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 第9页
-
小满节气 药浴可清热止痒
这段时期的节气为小满节气,气候炎热,湿气比较重,所以,市民更应该在身体的调理,养生方面则应该注重除湿清热。广西友和古城大药房古城路总店药师宋俭生说,多吃点茯苓和薏仁米,对除湿清热有良好的作用,女性朋友要注重补血补气,可服用阿胶补血颗粒等。 而随着端午节的临近,天气也越来越炎热潮湿,在医院的皮肤科里记者了解到,在这个时候不少孩子都开始长痱子、皮疹等各类夏季多发的皮肤病。为了预防身子长痱子、生痤疮,同时可驱邪迎个好兆头,很多市民有用中草药沐浴或者烟熏家室的习俗,那么,选择哪一些中草药用来沐浴或烟熏较好? 宋俭生...
-
清热除湿外治脂溢性皮炎
大黄20克,苦参30克,黄柏20克,蛇床子20克,生薏苡仁30克,丹参20克,丹皮20克,生甘草12克,地肤子20克,防风10克。上药置于纱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脸盆加水至盆的三分之二,煎30分钟,待药液不烫手时,取出纱布袋,将头部浸泡药液中,并用手揉擦头皮30分钟,洗毕用毛巾裹头,每晚1次,第二天早晨冲洗干净。 脂溢性皮炎治疗以清热除湿为主,祛风养血为辅,方中大黄清热泻火,苦参、黄柏清热燥湿,薏苡仁利水渗湿,蛇床子祛风燥湿,丹参、丹皮养血活血,地肤子、防风祛风止痒,全方共奏清热除湿,养血祛风之功。...
-
汗疱疹:渗湿清热止痒洗方
汗疱疹是春秋季最常见的皮肤病,多发于双手掌或手指侧面,初起为米粒至粟粒大小的水疱,呈半球形,疱壁较厚,稍高出皮肤表面,有分散或密集出现,肤色发红,手部多汗,自觉有灼热微痒不适感,辨属湿热内蕴,交阻于皮肤所发。 临床用渗湿清热止痒洗方治疗可获良效。药取:土茯苓50克,萆薢30克,薏苡仁30克,苦参30克,黄柏30克,白鲜皮30克,枯矾30克,蛇床子30克,地肤子30克。水煎约1500~2000毫升,浸泡患处,每次20分钟,每日两次,两日用1剂药。其中土茯苓、萆薢、薏苡仁、黄柏、枯矾渗湿清热;苦参、白鲜皮、蛇床子、地肤...
-
治风疹清热解毒汤
清热解毒汤银花15克,连翘10克,菊花10克,板蓝根10克,丹皮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用。方中药量可根据患儿年龄不同酌情增减。 银牛连防汤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牛蒡子10克,防风10克,僵蚕10克,荆芥10克,桑叶10克,生地10克,黄芩6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早晚各服1次。 清热消疹方苍耳子10克,荆芥6克,桔梗6克,菊花6克,薄荷6克,皂刺5克,连翘5克,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本方有疏风清热之功。 燥...
-
慢性湿疹 自拟方滋阴清热祛湿止痒汤
有不少慢性湿疹患者,因病情发展变化,往往表现出阴虚火旺之象,如皮损潮红,遇热尤重,瘙痒较剧,或皮损粗糙,鳞屑痂皮覆着,甚则呈现皲裂状,触之灼热,并具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午后尤甚,舌质红,苔少,脉细数等症状。笔者临床体会,治疗时不能局限于清热除湿止痒,亦应顾阴,若不滋阴必造成阴愈虚、热愈盛之虚火上炎趋势。对于此型湿疹,以自拟方滋阴清热祛湿止痒汤,收效比较显著。 组方:生地黄30克,玄参30克,麦冬12克,沙参12克,天花粉10克,知母10克,地骨皮10克,栀子10克,胡黄连10克,鳖甲12克,黄柏10克,白鲜...
-
湿疹治以清热利湿 民间偏方大全
湿疹 【病因与症状】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过敏性炎症的反应性皮肤病,分急性、 亚急性、慢性三种。不分男女,任何年龄,任何部位均可能患病。发病原因 复杂,与体质、神经精神状态、内分泌、血液循环、消化系统、代谢营养、 内脏功能改变以及各种内外致敏病原有关。皮损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多 在小腿、肘窝、胸窝、阴囊、女阴、脐窝、乳头周围、头面部等处。常因外 界各种激发因素(海鲜、药物、慢性病、花粉)发病或加剧。中医认为本病 是风湿热侵入肌肤而成。急性、亚急性以湿热为主,慢性乃因久病耗血所致。 湿疹有哪些症状?...
