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热 第10页

清热 第10页

  • 健脾除湿 清热除湿 加减龙胆泻肝汤治湿疹

    健脾除湿 清热除湿 加减龙胆泻肝汤治湿疹

    清热除湿 加减龙胆泻肝汤(湿疹一号) 组成:龙胆草 青连翘 干生地 车前子 淡黄芩 生栀子 粉丹皮 泽泻 苦木通 生甘草 功用:泄肝胆火,清利湿热。 主治:带状疱疹(缠腰火丹)、急性及亚急性湿疹(湿疡)、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 健脾除湿 1.健脾除湿汤 组成:生薏苡仁五钱~一两 生扁豆五钱~一两 山药五钱~一两 芡实三~五钱 枳壳三~五钱 萆薢三~五钱 黄柏三~五钱 白术三~五钱 茯苓三~五钱 大豆黄卷三~五钱 功...

  • 基于湿热潜证的清热利湿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

    基于湿热潜证的清热利湿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性皮肤病, 以红斑、 鳞屑为主要表现。 其病情缠绵、 高发病率、 高复发率,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目前银屑病 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银屑病的有 效治疗仍是一大棘手问题。 杜锡贤教授根据银屑病 发病及湿热致病的基本特点, 指出湿热潜证贯穿于 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的始终, 从而提出了寻常型银屑病 “湿热潜证” 的诊疗思路, 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和 实验研究 [1-2] , 发现应用清热利湿法治疗寻常型银屑 病疗效显著。 中医学对银屑病病因病机的普遍认...

  • 湿疹的中医病因病机 清热利湿方用药原理

    湿疹的中医病因病机 清热利湿方用药原理

    自拟清热利湿方结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感悟 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常见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按皮损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1],其具体特点为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2]。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湿热浸淫证常见于急性期,皮损呈多形性,常对称分布,可泛发全身。其主症为发病迅速,皮损潮红,有丘疱疹,自觉灼热且瘙痒剧烈,抓破渗液流滋;兼症为心烦口渴,大便干,小便短赤;舌脉: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1 湿疹的中医病因病机、西医病...

  • 毛囊炎四黄散,清热解毒,除湿消疮

    毛囊炎四黄散,清热解毒,除湿消疮

    毛囊炎是指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侵犯毛囊而引起毛囊及毛囊周围组织的炎症。临床中医常根据其发生部位不同而加以命名,如发生于头部者称“发际疮”,发生于臀部者称“坐板疮”等。多因素体湿热内蕴、外感毒邪,湿热毒邪相交,郁于肌肤而发病,或由于体虚汗出,擦破皮肤,感受毒邪而致。 治则:清热解毒,除湿消疮。 方药:四黄散:取大黄末、雄黄末、黄柏末、硫黄末各15g。上药共研为极细末,用麻油调成糊状,擦涂患部。每日2~3次,直至痊愈。 此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痒...

  • 辨治盗汗 固表温阳法 清心泻肝法 化瘀清热法

    辨治盗汗 固表温阳法 清心泻肝法 化瘀清热法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一类病症。寐则汗出,醒来则止者为盗汗,又称寝汗,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断学》认为:“盗汗多见于阴虚内热证,或气阴两虚证。”因此不少医者在临床中一遇盗汗辄责之于阴虚,然效果不佳。南京中医药大学孟景春教授是江苏省名中医。笔者有幸侍诊于侧,兹收集并总结其辨治盗汗经验数则,以飨同道。 益气固表法 刘某,男,35岁。 患者平素畏寒,汗出后恶寒更甚,近来夜寐汗出,汗后恶风,两眼干涩,发痒,更兼鼻塞、流涕,腰酸,舌上易生溃疡,舌...

  •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治紫癜 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治紫癜 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全国名中医汪受传是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多年,有着丰厚的中医学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对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诊断治疗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研读汪受传的病案及临床侍诊,获益良多。现将汪受传诊治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经验总结如下。 临证治则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新诊断及持续性ITP多以实证为主,汪受传认为临证一般可分为风热伤络和血热妄行证。肌衄,热淫于内,治以咸寒,方中当增入咸寒之味。故热邪为病总体治法为清热凉血解毒。风热伤络证以皮肤瘀点为主症,伴有发热、咳嗽、鼻塞...

