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热 第11页

清热 第11页

  • 清热安胎方 去瘀安胎方 益气安胎方

    清热安胎方 去瘀安胎方 益气安胎方

      新政策实施,“二胎”时代全面来临,新一辈的“父母”势必积极投入到造人大军中,二胎妈妈多为较高龄产妇,很多家庭都会十分注重调养,除了西医的产检,利用中医的调节也能让产妇保持更稳定的状态,安心度过孕产期。   由于怀孕期间大量的饮食禁忌,怀孕妈妈可能在一些疾病问题上会选择“忍忍就过去”了,其实,在怀孕期间,遇到生病问题,还是需要及时就诊。而其中,中医中药在其疗效及副作用问题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疾病辨证准确的情况下,配以适量的安胎药有助于...

  • 产后温病:清热养阴

    产后温病:清热养阴

    患者,女,27岁,天津一区,中秋节后患病,产后6日,更衣如厕受风,自厕返后,觉周身发冷,更数小时,冷已又复发热,自用生姜、红糖煎汤乘热饮之,周身得汗稍愈,至汗解而其热如故,迁延2日热益盛,心中烦躁作渴,张锡纯诊视,见其满面火色,且微喘,诊其脉象洪实,右部尤甚,1分钟93至,舌苔满布白而微黄,大便自病后未行。方用:生石膏捣细90 g,党参12 g,玄参30 g,生山药24 g,甘草9 g,共煎汤3盅,分3次温饮下。服药1剂后复诊,热退减半,渴喘皆愈,脉象已近和平,大便犹未通下, 方用:玄参6 g,党参15 g,...

  • 养阴清热利尿治宫颈癌 子宫肌瘤

    养阴清热利尿治宫颈癌 子宫肌瘤

    宫颈癌(即子宫颈癌)早期对消化道功能一般影响较小,以增强患者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为主,应尽可能的补给营养物质,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等均可合理食用。 当患者阴道出血多时,应服用些补血、止血、抗癌的食品,如藕、薏苡仁、山楂、黑木耳、乌梅等。当患者白带多水样时,宜滋补,如甲鱼、鸽蛋、鸡肉等。当患者带下多粘稠,气味臭时,宜食清淡利湿之品,如薏苡仁,赤小豆,白茅根等。 治宫颈癌方 组成:当归、白术、首乌各7克,香附6克,甘草、丹皮、栀子各4克,柴胡2克,刺蒺藜、白芍各10克,海螵蛸、茯苓各12克, 用...

  • 妊娠期间 清热安胎法 补气养血法

    妊娠期间 清热安胎法 补气养血法

    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为妊娠病。用药宜平和,施治用药必须顾及胎元。中医虽有“有故无陨,亦无陨也”之说,但临症施治之时需当谨慎,不可妄投碍胎之品。 补肾系胞法:肾者主精,胞胎赖肾精之养,肾精充则胎有所养。肾主系胞,有提系胞胎之功。故安胎当先固肾系胞。肾虚常见胎前病有:堕胎、小产、滑胎、胎漏、子淋及妊娠腰酸、水肿(妊娠中毒症)等。治以补肾系胞,固肾益精。常用方:傅氏安奠二天汤、安胎饮、泰山磐石汤等,常用药:熟地、山萸肉、枸杞子、鹿角胶、杜仲、桑寄生、炒山药、女贞子、菟丝子、肉苁...

  • 乳腺炎病案 软坚清热处方

    乳腺炎病案 软坚清热处方

    【病案】   崔某,女,24岁,2015年10月21日就诊,患者诉五个月前顺产一女婴,母女身体尚好,三个月后不明原因左右两乳房胀疼,触之疼甚,恶寒发热,全身困疼,体温38.6℃,在街道诊所输液加抗生素治疗10天热退疼止,但左右乳房内各遗留有一大小不等的疙瘩。B超检查可见右侧乳房内结节20毫米×40毫米,左侧乳房内结节12毫米×18毫米,触之疼痛。患者精神郁闷不乐,脉弦缓,舌质红,苔淡白薄。此乃初产,乳汁分泌旺盛,乳汁壅聚伤于乳络,瘀滞不通,则肿且疼。   治疗 宜活血...

