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 第23页
-
老年人养生需预防消化道疾病
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目前还未明确。过去多认为是一种多因素损伤造成的病变,如饮食不规律,过饥过饱,进食过冷、过热、过粗糙的食物,嗜烟酒及刺激性食品,或是服用了损害胃黏膜的药物,以及自身免疫因素攻击引起的胃黏膜损伤,破坏胃黏膜屏障而发生慢性胃炎。现多数学者认为其病因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有关。老年人体弱或久病体虚,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等,使黏膜防御及修复能力减弱,也可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 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原因:十二指肠溃疡的形成,主要与胃酸、胃蛋白酶分泌过多...
-
糖尿病的早期预防 必检项目
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今年发表了——篇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专冢撰写的论文,指出中国现有1.4S亿入处于糖尿病前期,比例达15.5%。此外更糟糕的是,约有5成左右的患者在发病前期对自己的情况并不能很好了解,对于这部分人群如能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关于糖尿病的早期预防是必检项目,专家进行详细介绍与建议: 1.血糖:反映瞬间血糖值,是很理想的监测手段。包括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高,意味着基础胰岛素分泌能力差,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能力强。餐后血糖高...
-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膳食预防
骨质疏松症在老年人中相当普遍,据有关统计表明,60岁以上的男性有10%左右有骨质疏松;女性则更多,有人统计,50岁以上者占21%,80岁以上高达100%;鉴此,对骨质疏松的预防是极为重要的。对骨质疏松的预防包括:积极治疗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原发疾病、改善营养状况、多做户外活动、适时适当的晒太阳等。研究表明,营养与质骼的关系甚为密切。下面介绍骨质疏松症的膳食预防原则。 一、注意钙的摄入。据研究证明,50岁以上的女性和60岁以上的男性,每日钙的摄人量不应少于1200毫克,至少也不应低于800毫克。根据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每...
-
秋冬戴围巾可预防颈椎病
专家指出,天气日渐寒冷,要适时为颈部保暖,否则很容易因受寒而引发颈椎病。 颈部受凉可诱发颈椎病 随着电子办公的普及,长期伏案工作让颈椎病成为了现代人常见病之一,发病率为3.8%-10%。一般30岁以上的男女容易发生颈椎病;因为这年龄组的颈椎间盘已经开始老化退行性变,在此基础上加上某些常见的因素影响即可发生颈椎病。 一些生活习惯也会引发颈椎病,如经常低头或仰头工作和有低头生活习惯者,颈部经常处于屈曲位或伸展位,颈部肌肉过度疲劳,容易患颈椎病。 此外,颈部受凉和反复落枕会使颈部肌肉发生痉挛,也是颈椎病发病重要因素...
-
夏季预防心脑血管病
进入夏季之后,高温、闷热、湿度大的天气,会让心脑血管病患者非常不适应,病情容易起伏。专家提醒,在这种特殊天气里,心脑血管病患者更应做好预防措施,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家住江苏省农科院的王奶奶今年86岁了,前几天的一个晚上,王奶奶吃饭的时候,胃口不是很好,感觉胸口有些难受,只是喝了两口粥便便早早休息了。但是第二天早上7点多的时候,王奶奶的老伴儿喊她起床的时候却怎么也喊不醒。吓得她老伴儿赶紧打电话喊120把王奶奶送到附近的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抢救。由于发现还算及时,经过中西医结合救治,王奶奶总算逃过...
-
冬季预防流感方法
冬季是流感高发的季节,不轻易间,许多人就患上流感,严重者甚至需要住院治疗。如何做好保健,有效预防流感? 1.避免触摸公用物品避免触摸公共物品,比如,银行的公用笔、公用电话、门把手等,可以降低感染病菌的几率。 2.常备洗手液,多洗手洗手液有抑菌作用,抹上洗手液并揉搓10-15秒钟后,两手仍然是湿润的,这才说明所用洗手液的量足够,然后再冲洗。也可选择酒精浓度至少为 60%的杀菌纸巾。 3.广交朋友多交流友谊不仅能减轻精神压力,还能促进身体健康。与常有孤独感的人相比,社交广泛的人能产生更多的流感抗体。 4.适当为自己施压...
-
预防骨刺从多方面入手
骨刺,即骨质增生。引起骨质增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骨骼的退行性改变引起的。通过个人的努力,可以使骨质增生出现的时间延迟,增生程度减轻,表现的症状轻微。 不宜超负荷运动 长期的剧烈运动可使骨骼、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等受到过度牵拉、出血、血肿机化、钙质沉着,就易导致骨质增生。许多运动员老年时往往饱受骨刺的折磨就是例子。 注意姿势的正确 人体骨骼的排列与其所承受的应力是一致的,当人长期采取不正确的姿势进行工作、学习时,如过度低头看书、弯腰拾物等,使骨骼的受力长期不均,就容易在过度运动的部位产生新的骨质...
-
早期动脉硬化的信号及预防
早期自我监察动脉硬化的程度,对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很有帮助,还可以避免因脑动脉硬化而造成的各种并发症。其早期信号有: 1.神经衰弱:早期病人常常伴有头痛、头晕、头昏、耳鸣、失眠或嗜睡,记忆力减退,平时容易疲倦和乏力。 2.情感异常:情绪容易激动,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随着病情的加重会逐渐出现表情冷漠,对周围事物缺少兴趣,对人缺乏热情。有的病人会出现无故的喜怒无常,或感情脆弱,情绪极易波动。有的病人对工作消极怠工,或欢快积极,缺乏稳定性。 3.判断能力低下:初期阶段时常表现为不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想像力降低,遇到问题...