  • 主治盗汗 滋阴清热止汗方

    主治盗汗 滋阴清热止汗方

    张恩树,1944年出生,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扬州市名中医,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然字门内科中医术”第十二代传承人。师从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任达然,临证善用经方,擅长治疗内科、妇科杂病。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著有《任达然老中医临床经验录》。 组成:银柴胡10g,地骨皮10g,白薇10g,炒黄芩10g,瘪桃干10g,冬桑叶10g,穞豆衣10g,浮小麦30g,糯稻根须30g。 功效:滋阴清热,降火止汗。 主治:盗汗(阴虚内热)。 加减...

  • 遗尿“尿床”清热益气辩治

    遗尿“尿床”清热益气辩治

      遗尿亦称“尿床”,是指小儿年龄超过3岁,夜间仍有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发病与小儿元气不足,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婴幼儿时期,形体发育未全,脏气未充,排尿自控能力尚未形成;学龄期有的儿童因白天嬉戏玩耍过度,夜晚熟睡不醒,偶有睡中遗尿者,均非病态。   该病在辨证上,主要应辨清脏腑。夜尿多而清长、畏寒肢冷、神萎智弱者,为肾虚遗尿;尿短而频、神疲气弱、容易出汗者,为脾肺气虚;尿少色黄、臊臭异常、烦躁口干者,为肝经郁热。在治疗上,肾气不固者温肾固涩,脾肺气虚者补肺健脾,肝经郁热者疏肝清...

  • 养阴清热汤

    养阴清热汤

    组成:生地15克,熟地15克,白芍12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黄芩12克,丹皮12克,玄参12克,栀子10克,桔梗12克,山药12克,地骨皮12克,女贞子12克,生甘草10克。 功效:滋阴清热。 主治:复发性口疮,扁平苔鲜,干燥综合症等。 用法:水煎服。...

  • 小儿推拿清热养心

    小儿推拿清热养心

    从先秦时候开始,人们通过观察天象变化,发现一年中总有一天是白天最长,黑夜最短,后来,人们通过土圭测日影的方法,确定了夏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指出夏至15天内共有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夏至作为最早被确定下来的节气,也正值麦收的时节,在古代被纳入了祭神礼典。同时夏至也属于中国民间的重要节日,到如今仍然有一些地方会用当地的民俗习惯来过夏至节。 《恪遵宪度抄本》里说到:“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的到来,意味着即将进入暑热的...

  • 小儿口疮的治疗方法 清热降毒火

    小儿口疮的治疗方法 清热降毒火

      小儿口疮以齿龈、舌体、两颊、上腭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疼痛流涎,或伴发热为特征。若溃疡面积较大,上覆糜腐,称为口糜;溃疡只发生在口唇两侧,称为燕口疮。本病可单独发生,也可伴发于其他疾病之中。婴幼儿较为多见,预后良好。若体质虚弱,则口疮反复出现,迁延难愈。   本病在辨证上,一要辨虚实。起病急,病程短,口腔溃烂及疼痛较重,局部有灼热感,或伴发热者,多为实证;起病缓,病程长,口腔溃烂及疼痛较轻者,多为虚证。二要辨脏腑。舌上、舌边溃烂者,多属心;口颊部、上腭、齿龈口角溃烂为主者,多属脾胃。在治疗上,实证治以清热解毒;虚...

  • 清热解毒利湿类中药进行治疗前列腺炎

    清热解毒利湿类中药进行治疗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为中老年男性较常见病,属于中医“白浊”“精浊”范畴,是由下焦湿热、气化失调所引起的,可使用清热解毒利湿类中药进行治疗。验方如下: 败酱草10克,蒲公英8克,赤芍、山茱萸、山药、丹参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各1次,连用5天。此方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肿、理气活血、温肾散寒的功效。...

  • 清热利湿消瘀散结 治慢性前列腺炎

    清热利湿消瘀散结 治慢性前列腺炎

      王键,男,1956年出生,安徽歙县人,出身于新安王氏医学世家,自幼跟随外祖父学习中医。获得中医硕士学位后,跟随其伯父王任之、其父王乐匋教授学习中医,从事中医教育、临床、科研工作近40年。   现任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被评为首届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专家并获银奖,是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文化学、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安徽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安徽省跨世纪学科与技术带头人,安徽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致力于新安医学,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临证方面...

