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施治 第2页

施治 第2页

  • 子宫内膜癌辨证施治 益气养血法 疏肝泄热法 滋补肝肾法

    子宫内膜癌辨证施治 益气养血法 疏肝泄热法 滋补肝肾法

    蒋士卿治疗子宫内膜癌经验浅析 蒋士卿教授为河南中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工作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侍诊,现将蒋士卿教授治疗子宫内膜癌经验进行总结,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患病人数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且趋于年轻化。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辅以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介入治疗等。研究表明,应用解毒益气方联合...

  • 傅青主治疗带下病的辨证施治特色及临证应用体会

    傅青主治疗带下病的辨证施治特色及临证应用体会

    傅青主是明末清初著名医家,精通医经脉理,尤其擅长妇产科,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的处方切合临床,疗效确切,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带下病是中医妇科门诊常见疾病,笔者通过学习傅青主治疗带下病经验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探讨傅青主治疗带下病的辨证施治特色及笔者的临证应用体会。 1 病因病机 带下病是由湿邪为患,带脉失约,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衡所致,同时与任、督、带脉损伤和亏虚有关。傅青主认为“带下俱是湿”,明确指出湿邪为带下病的主要病因。《素问·气...

  • 拟方予老师过目并施治多例尪痹

    拟方予老师过目并施治多例尪痹

      痹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热诸邪侵入人体,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而致肢体关节疼痛,不论男女老幼皆可罹患。临床常见肢体、肌肉、关节等处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肿胀等症状,而病势顽固,常缠绵反复。   顽痹又称尪痹。“尪痹”这一病名,是焦树德先生在1981年提出的,主要指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具有关节变形、骨质受损的疾病(痹病)而言。以补充行痹、痛痹、着痹分类的不足。其病因是风寒湿之邪与痰瘀互结,导致关节肿胀疼痛畸形。...

  • 重型颅脑损伤 中医辨证施治

    重型颅脑损伤 中医辨证施治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由于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造成颅脑组织结构被伤害的一类损伤,是创伤学中危害性最大的疾病,是临床救治的重点。以往,救治此类患者时鲜有中医药的参与,但笔者在临床中切实认识到中医配合治疗外伤急危重症的优势。   2013年7月22日16:35   急诊入院   郭某,女性,81岁,甘肃岷县人,农民。因“外伤后意识不清半天”被送入岷县中医院。   患者因当日地震房屋倒塌,砸伤头部及胸腹部致患者昏迷,被救援人员发现后,从废墟中挖出。在送往岷县中医院途中患者苏...

  • 痛风的因机证治 辨证施治病案

    痛风的因机证治 辨证施治病案

      痛风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不节,导致脾虚失运,痰浊内生;久病及肾,肾阴不足,湿热内蕴,逐步产生痰浊;痰湿、瘀血、热毒蓄于肾而成积热。而七情,劳倦或外感六淫,外伤或过食厚味,均可诱发痰瘀、积热流注关节,发生红肿热痛。   急性期,病机为肾火炽盛,流注关节经络;治疗当滋肾阴,清肾火,泄痰浊,化瘀通络。缓解期,以健脾、滋补肝肾为主,佐以化痰利浊,以标本兼治。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血尿酸增高,反复发作关节疼痛,并发关节畸形,痛风石形成为主要特征,属于中医“痹证&...

  •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辨证施治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辨证施治

      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学“下利”、“久泄”、“久痢”范畴,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疾病。起病大多缓慢,有腹泻腹痛、逐渐加重,便血和脓血便的症状,可伴有乏力、纳差、消瘦等,严重者有发热、多汗、便血、进行性消瘦等表现,诸症中尤以腹泻多见。西医对于本病尚无特效的方法,而中医辨证施治的效果良好。兹将临床经验及体会浅谈于下,与同道交流。   湿热困脾型   多因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或因湿热困脾,损伤脾胃所致。常见症状有腹痛,脓血样便,肛门灼热,里急后重,纳差...

  •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施治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脂肪肝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求因、综合施治。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法治疗脂肪肝,可归纳为以下四型: 1.痰瘀阻络、肝郁气滞型:患者表现为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倦怠乏力、善叹息,恶心纳呆,并随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肿大或不大,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弦细。治宜疏肝理气、化痰祛瘀。处方:柴胡10克,白芍15克,赤芍15克,当归10克,丹参10克,郁金10克,延胡索10 克,山楂12克,茯苓12 克,白术10克,川楝子8 克,枳壳8克,甘草5 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2.痰湿内阻、肝郁脾虚型:患者表...

