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脾 第13页

健脾 第13页

  • 补气健脾 调理胃下垂

    补气健脾 调理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x线检查中发现胃整体的位置低于正常(站立位,胃的下缘达盆腔),同时临床有一系列消化道症状的一种慢性病。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胃下垂多与体质因素有关,是由于胃壁及腹部肌肉松弛的结果。此外,十二指肠溃疡、饱食后立即长途行走或劳动等也可成为胃下垂的发病原因。其临床主要症状为持续性腹胀腹痛,多在饭后发生,进食越多胀痛越剧,可伴有恶心、嗳气、便秘、呕吐、排尿困难等,女性患者可见痛经,月经不调,此外还可产生失眠、头痛、头昏、忧郁等一些神经精神症状。   胃下垂属中医“胃痛&rdquo...

  • 治疗炎症性肠病补运结合健脾方

    治疗炎症性肠病补运结合健脾方

      单兆伟,男,1940年生,江苏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分会名誉主任。从医50余载,师从全国著名老中医、孟河医派名医张泽生教授近20余年,尽得薪传。作为全国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较全面地继承了徐景藩教授的学术经验。在脾胃病理论、临床和科研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临证注重辨证与辨病、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擅长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炎症性肠病、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的诊治。   组成太子参10克,炒白术10克,炒山药15克,炒薏苡...

  • 胃胀胃痛3年 健脾理气治方

    胃胀胃痛3年 健脾理气治方

      郭某,男,46岁,2007年10月16日初诊。患者胃胀、胃痛3年,曾在当地医院经胃镜检查,诊断为“糜烂性胃炎”,经用多种西药治疗,收效甚微。患者近期因胃脘部胀痛加重,故来诊治。   症见:患者上腹部胀痛,按之尤甚,餐后加重,有时呕逆,口干咽燥,食少纳呆,神疲乏力,舌暗红,舌苔薄,中部微黄。脉象沉弦。   中医诊断:胃脘痛。辨证:脾虚气滞,血瘀化热。治法:健脾理气,化瘀清热。   处方:黄芪30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柴胡10克,陈皮12克,木香10克,川楝子10克,延...

  • 健脾益气 曲妮妮治疗哮病缓解期方

    健脾益气 曲妮妮治疗哮病缓解期方

    名医治哮病缓解期方 处方:黄芪、山药、茯苓、薏苡仁各15克,白术 12克,防风、党参、法半夏、橘皮各10克,五味子6 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益气。用于治疗哮病缓解期,中医辨证属肺脾气虚型。症见气短声低,喉中常有哮鸣音,咯痰清稀、色白,平素自汗怕风,易于感冒,倦怠无力,面色苍白,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创方者:曲妮妮...

  • 中医眩晕高血压病 治以健脾益肾 活血通络

    中医眩晕高血压病 治以健脾益肾 活血通络

    李燕梅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医院名誉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治疗中风、头晕、失语、胃病等内科疾病及疑难杂症,在治疗疾病上主张以病为纲,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分层论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验及诊疗特色,常获良效。笔者曾有幸跟随恩师待诊多年,受益颇多,现将其临证医案介绍如下。 病案 李某,男,60岁,2002年9月18日初诊。 患者主诉间断性头晕、头昏沉5年余。患者5年前每因劳累后出现头晕、头昏沉、时有头胀痛、失眠、乏力、腰酸,血压高达170/100mmHg,心电图提示:左室肥大,眼底检查示...

  • 健脾化痰、养心定悸法

    健脾化痰、养心定悸法

    田某,男,61岁,2009年11月12日诊。 患者诉心悸气短多日,现多梦少寐,胸闷,纳差,口淡无味,舌淡,苔白,脉滑而无力。既往冠心病多年,未引起重视及系统治疗。 证属:心脾两虚。 治以:健脾化痰,养心定悸。 处方: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半夏10克,沉香5克,菖蒲15克,远志10克,佛手10克,香橼10克,砂仁10克,合欢皮15克,甘草10克。7剂,每日1 剂,水煎450毫升,分早中晚3次饭后温服。 二诊(11月19日):心悸,胸闷气短减轻,纳差改善。又取7剂。 三诊:(1...

