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 第8页
-
中医药综合覆盖率《黄帝内经》知识大赛
10月15日,2015《黄帝内经》知识大赛校园线下活动在长春中医药大学开赛。 大赛以“传播中医经典,传承中医技艺,发掘中医人才,弘扬中医文化”为宗旨,打造中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规格最高的中医类竞赛。据不完全统计,9月10日大赛开赛至今,总参赛人数已达数万人之多,现大赛各项赛程正在稳步推进中。 此次大赛由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中国教育电视台与教育部中医教指委联合主办,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健康台、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等单位承办。 云南昆明西山区自全面实施...
-
《黄帝内经》大赛 中医学术流派相聚羊城
11月14日,2015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决赛在京举行,这是全国第一次以《黄帝内经》为内容的比赛,报名人数超过12万,暨南大学、浙江大学等400多所高校学子积极响应,覆盖全国所有省份。 本次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从9月10日正式开赛,由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健康台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担任大赛总指挥,国医大师王琦等专家担任评委。 激烈角逐 掀学习经典热潮 共有18支代表...
-
《内经》中多种外治法 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
《内经》治法丰富,概言之,可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两大类。外治法种类繁多,如针灸、推拿、砭石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曰:“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古人早就感叹病杂术稀,况且有些临床诊疗技法随着时代变迁而沉寂,外治诸法尤其如此。因此,有必要将中医外治法进行充分挖掘整理。 笔者认为,《内经》外治法大体可分为药物外治法、器械外治法和手法外治法。针灸属于器械外治法,《内经》时期的针灸体系已基本成型;推拿属于手法外治法,在现代临床中亦得到广泛运用;而其他外治法则在...
-
《黄帝内经》提出过经络树状模型
针刺是使用针具刺激身体表层而调整机体的结构与功能而达到治病目的。针灸的临床应用范围极其广泛。那么什么样的通路让针灸发生了治病作用呢?针刺后,在这些通路里发生了什么呢?经典针灸学认为针灸是通过经脉、络脉、浮络、孙络等功能信息通道发生作用的。气血在通道里的变化产生针灸的疗效。 现代针灸学认为针灸是通过神经-免疫-内分泌的网络结构或者人们已经认识到的已知解剖结构而发生作用的。神经介质、免疫因子、内分泌素在网络里的变化是针灸作用的结果。 经典经脉理论包含了大量的人体内外、上下、前后的联系。当人体科学发现...
-
《黄帝内经》的养生方法 食饮有节打造健康基石
专家简介 温长路,教授、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 《黄帝内经》是成书于公元前二世纪以中华民族为中心的东方民族防治疾病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升华,代表了这一时期东方医学的最高水平,是东方医学的源头和祖本,不仅为本地区人民的繁衍昌盛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影响着这一地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且至今仍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和科学影响着东方乃至世界医学的进程。《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的基础之学,它的预防养生理念自然就是中...
-
《黄帝内经》强健脾胃 滋阴补肾 理气疏肝 疏风解表
《黄帝内经》将四季的生命活动规律总结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正是调理体内阴阳平衡、协调机理功能的重要时机。此时,冬天蕴藏的寒气尚未散去,天地间阳气尚不充沛,小儿素体阳气也尚未健旺。此时为小儿做推拿,可令其脾胃之气强壮健旺,肝胆之气和顺舒畅,并同时疏风固表,避免被风寒之邪所扰。 强健脾胃 滋阴补肾 进入春天后,小儿户外活动比冬天明显增多,体力消耗较大,需要的热量增多。但小儿此时脾胃偏弱,肠胃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差,此时首先应温补脾阳,强健胃气。又春天小儿容易口干舌燥,...
-
《黄帝内经》汤液醪醴 乌鲗骨藘茹丸 鸡矢醴 生铁洛饮 泽泻饮
《黄帝内经》全书关于方药的阐发散见于多篇文章中,其中《素问》载8方,《灵枢》载5方,合计为13首方,通称“内经十三方”。内经十三方是中国医学史上运用方药治疗疾病的早期记载,从多维度呈现了早期选药、组方、剂型、用法等,在中国方药史上有独特的理论意义与历史价值。对当今方药作用的认识与疾病的论治不乏启示作用。 汤液醪醴 汤液、醪醴出自《素问·汤液醪醴论》,都是五谷酿制的酒类,其中清稀淡薄者称汤液,稠浊味厚者称醪醴。虽五谷皆可为汤液、醪醴的制作原料,但经文明示&ld...
