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治 第3页
-
五种头晕 中医辨证施治
眩晕是老年人常见的病症之一,俗称“头晕”。目前对于眩晕,西医常靠输液扩张血管来缓解一时之急,但很容易反复;而经中医辨证施治,多疗效不错。 可导致眩晕的病因有很多,像高血压、贫血、颈椎病、腰椎病、美尼尔氏综合征、脑动脉硬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前庭神经元炎、内听动脉阻塞、脑震荡及其后遗症、眼屈光不正、劳累过度、化学物品中毒,等等,皆可引起眩晕。眩晕患者除单纯头晕外,常伴有心悸失眠、耳鸣耳聋、头脸麻木、潮热盗汗、胸闷恶心、神疲倦怠;面色苍白、烦躁易怒等,对此中...
-
内外同治小儿咳喘 推拿按摩辨证施治
小儿咳喘是儿科常见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易反复的特点,西医多采用抗生素及激素治疗,易使患儿抵抗力低下,反复发作而形成慢性咳喘;而中医采取中药内服、灌肠,以及推拿按摩等综合手段,全面调理患儿体质,疗效肯定、无痛苦、方便价廉。 辨证施治中医将哮喘分成三期,即发作期、缓解期和稳定期,每个阶段所采用的方法各不相同。发作期采用疏风通络、止咳平喘法;缓解期予以健脾化痰、止咳平喘法;稳定期予以益气固表、补肾纳气法。 内外同治中药内服多选用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二陈汤、健脾益肾理肺汤加减;外治法则包括中药直肠灌注...
-
哮喘 中医的辨证施治
哮喘属于难以治愈的疾病,只有早期就诊、辨证施治才能奏效。寒性哮喘 喘咳急促,胸部胀闷,痰多色白或清稀而有泡沫;或有头痛、恶寒、发热,不渴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治以宣肺化痰定喘。细辛3克、麻黄6克、白芥子6克、甘草6克、陈皮 10克、白芍10克、干姜10 克、桂枝10克、半夏10克、五味子10克、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枇杷叶10 克、茯苓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热性哮喘咳喘哮鸣,痰稠色黄,胸闷隔满,或发热面赤,呼气延长,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苔黄,脉滑数。治以清肺化痰定喘。麻黄6 克、甘草6克、杏仁10...
-
反复咳嗽不愈结合运气病机予正阳汤施治
杨某,女,66岁,戊子年生,2014年10月2日首诊。 患者一月前曾因反复咳嗽不愈来诊,咳嗽以下半夜为甚,痰白清稀,血压高,夜尿多(3~4次/夜)。先用乌梅丸后下半夜咳止,又用小青龙后痰消咳愈,但血压未降,夜尿仍多。1周前再次出现咳嗽,痰黄质稠,咽部异味感、时有恶心、头痛,汗出汲汲,纳差,寐差,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微数。结合运气病机予正阳汤施治。 处方:炒白薇6克,玄参20克,旋覆花10克,(包)炙桑白皮15克,炒当归10克,大川芎10克,炒白芍15克, 炙甘草6克,炙紫菀10克, 生姜片10克。14剂。...
-
“糖友”肤痒药浴施治
笔者临床用中药药浴治疗糖尿病肌肤瘙痒、皮肤溢脂、皮肤粗糙皲裂等,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方药:绿豆250克,滑石、白芷、白附子各6克。 方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日取50克左右,加热水2500毫升。待温度适宜后洗浴局部。每10天为1个疗程,可以连续应用。 注意事项: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药浴最重要的一点是水温要控制好。水温以30-40度比较适宜,必要时可以用温度计测量温度。饭前、饭后30分钟内不宜洗浴。空腹洗浴,容易发生低血糖。饱食后洗浴体表血管受热水刺激而扩张,胃肠道血量供应减少,会使消化器官功能降低,从而影响食...