  • 胸闷心悸 温阳通痹养心健脾法

    胸闷心悸 温阳通痹养心健脾法

    李某,女,61岁,2010年5月5日诊。 患者因胸闷心悸1年来诊。1年前曾于某院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平素偶有胸闷,活动后有心悸表现。近1周来因操劳出现胸闷心悸加重,汗出,气短,畏寒,纳食欠佳。舌淡暗,苔白,脉细。观其面色淡暗,口唇亦暗。 证属:胸阳不振,心脾两虚,痰浊中阻。 治法:宣痹通阳,养心健脾,化痰祛浊。 处方:瓜蒌15克,半夏10克,薤白10克,党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5克,桂枝10克,丹参20克,砂仁10克,茯苓15克,石菖蒲20克,炙甘草15克。7剂,水煎450ml,分早中晚三次...

  • 活动脚趾健脾胃

    活动脚趾健脾胃

    中医经络理论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对应的穴位。人的第二和第三脚趾与肠胃有关,因此经常活动它们可以达到健胃的目—的。胃肠功能好的人,第二,三脚趾往往粗壮而有弹性,站立时抓地牢固;胃肠功能差的,这两个脚趾多干瘪而无—弹性,站立时往往抓地不牢。活动脚趾的方法非常简单,最常见又有效的有以下几种。 脚趾抓地:站立或坐姿,将双脚放平,紧贴地面,与肩同宽,连续做脚趾抓地动作60-90次。做此动作时,可赤脚或穿柔软平底鞋,每日可重复多次。 脚趾取物:每天洗脚时可在盆里放一些椭圆形、大小适中的鹅...

  • 养心健脾 安神定志治孤独症

    养心健脾 安神定志治孤独症

    李省让 赵宁侠 西安脑病医院 李某,男 ,4岁,西安市灞桥区人,2013年3月4日就诊。患儿足月顺产。2岁时家人发现患儿不能言语,逐渐多动,不能与人交流至今,喜好玩车轮,性格孤僻,语言单字重复,反应迟钝,能理解部分指令,能独自完成大小便,神疲乏力,面白少华,食纳尚可,夜寐易醒,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查体:无特殊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 病机:心血不足,神失所养;脾气虚弱,意不能达。 中医诊断:孤独症(心脾两虚) 西医诊断:孤独症...

  • 头晕脑鸣 治法益气养血疏肝健脾

    头晕脑鸣 治法益气养血疏肝健脾

    牛某,男,43岁,2014年10月28日初诊。主诉头晕沉近1年,脑鸣,中午12时左右甚,睡眠不实,多梦,凌晨2~3时醒后不能再睡,眠不解乏,胸中有气不足感,双手臂外侧及双足内侧胀痛,腰部不适,目干涩昏花,周身乏力,喜卧,情绪低落,多思虑,左胁痛,少腹肠鸣,大便溏,1日3~4次,量不多,小便清长,面色略白少华,舌胖大,质紫暗,苔白腻,脉弦滑稍数。 辨证:中气不足,肝郁脾虚。 治法:益气养血,疏肝健脾。 方药:五爪龙30克,西洋参(先煎)10克,炒芥穗12克,炒蒺藜12克,...

  • 头晕治法健脾温阳化饮

    头晕治法健脾温阳化饮

    陈镜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急症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数载,学验丰富,善于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笔者有幸侍诊于旁,受益匪浅,现简述其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头晕1例,以飨读者。 杨某,男,42岁,已婚。于2015年10月2日初诊。 主诉:患者头晕3年,加重1周。患者头晕,自称血压一直偏低,胃痛4个月,口苦口干,无反酸,伴恶心呕吐,大便溏,睡眠安,小便正常,舌尖红,苔微黄腻,脉弦滑细。辅助检查:血压105/56mmHg,心率52次/...

  • 治五更泻 几则健脾温肾的食疗方

    治五更泻 几则健脾温肾的食疗方

    五更泻是指发生在黎明前、五更时辰 的腹泻,又名晨泻、鸡鸣泻,是老年人的常 见病之一。每到黎明时,患者腹部在肚脐周 围的区域就会疼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 中医认为,这种慢性腹泻是脾肾阳虚、命门 火衰的一种表现,所以有“肾泻”之称。五更 泻是由脾肾阳虚所致的慢性腹泻,所以在 治疗上,要以健脾温肾为原则。下面介绍几则健脾温肾的食疗方: 一、干姜红糖水 材料:干姜10克(药店有售),红糖少 量。 做法:将干姜与适量清水同煮20分 钟,去干姜,再加入少量红糖,煮至红糖完 全融化即可。每天早上、...

