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 第8页
-
健脾化湿、软坚散结治胃癌术后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疼痛与消瘦是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胃癌不仅会造成消化系统损害,而且可能发生转移,影响肝肾及呼吸功能,严重者出现恶病质,最终危及生命。孙桂芝治疗胃癌,有一套有效的经验,现作如下介绍。 郭某,男,64岁,2014年3月7日来诊。胃癌术后半年,属低分化腺癌,化疗后。症见纳差,头晕,舌暗少苔,脉沉细。处方如下:广木香10g,砂仁6g,橘皮10g,清半夏10g,太子参15g,炒白术12g,茯苓15g,葛根15g,生黄芪30g,杭白芍15g,浮萍15g,六月令30g,生蒲黄1...
-
秋食山药健脾养胃
秋冬进补前吃点山药,更有利于补品的吸收。山药为补中益气药,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者进补前食用。将山药、大枣各20克,米(粳米、糯米各一半)熬成粥,就是很好的选择。 手脚常觉发凉的女性,秋冬适当吃山药可缓解症状。中医认为,手脚冰凉与体质虚弱有密切关系,而山药乌鸡汤和龙眼山药羹均具有很好的补中、益气、养血作用,特别适合手脚发凉症患者。 在“老胃病”病人中,有相当多属于溃疡病,而秋季是溃疡病容易发生或复发的季节。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山药中所含尿囊素有助于胃黏膜的修复。可用鲜山药制成山药扁豆糕或小米山药糕,蒸熟...
-
夏秋之交健脾养胃
长夏是指夏季到了尽头,秋季还没接上的那段时间。面临夏秋之交,阳气尚盛,雨水日多,湿热交蒸,潮湿充斥,为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长夏季节因湿邪困脾,脾胃气机升降失常,纳运失司,易出现脾胃疾病,如出现腹胀、食欲减退、泄泻等。 1.药物调理。平日可服健脾理气、利湿解暑之剂。处方:党参9克,荷叶、白术各7克,薏苡仁、茯苓各12克,陈皮6克,炙甘草3克。水煎分3次服,每2-3天1剂。 2.饮食调摄。长夏的饮食宜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可适当进食生姜、辣椒等品)。另外,可多食化湿之品,如茯苓、荷叶等,同时注意保养脾胃的功能。...
-
春节吃撑吃伤 健脾消食小能手:山楂
春节期间大家都忙着走亲访友,大小聚会也接踵而来,往往会吃得太油腻,造成有些人积食、食欲减退,出现“一顿吃伤,十顿喝汤”的现象。那么怎样在品尝美食一饱口福的同时又能避免吃撑吃伤呢?下面给大家推荐一个健脾消食小能手-山楂。 山楂又称山里果、山里红,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花白色,果实近球形,红色,味酸甜。我国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均有栽培。品种亦有不同,以个大、肉酸者为佳。山楂亦食亦药亦果,可生吃或作果脯果糕,干制后可入药。山楂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的功效,对治疗肉食积滞,胃脘...
-
几种具有健脾益胃养阴的中药
一旦发生口腔溃疡,吃东西就疼得慌,连说话都不方便。更要命的是,有些人稍熬夜、上火,口腔溃疡就会反复发作。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陈瑞芳指出,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与慢性胃炎、便秘等胃肠道疾病有密切的关系。想减低口腔溃疡的发作频率,就要从养胃做起。因此,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问题的人,不妨在家中常备几种具有健脾益胃养阴的中药。 莲子 莲子具有健脾止泻、养心安神的功效。主治脾虚泄泻、白带过多、心悸失眠等症。 因脾虚湿困所引起的口腔溃疡,常伴有腹泻、腹部胀满不舒等症状者,可取本...
-
养生堂视频和笔记20160520 刘汶介绍重视养脾 健脾补气茶
本页提供2016年5月20日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视频全集和要点笔记,节目请到的嘉宾是刘汶、赵因。主题是《度夏先养脾》。主要介绍哪些人群是最需要马上着手重视养脾,健脾补气茶,帖敷的方法补益脾胃等相关内容,中医中药秘方网提供视频全集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节目要点笔记)。 刘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 赵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 大到肿瘤,小到感冒,它们的患病因素里面,大都包括同样的一条——脾胃虚弱。而眼下,一年当中最容易伤脾的时节——长夏即将来临,...