-
刘启廷临床运用《黄帝内经》甘麦大枣汤,生铁落饮,泽泻饮,兰草汤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省市名中医刘启廷,从事中医事业近70年,善于借经方之精炼,时方之轻灵,加以发明,自树一帜,临床用药精炼,量少效著,直中病所,以简、便、廉、捷著称。 《黄帝内经》十三方药味虽少,却是我国运用方剂治疗疾病的最早记载,在我国方药史上有重要历史意义。现将刘启廷临床运用《黄帝内经》四首方剂的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甘麦大枣汤 《素问·汤液醪醴论》:“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帝曰...
-
黄帝内经 的君臣之礼师生之礼及相关仪式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经典,其中出现了很多君臣之礼、师生之礼及相关仪式,礼仪包括稽首再拜、避席再拜、再拜、燕坐,仪式包括歃血为盟、斋戒及藏书于金匮、玉版等。根据礼仪的等级与全文章节的联系可以看出《内经》对于脉学诊断、经脉气穴、脏腑功能的重视,对于判断《内经》不同篇章的成书时间也起到了一定的佐证作用。 古老的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作为中医学经典,其中出现了很多君臣之礼、...
-
《解析黄帝内经》学术价值谈
作为中医学第一经典的《黄帝内经》,汇集了秦汉之前漫长历史旷野所积淀的医疗实践经验与医学理论成就,成为后世中医学发展的基石。迄今为止,其构筑的中医学学术体系框架、确立的中医学核心理论内容,一直被奉为圭臬,未被后世超越和突破。可以说《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水平,即代表着中医学的理论水平。 但是,在我们充分肯定《黄帝内经》理论价值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黄帝内经》整部医学文献解读、阐释所面临的诸多困窘:一是诸多基本概念、术语内涵的混杂不清,诸如经络的本质是什么?经络理论中包含的经别、大络、络脉等是什么关系?作为人体...
-
《黄帝内经》中国古代的生命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是科学、哲学与文化三维同构的理论体系。在进行研究和传承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全面看待与把握,既不能因强调其科学本质而忽视其哲学、文化内涵,也不能简单地强调其哲学、文化内涵而否认其科学本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科学、理性、全面地理解中医理论,汲取人类医学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促进中医理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作为中医学奠基之作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典之一,《黄帝内经》(简称《内经》)自成书以来即备受关注,人们从医学、哲学、文化、科技等多学科、多角度对它进行研究,从中汲取学术营养和人生...
-
《黄帝内经》饮食养生理论 谨和五味寒热适宜顺应四时
•《黄帝内经》关于饮食养生理论内容十分丰富,特别是在饮食作用、饮食基本原则、饮食养生方法和病家饮食禁忌等方面已成体系,对后世中医养生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帝内经》不但强调了饮食的重要作用,对饮食结构也给出了合理建议。提出饮食要建立以五谷为主,以五果、五畜、五菜为辅的合理结构,对现今人们饮食生活同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关于饮食养生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特别是在饮食作用、饮食基本原则、饮食养生方法和病家饮...
-
农家农耕生活生产经验对《黄帝内经》理论建构的启迪及意义
•人类的生命活动也和农耕活动一样,必然经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五季)气候变化的深刻影响,能够计量时间的历法也必然对人类生命过程进行计量和相关知识的分析。这就是《黄帝内经》建构的生命科学知识体系与农家一样,十分重视历法在生命科学知识体系研究中应用的缘由。 •由于人类生命过程的深刻性和复杂性,故而应用了六种历法知识解释相关的医学命题,建构医学的相关理论。 •人类的农耕和医药活动,是为解决民众基本生存和生命救治的两大基本诉求,二者在中华族群的历史进程中,必然在同源、同根、...
-
《黄帝内经》生命源自天地合气 精气是生命的源由
《黄帝内经》的成书,将华夏祖先对人体生命的认识和体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提炼、总结升华,构建起以探究生命奥秘为主要取向的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彰显出中医对生命解读所蕴含的言近旨远的丰富内涵。寻觅挖掘《黄帝内经》中关于人体生命的理论,对于拓展对生命真谛的认识以及破解临床难题均大有裨益。 生命源自天地合气 关于人类生命的产生,《素问·宝命全形论》有“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之说。认为人的生命和自然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天地在本能的运动变化中,造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