  • 健脾止泻 治老年食欲不振芒果核治

    健脾止泻 治老年食欲不振芒果核治

    治老年食欲不振方 处方:山药20克,沙参、玉竹各15克, 石斛、茯苓各10克,乌梅、白芍各8克,甘 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养胃育阴。 主治:老年食欲不振,辨证属胃阴不足 型。症见口干多饮而不喜进食,皮肤干燥, 缺乏光泽,心烦不安,自汗盗汗,大便干结, 舌质偏红,舌苔光剥或少津,脉细。陈子涵 食欲不振芒果核治 芒果核性平,味酸,涩,入胃,小肠经, 有健脾开胃、行气消食的功效,对脾胃虚弱所 致的食欲不振有疗效。 方法:芒果核15克,麦芽10克,蜜枣6 克。加...

  • 大便多呈溏泻 治法健脾渗湿止泻

    大便多呈溏泻 治法健脾渗湿止泻

    王某,男,48岁,长沙人。2009年11月5日初诊患者自诉腹泻、腹痛3个月,大便多呈溏泻,有时完谷不化、腹胀、肠鸣,神疲乏力,面色淡黄,舌淡,苔薄黄腻,脉细。 辨证:脾虚夹湿。 治法:健脾渗湿止泻。 主方:七味白术散合连朴饮。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甘草6克,广木香6克,藿香8克,葛根15克,黄连10克,厚朴10克,泽泻10克,砂仁10克。7剂水煎服。 二诊(2009年11月12日):药后泄泻基本控制,仍疲乏,纳少,面黄少华,舌淡,苔薄黄腻,...

  • 五更泻食疗以“健脾温肾”为法

    五更泻食疗以“健脾温肾”为法

      一些老年人,到了凌晨三四点就腹泻,刚躺回被窝一会儿,就又想去厕所,一跑就是两三趟,其实他们是患上了典型的五更泻。五更泻严重影响人们的睡眠与健康,到底老年人怎样才能摆脱这恼人的五更泻呢?为此,记者采访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陈瑞芳。   指导专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陈瑞芳   记者 陈晓琨 通讯员 张秋霞      五更泻警惕“脾肾阳虚”   五更泻是指发生在黎明前、五更时辰的腹泻,又名晨泻、鸡鸣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每...

  • 腹泻8个月 利胆健脾 治则处方

    腹泻8个月 利胆健脾 治则处方

    李某,男,33岁,1992年10月10日初诊。 主诉:腹泻8个月。8月前因饮食不当,引起腹泻至今,曾在某医院以慢性结肠炎长期治疗,但疗效不显,遂求中医治疗。刻诊:面黄无华,消瘦,大便平时2~3次/日稀,若食肉、奶及油腻食品则便频、4~6次/日,伴腹胀,肠鸣,食欲不振,头晕,失眠,烦躁,记忆力减退,厌恶肉、奶及油腻食品,易外感,口腔溃疡(长期复发性口腔溃疡),查右上腹有明显压痛,小腹压之柔软,苔薄黄,脉沉、细、弦,左关著。 病机:胆气犯脾,中气下陷。 治则:利胆健脾,兼以固肠安神。 处方:生黄芪30克...

  • 健脾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健脾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患者,男57岁,干部。诉胃脘隐痛3年。诊见神疲乏力,两肋胀满嗳气,纳呆,大便烂,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胃镜及病理诊断为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部分肠上皮化生,幽门螺杆菌阳性。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部分肠上皮化生。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属脾虚气滞。治宜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方用:黄芪30克,茯苓15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丹参15克,柴胡12克,枳壳12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蒲公英30克,白花蛇舌草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1周后症状明显改善,3周后症状基本消失。治疗2个疗程(半年)后胃镜检查:...

  • 糖尿病顽固性腹泻 以温肾健脾治其本

    糖尿病顽固性腹泻 以温肾健脾治其本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患者会出 现各种各样的临床并发症。在糖尿病发 展的早期和巾期,多数病人会出现糖尿 病神经病变,其中有10%~20%的患者会 出现糖尿病肠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便 秘、腹泻交替发作。 这部分病人随着病情的进展,在糖 尿病的中、晚期则发展为糖尿病腹泻,以 顽固性、间歇性为特点,以大便量多、棕 色水样便、腹泻前可有腹胀、肠鸣、多伴 脂肪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发作时间则多 在夜间或清晨,腹泻次数较多,最多每日 达20余次,严重者可大便失禁,严重影 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西医学除对症支持治疗外,缺 乏行...

