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治 第4页
-
郭氏家传正骨 整体与辨证施治相结合
从著名的兰州黄河百年铁桥朔流而上,甘肃省中医院就坐落在美丽的黄河之滨,神奇的陇中正骨手法的传人们正在这里为众多慕名前来就医的骨伤患者解除病痛。络绎不绝的患者足以见证陇中正骨的社会影响力。 从平乐郭氏家传正骨起步 陇中正骨的兴起离不开一位老人,他就是郭均甫,1901年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县平乐镇一个正骨世家,师从当时享有盛誉的平乐郭氏正骨专家郭耀唐先生门下,专攻正骨学,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和临床实践,他师承了郭氏家传的理法方药,真谛要诀。 上世纪40年代,日寇南渡黄河,河南省大部沦陷。郭均甫遂携眷来到甘肃,开始...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湿邪是六淫中致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湿病又有湿热、湿寒之分。湿热病在叶天士的《温病学》及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中专篇论述,这里不再赘述。而湿寒病至今尚未见有专篇立论,只散见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历代医家医案论文中,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本文专篇论述湿寒病,明晰湿寒证的病因病机及诊治方法,为湿寒之邪引起的病证初画一个系统体系,为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起相关作用。 湿寒病多由阳气不足、湿寒过盛的人患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由于当代人多喜凉食冷饮,湿寒之气直中胃肠,伤及中焦阳气,造成脾胃阳虚,不能化阴,湿...
-
中医病症的诊断与辨证施治
病症的诊断与辨证施治,是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是中医各临床学科的核心内容。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混为一谈。 病症的诊断,是依据所获得的与诊断相关的各种资料,并排除其他疑似病症而得出的最后结果,它是辨证施治的前提。辨证施治,是在病症的诊断确定后进行的。病症的诊断-辨证分型-据证立法-依法选方用药这一完整过程,叫分病辨证论治,即病症的诊断与辨证施治。 各临床学科中的每一种病症,均包括几个主要证型,而在每一个主要证型中,有时又可分若干个不同的具体证型。所以,只有病症的诊断...
-
燥邪致病 辨证施治可获良效
燥为秋天的主气。燥邪致病的特点主要是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灼伤肺津。因而临床上多引发咳嗽、咳血、衄血、消渴、痿病诸证,总以清肺凉血,养血润燥为治疗法则。辨证施治可获良效。 肺燥咳嗽 燥邪犯肺者,咳呛气逆,痰少而黏,或带血丝,口干,唇鼻干燥,咽痒干痛,或兼身热、鼻塞等表证。舌淡,苔薄白或黄,质干,边尖红,脉弦细数或浮数。阴耗热灼者,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午后颧红,潮热盗汗,形体消瘦。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清肺润燥或滋阴润肺。方选百合固金汤或清燥救肺汤加减,兼表证选桑杏汤。常用药物:生地黄...
-
中医阴阳理论指导饮食养生 辨证施治理论基础
“阴阳”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殷周时期。阴阳最初来源于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直接观察,《诗经》和《说文解字》对阴阳字义的解释是:山的南边和水的北边为阳;山的北边和水的南边为阴。 随着人类认知的不断提高,阴阳的概念也得到了加深和拓宽。中医阴阳理论系统形成于《黄帝内经》。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的两个方面。通俗地讲,向上的、明亮的、火热的、属阳,向下的、晦暗的、寒冷的属阴;动者属阳,静者属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
-
湿热病 象症结合是中医辨证施治体系的核心
象症结合治疗外感和内伤湿热病经验探析 湿热病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类病证,为历代医家所研究和论述,不仅能以病的形式出现,如湿温病、暑湿病等;而且能以证候的形式出现,如肝胆湿热证、膀胱湿热证等。湿为阴邪,阻碍脾胃的运化和气机的运行,且易损伤阳气。热为阳邪,水液得热则蒸腾为湿,弥漫三焦,且易耗伤津液。热蕴湿中,湿遏热伏,湿热结合,难分难解,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极大的难度。研究表明,临床上如流行性感冒、湿疹、胃肠疾病、肝胆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肾和膀胱疾病等均与湿热有关[1]。不论湿热病以何种形式出现,抓住病机和...
-
祖国医学辨证施治 中医外治法
根据祖国医学辨证施治原 理,选择适宜的药物水煎冼浴、 足浴或局部涂、擦、贴、敷,通过 药物的外治作用和对局部经络 穴位的刺激作用,以达到治疗疾 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称为中 医药外治法。因其使用方便,方 法简单,疗效可靠,药源易得,副 作用少而颇受人们欢迎。 药敷疗法治乳头皲裂取 鸡蛋2只,蜂蜜30毫升。将鸡蛋 制取蛋黄油后,加入蜂蜜调匀, 将患处洗净后外擦,每天3~4 次。若乳头溃烂或化脓时不宜使 用。一般用药3~5天可愈。可活 血润肤,生肌止痛。 药袋疗法治乳腺小叶增生 取全虫、地龙、檀香、穿山甲、青 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