-
糖尿病大便失禁 辨证施治方
糖尿病性腹泻 (附大便失禁)按其发 病机理和临床特点属 中医的消渴并发泄 泻、洞泄、五更泄等范 畴。辨证施治如下: 1.中气不足证见 大便溏稀或泄泻,水谷 不化、脘腹满闷,体倦 肢软,神疲乏力,面色 萎黄,或消瘦明显,或 大便自遗,舌质淡或胖 嫩或有齿痕,苔薄白, 脉沉细无力或濡缓。治 宜补益中气,渗湿止 泄。方用参苓白术散 加减:党参、薏苡仁、仙 灵脾各25克,茯苓、白 术、扁豆各20克,陈 皮、山药、莲子肉、桔梗 各15克,砂仁、甘草各 10克,升麻7克。化 裁:兼肺气不足者加用 升阳益胃汤加减;兼有 阳虚者...
-
临床辨证施治 糖尿病性胃麻痹
糖尿病性胃肠病变是 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的一 种,主要包括胃肠植物神经 病变引起的胃麻痹和腹泻 及便秘。而糖尿病性胃麻痹 属中医的消渴并发“痞满、 胃缓、呕吐、腹胀”等范畴, 临床辨证施治,可取得很好 疗效。 1.脾胃虚弱证见脘 腹满闷,食后更甚,纳呆恶 心或吞咽困难,神倦乏力 或头重身困,舌质淡有齿 痕或舌胖嫩而紫,苔薄自 或润,脉濡缓或细而无力。 治宜健脾益胃,升清降浊。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 芪30克,白术20克,陈皮 15克,升麻7克,柴胡12 克,党参20克,当归15 克,砂仁1...
-
刮痧辨证施治耳聋耳鸣
中医刮痧源远流长,治疗的疾病多根据自身疾病辨证施治。各种耳聋、耳鸣等症状,也可以通过中医刮痧来辨证施冶。 耳鸣是指患者在耳部或头部的一种声音感觉,但外界并无相应的声源存在,是多种耳科疾病的症候群之一,亦可出现于内、外、神经、精神等科的疾病中。临床上常将耳鸣分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主观性耳鸣可呈铃声、嗡嗡声、哨声、汽笛声、海涛声、咝咝声、吼声等,也可呈各种音调的纯音或杂声;客观性耳鸣,耳鸣声不但患者自己感觉到,而且旁人也能听到。如由血管病变引起者耳鸣常与脉搏同步;腭肌阵挛所致的耳鸣多为一耳或双耳有不规则的咔哒声。...
-
过敏性鼻炎 辨证施治中药治疗针灸按摩
□ 聂 茸 沈阳市中医院 每到春暖花开或夏秋交替的季节,一些人会突然出现以下症状:清晨和睡醒时会突然喷嚏不断,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双眼红肿,一个早晨几乎离不开手纸,平时鼻塞鼻痒难忍,需不断用手揉搓,一遇到冷空气,又会喷嚏、鼻涕不断,痛苦不堪。到了夜里睡觉时鼻涕流向鼻咽部,引发反复咳嗽而清嗓,鼻堵严重时张口呼吸,影响睡眠。这就是患了过敏性鼻炎。沈阳市中医院针灸病房主任赵均认为“体质决定疾病”,之所以发生过敏性鼻炎,是因为人体的肺气、脾气乃至肾气虚,抵御致病原的能力降低又感受风寒...
-
中医对心脏支架或搭桥术后的辨证施治 方药分析
李庆海治疗心脏支架或搭桥术后心系病经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西医治疗冠心病多为药物和手术方法,大多患者行心脏造影或冠状动脉CT检查显示血管狭窄70%以上,建议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此法解决了危重心肌缺血患者的梗死问题,降低了病死率。但手术亦存在局限性,尤其是心脏支架或搭桥后的并发症处理较为棘手[1]。研究表明,心脏支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10.67%,部分患者出现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术后焦虑抑郁及药物不良反应[2]。随着冠心病术后...