  • 健脾开胃为治消化不良饮食方

    健脾开胃为治消化不良饮食方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持续性上腹部 不适,可伴有食后腹胀,腹部胀气,暖气泛 酸,恶心呕吐等症状。许多消化道疾病以 及全身性疾病都可以引起消化不良,如溃 疡病、反流性食道炎、肝炎、胆囊炎、胃癌 及胰腺疾病等,若只有消化不良症状而无 其它器质性病变,可认为是功能性消化不 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与胃动力障碍、 精神因素、胃酸敏感性增加、幽门螺旋杆 菌感染有关。 注意饮食规律性,少吃多餐,低脂肪 膳食,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劳及精神 紧张,尽量戒烟戒酒,可有效地预防功能 性消化不良的发牛。中医认为,本病多为 肝郁气滞、运化失...

  • 油腻造成消化不良 加强运动可以达到健脾和胃

    油腻造成消化不良 加强运动可以达到健脾和胃

      现代人物质生活丰富,各种美食都在中秋佳节蜂拥而至,螃蟹、月饼等中秋特产更是成为了馈赠长辈的热门货。不过,老人的肠胃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在节日期间又会很容易因为高兴而吃得过于油腻,造成消化不良。   广州市中医院综合科肿瘤二区主任、主任医师邓力指出,中医认为脾主四肢、主运化,换句话说,中医的脾胃运化功能也就相当于西医所讲的消化系统功能。所以,对于节后出现消化不良的老年人,适当加强四肢的运动可以达到健脾和胃、助消化的功效。   指导专家   邓 力   广州市中医院综合科肿瘤二区主任、主任医师...

  • 大便出血 健脾养血医生验方

    大便出血 健脾养血医生验方

      大便出血是由于胃肠络受损,出现血液随大便而下,有时大便会呈柏油样。引起便血的疾病很多,多见于胃肠道的炎症、溃疡、肿瘤、息肉、憩室炎等。便血虽然看上去只是小问题,但也要合理处理。   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医院重症病科主任何启扬教授表示,便血的人是脾虚不能摄血,所以很多会出现面色苍白、唇甲淡白,大便的时候有肛门下坠的感觉,便血也不是经常会有,舌质会比较淡,中医的治疗上就要健脾养血。(以下验方为医生临床用方,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医生验方:黄芪20克、白术10克、党参15克、升麻5克、血余炭10克...

  • 小儿泄泻 治宜健脾化湿兼去除外邪

    小儿泄泻 治宜健脾化湿兼去除外邪

    中医认为,小儿秋季腹泻属“泄泻”范畴。该病以脾虚为本,湿热之 邪为标,脾气虚弱、湿热困脾为其主 要病机,治宜以健脾化湿为主,兼顾 去除外邪。 处方:党参、猪苓、白术、茯苓各 9克,桂枝、炙甘草各6克。 加减:发热者去桂枝,加柴胡9 克;食积者加焦三仙、炒莱菔子各9 克;大便稀而量多者加车前子9克, 薏苡仁6克;大便色黄有臭味者加 葛根9克,黄芩6克,黄连3克;恶 心、呕吐者加陈皮6克,半夏3克; 腹痛者加白芍6克,木香3克。 用法:每日l剂,每剂水煎2 次,取汁100毫升,分3次服用。...

  • 健脾和胃养阴益胃 刘志成治疗慢性胃炎

    健脾和胃养阴益胃 刘志成治疗慢性胃炎

    名医治慢性胃炎(脾胃虚弱)方 处方:黄芪20克,党参15克,白术、茯苓、元胡各12克,法半夏9克,陈皮、甘草各5克,砂仁3克,高良姜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和胃。用于治疗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弱型。症见面色萎黄,少气乏力,胃脘胀痛,食后尤甚,恶寒喜温,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弱。 创方者:刘志成 名医治慢性胃炎(瘀血阻络)方 处方:川楝子12克,炒蒲黄、炒五灵脂、元胡、郁金、香附、九香虫、丹参各lO克,乳香、没药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 理气健脾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理气健脾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柴胡15克,枳壳15克,陈皮15克,厚朴15克,炒木香15克,制香附15克,炒麦芽15克,炒谷芽15克,炒鸡内金15克,炒薏苡仁30克,绞股蓝30克,炒白术15克,黄芪30克。 本方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方面有明显疗效。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以2周为1个疗程。...

