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方 第2页

古方 第2页

  • 心悸虚证治疗古方采撷

    心悸虚证治疗古方采撷

    心悸为临床常见病症,有虚实两端,其中尤 以虚证为多,多因心气血阴阳亏虚,或肾、肝胆 及脾胃等脏腑不足,导致心中悸动,惊惕不安, 甚则不能自主。本文根据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备急千金要方 》《外台秘要》 《严氏济生方》 《太 平圣惠方 》《世医得效方》 《景岳全书》 《张氏医 通》及 《医学衷中参西录》等东汉至清末民初的 40 余部古代文献记载,对治疗虚证心悸的 400 余 首古方归纳如下。 1 心虚致悸 宋以前的诸多方书中,虚悸因于心虚者,大 多概言之 “心虚 ” “...

  • 古方方剂治疗失眠病机分析

    古方方剂治疗失眠病机分析

    古方,简方,仍不失其活力。 被誉为“失眠第一方”的半夏秫米汤乃《黄帝内经》十三方之一。该方调和营卫,化痰通利中焦枢机,交通阴阳,引阳入阴,治疗失眠效果好。现代以此方为基础加味治疗各型失眠均可收效,尤其对重症失眠或有“覆杯即寐”之效,但宜大剂量使用。方中半夏当用生半夏,用量在30~90 g,秫米可以大剂量薏苡仁代替,用量在30~60 g。为防止半夏中毒,宜长时间煎煮或配伍生姜。 半夏合秫米为《黄帝内经》十三方之一的半夏秫米汤。《灵枢·邪客...

  • 中医两对治失眠药对 化古方为新方

    中医两对治失眠药对 化古方为新方

    不寐属于心系疾病,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黄帝内经》将不寐称为“目不瞑”“不得卧”,认为不寐建立在四时五脏阴阳基础上,是邪气侵扰五脏,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得。后世医家对不寐的病机评述不一,有阳虚者,有阴盛格阳者,有阴血虚者,有热盛扰神者,有痰湿郁遏者,有食滞内扰者,证治方药也多种多样。国医大师张志远勤学精研,博采众长,现将张志远遣方用药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两对治失眠药对 栀子、大黄栀子“味苦寒。主五内邪气,...

  • 治痢古方小汇

    治痢古方小汇

    深究历代的治痢 方剂,无一不是采用 活血化瘀为主的原 则。即在活血行瘀的 前提下,再根据病因 不同,配伍其他药,加 减化裁,组合成方。这 里仅举常用的几个力 剂加以说明。 芍药汤始载于 《保命集》,其方剂组 成有大黄、白芍、当 归、槟榔、木香、黄芩、 黄连、肉桂、甘草等。 方中白芍、大黄、当 归、槟榔、木香、黄芩、 黄连、肉桂均有活血 化瘀的作用。其中槟 榔、木香兼有行气宽 肠;黄芩、黄连兼有清 热燥湿;肉桂辛热反 佐黄芩、黄连之苦寒, 使以甘草调和诸药, 又配合白芍以缓急止 痛。诸药相合,共奏活 血化瘀、缓急止...

    精品偏方 2024-03-08 14 0 古方
  • 小儿咳嗽伴气喘 唐为勇教授古方的联合使用

    小儿咳嗽伴气喘 唐为勇教授古方的联合使用

    唐为勇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终身教授,上海名中医。从事中医儿科50余年,学验俱丰,尤其对中医中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颇有心得,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擅用自拟的固表方、肺喘方、疏解合剂,提倡扶正达邪的学术思想,临床疗效显著,受到广大患者欢迎。 笔者有幸能跟随唐老师抄方学习,收获颇丰,现将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家庭的核心是孩子,孩子的核心是护理 唐老师在门诊看病,结束就诊最后常常跟家长讲的一句话就是“家庭的核心是孩子,孩子的核心是护理”,对这...