  • 滴虫性阴道炎宜清热利湿止带杀虫

    滴虫性阴道炎宜清热利湿止带杀虫

    滴虫性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妇科常见炎症之一。本病属中医“阴痒”“虫蚀”范畴,主要是由于脾虚湿热,素体脾虚,脾虚生湿,湿郁化热,湿热蕴腐成虫而致,以及肝经郁热,肝郁化热,蕴热成虫而致。 治则:宜清热利湿、止带杀虫。 处方:车前参柏液:取车前子15g,苦参6g,黄柏6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也可用药液冲洗阴道。一般用药5~7剂可愈。 方中车前子味甘,性微寒,可清热利水渗湿;苦参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黄柏味苦...

  • 治湿热痹阻型痛风 补气健脾清热利湿

    治湿热痹阻型痛风 补气健脾清热利湿

      组成:苍术15克,白术15克,薏仁30克,黄柏15克,牛膝10克,白豆蔻15克,金钱草15克,土茯苓15克,车前草15克,萆薢15克,徐长卿15克,重楼10克,蒲公英10克,山慈菇15克,清风藤15克。   功能:补气健脾,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痹阻型痛风。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500毫升,分两次温服。   方解:痛风虽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但应与一般意义上的痹证有所区别。普通痹证的发病往往是感受风寒湿邪而起,痛风则不同,其与外感六淫的关系并不密切...

  • 养阴清热 巧治热痹

    养阴清热 巧治热痹

    热痹的主要表现是关节肿痛发热,皮色发暗或发红,也有酸痛麻木者,皮肤干燥,肌肉瘦削,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干燥,脉多细数。此为湿热伤阴表现。临床治疗热痹多用清利湿热法,以四妙丸为主,但若患者已出现阴虚表现,则用之病情反增重。对此,采用甘寒养阴清热、活血通络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一、治疗方法 处方:生地15~45克,丹参、忍冬藤各 30克,青风藤、天花粉、川牛膝各15克,赤芍12克,当归、麦冬、丹皮、黄柏、秦艽各 10克,苦参6克。 加减:方中生地是主药,用量宜大,但大便溏软者应少用,一般10~20...

  • 足趾肿痛 治宜清热泻火消炎

    足趾肿痛 治宜清热泻火消炎

    李某,男,71岁。2014年3月1日初诊。 患者述其1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双足趾自觉发热疼痛,行走活动受限,痛甚时夜不能眠,需服止痛药方能入睡几小时。经在社区服务站治疗多次,效不显著。查见患处肤色发红略肿,无抓痕、渗出、鳞屑,触之灼手,详询发病前两月饮酒食辛辣之物较多。心肺透视、化验血脂组合、血流变、血常规均正常。口苦,二便正常,舌红苔黄,脉数。 辨属火热之邪下注,蕴于足趾部所发。治宜清热泻火消炎。 处方:黄柏30克,栀子30克,丹皮30克,白薇30克,忍冬藤30克,公英30克,地丁30克,连翘30克,延...

  • 清热泻火栀子粥 治黄疸性肝炎

    清热泻火栀子粥 治黄疸性肝炎

    栀子仁3-5克,粳米50-100克。 做法:将栀子仁碾成细末,同时煮粳米为稀粥,待粥将成时,调入栀子末稍煮即成。 每日2次。2-3天为一疗程。 功效:清热泻火。适用于黄疸性肝炎、胆囊炎以及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等。 宜忌:不宜久服多食,平素体质虚寒、大便泄泻的人忌用。郑 霞...

  • 清热解毒理气活血 治肝炎方

    清热解毒理气活血 治肝炎方

    处方:鸡骨草、板蓝根、岗梅根各20克,菌陈、山楂、丹参各12 克,夏枯草、茜草根各9克,郁金、栀子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清热解毒,理气活血。 主治:急、慢性肝炎,转氨酶增高,中医辨证属肝经热毒型,症见胁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谢凤勤...

  • 清热解毒化湿 主治乙型肝炎方

    清热解毒化湿 主治乙型肝炎方

      黄中柱,男,1937年9月生,江西省萍乡市人。江西省第一批名中医,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萍乡市中医院内科主任中医师,曾任江西中医学院兼职教授,江西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中医儿科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萍乡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等。   他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管理近60年,擅长治疗内科、妇科、儿科等各种疑难病症,在中外期刊发表学术科研论文近90篇,发表医学科普文章近百篇,医学著作9部。   组成:茵陈30克,栀子10克,黄芪20克,太子参12克,白花蛇舌草...

