月13日初诊。主 诉:反复胃脘部胀 痛,反酸嗳气4年。 患者近4年来反复 出现胃脘部胀痛、纳 差、嗳气、反酸,遇情 志不遂或工作紧张 则症状加重。外院作 胃镜检查确诊为“慢 性胃炎”。曾服用西 药予抗酸及保护胃 黏膜治疗,症状仍反 复发作,为求中医药 治疗,遂至我院门诊 求诊。诊见:胃脘部 胀痛,纳差,嗳气,反 酸,心烦,精神倦怠, 舌淡红,苔薄白,脉 弦细。中医辨证:肝 郁脾虚,胃失和降。 洽以疏肝健脾,和胃 降逆止痛为法,方用 逍遥散加减。处方: 柴胡10克,当归1...

  • 治吐泻民间方

    治吐泻民间方

    1.主治:腹泻. 或有腹痛.一日大便 数次或十多次.粪便 如水样。 处方:稔子(即桃 金娘)500克。用法: 晒干研细末,装入瓶 密封备用。成人每天 服6~10克,分三、四 次服。小儿酌减。 2.主治:腹泻。 口渴。疲倦。不想 吃。或呕吐,或微发 热。大便次数多。粪 便如水样。此方也能 治痢疾。 处方:辣蓼根 (叶面有八字形黑斑 的干根)30克。用 法:加水二碗煎至一 碗,一日分二次服。 3.主治:热性腹 痛、泄泻。 处方:苦羊藤 (又名古羊藤)根30 克。用法:将上药炒 焦,加水一碗半煮成 半碗服。...

    精品偏方 2024-03-08 16 0 民间
  • 消化功能障碍 妙方加乌梅一药

    消化功能障碍 妙方加乌梅一药

    刘某,女,42岁,2003年11月初诊。患者3月前,曾患感冒发热,病后形瘦乏力,胃纳不佳,西医诊断为消化功能障碍,也曾服中药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之类,效果不佳,故来就诊。见其面色少华,胃中时有灼热,食欲不振,头昏乏力,大便量少不爽,小便短。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无力。 辨证属气阴两虚,胃阴不足,肝木承土,运化失常。治以益气养胃, 柔肝助运。 方药:党参12克,生黄芪15克,乌梅10克,生麦芽12克,枸杞子12克,鸡内金12克,金石斛9克,黄连5克,神曲9克。水煎服,每日1剂,5剂。 二诊:药后精神好转,饮...

  • 严冬治胃病二方

    严冬治胃病二方

    1.将鲜马兰60克洗净、捣汁、烧开,放入100毫升优质红葡萄酒内掺和即成。每次服用15~20毫升,早晚各一次或佐餐食用。此方有消炎止痛功效,适用于胃溃疡伴有胃痛绵绵者。 2.将蜂蜜500克倒入碗中,用锅将150克花生油烧开,以沫消失为止,然后将油倒入蜂蜜中,搅拌均匀即可。饭前20~30分钟服用一调羹,早晚各一次,病重者中午可增加一次。此方对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有效。注意用药过程中严禁喝酒和食用辛辣食物。河南新乡航空集团公司医院龚子温 ·治疗胃病 ·胃病专题 ·有胃...

  • 胁下胀痛2年 成肇仁治方

    胁下胀痛2年 成肇仁治方

    《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升降出入,无器不有”“非出入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无以生长化收藏”,说明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气机的逆乱失调就会导致种种不适,临床最常见的就是痞满。 痞满表现为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可分为胸痞和心下痞,临床上以心下痞(即胃痞)较为常见。 《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饮食不节,起居不时...

  • 在消化领域内优化联用中西药的思路和方法

    在消化领域内优化联用中西药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简介:危北海, 男, 教授, 主任医师, 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已50余年, 擅长治疗脾胃病、肝胆病、 老年消化系统疾病, 是国内脾胃学说开创人之一, 建立了国内最大的脾胃理论知识库, 多达400万字。 自1979年至今, 共获得国家卫生部和北京市科委等科技进步成果奖24项, 共发表学术论文112篇,担任6部学术著作的主编、 副主编, 1992年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现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 副秘书长。 [...