  • 外感咳嗽古方为基础进行加减化裁

    外感咳嗽古方为基础进行加减化裁

    周南山,男,1941年出世,主任中医师,重庆市名中医,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中医专家,曾任区卫生局副局长、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曾担任成都中医学院函授大学潼南函授站站长,并主讲《黄帝内经》《医古文》等课程。在省(市)级以上医学期刊宣布学术论文50余篇。 周南山擅长于外感咳嗽病的医治,他以为咳嗽病虽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医治起来却颇为扎手,有咳嗽数日不愈者,有重复咳嗽数月难痊者。周南山从医50年,在外感咳嗽的医治中常常运用麻杏石甘汤、二陈汤、千金苇茎汤、止嗽散等四个古方为基础进行加减化裁。 风寒袭...

  • 咽痒咳嗽 古方叫“止嗽散”

    咽痒咳嗽 古方叫“止嗽散”

    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开始发烧头痛,咽喉肿痛,鼻流清涕,全身酸痛,这些感冒症状两三天就好了,但留下了让人烦恼的“咽痒咳嗽”,遇到冷热空气及刺激性气味加重,连续一周上医院打针吃药也无济于事,各种相关检查也没有发现明显异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中医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吗?   中医认为,这种普通感冒后的咽痒咳嗽,缠绵不愈,大多属于风邪袭肺,肺失清肃,虽服解表宣肺之品,但解表不彻底,或过早使用滋润止咳之品,如含川贝母之类中成药等,导致余邪闭门,未能散尽之故也。   中...

  • 古方阳和汤临床新用

    古方阳和汤临床新用

    药物组成:熟地30克,白芥子(炒研)6克,鹿角胶9克 (烊化),肉桂3克,炮姜2 克,麻黄2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痈疽阴证、贴骨疽、流注、鹤膝风等。症见局部漫肿无头,皮色不变,不热,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 本方是王洪绪编著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中刊载的专治一切阴疽的名方。 阴疽多由人体阳气不足,气血虚损,邪气侵袭从寒化所致,或寒邪乘虚内侵附于肌肉、筋骨、血脉之中壅滞而生。局部皮色不变或呈灰色,全身呈虚寒证候表现。治宜大补气血,散寒通滞。方中重用熟地,温补营血为主药i鹿...

  • 古方八正散的临床新用

    古方八正散的临床新用

    八正散是宋代大观元年陈师文等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通淋名方。 药物组成:车前子 12克,瞿麦15克,扁蓄15克,滑石18克,山栀子12克,生甘草 3克,大黄(用面裹煨去面切焙)9克,木通 12克,灯芯草适量作药引,水煎去渣温服。 功能: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症见小腹急结,腰腹胀痛,小便淋涩混赤,尿频尿急,甚或癃闭不通,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实者。 该方为湿热下注膀胱所致之淋证而设。湿热下注膀胱,水道不利,故小便赤,淋沥涩痛,甚或癃闭不通;热邪上蒸,故口燥咽干;下蕴肠道,传导失常,故大...

  • 寒热体质 喝茶有别:附古方

    寒热体质 喝茶有别:附古方

    许多人都喜欢喝茶,当然.适量喝茶对身体有上定的好处,但是喝茶不能盲目,需要辨明自己的体质,根据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这样才可以起到防病治病、营养保健的功效。 常见的茶叶有绿茶、红茶、黑茶(普洱茶)、清茶(铁观音、乌龙茶)等几类。这基本上是根据茶叶的发酵程度来划分的。一般来说,绿茶、铁观音发酵程度较低,属于性凉的茶。乌龙茶、大红袍属于中性茶。红茶,普洱茶则属于温性茶。 治寒热肌瘦方:木香(一两) 鳖甲(一两酥炙黄去裙 ) 川大黄(半两锉微炒) 当归(去芦洗净焙半两) 槟榔(三个) 陈皮(汤浸去白焙秤半两) 柴胡...