  • 益气补肾清热通瘀 治慢性前列腺炎方

    益气补肾清热通瘀 治慢性前列腺炎方

    一、临床资料 观察50例病人,均为门诊病人,年龄 最小24岁,最大71岁,平均41.25岁;病 程最短7个月,最长21年,平均6年2个 月;前列腺液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支原 体DNA检测大于正常值38例,衣原体 DNA检查大于正常值8例,支原体、衣原 体DNA检测均大于正常值4例;绝大多 数患者在接受本药之前均经过不同程度 的中西医治疗,疗效欠佳。 二、治疗方法 治则:益气补肾,清热通瘀。 处方:山药30克,金银花15克,淫羊 藿、川牛膝各8克。 加减:尿急、尿频、尿痛者,加蒲公英 20克,滑石15克,通...

  • 小儿口疮重在清热解毒

    小儿口疮重在清热解毒

      小儿口疮以齿龈、舌体、两颊、上腭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疼痛流涎,或伴发热为特征。若溃疡面积较大,上覆糜腐,称为口糜;溃疡只发生在口唇两侧,称为燕口疮。本病可单独发生,也可伴发于其他疾病之中。婴幼儿较为多见,预后良好。若体质虚弱,则口疮反复出现,迁延难愈。   本病在辨证上,一要辨虚实。起病急,病程短,口腔溃烂及疼痛较重,局部有灼热感,或伴发热者,多为实证;起病缓,病程长,口腔溃烂及疼痛较轻者,多为虚证。二要辨脏腑。舌上、舌边溃烂者,多属心;口颊部、上腭、齿龈口角溃烂为主者,多属脾胃。在治疗上,实证治以清热解毒;虚...

  • 活瘀清热利水法治术后阴囊肿大案

    活瘀清热利水法治术后阴囊肿大案

    朱某,男,85岁,于2015年8月5日初诊。自诉5天前不明原因右侧阴囊肿大,皮色不变,不能回缩而疼痛,经外科医师检查:诊为疝气入院手术治疗,手术顺利达到一期愈合,但遗留右侧阴囊肿大如拳头大小,皮色不变,无疼痛,行动有碍,每走路行动必须用布将右侧阴囊吊起或用右手托起方可行动。曾住院治疗十余天,右侧阴囊仍不能回缩而出院求中医治疗。 刻下:患者神志清晰,精神不振,呈忧虑面容,视之右侧阴囊肿大如两手合抱之拳头大小,皮色不变,行动时用右手托起右侧阴囊方可行动。血压150/85 mmHg。实验室检查:白细胞等均在正常...

  • 清热利湿化痰法治精液液化不良症

    清热利湿化痰法治精液液化不良症

    运用清热利湿化痰法治疗男性 精液液化不良症11例,取得满意疗 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选取门诊患者11例,年龄 25~45岁;病程1~6年。精液化验均超过1小时不液化,诊断为精液 液化不良症。患者易烦躁、小便黄,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经中医辨证 诊断为肝胆湿热型。 二、治疗方法 处方:龙胆草、车前子各9克, 黄芩、栀子、木通、泽泻、生地、柴胡 各6克,当归、甘草各3克,薏苡仁 20克,川贝母5克,鲜竹沥10毫 升。上药加水煎3次,共取煎液500 毫升,分3次口服。每日1剂,10剂 为1个疗程,一般口...

  • 清热祛湿滋阴固肾 江城治精液不液化症

    清热祛湿滋阴固肾 江城治精液不液化症

    名医治精液不液化症(湿热下注)方 处方:白花蛇舌草18克,茯苓、车前草、益智仁、菟丝子各15克,萆薜、知母、王不留行各10克,泽泻8克,穿山甲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祛湿。用于治疗精液不液化症,中医辨证属湿热下注型。主要表现为精液粘稠不液化,常伴小便短赤、尿频、尿急、尿痛,小腹拘急,会阴不适,舌质红,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数。 创方者:江城 名医治精液不液化症(肾阴亏虚)方 处方:生地、熟地、茯苓、山茱萸、丹参、太子参各 15克,龟版、知母、杜仲各10克,黄柏6克,白芍1...