  • 八种治法辨证施治肾炎

    八种治法辨证施治肾炎

      肾炎,属中医学“水肿”范畴。目前认为是免疫反应性疾病,是发生于肾小球的、不明原因、不同病理变化、但临床表现相似的一大类肾脏病。西药疗效不甚满意。我们拟定八种治法辨证施治,效果尚可,介绍如下。   解表宣肺法   适用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因外感而诱发恶寒发热,面目浮肿,小便不利,溲赤,咳嗽或喘,脉浮滑数。宜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方中除重用麻黄外,可加苏叶、羌活、防风。苏叶用量常加至10~18克。随着水肿的消退,尿中蛋白亦随之减少。   清热解毒利湿法   适用于慢性...

  • 腰痛多为湿邪重浊 痹着腰部 辨证施治

    腰痛多为湿邪重浊 痹着腰部 辨证施治

    肾病、风湿病、类风湿病、腰肌劳损与外伤,都可出现腰痛。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湿邪重浊、痹着腰部,或劳力扭伤,气滞血瘀,或肾精亏虚、髓海不充所为,可按以下几型辨证施治。 1、寒湿型: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不得减,或反加重,阴雨天更甚。治宜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方用渗湿汤加减——干姜、丁香、苍术、白术、橘红、茯苓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湿热型:腰髋弛痛,牵掣拘急,痛处伴有热感,遇冷痛减,口渴不欲饮,尿色黄赤,或午后身热,微汗出。治宜清热利湿、舒筋活络,方用加味二妙散加减...

  • 严重外伤 中医正骨等多学科联合施治

    严重外伤 中医正骨等多学科联合施治

    3月25日,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通过内服中药、中医正骨等多学科联合施治,历经98天,帮助一名车祸重伤濒危患者连续闯过抗生素耐药、呼吸功能丧失、骨盆粉碎骨折及伤口无法愈合等医学难关,从昏迷状态成功转入全面康复。 重伤患者遭遇医学难题 2014年12月,山东省昌邑市闫女士不幸遭遇车祸,造成严重外伤,并陷入昏迷,经120救护车紧急转入市区一家医院救治。经检查发现,闫女士意识丧失,呼吸困难,骨盆粉碎性骨折,全身多发外伤,当即被该院送入重症监护室,实施生命体征稳定治疗。 按照预定治...

  • 腰突症采用中药汤剂辨证施治

    腰突症采用中药汤剂辨证施治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发生退 行性改变后,因外伤、劳损、受凉等原因 引起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组织 向外膨出、突出、脱出,刺激或压迫硬膜 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起腰腿痛和神 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其严重影响 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多发于青壮年,男性 多于女性。运用中药汤剂随证加减治疗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取得较好临 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患者32例,其中男24例,女8例; 29~40岁18例,41~50岁12例,5l岁 以上2例;病程1周至6个月;初次发作 者20例,反复发作者12例;治疗前所有 患者...

  • 酒精性肝炎 中医辨证施治

    酒精性肝炎 中医辨证施治

      我国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为4.34%,其中酒精性肝炎占1.51%。酒精性肝炎患者发病前往往短期内曾大量饮酒,临床表现除了有酒精性脂肪肝的症状外,还有发热、腹痛、腹泻、体重明显减轻等。患者可出现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转氨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增高等表现。   中医认为,本病病机多为湿热蕴结、肝脾失调、气滞血瘀,治宜清热利湿、疏肝健脾、活血行气。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湿热蕴结型:主要表现为胁痛纳差,胸闷,目赤或身黄目黄,口苦口干,大便溏泄,小便黄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

  • 攻补兼施治肝硬化腹水

    攻补兼施治肝硬化腹水

      患者男性,48岁。2010年7月15日初诊。乙肝病史确诊7年,自述平时疲乏,不思饮食,肝区隐隐胀痛不适,3年前超声提示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内径14mm,脾脏52mm,当地中医诊所予中药治疗。近1月来自觉疲乏加重,纳差,肝区疼痛不适,面黄暗而无光泽,腹胀如鼓。查体:移动性浊音阳性、肝区叩击痛阳性、脾脏触诊不理想,下肢无水肿,小便黄、大便调。舌绛,苔厚而燥,脉弦细而数。辅助检查超声提示:肝硬化失代偿、肝内占位、门静脉内径14mm;脾脏肿大:58mm;腹水大量。肝功能提示:ALT:158U/L、AST:88U/...

  • 中医辨证施治酒精性肝炎

    中医辨证施治酒精性肝炎

     我国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为4.34%,其中酒精性肝炎占1.51%。酒精性肝炎患者发病前往往短期内曾大量饮酒,临床表现除了有酒精性脂肪肝的症状外,还有发热、腹痛、腹泻、体重明显减轻等。患者可出现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转氨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增高等表现。   中医认为,本病病机多为湿热蕴结、肝脾失调、气滞血瘀,治宜清热利湿、疏肝健脾、活血行气。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湿热蕴结型   主要表现:胁痛纳差,胸闷,目赤或身黄目黄,口苦口干,大便溏泄,小便黄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方法:治宜清热利湿,...

