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第2264页
-
治痢疾腹痛方四款
1.白头翁、秦皮、山楂炭、薏苡仁、摈榔各10克,黄连、木香各3克;黄柏6克,滑石5克,甘草3克,马齿苋30克。水煎服,日1剂。治急性细菌性痢疾,腹痛腹泻,黏胶样大便,里急后重者。 2.藿香、杏仁、通草、葛根、神曲、枳壳、莱菔子各5克,薏苡仁10克,茯苓8克,黄连3克.木香3克。水煎服,分2次温服。治小儿痢疾,发热,白色脓便,曰数次,发热.时有惊搐,烦躁等。 3.治痢疾:生山楂50克,茶叶5克。水煎服,日1剂。 4.处方:三七、没药、海螵蛸各等份。共为细末,每次5克,早晚各服1次。服3日后、隔1日再服下1个疗程。 功...
-
胆汁返流性胃炎验方减治
胆汁返流性胃炎:男,49岁,胃脘疼痛反复发作4年余,曾行胃镜确诊为胆汁返流性胃炎,10天前与人吵架后,感胃脘嘈杂疼痛,胸胁胀满,口苦咽干,时时嗳气,不欲饮食,大便干结,自服吗丁啉、斯达舒等药物无效,舌质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滑,证属肝气犯胃,郁而化热。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清解郁热。 方用小柴胡汤加减:醋柴胡12克,黄芩9克,姜半夏10克,党参15克,炒枳实15克,麻仁30克,炙甘草6克,茯苓15克, 陈皮6克, 白芍10克,郁金10克,栀子10克,生姜6克,水煎服。日1剂。服2剂后大便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
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十二指肠炎症
单兆伟,男,1940年10月生,江苏南通人。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全国第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单兆伟早年师从孟河医派传人张泽生教授,后又拜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为师苦学三载,兼收并蓄。擅长脾胃系疾病诊疗,长期从事脾胃病疑难病的证治研究,创制了理气和胃口服液、清幽养胃胶囊、和胃胶囊、仁术健胃颗粒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中药特色制剂。 单兆伟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内的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获得部省级奖项12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
-
上消化道出血(呕血 黑便)治方
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大多数是上消化道本身病变所致,指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胰腺、胆道的出血。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中药方治疗效果显著。 一:主治 呕血、黑便。可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组成 大黄、白芨各等份。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每次服3~4 5克,日服3~4次,温开水送服。出血量多势急者,可每2小时服药1次。 功用 止血、祛淤、生新。 二:主治:上消化道出血,不论便血与吐血、尤以溃疡出血疗效最佳。 组成黄芪15克,太子参12克,...
-
治受寒胃痛偏方与穴位疗法
受凉饮冷而胃痛暴作,痛势较剧,喜温熨热饮,泛吐清水,或有恶寒发热,苔白脉紧。分析突受寒邪,胃中阳气不得宣通,正邪交争,故胃痛暴作;恶寒发热,苔白为寒邪外袭所致;脉紧主寒主痛。治则温胃散寒止痛。 笔者近年来用胡椒配红枣治疗虚寒性胃痛,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取红枣6枚去核,每个红枣内放白胡椒2粒,隔水蒸10分钟后食用,每日2 次,一般1—3日疼痛减轻, 且无不良反应。 中医认为,胡椒性味辛热,入胃、大肠经,可温中、下气、化痰、止痛。《日华子本草》认为它能调五脏、止心腹冷痛:红枣性味甘温,入脾胃经,具有补中...
-
燥湿和胃 刘元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方
名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不和)方 处方:白芍20克,蒲公英、黄芪各15克,海螵蛸、连翘、薏苡仁、白术各12克,炙甘草、桂枝、茯苓、厚朴、白及各10克,丁香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益气健脾,调和脾胃。用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脾胃不和型。症见食欲不振,胃脘饱胀,上腹疼痛,泛泛欲吐,或泛吐清水,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 创方者:刘元华 名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运失健)方 处方:炒门芍、黄芪、党参各15克,炒白术、炙甘草、桂枝、木香、陈皮、佛手、大枣各6克,生姜3克。...