  • 清热利湿化浊 治精液不液化

    清热利湿化浊 治精液不液化

    处方:白花蛇舌草20克,泽泻、野菊花、金银花、枸杞子、六一散(布包)各10克,怀牛膝8克,龙胆草、栀子、藿香、佩兰、厚朴、茯苓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清热利湿化浊。 主治:精液不液化,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型,症见精液色淡黄,粘稠,不液化,神疲乏力,口苦咽干,腰酸沉重,阴囊潮湿且热,会阴不适,小便黄赤,甚或尿痛,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精液镜检多见死精、弱精,精子凝集,内有脓、白细胞。 张瑞祥...

  • 精道溢血症自拟活瘀凉血止血的清热饮加减

    精道溢血症自拟活瘀凉血止血的清热饮加减

    郭某,男, 56岁,1984年8月10日来诊。 自述:3日前不明原因发烧一天而愈,次日尿道外口如泉向外溢出鲜血滴沥不断,解小便时先排出红色血液,后变为无色清尿,停尿后继而鲜血外溢、滴沥不止。一直未有热涩和苦楚等苦楚感觉。曾在村卫生所打针止血针,无效而来求诊。 一诊:脉沉弦细数无力。舌质红,苔薄黄。查看:患者郁闷面容,心烦不安,血从尿道外口如泉滴水滴滴溢出。自作丁字纱带包敷阴茎使血溢于布中。大小便正常。体温37.0℃,血压140/80mmHg。 辨证:热伤冲任之络脉,血溢妄行。...

  • 治外阴溃疡 补肾益肝清热滋阴方

    治外阴溃疡 补肾益肝清热滋阴方

    处方:白芍、山药、山萸肉各20克,黄柏、薏苡仁、生地、茯苓、丹皮各15克,泽泻、栀子各10克,金樱子8克,煅龙骨、煅牡蛎各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肾益肝,清热滋阴。用于治疗外阴溃疡,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型。此型外阴溃疡患者的起病较缓,但病情迁延难愈,其溃疡时轻时重,溃疡面呈糜烂性改变,可伴有明显的疼痛(可在夜间加重),并可分泌有蛋清样或灰黑色的脓液。同时,此类患者还可伴有白带淋漓不净,头晕目眩,眼睛干涩,腰膝酸软,心烦意乱,失眠,舌质红,苔少,脉沉细数。 创方者:何远芳...

  • 清热化瘀治慢性盆腔炎

    清热化瘀治慢性盆腔炎

      组成蒲公英30克,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紫花地丁30克,续断12克,刘寄奴12克,桑寄生12克,延胡索15克,柴胡9克。   功能清热化瘀,疏理冲任。   主治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肌腺病合并炎症性腹痛属热瘀交结,冲任气滞者。妇女下腹疼痛,痛连腰骶,劳累、性交、经期腹痛加重,或伴带多色黄,肢倦身重,低热起伏等,舌质红或见边尖瘀紫,脉弦数或弦涩。   用法加水适量,大火烧开,小火慢煎半小时,2煎半小时,两次煎液混合,分两份,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饭后半小时服药。可连续服用2~3个月经周...

  • 不孕症,带下病,清热健脾化湿处方

    不孕症,带下病,清热健脾化湿处方

    主诉:人流术后2+年,未避孕至今未孕。 现病史:平素月经6-7天/30-32天,经量中等,有小血块,痛经(+-),2010年元旦结婚,婚后于2010年5月孕50天无痛人流一次,术后避孕3月,2010年8月开始未避孕至今未孕。G1P0A1。平素带下稍多,时有下腹部绵绵作痛痛,行经时腹痛略有加重。2011年6月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双侧输卵管轻度积水,盆腔粘连。LMP:27/3—3/4。现症见:带下稍多,下腹隐痛不适,纳欠佳,大便质稀,小便调。舌质淡红,苔厚白腻,脉濡。男方精液...

  • 黄芩清热安胎 治疗胎动不安

    黄芩清热安胎 治疗胎动不安

    黄芩善清肺热,治疗肺痈,咳嗽无休,浓痰不尽,形体虚羸,阴虚发热,余常用《医宗金鉴》清金宁肺丸治之,方用:陈皮、白茯苓、桔梗、川贝、人参、黄芩、麦冬、地骨皮、银柴胡、川芎、白芍、胡黄连、五味子、天冬、生地、熟地、当归、白术、甘草各50克。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方中用八珍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生地、熟地、白芍、川芎)补气血以固根本,用桔梗、川贝、陈皮、五味子化痰止咳,用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麦冬滋阴清热,用黄芩泻火解毒。诸药合用,补泻同用,攻补兼施,疗效确实,不同凡响。 黄芩清...

