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 第12页
-
记发展中的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藏医院
藏医药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藏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的藏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积累,并且博采中医、古印度医、古阿拉伯医等传统医学之长,逐步形成的具有完整科学体系的民族医药学。它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浩繁的经典著作、得天独厚的药物资源和确切显著的疗效,不仅在历史上为本民族和周边民族的健康、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仍是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之一。 随着世界兴起崇尚传统、“回归自然&rdq...
-
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的延伸和发展
穴位埋线减肥以其独特的疗效,安全方便无毒副作用的优势,在中青年群体中受到了广泛的喜爱,其实穴位埋线不仅仅局限在减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刘凤斌教授表示,穴位埋线是一种长效、低创痛的针灸疗法,它特别适用于各种慢性、顽固性疾病以及时间紧和害怕针灸痛苦的人。 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的一种延伸和发展,是用特制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将人体可吸收的载体羊肠线(15天左右可自行吸收)植入相应的穴位,穴位埋线后,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和吸收时,对穴位产生的生理、物理及化学刺激长达20天或更长时间,从而对...
-
针灸在美国为什么发展那么快?
中医在国外被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目前已有不少外国人购买中药膏方配方,生产中药保健品,澳大利亚70%的西医给医生看完病之后建议患者去针灸调理。有数据显示,美国2009年针灸师已达4.5万人,其中加州地区针灸师数量达1.5万人。有业内人士预计,照此发展速度,美国注册针灸医师的数量有可能会超过中国。人们不禁要问,针灸在美国为什么发展那么快? 西医不经过考试就可以针灸 虽然中医在美国被称为替代补充医学,但美国西医界对针灸是非常重视的。针灸不仅仅应用在调理亚健康、预防方面,在治疗领域也广泛应用。在美国医学界工作20多...
-
天人感应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医学中的理论形态
论运气七篇的思想史背景 运气七篇, 又称“七篇大论”, 是今本《黄帝内经素问》[1]中的七篇医学论文。与《素问》其他篇章不同, 此七篇是唐人王冰编注《黄帝内经素问》时补入的, 称“虽复年移代革, 而授学犹存, 惧非其人, 而时有所隐, 故第七一卷, 师氏藏之, 今之奉行, 惟八卷尔”。从运气七篇问世起, 历代多有医家学者怀疑此七篇非《素问》原文。关于运气七篇写作年代的争议, 大约有秦汉说、东汉说、唐前说3种。结合历代学者研究考证, 目前较为公认的观点是七篇成...
-
传统音乐疗法的萌芽 理论基础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传统音乐疗法的追本溯源 在西方医学史中, 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已经应用了几个世纪, 其作为一种绿色疗法, 可以调整情绪, 消除心理障碍, 达到调理身心的目的[1]。我国传统音乐疗法的历史更加悠久, 其源自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生产与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 萌芽于战国时期,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五音疗疾”理论, 奠定了我国传统音乐疗法的理论基础, 构建了我国传统音乐疗法理论的基本框架, 并在进一步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文章初步整理了我国传统音乐疗法的有...
-
人工智能可助力中医迅速发展
中医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与经方智能化研究思路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已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 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2017年7月8日, 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要求到2025年, AI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 新一代AI在智能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可以说, AI时代已经来临, 并在各方面影响中医药的发展。中医在AI时代, 面临着相应的机遇和挑战, 而经方由于其标准化的理论特点, 有可能成为新时代中医在主流医学体系中弯道超车的突破口之一。...
-
中医经典方剂发展思路与展望
经典方剂利弊论 经典方剂简称经方, 现今特指汉代“医圣”张仲景所创之方[1]。因经方疗效显著, 配伍精简, 故而一直沿用至今, 广泛运用于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当中。然而, 随着现代医学和科研手段的普及, 学术交流的增多, 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更为深刻, 治疗经验也更为丰富, 继而创立出大量的验方, 缩减了经方的运用比例。另外, 在临床上存在许多经方或者是经方对应的中成药运用不合理的现象[2,3], 使得一些医者和患者对经方的疗效持有怀疑态度。故而, 在临床中如何更合理地使用经方, 如何把经...