  • 中医辨证施治顽固性肝硬化腹水

    中医辨证施治顽固性肝硬化腹水

      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是指临床上肝硬化腹水病人经其他方法治疗而腹水难以消退的疾患,属危重症之一。笔者据长时间跟随关幼波名老中医学习的经验和自己的临床探索,认为应在突出中医辨证施治基础上注意补气活血等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肝硬化腹水在中医属“臌症”范畴,古代医籍多有论述,但在临证时并发证较多,病证也较为复杂。笔者认为,水湿内停,主要是由于正虚(气虚、脾虚、阴虚)肝郁血滞,中州不运,湿热凝结成痰,瘀阻血络;更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三焦...

  • 黄疸 难治性辨证施治 选取临证病案两则

    黄疸 难治性辨证施治 选取临证病案两则

    姚希贤临证治疗黄疸病经验浅析 黄疸是指血清总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巩膜黄染的症状和体征,根据实验室指标分为显性黄疸和隐性黄疸,根据黄疸的病因分为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4种类型[1]。黄疸是肝炎肝硬化后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提示肝细胞坏死,预后不佳,肝炎肝硬化的其他并发症还包括顽固性胸(腹)水,电解质紊乱等,常与黄疸合并出现。中医学对黄疸病的认识,历经沧桑,逐步深入。《黄帝内经》首创黄疸病名,并在《素问·平人气象论》中描述:“溺黄赤安卧者,...

  • 辨证施治低血压

    辨证施治低血压

      医学上把成人连续3次测量肱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称低血压。临床上,有症状的低血压常出现头晕目眩、疲乏无力、腰膝酸软、失眠烦躁、食欲不振、面色萎黄,体位性眼前黑矇甚则倾倒等症状,中医按“眩晕”、“虚劳”等范畴施治,有独特优势。   中气下陷   症见头晕目眩,遇动遇劳则甚,甚则眼曚仆倒,神疲气短,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补脾益气,升阳举陷。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20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枳壳10克,当归12克,陈...

  • 韦贵康内外兼施治胸椎小关节紊乱

    韦贵康内外兼施治胸椎小关节紊乱

    国医大师韦贵康是从事中医骨伤科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诊疗骨伤科疾病经验丰富,以手法治疗脊柱相关性疾病而著称。笔者有幸成为韦贵康的弟子,现将其诊治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经验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探病因:虚劳风邪为因 胸椎小关节紊乱属中医学“岔气”“背痛”“骨错缝”“筋出槽”等疾病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胸椎小关节紊乱由于外感风寒邪气、外伤、劳损以及肝肾亏虚等导致气滞血瘀,凝结于背部之筋骨,导致经络气血...

  • 攻补兼施治便秘

    攻补兼施治便秘

    李某某,女,4岁半。2013年12月15日首诊。以大便干结一年余就诊。近半年每天需吃大量水果为主食以助排便,如4~5天不解大便,必须灌肠通便。多家医院就诊,效差。2013年12月10日曾服汤药如下:火麻仁10g,番泻叶2g,槟榔10g,炒卜子10g,赤芍10g,连翘10g,焦山楂10g,地黄10g,甘草3g,姜厚朴6g,玄参10g,射干10g,3服。第二天主动排便2次,第三天主动排便4次,第四天2次,排出的大便干结,从第五天,就靠吃水果排便了。患儿平素急躁,喜食偏凉,纳一般,眠可,小便可,余无不适。舌质红,苔白厚腻...

  • 发生头痛 可照下方进行施治

    发生头痛 可照下方进行施治

      头痛是病人的一种自觉症状,临床上颇为常见,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多种急性慢性疾病。此外,所指的头痛,主要是内科杂病范围内,以头痛为主要症状者。   头痛的病因很多,可分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稽留,阻抑清阳;或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郁阻经络,脑失所养,均可发生头痛。   现代医学之感冒、鼻炎、高血压、动脉硬化、脑震荡等,均可能照下方进行施治。   方1:胡椒、百草霜各30克,葱白适量。   用法:将胡椒研为极细粉末,加入百草霜混合均匀,贮瓶备用。用时取药末6克,同葱白共...

  • 血少则脑失所养 眩晕辨证施治

    血少则脑失所养 眩晕辨证施治

      眩晕是病人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于许多疾病。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宁,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本病的发生,一般说来,属于虚者居多,如阴虚则易肝风内动,血少则脑失所养,精亏则髓海不足,均易导致眩晕。其次由于痰浊壅遏,亦可形成眩晕。   现代医学之内耳眩晕、贫血、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神经衰弱等疾病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证的,均可参照下辨证施治。   方1:胆南星、明矾、川芎、郁金各12克,白芥子30克,生姜汁适...