  • 对各种疾病加减运用古方 麻杏石甘汤

    对各种疾病加减运用古方 麻杏石甘汤

      开栏的话:甘肃省肿瘤医院裴正学教授是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中西医结合十六字方针,其学术思想为全国中西医学界所关注。他临床擅用经方但又不拘泥于经方之用,疗效甚佳。今本报特开设“裴正学临证经验”专栏,介绍其学术特点,以飧读者。   麻杏石甘汤即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具有辛凉宣肺,清肺平喘的作用。但裴正学灵活施用,治病遵循“十六字方针”,先用现代医学检查手段进行&ldq...

  • 慢性唇炎治疗中药古方

    慢性唇炎治疗中药古方

    【方名】养阴清燥汤。 【辨证】阴虚血热。 【治法】清心降火,养阴润燥。 【组成】玉生15克,山药15克,生地15克,粉丹皮9克,麦冬9克,女贞子15克,首乌15克,莲子芯9克,栀子9克,黄芩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急性牙槽感染治疗古方

    急性牙槽感染治疗古方

    【方名】育阴煎加味。 【辨证】肾衰精乏,胃热蕴蒸。 【治法】滋肾阴清胃火。 【组成】生地15克,玄参9克,寸冬9克,石膏45克,知母9克,丹皮9克,赤芍9克,蒲公英30克,黄芩9克,白芷9克,怀牛膝9克,大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千年古方“逍遥丸”主治范围 男人也可吃

    千年古方“逍遥丸”主治范围 男人也可吃

    “逍遥丸”这个名字听起来带着几分仙气,逍遥自在、身心舒畅亦是现代很多人梦想的生活状态,其由来与《逍遥游》不无关系。众所周知,《逍遥游》是庄子学说的代表作,其中有“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的论述。意思是人往来于世界,不要搬弄是非,不傲视万物,要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只有内心确立这样的行事标准,融入社会,才能逍遥自在。而逍遥丸有疏肝解郁的功效,服用后能够使肝气活泼通畅,心情随之开朗,烦恼皆会被抛于脑后,疾病也不会再来惹人烦恼,与《逍遥游》不谋...

  • “地仙煎”当下服用的古方

    “地仙煎”当下服用的古方

    “地仙煎”是一款适合当下季节服用的古方,最早见于宋代的《圣济总录》,元代的胡思慧也把这个方子写在了《饮膳正要》中。书中如此描述此方:“治腰膝疼痛,一切腹内冷病。令人颜色悦泽,骨髓坚固,行及奔马。” 具体做法为取鲜山药50克、南杏仁20克、牛奶350毫升(1人份);鲜山药去皮切段蒸熟,南杏仁稍浸泡后去皮尖;把备好的鲜山药和南杏仁连同牛奶一起放入搅拌机中打匀,后倒出稍加热煮,熟透即可食用。煮的过程中可以加少许冰糖。原方的用法是把杏仁研磨成粉,然后和牛奶、山药一起...

  • 古方香薷饮

    古方香薷饮

    在《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多情女情重愈斟情”中写了林黛玉中暑的桥段:七月烈日炎炎的一天,贾府一行人去清虚观打醮看戏,在这样的酷暑之下,娇滴滴的林妹妹自是不堪承受,回来就中暑了,丫环马上让黛玉服下解暑的香薷饮。 香薷饮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去暑的良方,由香薷、白扁豆、厚朴各等分组成,具有祛暑解表、化湿和中的功效,对上焦暑热为寒所遏,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胸闷心烦、面赤口渴、小便赤涩等症有很好的疗效。 时值夏月酷暑,暑热往往夹湿,有人或贪凉久...

  • 小柴胡汤方药探析 古方辨证 和解少阳与淋证的关系

    小柴胡汤方药探析 古方辨证 和解少阳与淋证的关系

    对于小柴胡汤治疗淋证的思考 淋证在西医隶属“尿路感染”范畴,临床上以女性患者居多。目前西医治疗尿路感染主要以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多采用抗生素长期治疗,往往会导致致病菌产生不同的耐药性,因此尿路感染常易反复发作[1],抗炎效果往往不佳。中医在结合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发挥辨证治疗的优势,可以弥补单纯抗生素治疗产生耐药性的不足。 1 历史沿革 1.1 淋证 “淋证”之名首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提出了&l...