-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学科发展历程
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黄帝内经》时期已经出现关于体质的论述,但是两千多年来未能形成专门的学术体系。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医大师王琦教授等明确提出了“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并于1982年出版了第一部专著《中医体质学说》,奠定了现代中医体质研究的理论基础。 中医体质研究至今已走过四十多年的历程。这期间,中医体质学经历了学说的提出、学派的形成、学科的建立3个标志性发展阶段,在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组织建设、转化应用、学术影响等方面...
-
中医发展在于中医思维之发展
转眼在书院学习已满一年,与王琦院士在一起的日子里,我对中医的认知也在不断成长和提升。 中医发展在于中医思维之发展,在于中医经典之传承。王琦院士指出,中医思维不仅是传统的,更应该是开放的。 为了扩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书院请来几位西医大家为大家授课。这些课程内容对每个人思想影响之大,可用“震撼”来形容。通过听课,我意识到,在中医的学习和应用中,既要有中医本位思维,又要有跨界思维;既要有传统思维,还要有现代思维;现代中医人,既要有中西医结合思维,还要深入学习西医思维;既要有整体思...
-
中医问诊内容的发展历程 中医问诊客观化研究现状
中医问诊内容及客观化研究探析 中医问诊是指医生采用对话的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疾病的发生时间、发展及现状、治疗过程等,是诊断疾病的方法之一。中医问诊是中医四诊之一,是医生了解患者病情的重要方法。由于疾病的某些情况,如患者的自觉症状、过去的情况、用药效果等,只有通过问诊才能了解。在某些疾病或发病的早期,患者缺乏明显的客观异常体征而问诊获得诊断病情的资料就显得尤其重要。 中医问诊内容的发展历程 综合中医问诊的发展过程,查阅相关文献,根据其时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初期:先秦时期至战国时期;...
-
从西医病名与中医病证结合探讨中医未来发展之路
病名是临床实践中最基本的概念,代表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因中医病名较多,容易混淆难辨。中医和西医病名命名体系存在差异。由于现代人在古文修养方面的缺乏,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医和西医在临床上的结合应用,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成为制约中西医结合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中西医是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与科学技术背景下形成的学术思想、学术传统,各有优点,又各有局限,直接借用西医病名、排斥西医病名、固化坚持中医传统病名均不利于中医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中医病名诊断应在挖掘、传承的基础上,拓展其内涵及外延,最终走向规范化。坚持临证中医和西医...
-
认识经方 发展经方 使用经方 讲解经方
随着经方医学的发展、壮大,经方一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名词。但关于经方的含义众说纷纭。那么,经方到底是什么?这是值得每一位中医人思考的问题。《论语》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因此弄明白经方的含义,对我们认识经方、发展经方、使用经方、讲解经方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中医学的认识和理解亦具有重要意义。 经方,现在基本有四种解释:其一,认为是汉以前临床医方著作及方剂的泛称;其二,认为是经典医著中的方剂,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其三,专指张仲景的方剂;其...
-
中医脾脏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国医大师的继承创新
中医脾脏象理论导源及研究进展 中医脾脏象理论是在中国古代历史、政治、哲学文化背景影响下,在反复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医理论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脾脏象理论的研究从古至今不断地发展,本文探索与梳理了春秋战国《黄帝内经》《难经》对脾脏象理论的奠基,到晋唐、宋金元、明清时期医家们对脾脏象理论的丰富与发展,阐述了近现代脾脏象理论的成熟,叙写了各代医家的足迹,阐述了中医脾脏象理论体系随着临床实践的变化和现代科学、医学发展的脉络,并以2013年国家科技部立项的973计划“脾主运化、统血&rdquo...