-
戴帽子可预防脑血管收缩
多数老年人的头发比较稀少,对脑血管病人来说,如果头部受凉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同时,毛细血管也可能发生硬化,甚至造成小动脉持续痉挛,很容易诱发中风等脑血管病。尤其是对于高血压、易头痛的人来说,出门时最好戴上帽子,可以防止因头部受寒、血管收缩而诱发或加重脑血管病、头痛等。 人的头部是神经中枢的所在地。头部的皮肤虽然薄,却布满血管及毛发,所以体内热量常从头部大量往外散发。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气温在15℃ 左右时.人体约1/3 的热量从头部散发;气温在4℃ 左右时.人体约l/2 热量从头部散发;而气温...
-
五官常见病的预防
口角炎:口角皮肤和黏膜交界处潮红、脱屑、糜烂、皲裂、出血、疼痛,称为口角炎。秋冬季空气干燥,嘴唇发干,如果用舌头去舔,唾液在干燥空气下立刻蒸发,从而越舔越干,致嘴唇、口角干裂,口腔中的细菌乘机侵人口角,引发炎症;另外冬季进食新鲜蔬菜减少,造成维生素B,缺乏而诱发口角炎。因此,冬季应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 鼻出血:又称鼻衄,是鼻黏膜小血管,尤其是鼻中隔前下方动静脉血管网破裂引起。冬季气候寒冷干燥,鼻黏膜容易结痂,人们常用手挖鼻孔导致出血;冬季又是感冒和鼻炎发病高峰期,这两种疾病都容易引起鼻出血。因此,冬季应注意预防...
-
老鼠行凶 血热病如何预防?
据悉,青岛市2011年10月和11月累计确诊出血热140例。青岛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青岛市已经进入该传染病的高发期,今年已经有十余人死于出血热,发病者都是因为与老鼠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因此感染了出血热病毒(又称汉坦病毒),因此家庭一定要做好灭鼠防鼠和卫生工作。 小伙23天无法排尿 出血热的病死率比较高,多数病号十分惊险,有一个小伙子发病后23天无法排尿,腰疼、腹胀十分难受,小伙子发病初期误以为感冒,治疗后又不断发烧,感觉头疼、腰疼,而且尿量十分少,很快就进入了无尿期,转诊后确诊为肾综合征出血...
-
预防老年人跌倒
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问题之一。据卫生部公布的《中国伤害预防报告》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23%的男性、 44%的女性因其跌倒造成颅脑损伤、骨折、脾破裂等,且跌倒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那么,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可以很好地预防老年人跌倒.避免发生意外。 晨练要站稳随着气温的升高.外出晨练的老年人增多了。需要注意的是,在晨练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量力而行.晨练时间不要过久.或者做一些难度大的动作.以免体力不支、站立不稳而跌倒。晨练的时候也尽量选择一些平坦、干燥的场地。不要在高台、青苔石板路等地方进行...
-
患高脂血症 预防胰腺炎
病案举例:68岁的张阿姨体态偏胖,几天前突然下腹疼痛,整整疼了一天,无法自行缓解,到医院经过详细检查诊断,,这次腹部疼痛是因为张阿姨长期不重视自己的高脂血症,从而诱发急性胰腺炎发作。幸亏就诊及时,否则后果严重。 专家点评:急性胰腺炎常见诱因为胆源性、酒精性,但近年来中老年人高脂血症诱发的急性胰腺炎逐渐增多。甘油三酯升高既是胰腺炎的病因,又常常导致胰腺炎的反复发作。 高脂血症诱发的急性胰腺炎,完全可以通过合理措施加以预防。 首先管住嘴。因为血脂水平和高脂饮食有密切关系。晚餐宜清淡少油。其次迈开腿。可通过运动消耗。使甘...
-
八成哮喘患者忽视预防
呼吸内科专家近日指出,目前我国哮喘患者或近300旧万,其中八成患者忽视了日常生活中的预防。 哮喘的预防重在日常生活。专家指出,哮喘的发生、发作与周围环境中过敏源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认识、查明和避免接触过敏源,是防止哮喘发作的重要措施。同时,为了减少室内尘螨的数量,哮喘病人的居室不宜用地毯、窗帘、沙发,应不摆鲜花、不养宠物。居室力求简洁,适当通风。 专家指出,哮喘病的治疗重在患者对治疗方案的坚持。目前临床采用吸人型激素加长效治疗和接受免疫注射脱敏疗法,都能有效抑制哮喘。如合理治疗,约四成患者的病情可以完全控制,七成...
-
预防生活习惯病
生活习惯病就是当今社会高发、多发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这些疾病均与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近年来,生活习惯病在我国已经开始增加,今后一段时间还有可能继续增加。一些发达国家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即坚持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及心态平和等措施,已经收到了良好效果,使生活习惯病趋于下降。专家指出,生活习惯病因而其治疗就不仅仅是医药治疗,从人们日常生活习惯做起也十分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和社会的进步,生产劳动、家务、交通等都变为机械化、电器化、省力化,加上经济发展,信息交流快速,使人们的运动和活动减少了。同时,生态...
-
预防结石 喝水有学问
补水补得够不够,有没有可能结石,更重要的是看尿量多少,而不是饮水量多少。水分少了,尿变浓了,尿里的草酸钙、磷酸钙、尿酸钙等成石成分超过溶解度了,就会形成结晶,结晶越积越多,便成了结石。 喝水还有一个时间性问题。有些人白天喝很多水,晚上怕起夜却不怎么喝水,由于抗利尿激素晚上分泌得多,尿量大大减少,结石也容易在晚上形成。因此,如果是容易长结石、有结石家族史或曾经长结石可能复发的人,晚上睡觉前多喝点水,虽然半夜上厕所麻烦,但不失为一个预防结石的好办法。 爱喝茶不代表不会生结石。茶里有茶碱,而有些结石正是在碱性环境下生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