  • 治痢疾方

    治痢疾方

    苦瓜、白糖各50克。先将苦瓜捣烂如泥,然后加入白糖搅匀,两小时后将汁滤出,一次饮服。 也可将苦瓜藤或叶,晒干研末,温开水冲服,每日2次,每次6克。适用于痢疾。...

    精品偏方 2024-03-08 15 0 痢疾
  • 壮医治胃溃疡单方

    壮医治胃溃疡单方

    处方与用法:松香500克。研末,置锅中,用微火加热溶化,捞去杂质,倾入水中。待凉后取出,干燥研末。每日3次,每次5克,温开水送服。 功效:温中养胃,治胃溃疡,胃脘疼痛,反复发作,遇寒加重,纳食减少,甚至时有黑便(胃出血),舌淡,苔白.脉细弱者。...

  • 嗳气俗称“打饱嗝”小偏方来治小病痛

    嗳气俗称“打饱嗝”小偏方来治小病痛

      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都有一些口苦、嗳气之类的小毛病,然而当我出现类似的症状时,都不喜欢去医院,而是喜欢选用一些小偏方来治疗这些小病痛,例如荸荠鸡金饮。   它的材料包括:荸荠250克、鸡内金15克。先将鸡内金焙干,然后研磨成细粉;再将荸荠去皮、榨汁。荸荠汁煮温后,送服鸡内金粉,可帮助消化,对嗳气、口苦、食欲欠佳等有一定疗效。(长沙何先生)   专家点评: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孙寒静表示,嗳气俗称“打饱嗝”,是各种消化道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 通络止痛 李德江创方治疗食管炎

    通络止痛 李德江创方治疗食管炎

    名医治食管炎(血瘀型)方 处方:生地、红花各9克,桃仁12克,牛膝10 克,三棱、莪术、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桔梗、川芎 各5克,甘草4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用于治疗食管 炎,中医辨证属血瘀型。症见胸骨后刺痛,吞咽梗噎, 舌暗红,舌边尖有瘀点,脉沉涩。 创方者:李德江 名医治食管炎(气虚型)方 处方:黄芪18克,山药、党参各15克,白术、茯 苓、法半夏各9克,陈皮、木香各6克,砂仁、炙甘草 各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脾健...

  • 半夏泻心汤方证特征

    半夏泻心汤方证特征

      半夏泻心汤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一首经典高效方。原文主治寒热错杂的痞证,即“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其中“心下痞”、“但满而不痛”、“呕”、“肠鸣&r...

  • 慢性胃病“胃痛”“胃脘痛”调养有方

    慢性胃病“胃痛”“胃脘痛”调养有方

    寒冷的季节,有不少老胃病患者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害怕一不小心就会出现胃部疼痛、嗳气、反酸、腹泻、食欲不佳等症状。 现代医学的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病,在中医学上属于“胃痛”“胃脘痛”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精神因素、饮食不节以及体质虚弱等原因引起,时愈时发,也多由于寒冷、饮食等因素而诱发。据调查,本病的复发率可达到40%-70%,而且,大约有半数以上的老胃病者病情反复有明显的季节性。从晚秋、冬季到初春这段时期,时感胃部不适。因此在胃病治愈后要注意预防复...

  • 腹胀“痞证”艾灸食疗方

    腹胀“痞证”艾灸食疗方

      腹胀,中医称为“痞证”,其病因多为正气不足,胃肠功能紊乱;又因患者进食生冷、油腻、煎炸之物而致寒冷错杂,气机升降失调而发病。腹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并非都是“气”,如腹水、肿大的囊肿、巨大肿瘤的压迫和牵扯均可使病人感到腹胀。为此,我们要弄清“腹胀”的原因,别被“功能性腹胀”所误。   艾灸方   艾灸足三里 大病之后或劳倦过度或吃多了,出现精神疲乏、腹胀绵绵时,可以用干艾叶点燃温灸足三里穴(间隔1~2厘米)...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