  • 清热利湿化瘀法治黄疸

    清热利湿化瘀法治黄疸

      黄疸是由于感受湿热疫毒等外邪,导致湿浊阻滞,肝胆脾胃功能失调,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引起的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肝胆病症,常分为“阳黄”、“阴黄”、“急黄”、“瘟黄”、“胆黄”等症范畴。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对危重急症者需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积极抢救治疗,尽快控制和消退黄疸,早防早治各种变证。对于病情较缓者,清热利湿、疏肝利胆、活血化瘀是退黄较有效和最常用的治法。   王某,女,5...

  • 清热解毒 消肿凉肝 治肝炎

    清热解毒 消肿凉肝 治肝炎

    处方:柴胡、黄芩各10克,茵陈、土茯苓、凤尾草各12克,七叶一枝花6克。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3 次服,每日l剂。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凉肝。 主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经湿热型,表现为谷丙转氨酶显著升高,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腻,脉弦。 石晶晶...

  • 垂盆草清热利湿退黄之妙用

    垂盆草清热利湿退黄之妙用

    垂盆草,为景天科草本植物垂盆草的新鲜带花或干燥全草。生于山坡岩石上或栽培。夏、秋季采挖,除去杂质,晒干。 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淡、微酸,凉。归肝、胆、小肠经。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的功用。适用于湿热黄疸(包括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无黄疸性肝炎、以及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活动期,对降低血清转氨酶有一定的作用,且可使患者的口苦、胃口不好、小便黄赤等湿热症状减轻或是消除)、疮疡肿痛、毒蛇咬伤等。垂盆草善解蛇毒,为民间治疗毒蛇咬伤的常用药品,可单用鲜草洗净捣烂绞汁内服,也可配合半枝莲、野菊花、鬼针草、车前草、生大黄等药煎汤...

  • 肛门湿疹治宜清热燥湿 临床用五倍子外洗治疗

    肛门湿疹治宜清热燥湿 临床用五倍子外洗治疗

    肛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皮损呈多形性,具有剧烈瘙痒、病程缠绵难愈的特点。以中老年人多见。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湿热聚集,蕴酿成毒,浸淫皮肤,下注而成。治宜清热燥湿,解毒止痒。临床采用五倍子洗剂外洗治疗,疗效较好。 方法:取五倍子、蛇床子各30克,紫草、土槿皮、白藓皮、石榴皮各15克,黄柏、赤石脂各10克,生甘草6克。将上药置于纱布袋中,扎紧袋口,放入锅中,加水5000毫升,煎至3000毫升,取出布袋,将药汁倒入盆中,趁热熏洗,每次洗20~30分钟,每天2次,3天1剂药。轻者连洗7天左右可愈,重症需洗1~...

  • 利胆清热祛湿治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

    利胆清热祛湿治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

    用中药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治疗慢性胆囊炎患者117例,男 23例,女94例;平均年龄40岁;平均病程42个月;病情轻度102例,中度15例;单纯性胆囊炎32例,合并胆囊结石85例。 诊断标准:1.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不适感,疼痛可向右侧肩背部放射;2.有恶心、反酸、腹胀、嗳气和胃部灼热等消化不良症状,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而且病程长,病程经过有急性发作和缓解交替的特点;3.胆囊有轻度压痛和叩击痛,胆汁中黏液增多,白细胞成堆,细菌培养阳性; 4.B超可见胆囊壁增厚,胆...

  • 清热解毒治慢性肝炎 肝硬化腹水方

    清热解毒治慢性肝炎 肝硬化腹水方

    治慢性肝炎方 处方:芹菜、苦瓜、黄瓜、青椒≮青苹果、蜂蜜各适量。瓜果洗净合并榨汁,调入蜂蜜饮用,有清热解毒、平肝健胃、养肝滋阴的作用。 主治:慢性肝炎,中医辨证为肝火犯胃型,症见食少腹胀,口干口苦,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 周广钦 治肝硬化腹水方 甘遂、甘草各60克,研末混合后,装入肠溶胶囊中,每丸2克,每次1丸,于清晨用米汤送服。 “双花”洗澡 清热解毒 炎热的夏季,出汗后很容易长痱子,可以用双花浴液洗澡,去痱子。双花浴液指的是金银花和野菊花,它们都有清热解毒的功...