  • 产后自汗 补益脾肺养阴清热为主

    产后自汗 补益脾肺养阴清热为主

    产后汗出较多而持续时间较长,称为“产后自汗”;若睡中汗出,醒来即止者,称“产后盗汗”。中医认为,这两者均为产后气血虚弱,卫阳不固,或阴血不足虚热内生,迫汗外出所为,治当以补益脾肺、养阴清热为主,中成药有不错的疗效。 气虚型 汗出较多,不能自止,动则加剧,时或恶风,面色晄白,气短懒言,语声低怯,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当以补气固表、和营养血为主,可选用玉屏风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或黄芪精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或补中益气口服...

  • 乳痈术后余热未尽 治清热益气生津

    乳痈术后余热未尽 治清热益气生津

      郑某,女,27岁,2007年6月19日初诊。   患者产后3月,因乳头内陷,吮乳困难,乳汁不畅,致使乳房红肿,渐成乳痈,经保守治疗未果,遂切开排脓引流。然术后持续发热,体温38.7°C,且刀口不愈合,脉象虚而无力,舌红苔薄黄,伴恶心呕吐、心烦、口渴欲饮。此乃乳痈术后余热未尽,气阴两虚之症。当治以清热和胃,益气生津。   处方:竹叶9克,生石膏30克,麦冬15克,半夏12克,红参10克,竹茹12克,陈皮6克,天花粉9克,甘草6克。3剂,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服药后体温降至37.2&d...

  • 清热止血滋养冲任 郑珍梅治经间期出血方

    清热止血滋养冲任 郑珍梅治经间期出血方

    广东名医治经间期出血(肝郁脾湿)方 处方:白芍、白术、生地、仙鹤草各15克,当归、丹皮、香附、车前子、山栀子各12克,苍术、牛膝各9 克,黄柏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解郁,运脾止血。用于治疗经间期出血,中医辨证属肝郁脾湿型。症见两次月经之间有少量阴道流血,无血块,或有赤带,或有赤白带,心烦易躁,胸胁不适,神疲,四肢酸楚,小便短赤,舌苔黄腻或黄白腻,脉细弦。 创方者:郑珍梅 广东名医治经间期出血(气血亏虚)方 处方:党参、黄芪各20克,熟地、金樱子、仙鹤草、杜仲...

  • 清热凉血调经治月经先期方

    清热凉血调经治月经先期方

    处方:当归6克,生地15克,丹皮8克,黄柏10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清热凉血调经。 主治:月经先期,中医辨证属血热型,症见月经每月提前7天以上,甚至每月2次,血量多,色深,质粘,面红口干,喜冷怕热,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 范珍珍...

  • 止痛清热川楝子 治老年阴道炎

    止痛清热川楝子 治老年阴道炎

    川楝子又名金铃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果实。外形类球形,直径2-3.2厘米。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外果皮革质,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川楝子性寒,味苦,能舒肝、行气止痛、驱虫,主要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的治疗。 1.牙痛:川楝子能清热泻火,杀虫止痛,生用有小毒,炒制品不但毒性大减,而且还是止痛上品,故多用炒品。牙痛患者可取川楝子80克,加水煎汁,频频含漱,每次让药液在口腔内停留5-8分钟后吐出。 2.老年...

  • 带下病反复发作半年 清热利湿治方

    带下病反复发作半年 清热利湿治方

    黄某,37岁,工人,1992年4月11 日初诊。 带下反复发作半年。1年来因工作繁忙,家务较多,自觉疲劳不支。半年来,带下量多,时而色赤不鲜,点滴不净,伴阴痒,经前性急易怒,乳房胀痛,时有阴吹,大便干结,口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微数。 辨证分析:肝藏血,主疏泄,本例患者带下色赤,伴见性急易怒,乳房胀痛等症,实为肝失疏泄,脾不健运,湿热下注胞宫,带脉失约所为。肝不能藏血,有泄无藏,故带下色赤,点滴难净。经将行乃相火内煽易动之时,故肝之郁结愈甚而见性急易怒,乳房胀痛。口苦纳呆,大便秘结,为阴虚有热之象。 诊...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