-
清热祛湿 解毒活血 治湿疹方
山西名医治湿疹(湿热内蕴)方 处方:白鲜皮、浮萍、薏苡仁、土茯苓各20克,苫参、生地各15克,乌梅、黄芩各12克,龙胆草8克,丹皮、宣木瓜各10克,黄柏、蝉蜕、苍术、泽泻各6 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外用方:马齿苋60克,枯矾、苦参、五倍子各20 克。 用法:水煎后待温度适宜时湿敷患部,每日1~3 次,每次10~15分钟,每剂可用5天。 功效主治:清热祛湿,解毒活血消斑,收敛止痒,用于治疗湿疹急性期、亚急性期,中医辨证属湿热内蕴型。症见皮肤潮红、肿胀、糜烂,有渗出、结痂,...
-
阴囊湿疹:清热燥湿 祛风止痒
阴囊湿疹是一种男科的常见皮肤病,多由脾胃积热、湿热下注等因素引起。临床应用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功效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1.双料喉风散:清洗患处后,将适量的双料喉风散喷于患处,每日用药3—5次,应连续用药3—5日。此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2.藿香正气水:清洗患处后,用消毒棉签蘸取适量的藿香正气水涂抹于患处,每日用药3-5次,应连续用药3--5日。此药具有解表化湿、理气止痒的功效。 3.青蛤散:清洗患处后,将适量的青蛤散撒于患处,每日用药3~5次,可连续用药5—7日。若...
-
湿疹偏方 清热祛湿疏风活血
苏某,男,35岁。2008年9月2日初诊。患下肢皮肤瘙痒10余年,病情时轻时重,每因春秋天气变化时加重,下肢内侧皮肤可见散在红色粟米状疱疹,肤色潮红,伴有抓痕,渗出、脱屑,局部可见皮肤增厚、硬结,舌尖红,苔薄黄微腻,脉浮弦略数。中医诊断为湿疹,证属湿热内蕴,风邪外袭。治宜清热祛湿,疏风活血。自拟蒲丹饮加减,处方:荆芥10克(后下),防风10克,蝉蜕6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丹皮10克,赤芍15克,苦参15克,土茯苓15克,地肤子15克,生甘草15克。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14剂。嘱其保持心情舒畅...
-
红疹,过敏性紫癜,治法:清热凉血透疹
全某,男,17岁,2019年1月30日初诊。诉阑尾炎术后不久,双下肢小腿部出现较多散在瘀点,时胀。遂就诊于某三甲医院,后经皮肤科确诊为过敏性紫癜。口服脱敏药物治疗,并嘱进行饮食调整,少食含蛋白质类食物。经治疗两个月,其证时轻时重,症状并未缓解,经亲属介绍,今日来本科就诊。 刻诊:患者形体消瘦、精神疲惫、乏力、面色不华等。化验室资料显示:白细胞3.7×109/L,血小板137×109/L,转氨酶137U/L,转移酶102U/L,总蛋白57g/L,白蛋白30.2g/L,钾3.2mmol...
-
清热解毒养血祛风 治小儿湿疹
小儿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养血祛风的方法为主。 湿疹汤金银花8克,连翘、菊花、桑叶、黄芩、黄柏、蝉蜕各6克,蒲公英、白藓皮、地肤子、当归、生地各5克,甘草2克,水煎服。每日1剂,10日为1个疗程。 外洗方蝉蜕10克,蛇床子、白藓皮、地肤子各8克,地丁、菊花各6克,水煎外洗,每日3次。 口服药五福化毒丸、五黄克银丸各3克口服,每日3次。 外用药膏复方蛇脂软膏、无极膏适量外用。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 主任医师曹元成献方...
-
凉血清热解毒 林华强治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名医治激素依赖性皮炎(血热内盛)方 处方:生地、赤芍、生石膏各20克,玄参、大青叶各10克,山栀子、丹皮各6克,甘草4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凉血清热解毒。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所出现的副反应。本方用于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中医辨证属血热内盛型。症见患处红斑、丘疹、肿胀,少有脓疱,自觉瘙痒,疼痛轻微,局部灼热明显,常伴心烦口渴,舌红,脉数。 创方者:林华强 名医治激素依赖性皮炎(湿热蕴结)方 处方:土伏苓、白花蛇舌草、金银花、薏苡仁各 20克,稀芬草、黄...
-
疏风清热主治瘾疹中药方
李玉贤,男,1948年生,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新疆名中医、新疆昌吉州中医学会终身理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长期临床一线工作中,理论联系临床实践,逐步形成独特的辨证思路及诊疗方法。在中医内科、妇科、儿科以及外科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编辑出版专著《草山堂医验录》一部,获国家专利一项。 组成:连翘15g,羌活9g,防风9g,荆芥穗9g,川芎9g,厚朴9g,党参12g,茯苓12g,陈皮9g,炙甘草9g,炒僵蚕9g,蝉衣9g,白鲜皮15g,土茯苓15...
-
身痒并有红疹 以凉血祛风止痒或清热利湿之品
瘙 痒 彭某,女,45岁。2012年5月5日就诊。诉外出观花,回来后一直身痒并有红疹,入夜尤甚,至今已1月,服诸西医抗过敏药能稍缓解,但很快复发。刻诊:全身红色丘疹,有抓痕。口干欲饮,心烦难寐,小便短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诸中西医药诊治,疗效不显。 观前医方多投以凉血祛风止痒或清热利湿之品。 处方:生地黄20 g,木通10 g,生甘草10 g,淡竹叶15 g,栀子10 g,白鲜皮30 g,刺蒺藜30 g,赤芍10 g,当归10 g,川芎10 g,丹皮10 g,水牛角20 g(先煎),3剂...