-
安徽名医治胃脘痛方
处方:黄连8克,炒吴茱萸5克,蒲公英15克,川楝子、姜竹茹、元胡、姜半夏、陈皮、茯苓、枳实各10克,赤芍、白芍各12克,莪术、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调气,宣通郁滞,和胃降逆。主治胃脘痛(由慢性胃炎、食道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溃疡等引起),中医辨证属肝胃郁热兼气滞者。症见胃痛胃胀,嘈杂灼热,嗳气痞满,口苦吞酸,恶心呕吐,时有胸骨后灼热隐痛,舌红苔黄或黄白相兼,脉弦滑。 专家点评:本方由黄连温胆汤、左金丸、金铃子散、芍药甘草汤化裁而成。方中黄连配竹茹清泄肝胃之郁热,降逆、除烦、止呕...
-
主治急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方解
梁开发,男,1952年生,四川绵竹人,主任中医师,四川省名中医,成都医学院兼职教授,德阳市首批中医药学术传承指导老师,出身于中医世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年,擅治中医内科、妇科、男科等疾病,对脾胃疾病尤有心得,先后发表医学论文89篇。 组成:党参10~18克,乌药10~18克,蒲公英15~30克,白术10克,枳实(体虚非气滞重症者改用枳壳或香橼)10~15克,木香6~10克,槟榔6~10克。 功能:益气健脾,和胃通络,行气止痛。 主治: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出血、胃...
-
治胆汁反流性胃炎方
方药:半夏、郁金、黄芩、吴茱萸各10克,代赭石12克,蒲公英15克,黄连、干姜、柴胡、熟大黄、炙甘草各6克。 加减:脾胃气虚加党参12克,黄芪15克;肝气犯胃加佛手10克,金铃子12克;肝胆湿热加龙胆草、栀子各10克;胃阴亏虚加麦冬12克,石斛15克;胃气上逆加煅乌贼骨15克,瓦楞子10克;饮食停滞加鸡内金12克,莱菔子10克;气滞血瘀胃痛加乌药、元胡各10克,丹参1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1月为1个疗程,一般服3-5个月。治疗时告知患者忌酒,忌浓茶,避免吃辛辣刺激、油腻、生硬难消化的食物,生活规律。 主治:...
-
治慢性胃炎方
方药:半夏、党参各9克,黄芩、炙甘草、干姜各6克,黄连3克,大枣4枚。加减:肝胃气滞加郁金、香附各10克;寒邪犯胃加良姜、香附各10克;胃热炽盛加大黄、栀子各4克,生白芍10克;食滞胃肠加枳壳10克,炒神曲15克;瘀阻胃络加丹参、香附、当归各10克;胃阴虚加玄参15克,生地、白芍、麻子仁各10克;脾胃虚寒加黄芪20克,白术、干姜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毫升,分3次温服。 主治:慢性胃炎。疗效:治疗60例,治愈36例(胃脘疼痛及其他症状消失,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正常);好转19例(胃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
-
术后腹壁感染性窦道 刘清泉口授处方
李某某,女,53岁,2015年1月13日初诊:患者因腹壁感染性窦道住院治疗,因疗效不佳,故来门诊就诊寻求中药治疗。患者2009年因肾功能衰竭于301医院行右肾移植,2013年8月27日于301医院行右肾输尿管移行性细胞癌切除术。现长期服用环孢素软胶囊、吗替麦考酚酯胶囊、甲泼尼龙片。因腹部反复感染,出现感染性窦道。刻诊:面色晦黄无泽,腹壁窦道可见渗液,纳眠可,二便调,舌紫暗,苔白腻,脉弦。 处方:生黄芪100克,银花90克,茯苓30克,当归30克,怀牛膝30克,车前子30克(包),地丁30克,皂刺...
-
溃疡病患者的食疗方
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肠道疾病,通常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球部。表现为上腹部节律性、周期性的疼痛,同时伴有上腹饱胀;打嗝、泛酸、恶心等症状。溃疡病的发病、发展及康复都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的营养和膳食可以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复发。 溃疡病患者的营养治疗注意事项: 饮食宜清淡在溃疡活动期宜吃些清淡、细软、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软米饭、面条、牛奶、鸡蛋、藕粉、瘦肉、新鲜蔬菜等,病情稳定后可与正常人饮食一样。 营养平衡注意能量充足、营养平衡,适当控制脂肪摄入。动物脂肪如肥肉等应少食,在烹饪时可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菜油...