-
论中医心质学的形成与发展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 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 人们对于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治疗方法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然而现有的有关心理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始终难以摆脱西方心理学的桎梏, 为此, 李良松教授提出中医心质学的理论, 并将心理、道德、品格、心质、灵性、民族、宗教纳入中医心质学说体系。中医心质学说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学, 根植于中华千年丰厚的文化宝库。这一概念的提出完善了现代心理学和中医心理学的缺漏, 也意味着对心质现象的解说将不再是西方理论的舶来品。 中医心质学概念的确立 1.中医心质学的概念中医心质学是...
-
建立中医湿热病学助力中医药学发展
今年5月一部新书《中医湿热病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推出。本书由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文献信息研究所编著,我和庄爱文博士任主编,此书已初步完成了中医湿热病学的构建,也引发了对建立中医湿热病学的思考。 建立中医新学科是发展中医药学的重要途径 中医学术的发展,需要新学科的不断建立,当然这种新学科的建立,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更不是凭空想象、主观臆断所能完成的。众所周知,任何重大科学成就都是在继承前人已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综合前人有关成果,分析其已达到的水平及存在的问题,是近代自然科学研究...
-
完善微观证治体系对发展现代中医辨证论治的影响
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是指导中医辨证论治的3条原理,受传统思想及科技的束缚,古代医家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总结患者身体之外候,判断体内之证与病机作为论治的基本方针。但在传统医学领域中,司内揣内的思想与愿望却从未因条件限制而泯灭。传统医学中对解剖学的记载先于西方解剖医学建立1 000多年,早在西汉时期,司马迁著《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上古之时,医有俞附,治病不以汤液醴漉……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记载了医者施行手术诊疗的过程。《灵枢·...
-
以高水平学科建设引领专业发展
系统总结中药文献,传承中医药精华 逢拥国家中医药发展的机遇,承负振兴中医药发展的重托。1954年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成为全国最早创办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同时,也是国内较早开展中药学高等教育的院校之一。我国中医药界第一代学部委员、著名中药学家叶橘泉教授自1956年建立中药学教研组,自此开始了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建设的辉煌历程。特别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在中药学专业创建初期特别重视教材建设和文献整理工作。至今,业内人士说起南中医的历史贡献,都不能不提到三部划时代的鸿篇巨著—&...
-
习近平讲话精神为指导推动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
编者按:为进一步发挥领导干部学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好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今年开展了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学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成果征集展示活动。本文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国强为活动撰写的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署名文章,现全文刊登,供大家学习参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场合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一系列重要讲话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
-
中医药大有可为 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近日,宁夏中医药回医药管理局召开向屠呦呦同志学习座谈会,组织银川地区相关中医药机构及自治区名中医专家代表进行座谈并学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精神和向屠呦呦同志学习的通知》。 参会人员就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事迹,结合各自理解,学习屠呦呦对科学执着、坚守的精神,同时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建议和意见。 宁夏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中医药回医药局局长田丰年认为,人才培养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环节。他要求在自治区中医药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中掀起向屠呦呦同志学习的热潮,以推...
-
传统医学等领域加强合作交流 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
12月9日,江西省中医药新闻宣传暨健康教育培训班在南昌举办,旨在进一步加强全省中医药新闻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提升中医药新闻宣传和健康教育人员能力素质。 培训班分析了江西中医药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提出要把握国家大战略,融入健康大环境,落实医改大政策,用活医药大资源,满足社会大需求,积极构建中医药强省。 培训班要求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中医药宣传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制约中医药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困难和难点问题;要继续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单位宣传工作基础条件建设;要大力加强中医药宣传队伍建设,着力培...
-
三论落实《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是《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目标。根据目前中医药事业发展现状,中医院作为中医药发展的主要阵地,也必是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的主体之一。因而,承担起落实《规划》的重任,各级中医院应当仁不让,主动作为,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实现多方共赢。 中医院经过几十年发展,已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无论是中医临床学术经验、中医药技术水平、现代科技设备配置等层面,还是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都已有长足发展,且相对稳定,拥有一定优势。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