-
日光皮炎涂桃叶汁 清热除烦淡竹叶
日光性皮炎常在受到日晒后发 病,表现为面、颈、前臂伸侧,手背等 露出部位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样或 水疱等皮疹。病变与日照密切相关, 每于照射后,皮损明显加重,痒感加 剧,适当避光后则有好转。皮疹常反 复发作,日久可发生苔藓样改变,色 素沉着增加,可持续多年。患者出门 时常需要“全副武装”,深感苦恼。提 供一个治疗日光皮炎的简单方,大 家可以试一试。 具体方法:取鲜桃叶100克,洗 净晾干后切碎、装瓶,再将陈醋150 毫升,白酒100毫升倒人封口,浸泡 7天后滤液密封备用。以药汁涂擦患 处,...
-
面部发红反复发作伴红疹瘙痒 清热凉血疏风止痒方
朱某,男,33岁,2021年12月5日初诊。主诉:面部发红反复发作5年余,伴红疹瘙痒,以颧部及鼻翼两侧为主。患者平素饮食嗜辛辣,饮酒较多。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曾于多家医院诊治,口服氯雷他定片及外用药膏治疗,效果不佳。 辨证:血热夹湿,风邪外袭。 治法:清热凉血祛湿,疏风止痒。 处方:金银花30g,连翘10g,黄芩15g,炒薏苡仁15g,蒲公英30g,生地10g,当归10g,白术15g,茯苓15g,白蒺藜15g,白鲜皮15g,荆芥10g,地肤子15g,蝉蜕6g,甘草6g。5剂,水煎服...
-
火热之邪皮肤病 清热凉血泻火法
用于火热之邪引起的皮肤病,临床上表现有口干,唇燥,发热,烦躁,大便干,小便黄少,舌质红或绛,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大而数。临床上表现有皮肤红斑,灼热,出血斑、血疱等,甚至有皮肤红肿热疼,常见于急性湿疹及皮炎类疾患,过敏性紫癜、出血性红斑、大疱性皮肤病、药疹、剥脱性皮炎、皮肌炎、急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常用药物有生石膏、生玳瑁、黄芩、黄连、黄柏、栀子、龙胆草、生地、丹皮、白茅根、紫草根、茜草根、赤芍、地骨皮、大青叶及牛黄散、紫雪散、羚羊角粉或犀角粉等。 01 肝胆湿热,热重于湿者 临床常用代表...
-
慢性荨麻疹是反复发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清热止痒处方
慢性荨麻疹是反复发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病 程通常在3个月以上, 或间断反复发作, 皮损一般为 形态不一、 大小不等、 边界清晰的水肿性斑块, 瘙痒 剧烈, 时隐时现, 消退后不留痕迹。 属于中医学 “瘾 疹” 范畴 [7]。 《诸病源候论》云: “邪气客于皮肤, 复逢 风寒相折, 则起风瘙瘾疹” 。 禀赋不耐, 营卫不固, 表 虚自汗是本病的根本病机。 西医认为荨麻疹是一种 变态反应性疾病, 慢性荨麻诊的病因病机尚未完全 清楚, 风团和血管性水肿是慢性荨麻疹主要的临...
-
何为脂溢性皮炎 中医健脾利湿清热
在冬季,很多人都会因为气候干燥而产生皮肤瘙痒,对付这种季节性皮肤病,通常涂点润肤露,再吃一些比较润燥的食品就可以缓解。而有些人的皮肤病症状却很奇怪,虽然油光满面,但仍然伴有瘙痒、脱屑等情况。到底这是怎么回事呢? 专家指出,如果皮肤在油脂分泌旺盛的情况下,仍然伴有瘙痒、脱屑的话,通常是脂溢性皮炎在作怪,这是一种发生在皮脂腺丰富的部位的慢性皮肤炎症。 指导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查旭山 记者陈晓琨通讯员张秋霞 何为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发生在皮...
-
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症 自拟凉血清热疏风止痒汤治疗
人工荨麻疹,又称皮肤划痕症,是最常见、多发的皮肤病。临床表现为无定时皮肤自觉灼热和刺痒,搔抓后迅速起大小不一红色条状丘疹团块,高出皮肤,且愈抓愈多,时起时消,不留痕迹。本病反复发作,有些迀延不愈。中医称其为瘾疹,认为是血热兼受风邪侵袭所致。 针对其发病机理,笔者多年来在临床中用自拟凉血清热疏风止痒汤治疗,获效显著。 药物组成:生地20~30g,丹皮10g,紫草9g,地骨皮10g,赤芍10g,蝉蜕6g,槐花9g,浮萍9g,牛蒡子9g,白鲜皮10g,白蒺藜6g。口渴、舌红苔黄加知母10g、石膏10g,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