-
仙人掌炒牛肉 行气活血健脾胃
主料 牛肉300克。 配料 仙人掌70克,鸡蛋2只。 调料 葱、姜、盐、料酒、白糖、味精、湿淀粉、鸡汤。 作法 仙人掌洗净,去皮刺,放入沸水氽约1分钟,捞出晾凉,用刀将其切成丝,放在盘内备用。将牛肉洗净,剔净筋,顺着肉势切成约2毫米粗、6厘米长的丝。把葱、姜洗净,切成丝,鸡蛋打开,去黄留清。牛肉丝用料酒、盐、味精、鸡蛋清调匀,再加湿淀粉浆好。用料酒、盐、白糖、味精、鸡汤、姜、葱、湿淀粉兑成汁。把锅清洗干净,起火烧热、注入200克油。油热时下牛肉丝滑散滑透,倒入漏勺控油。再在锅内放入少许油,油...
-
滋阴 扶阳 补肾 健脾
滋阴 老年人多脏腑功能衰退,气血不足,易患阴虚阳亢之病。老人滋阴宜用黄精、天冬、生地、枸杞子等。这些药物的食用方法是,每次取10克,洗净之后加水煮烂后服用,或者与大米、肉类等一起煮粥、炖汤食用。扶阳 中医学认为,阳气是生命的动力,又是抗病的力量。古人认为,阳气犹如天上的太阳,一旦损失则会折寿。因此老年人重视扶阳是重要的保健措施。人参、肉桂、干姜等,都是扶阳所用的良药。注意补阳时要配合滋阴药物,两者相互补充,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以上药物服用的方法是,每次取1—3克,研末后加入米粥或者肉汤中炖煮食用即可。 补肾 古人认...
-
夏日养生 健脾化湿 自制红豆沙
夏日养生,健脾化湿很重要,健脾讲究减酸增甘,以健脾气。中医认为,脾是五谷化生之处,脾好才能消化好,才能胃口好,才能身体倍棒。所以不妨吃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比如红豆这样的豆类,更是首选食物哦!不妨试试自制红豆沙吧! 食材:赤小豆400克,冰糖100克,猪油80克 做法: 赤小豆浸泡至少2个小时,放入高压锅,加适量清水煮至豆子煮烂后,用勺子背将红豆碾碎压烂,根据自己的口味放入白砂糖或者冰糖,加入适当猪油充分搅拌混合,等豆子中所有水分蒸干后,即可关火盛出。红豆沙可以放入冰箱中冰镇后或者趁热...
-
健脾补气药 行气和胃药
凡脾胃功能不佳的人,常常表现为面黄肌瘦、五脏不安、食欲不振、睡眠不佳,这些令人头疼的症状,都可能出现。若脾胃出现病变,身体健康便会受到影响。治疗脾胃病,中医也很在行。今且分享一位老中医治疗脾胃病的常用方药! 选方用药师古不泥古,仲景之重胃气、建中气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经验方建中失笑散即化裁于《伤寒论》小建中汤;金元时期李东垣重视脾气升发一面,用药轻灵,健脾益气药的使用亦多药量不大,补而不滞。经验方加减薏苡竹叶散即化裁于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中湿热相关内容。古人的经验虽然宝贵,但在临床应用时,又灵活化...
-
甘草 健脾益气解百毒
中医认为,甘草味甘甜,性平和,入心、脾、肺、胃四经。生用偏凉,可泻火解毒、缓急止痛;炙用偏温,能散表寒、补中益气。此外,甘草还善于调和药性,解百药之毒,同热药用之可解热,同寒药用之可祛寒,补而不峻、泻而不速。其趋向可内可外、可上可下,有升降浮沉之势,堪称药中之良相。 甘草蜜枣汤:蜜枣10枚,生甘草6克。共放入砂锅内,加水2碗,煮至1碗(约300毫升),去渣饮服,每日2次。具有补中益气、润肺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所致的咳嗽、咽干喉痛等症。 绿豆甘草汤:绿豆10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
-
正确健脾抗衰老
“心、肝、脾、肺、肾”,中医里所指的五脏都各司其职,各管一摊,几乎身体每一部分的问题都能最终归结到这五脏上。据《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所载,“四季脾旺不受邪”一句明确指出脾在一年四季中对抗御外邪起着重要作用,即现代医学所谓的“免疫功能”。这一点是其他脏腑所不能比的。 衰老与脾虚的关系密切,如能正确健脾,则能起到一定的抗衰老作用。比如,患有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性溃疡病,辨证属于脾气虚或脾阳虚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性功能减退。经健脾治疗后,临床发现,不仅患者消化系统症状消除或减轻,性功能也有明显的提高。 所以,...