-
难以入睡入睡后经常做梦 调理辨证施治
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长期失眠不仅会降低人体免疫调节能力,还会增加心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病的患病风险。 难以入睡,入睡后经常做梦,看起来睡得很沉,但醒来疲惫不堪,好像没睡一样;有时睡得很浅,稍有动静就会被惊醒;睡眠时间短,很早就醒了,醒了之后再难入睡;因为没睡好,影响到白天的工作,精力很难集中,甚至感到焦虑、烦躁,如果正被以上问题困扰,中医称为“不寐”。江西省中医院综合门诊副主任中医师梅丽俊介绍,中医认为,造成失眠的原因往往由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气血亏虚等引...
-
胆汁反流性胃炎辨证施治结合降胆和胃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幽门功能紊乱或胃手术导致胃的解剖和功能异常,使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破坏了胃黏膜屏障,造成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出血。国医大师徐景藩幼承家训,求道岐黄,临证60余载,学验俱丰,笔者跟师读研3年,现将徐景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总结如下。 胆胃病与肝脾关系密切 古人认为胆附于肝,贮存胆汁,胆汁由肝之余气所化生,汇集于胆,泄于小肠,参与饮食物的消化。胃主收纳、腐熟水谷,故将胃称为“水谷之海”胃主通降,以降为和,胃气通降与胆汁的排泄关系密切...
-
中医治咳的方法 辨证施治让肺的宣肃功能恢复正常
寒风瑟瑟,呼吸道疾病高发,大家耳边咳嗽声自然是此起彼伏,咳嗽剧烈时更是昼夜不停、胸痛声嘶、气急痰多。一方面患者是咳得无可奈何、捶胸顿足;另一方面家属亦是深受其害,一是关切焦虑,二是咳声扰眠。若是小孩患咳,家长更是彻夜不眠。可见一个小小的咳嗽,顽固起来也是让人烦恼不已。 一般常见的上、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因多有明显的咳痰、发热、肺部听诊可闻及呼吸音粗或啰音、血白细胞升高、X 线胸片肺纹理增多或斑片状模糊影等临床表现,故治以常规抗菌、化痰止咳等,多可药到病除。...
-
外邪乘虚侵入时会引起感冒 中医施治
春夏之交,也是感冒高发季。感冒是最常见的一种病。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儿童每年会感冒数次,而成人每年得感冒2~4次,女性多于男性,30岁左右的女性最易中招,因为她们是照顾孩子的主力军;年过60以后,感冒次数会减少,平均每年1次。 但感冒之后是积极治疗,还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扛着,直到它自然痊愈?恐怕没人能说清。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2010年10月发布了一份《感冒白皮书》,为我们揭露了有关感冒的一些真相:例如感冒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综合征”,有...
-
瘟病的辨证施治
瘟病(如春瘟、暑瘟、伏瘟等)是感受瘟热病邪所致地最易化燥伤阴,甚至耗血动血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之总称,又称瘟热病。此病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传染性,可通过口、鼻、蚊虫叮咬等多种途径在人群中传播,甚至流行。中医根据瘟病在发病过程中的症状顺序,将它归纳为卫、气、营、血四个不同的阶段,用以说明不同阶段的不同病理变化及其转变规律。 瘟病的病邪侵入人体后,首先犯肺,之后便按照卫、气、营、血的规律由浅人深,由表人里,步步深入,使病情逐渐加重。瘟病其特点是发病急,病势凶险,发展快,变化多。如暴发型流脑这种瘟病就是一种来势特别又迅猛,...
-
春季干燥上火 中医理论辨证施治
春季多风干燥是个容易上火的时节,上火的具体表现为咽喉干燥疼痛、眼睛红赤干涩、鼻腔热烘火辣、嘴唇干裂、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等。治疗上火要注意两点。一是选用中药,而不盲目用西药。因前者是调理全身以治本,后者却只能针对症状,只治其标。二是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 灭实火 实火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疾病、各种炎症,如肺炎、阑尾炎等,症状重,来势猛,发热重,恶冷轻、出汗多,咽干,小便黄赤。 牛黄解毒片可清热解毒,散风止痛。用于肺胃蕴热引起的头目眩晕、口鼻生疱。 牛黄清火丸清热,散风,解毒。用于肝、胃、肺蕴热引起的头晕目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