  • 治小儿经常鼻出血:古方

    治小儿经常鼻出血:古方

    张大妈的孙子小明经常出鼻血,吃了好多个大夫的药也没有效果。半年前,母亲在一本古书上找到了一条方子,试用之效果很好。张大妈介绍给我们几个邻居,试用后效果也好。现在,向广大读者推荐试用: 雪梨1个,鲜藕 250克,荷叶半张(新鲜为好),白茅根30 克,大枣5枚,柿饼1 个。置大锅内,加水5 碗,炖至3碗,当茶频频饮用,一般服1 0天、即可。 (老筒 荐) ·鼻出血、少量咯血的止血药·治疗鼻出血7种民间偏方·鼻出血(秘方数:9) ·关于鼻出血...

  • 古方提出了简便易行的茶饮方

    古方提出了简便易行的茶饮方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需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当今很多人都会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深度不足、早醒、多梦、睡眠时间短缺或晨起精神不振的问题,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中医自古就有“人不得子午觉不能长寿”之说。夜晚阳气入于阴,得到养护,当早上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到人体时,阳气精神百倍地从阴气的怀抱中跳出,我们自然地睁开眼睛,神采焕发,精力充沛,迎接新的一天,这就是一个阴阳的轮回。睡眠的最好时段是晚上11点...

  • 张元素“治病不用古方,自为家法”

    张元素“治病不用古方,自为家法”

    在李杲请兰泉老人张建为其师张元素《医学启源》撰写的“序”中有云:“洁古治病,不用古方,但云古方新病,恐不相宜,反以害人。”这句话经《金史》编撰者在《张元素传》中改编为“平素治病不用古方,其说曰: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之后,张元素“治病不用古方,自为家法”,甚至极力反对用古方治疗新出现疾病的说法,即广为流行。陈陈相因,流风所及,至今尚未明确其正确含义。 此论有其时代背景 要正确理解&ldquo...

  • 论中医经方和古方剂量折算

    论中医经方和古方剂量折算

    经方本原剂量经现代考证后,已确证《伤寒论》中经方1两等于现代13.8克,千年之谜似已冰释。但按此折算标准选择经方剂量,仍然令人难免有所顾虑。 如大承气汤中,大黄的剂量为四两,按前折算标准的剂量合55.2克,而临床应用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肠梗阻用10~30克即可达到满意疗效。又如小柴胡汤中,半夏用量为半升,按照伤寒名家郝万山教授提出的折算标准,其剂量约为50~60克,这与《中国药典》规定的3~9克的用量范围相去甚远。故此折算标准仍然难以作为临床处方用量的参考。 笔者通过对《伤寒论》所载方剂...

  • 古方创新改良药物层出不穷

    古方创新改良药物层出不穷

    编者按: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你知道吗?在江苏省南京市的部分医院,都有着自己的“独家秘药”。这些药在药店并不销售,只能在这家医院内凭处方购买,这就是医院的“院内制剂”。江苏省中医院目前有140多种院内制剂,数量在南京市各医院中位居首位。这些价廉物美的院内制剂是由谁创制出来的,又是如何在传承中历经变迁?小小的一盒药,背后的故事厚厚一叠。本报和您继续一起探秘江苏省中医院的“独门秘方”,以及那些背后的故事。...

  • 古方中开发出现代中药

    古方中开发出现代中药

    2015年,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主持完成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的成果使得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再次掀起高潮。 在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的热潮下,我们不应该忘记中成药能有如今的发展全赖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中西医结合运动,是中西医结合使得中成药进行了第一次大开发。使得中成药成为占据我国医药市场半壁江山的重要品类。 在推动二次开发的过程中,张伯礼院士总会谈起他的导师阮士怡教授对他的培养和教育。作为我...