-
脚趾屈伸健脾胃
伏天常暑热兼湿,热蒸腠理开泄,出汗较多,损伤阳气;湿更会阻滞脾阳,加之此时人们喜食生冷寒凉之物,常常出现脾胃的问题。尤其是老人本就消化吸收能力已衰退,再受到暑热湿邪的入侵,更易使脾胃受损,出现腹痛、腹泻、便秘、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中医认为人的第二和第三脚趾与肠胃有关。因此,经常活动它们可以达到健胃的目的。 活动脚趾的方法非常简单,最常见又有效的有以下几种: (1)脚趾抓地。站立或坐姿,将双脚放平,紧贴地面,与肩同宽,连续做脚趾抓地动作 60-90次。做此动作时,可赤脚或穿柔软平底鞋,每日可重复多次。 (2)脚趾...
-
健脾行气佳肴:砂仁鳝鱼丝
材料:鳝鱼0.5公斤,砂仁5克,食盐、料酒、葱、姜各适量。 制作方法:蒜剁成末;砂仁(布包)放在锅里水煮取汁备用。将鳝鱼切成丝放在碗里,再加入葱丝、姜丝、料酒、盐,搅拌均匀,放人蒸锅里用大火蒸15分钟,然后将鳝丝里的葱姜丝择出,将鳝丝盛人盘中。这时候,将少量的油放人锅里爆炒蒜末,待炒出蒜香味以后加入备好的砂仁汁和适量清水,汤浓缩后浇在鳝丝上即可。 健康提示:砂仁鳝鱼丝具有健脾胃,行气的功效,适合平时脾胃功能不好引起的消化不良、气血不足人群食用。而在夏季由于气候特点,健康人也容易出现厌食、食欲不振等情况,此时也可以食...
-
按摩腹部和腿部 可健脾养胃、促进消化
进入夏季后许多人常会出现胃口不好、疲乏无力、腹痛、腹泻,加上大量食用凉菜和瓜果、喝冷饮等,更易损伤脾胃。中医认为,脾胃健旺,化生营养物质充足,脏腑功能才会正常;脾胃又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所以夏季养脾胃很重要。按摩腹部和腿部的“两步法”可健脾养胃、促进消化,具有防病治病的功效。 按揉腹部 中医一直提倡“腹宜常揉”的保健方法,按揉腹部有助于健脾和胃。肚脐是人体精气比较集中的地方,对调整人体气血、改善脏腑功能都有好处。长期坚持,可增加...
-
养胃育阴益气健脾 治疗食欲不振
黑龙江名医治食欲不振(胃阴不足)方 处方:山药20克,沙参、玉竹各15克,石斛、茯苓各10克,乌梅、白芍各8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养胃育阴。用于治疗食欲不振,中医辨证属胃阴不足型。症见口干多饮而不喜进食,皮肤干燥,缺乏光泽,心烦不安,自汗盗汗,大便干结,舌质偏红,舌苔光剥或少津,脉细。 创方者:刘丛群 黑龙江名医治食欲不振(脾失健运)方 处方:鸡内金15克,神曲、麦芽各25克,枳实、陈皮各8克,藿香、砂仁各10克,山楂1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助运。...
-
缪氏资生方——慈禧健脾膏
曾治天台姚女士,形体消瘦,纳差,进食稍多则胃中不适,还会出现恶心、呕吐,长年不能吃主食;睡眠差,梦多;行走无力,稍走则疲乏需要坐下来休息;手足不温,背冷,大便不爽,长年尿隐血。舌苔薄,舌质暗,脉细数。辨为劳损之甚,调治从脾胃着手,以资生丸为主方加减。 资生丸出自明代名医缪仲醇,是用于消食健脾的调补方。明代医家王肯堂曾在《证治准绳》介绍:“余初识缪仲淳时,见袖中出弹丸咀嚼,问之,曰:得之秘传,名资生丸,饥者服之饱,饱者服之饥。” 王肯堂在一次酒足饭饱后试着服用,第二天确实一点积滞的感觉都没有。...
-
按摩腹部 胃健脾康
腹部脏器主要有 肝、胆、胰、脾、胃、大 肠、小肠、膀胱等,这 些器官功能正常,整 个机体功能才能旺 盛。自我按摩腹部,可 疏通气机,增进食欲, 帮助消化吸收,对人 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揉上腹:以一手 掌之大鱼际,紧贴于 脐上4寸中脘穴处,按 顺时针方向旋转揉 动,用力要均匀柔和, 不宜太重,持续揉按 2~5分钟。此法可健 胃和中,疏通腑气,扶 脾运化。揉中腹:用一手 之掌心紧贴于肚脐神 阙穴处,另一手按在前面手的手背上,做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动作由慢渐快,力度要均匀柔和,连续揉按2- 5分钟,每日1次。可帮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