  • 清热凉血补血益气荷叶缓解脂肪肝

    清热凉血补血益气荷叶缓解脂肪肝

      荷叶具有消暑利湿、健脾生阳、散瘀止血的功效。主治暑热烦渴、头痛眩晕、水肿、食少腹胀、白带、脱肛、咯血、崩漏等。   荷叶猪肉饼   原料:猪瘦肉300克,鲜荷叶1张。   调料:黄酒、酱油、生粉、味精、白糖、精盐各适量。   做法:1、将猪肉洗净,绞碎成泥;2、在猪肉泥中加入调料和少量水,搅拌均匀,分成6份;3、荷叶洗净后分成6份,分别包上肉馅,用纱绳扎好,上笼用大火蒸30分钟即可。   功效:清热凉血、补血益气。可补充妊娠期间对蛋白质的需要,还有防治热病和安胎的作用。 (佳 佳)...

  • 三七花茶清热护肝

    三七花茶清热护肝

    三七有“金不换”、“南国神草”之称,清代 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 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三七根 茎有散淤止血、消肿定痛和活血的功效,用于 便血、外伤出血等,三七花也可以泡茶喝,有 镇静安神、抗炎镇痛、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的 功效。三七花茶对高血压、偏头痛、失眠等病 症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还可以止血、止痛、 增强免疫力。 一般用法是取3~5朵直接用一杯(200 毫升左右)外水冲泡,放至适宜温度后喝。需 要注意的是...

  • 中医热淋 治则清热除湿利尿通淋方

    中医热淋 治则清热除湿利尿通淋方

    病例:饶某,女,55岁。 主诉:尿频急、灼痛时作1年,加重10天。伴腰痛,小腹痛,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诊断:热淋。治则:清热除湿,利尿通淋。 处方:当归、扁蓄各20克,生地 15克,苦参12克,浙贝母、栀子、车前子(包煎)、瞿麦各10 克,通草、竹叶各6克,大黄5 克。5剂,每日1剂,水煎分3 次服。二诊,尿频、尿急好转,小腹时痛。上方去大黄,加乌药、木香各6克,5剂。1月后随访临床症状消失。 点评:湿热邪气蕴结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遂发为湿热淋。方中当归辛甘、性温,活血润燥;浙贝母...

  • 尿血症验案 自拟活瘀凉血清热飮

    尿血症验案 自拟活瘀凉血清热飮

    张某,男,30岁,1985年9月9日诊。诉尿血3天。近来胃口不香,咳嗽,在某医院X光透胸肺诊为陈旧性肺结核,口服药医治10余天,继发精力郁怒而突然尿血。尿常规:尿色深红,蛋白(+)。镜检:红血球(+++),白血球(++)。用青霉素等药医治不验。刻诊:尿血,无下坠淋疼,但腰酸疼。大便干而难解。左肾区有叩击性痛苦,脉细数无力,舌质红,苔薄黄,测体温37℃。实验室复查:肉眼血尿,呈深红色,蛋白(++)。镜检:红细胞(++++),白细胞(++)。 确诊:(内有积热、蓄于膀胱、损伤头绪型)尿血。 治则:活...

  • 慢性肾炎肾小球病变 治疗补肾活血清热利湿贯穿始终

    慢性肾炎肾小球病变 治疗补肾活血清热利湿贯穿始终

    慢性肾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病变,起病缓慢,病情迁延,临床多见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等,严重的可出现肾功能减退、贫血、电解质紊乱等,肾脏病理类型多种多样。国医大师张大宁治疗慢性肾炎有丰富的经验,笔者作为张大宁的弟子,将张大宁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进行总结,以飨同道。 病因病机 张大宁认为“肾虚血瘀”是各类慢性疾病某一特定阶段的病理基础,肾虚血瘀是慢性肾炎的根本病机。自古即有“久病及肾”“久病入络”“久病...

  • 清热利湿治 尿石症医案一则

    清热利湿治 尿石症医案一则

    王某,男,今年46岁。5天前感觉右侧腰腹 痛反复发作,加重1天,前来就诊。刻诊:右侧腰 腹部绞痛,疼痛向侧小腹放射,伴有恶心呕吐, 小便憋胀难解、呈淡红色,夜尿3~4次,大便秘 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经验查:腹软,全腹 无压痛,右肋腰部点压痛,右肾区叩痛;B超提 示:右肾结石,约0.65厘米×0.6厘米;尿常规: 红细胞++。西医诊断为肾绞痛;中医诊断为石 淋症属下焦湿热证。治宜清热利湿,益肾排石。 方用:桑寄生、金钱草各30克,杜仲、续断、鸡内 金、滑石、猪苓各15克,冬葵子、菟丝子、牛膝、 石...