  • 被抢注的中医古方

    被抢注的中医古方

      被称为“国粹”的中医,在国际舞台上,多年来始终难以展露其真正价值。相反,中医药却沦为了各国的“免费大餐”。   2001年,日本一家公司向美国申请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专利,明确对以芍药为主要成分的包括加味逍遥散、当归芍药汤、芍药甘草汤、桂枝茯苓丸4个复方进行保护,并且获得了授权。日本还无偿商业化开发《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中的210个古方。   在日本抢注中医古方的背后,实际上是一场国内针对中医药标准化的争论,持续多年,久未停息。   近年来,...

  • 中医治疗理论先行 古方新法中西并举

    中医治疗理论先行 古方新法中西并举

    “萆薢自古分清品,蛇龙今称化浊方。湿毒瘀血伤肾络,清利活散妙法当。”在山西省中医院,流传着这样的歌谣,说的就是被慢性肾病早期患者称之为“福音”的院内制剂“分清化浊胶囊”。 一提起“尿毒症”,众人都会谈虎色变。慢性肾脏病由于发病多呈潜在性、进行性,虽初期症状不明显,但在发病早期若不加干预,则终将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即尿毒症。 为了对病症进行有效的干预,该院肾病科的专家们,根据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法治疗肾病等思...

  • 中医药的国家法律 中医之殇古方保护中医“断档”

    中医药的国家法律 中医之殇古方保护中医“断档”

    早在2012年,《中医药法》就已经进入征求意见阶段,随后的几年里还屡次传出将出台的消息。11月23日,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平行论坛:中医药发展”上,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中医药法》即将出台”。 《中医药法》也将成为我国起草的第一部关于中医药的国家法律。王国强指出,中国政府把中医药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最近几个月来,中医药在政策层面所享受到的“待遇”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全国卫生与...

  • 关于梨的古方 吃梨要对症下药

    关于梨的古方 吃梨要对症下药

    入秋后天气越来越干燥容易上火,由此引发的缺水常让人觉得喉咙不舒服,此时多吃些梨对保护嗓子有好处。梨柔软多汁,味甘性寒,有清热、化痰、生津止渴等功效,秋天吃梨对肺热咳嗽、小儿风热、咽干喉痛、大便燥结等症较为适宜。对高血压、心肺病,肝炎、肝硬化病人,常吃梨大有好处。肝炎病人吃梨能起到保肝、助消化,增食欲的作用。 关于梨的古方 关于梨的药膳古方很多,现代人比较熟悉的一些关于梨的吃法,如银耳雪梨汤、梨子粥、百合梨粥、红枣炖梨、川贝炖梨等,都是从古方演变而来,以其取材简单,做法方便而流传至今。...

  • 半夏天麻在古方中为常用药对

    半夏天麻在古方中为常用药对

    法半夏、天麻、羌活、独活为国医大师刘尚义临床常用于治疗头痛、头昏的药对。 法半夏 法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是植物半夏加白矾的炮制品。辛、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之功效。 天麻 天麻为兰科天麻属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甘平,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之效。 羌活 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和根,性温,味辛、苦。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的作用。 独活 独活系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性微温,味辛、苦,归肝、肾、肺经。具...

  • 经典名方 尊崇古方出处原义 正本清源

    经典名方 尊崇古方出处原义 正本清源

    •经典名方是历代医家实践的宝贵经验结晶,功能主治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研发的一项重要关键信息。功能主治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药品的临床价值及其上市后的合理、有效、安全使用,也是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生命力的体现。 •经典名方应用历史久远,随着医疗手段的进步和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原方出处记载的功能主治可能已不符合当前中医药理论发展与临床实际需求,应以服务现代临床应用和满足当前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为目标来界定经典名方的功能主治。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

  • 张元素博采众方善用古方 学术思想源于经典

    张元素博采众方善用古方 学术思想源于经典

    张元素“自为家法”思想探析 张元素是金元时期易水学派的开山,他深入研究《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师法仲景,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经验,系统阐述了“脏腑辨证说”和“遣药制方论”,继承创新,承前启后。而《医学启源·张吉甫序》有言:“洁古治病,不用古方,但云:古方新病,甚不相宜,反以害人。每自从病处方,刻期见效,药下如攫,当时目之曰神医”[1]张序。《金史·张元素传》曰&ldqu...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