-
溃疡性结肠炎灌肠+内服方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个局限在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的疾病。这与结肠克隆病的肠壁内炎症性变化有鲜明区别,后者在肉芽肿样炎性过程中肠壁各层均受累。但溃疡性结肠炎时所见的病理变化是非特异性的,也可在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和淋菌性结肠炎中见到。 灌肠治方:①蚤休10g,公丁香5g。煎水100~150ml,加冰硼散1g,锡类散0 3g。②败酱草30g,炒五倍子5g,枯矾3g,煅瓦楞15g,煅龙骨30g,生牡蛎30g。③0 5%~1%普鲁卡因150ml加生肌散1g,云南白药0 5~1g,青黛5g。 内服治方:①取香橼60克,八角茴香3...
-
治肠痈方 急性阑尾炎术后残端感染
宋某某,女,17岁。2004年8月25日初诊。 患者于10天前突感腹痛,逐渐加重,伴有呕吐、发热(体温38.5℃)。遂到当地卫生院诊治,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1周,临床症状消失出院。出院回家后第3天,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体温38.0℃),右下腹(麦氏点)疼痛,遂到县医院诊治,诊断为阑尾术后残端感染,给予保守治疗2天,未见明显好转,前来就诊中医。 诊见患者发热(体温38.0℃),右下腹持续性隐痛,伴阵发性加剧,夜间疼痛加重,消瘦病容,偶有恶心、呕吐。右下腹有术后瘢痕,拒按,舌淡苔黑,脉细...
-
食疗七方治胃下垂
一方:党参10克,粳米50克,加水熬成稀粥。 每日1次,连续l周为1疗程。 二方:大枣、桂圆肉各10克,粳米50克,一同 熬粥服食。每日1次,1周为1.疗程。 三方:鲜藕O.5公斤,切成片,加水煮10分钟, 加入三七粉5克,搅匀。每口1次,温热服食。 四方:鸡内金15克,粳米50克,一同熬粥服 食。每日1次,连续10日。 五方:猪肚O.15公斤(切丝),莲子(去芯)10 克,加水一同熬汤,温热服食。每日1次,连续7日。 六方:黄芪15克,生姜6克,粳米50克,熬粥服食。每日1次,连续10日。 七方:陈皮...
-
中药方治慢性胃炎 反流性食道炎
案例 赵某,男,57岁。2010年3月17日初诊。 心下痞满、吞酸、嗳气、纳差1年余,纤维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流性食道炎”。经中、西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诊见:心下痞满,吞酸,嗳气,纳差,口干喜饮,口苦,大便不成形,每日2~3次。无四逆。舌苔白,脉细弦。辨六经属少阳、太阴合病。辨方证属小柴胡汤合《外台》茯苓饮加乌贼骨、浙贝母方证。处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清半夏15克,党参10克,陈皮30克,枳实10克,茯苓12克,苍术10克,乌贼骨10克,浙贝母10克,...
-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方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表现为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持续存在或间歇性发作但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改变的征候群。中医认为主要病机为肝郁脾虚,肝脾不和。笔者自拟疏肝运脾的宁肠汤治疗该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宁肠汤基本方:灵芝30克,钩藤15克,柴胡10克,酒白芍15克,当归6克,茯苓15克,炒防风10克,陈皮10克,炒川连3克。若肝气偏旺者加广郁金15克,佛手片10克;脾气偏虚者加炒党参10克,炒薏苡仁15克;腹痛甚者芍药加至30克,灸甘草10克;腹胀甚者...
-
五更泻十多年 方药茯苓白术石榴皮
余从1965年离开陕西省渭南市程家村老家后,几十年来一直在外漂泊,1980年前后回家探亲时,邻居一位30岁上下小名叫灶娃的老弟前来求治。他面色蜡黄,骨瘦如柴,形寒肢冷,浑身乏力,舌苔淡白,脉象沉细。1米7个头儿,体重尚不足100斤,难以胜任农活之重,只能在家中坐吃山空。询之,则曰患五更泻已十多年,每天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泄,泻后则安。已经四处投医,花了上万元,痼疾依然如故。诊之为五更泻,处以三味止泻散治之。 方药:茯苓、白术、石榴皮各50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天服3次,每次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