  • 血淋症验案,活瘀凉血清热饮加减

    血淋症验案,活瘀凉血清热饮加减

    张某,女,26岁,1985年6月4日诊。近6天来不明原因腰痛苦,少腹下坠而疼,小便频数而淋涩痛苦。尿呈深红色,全身疲乏无力,发热恶寒,胃口减退。曾用青链霉素等医治无明显作用。而来我院要求中医药医治。实验室检查:尿深红色,微混,蛋白(++),镜检:红细胞(+++),白细胞(+),体温39℃,脉数有力,舌质红,苔薄腻微黄。 确诊:(心热移于小肠,热蓄膀胱,灼伤头绪)血淋。 治则:活瘀凉血清热利涩通淋,活瘀凉血清热饮加减。 处方:当归10克,白芍12克,丹皮12克,蒲公英30克,琥珀6克(研...

  • 清热除湿祛风通络治热痹

    清热除湿祛风通络治热痹

    患者,男,18岁,学生。初诊自 述9个月前因不慎扭伤左足跖部, 未经治疗,此后渐致左足背、臀部 及脊背部疼痛,多家医院曾按“风 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治疗, 收效甚微。半月前病情加重,遂休 学就诊于某医院康复科,经针灸。、 推拿、理疗、中药等治疗10余天, 病情日重,渐至足不能触地,生活 不能自理。经人介绍,前来诊治。 证见左足背和脊背部疼痛,局 部灼热微肿,拒按,活动受限,双侧 臀部疼痛剧烈,痛苦不堪,不能行 走,体温37.4~C,心烦、口渴不欲饮, 舌苔白、厚腻微黄,脉滑数。诊断为...

  • 益气清热祛风法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医案1则

    益气清热祛风法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医案1则

    患者,男,17 岁,2015 年 9 月 24 日初诊。患 者发现蛋白尿 5 年,5 年前感冒后出现全身水肿, 当地医院查尿常规示: PRO ( + + + + ),ERY ( - ); 24 hUpro 不详; 血脂及血肌酐正常; 血压 正常,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予泼尼松 60 mg,每日 1 次,顿服,1 周后尿蛋白转阴,规律撤减激素, 泼尼松减至 50 mg,每日 1 次,顿服。时感冒再次 出现 PRO( + + + + ),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行 肾穿刺活检提示 “微小病变肾病” ,泼...

  • 慢性肾炎血尿 治以滋阴清热处方

    慢性肾炎血尿 治以滋阴清热处方

    周锦教授为第4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长期从事肾脏内科疾病的诊治,对肾脏病变的中医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肾病血尿的治疗,尤为卓效。兹选取周老治疗肾病血尿验案则,以飨同道。 医案: 吕某,女,33岁,杭州人。2010年3月23日初诊。 主诉:尿检异常2月余。患者于2个月前体检发现尿蛋白(+),红细胞(+++),自觉无不适,无明显面浮肢肿,无尿中泡沫增多,无腰酸乏力。在我市某医院住院诊治,多次尿检蛋白(-~+),红细胞(+++~ ++++),75%为异形红细胞,24 h尿...

  • 清热消肿止痛 主治痛风及高尿酸血症

    清热消肿止痛 主治痛风及高尿酸血症

    李耀谦,主任医师,教授,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扬州市中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谦”字门儿科中医术传承人之一。在国家及省级学术会议以及医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充血性心力衰竭》《42例尿崩症辨证分析》等十多篇论文获国家、省、市级优秀论文奖。参加《现代中医内科学》《淮扬饮食文化史》的编写,自著《谦字门鳞爪》一部。擅长内科、儿科、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主张融伤寒、温病学于一炉,力主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相互贯通融会,相辅相成,以决病之...

  • 溃疡性结肠炎 芳香化浊与清热解毒 升举阳气与顾肺理肠

    溃疡性结肠炎 芳香化浊与清热解毒 升举阳气与顾肺理肠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由遗传背景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疾病,呈慢性的炎性反应状态,病变呈连续性,可累及直肠、结肠的不同部位,具体病因尚未明确,临床以发作、缓解和复发交替为特点,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疑难病。UC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反复发作的腹痛、黏液脓血便、腹泻及里急后重等肠道内症状及关节、皮肤、眼、口腔、肝胆等全身性的表现。本病归属中医“痢疾”“久痢”和“肠澼”等病范畴。本病患者因其所处缓解期或发作期而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且本病具有病程长、易复...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