  • 健脾化湿治肝源性腹泻

    健脾化湿治肝源性腹泻

    肝源性腹泻是指肝脏实质性疾病引起的慢性腹泻,目前尚无特异性药物治疗。临床报道用疏肝理气、健脾化湿法治疗本病,收到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治疗56例,其中慢性肝炎32例,肝炎后肝硬化18例,肝癌6例。全部病例均经大便常规检查及培养,排除感染性腹泻。 处方:茵陈、党参各20克,柴胡、陈皮各8克,木香10克,白芍15克,猪苓、茯苓、海螵蛸、白术各12克,红枣5枚。腹水者加冬瓜皮、大腹皮各6克,黄疸者加郁金、苦参各8克,胁痛或肿块者加三棱、莪术、鳖甲各6克,ALT增高者加五味子、垂盆草各8克。水煎...

  • 健脾化湿 刘玉珍治疗胃黏膜损伤方

    健脾化湿 刘玉珍治疗胃黏膜损伤方

    名医治胃黏膜损伤(气虚血瘀)方 处方:黄芪、薏苡仁、山药各25克,太子参、丹参、茯苓各15克,白豆蔻、鸡内金、郁金各10克,砂仁(后下)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活血,健脾化湿。用于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胃黏膜损伤,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者。症见胃痛隐隐,食欲不振,食则胀满,少气懒言,倦怠乏力,面色少华,或局部青紫、肿胀、刺痛拒按,舌淡紫,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创方者:刘玉珍 名医治胃黏膜损伤(湿从寒化)方 处方:黄芪、山药、薏苡仁各25克,太子参、莲肉、茯苓各15克,苍术、...

  • 腹痛腹泻不止 健脾消食清热化湿法

    腹痛腹泻不止 健脾消食清热化湿法

    健脾消食,清热化湿法 黄某,男,58岁,住院号:102947,2009年12月24日诊。 患者20余天前因肺重度炎症住市某院治疗,经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后2天患者自觉身体已无大碍,不听家人劝阻,食生冷水果及肉食,遂致腹痛腹泻不止,泻下稀水样便,病情几日来呈逐渐加重趋势,日泻下10余次,终致卧床不起,遂来我院治疗。入院症见:腹痛腹泻,泻后痛减,发热,神疲乏力,纳差,小便少,舌暗,苔微黄,脉滑数。中医查体:神清,少神,面色苍白,腹部压之痛。查血常规:白细胞:8.17×109/...

  • 清痰有方要对症 健脾化痰不可少

    清痰有方要对症 健脾化痰不可少

    老人如果咳嗽往往会带些痰,有时感觉咳不出来卡在喉咙里难受,其实中医认为“百病皆因痰作祟”,当然如果有气管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等呼吸疾病的人会更经常出现痰多的现象,区分调理即可。 健脾化痰不可少:有些痰的产生是由于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导致的,中医师建议,在对症调理的前提下应先“健脾化痰”,改善和增强脾的运化水湿功能来达到化痰,最为常用的当属淮山、薏米、莲子、芡实等中药材,以上中药也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食材,根据个人需要添加一到两种煮粥或者煲汤食用即可。...

  • 益气健脾 高真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益气健脾 高真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名医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脾胃气虚)方 处方:黄芪、炒山楂各8克,党参、白术、炒神曲、炒麦芽各6克,川黄连、丁香、砂仁各3克,陈皮、肉豆蔻各5克。 用法:水煎分4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健脾。用于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属脾胃气虚型。症见咳嗽发热时有发作,体型瘦弱,生长发育明显较同龄小儿差,面色不华,纳食不佳,不好活动,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创方者:高真 名医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脾虚肝旺)方 处方:柴胡、枳壳、法半夏、香附各5克,黄芩3 克,太子参、茯苓各8克,川芎、白术、陈皮...

  • 小儿咳嗽 健脾化痰止咳定喘法

    小儿咳嗽 健脾化痰止咳定喘法

    健脾化痰、止咳定喘法 刘某,男,2岁,2000年4月5日诊。 受凉之后咳嗽不止,经治未见好转,住院治疗,请会诊。现症:咳喘痰鸣夜甚,有时呕吐,大便溏,次数多,苔白,舌尖稍赤,脉滑。西医诊为肺炎。中医诊为:咳喘。 证属:痰蕴肺脾,肺失宣降。 治以:健脾化痰,止咳定喘。 处方:半夏3克,陈皮3克,茯苓5克,麻黄1克,杏仁3克,砂仁3克,苍术3克。2剂,水煎100毫升,分早中晚3次服,日1剂。 二诊(4月7日):痰减,呕止,大便正常,仍有...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