  • 辨证施治胃泛酸

    辨证施治胃泛酸

      泛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像饮食过饱,或者甜食、辣食、酸食吃多了,都会出现泛酸的情况。一般只要持续时间不超过5分钟,属于基本正常。如果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或者几十分钟、几个小时,就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对于患有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症、食管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而言,长期泛酸则需要及时进行抑酸、制酸的治疗。中医治疗泛酸,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症型辨证施治:   肝气泛酸   患者由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犯胃,导致胃失和降而泛酸。此类患者日常还伴有口苦口干、两胁胀痛、烧心等症状。治以疏肝...

  • 胃痛辨证施治体会

    胃痛辨证施治体会

    胃的功能以下行为顺, “胃宜降则和”。胃痛的所有病机都与胃失和降,即胃的气机失调有关。胃气不降则滞,滞则不通,不通则痛。胃气不降则逆,气逆可致嗳气,恶心、呕吐、呃逆、反酸等。由于胃司受纳,故胃气上逆还可致食欲不振、食后胀饱、消化不良、食少纳呆等。因此,在治疗胃痛中应注意对症应用调理气机的中草药。临床时如果能辨证分型应用调理气机的中草药,就能收到较好疗效。 寒邪袭胃症见胄痛急性发作,脘部痛而拘急,艮寒喜暖,局部热敷可痛减,脉沉迟而紧。治宜温肝散寒,理气止痛。方用良姜、苏梗、香附、生姜、半夏、...

  • 低热的辨证施治

    低热的辨证施治

      有些人经常不明原因发热,热度又不高,多在37.5℃~38.2℃。如发热时间持续在一个月以上的,称为长期低热。中医认为,低热可由外感、内伤使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所致。由于感受的外邪不同,有邪犯少阳、湿热伤表等不同证候;内伤发热又有阴虚、血虚、气虚、气郁、血瘀、痰郁等证型。   外感   邪犯少阳:证见低热,咽干口苦,心烦,呕吐,食欲不振,头晕目眩,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治宜和解少阳,扶正祛邪,方用小柴胡汤化裁:柴胡15克,黄芩15克,法半夏10克,党参15克,甘草6克,陈皮10克,生姜12克,大枣20克。...

  • 中医辨证施治神经衰弱

    中医辨证施治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患者临床表现为睡眠障碍、失眠、记忆力减退、焦虑、烦躁、心慌、头昏等,中医病症中可以在心悸、不寐、头痛、胸痹等方面找到相应的论述。结合临床实践,神经衰弱的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1.肝郁化火型症见失眠,烦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而数。当以疏肝泻热为治。方药:丹皮、山栀子、柴胡、当归、茯苓、白术、白芍、枳壳、郁金各10克,干姜、甘草、薄荷(后下)各5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用丹栀逍遥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舒肝丸,每次9克,每日3 次,口服;栀...

  • 头痛怎么办 中医辨证施治

    头痛怎么办 中医辨证施治

      在临床中,经常遇到头痛的病人。病程持续时间都比较长,几个月或几年。反复发作,用药治疗一段时间,可以好转,但隔一段时间后又复发。工作紧张、劳累,或遇七情刺激,头痛症状加重。常见的慢性头痛,多与肝、脾、肾三脏有关,中医通过辨证施治来分型治疗。   瘀血型:由于瘀血内阻或久病入络,脉络不畅,血瘀气滞,脉络失养所致,一般多见于头部有外伤史者。表现为头痛持续时间较长,疼痛固定不移,如有针刺样疼痛。应用通窍活络、活血化瘀的方法,给予活血止痛汤:红花15克,桃仁15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川芎20克,丹参30克,白芷12...

  • 临床辨证施治老年失眠症

    临床辨证施治老年失眠症

    由于生理因素、全身或 器质性病变、精神疾患、心理 社会因素等原因,老年失眠 症目前已成妨碍老年人正常 生活和健康的临床常见病之 一。患者常以睡眠时间不足, 睡眠深度不够,睡眠不能消 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为 主要证候特征,具体可表现 为人睡困难,或睡而不酣,或 时睡时醒,或醒后不能再睡, 甚或彻夜不眠等,治疗较为 棘手。临床可将本病分6型 辨治,收效良好。 1.气血不足 以睡眠不 实、似睡非睡、多梦为特点, 常伴有心悸健忘,精神疲惫, 头晕目眩,神思不聚,面色少 华、自汗盗汗等,舌淡苔薄 白,脉细而无力。症属气血...

  • 药到咳祛 中医辨证施治原理对症下药

    药到咳祛 中医辨证施治原理对症下药

      进入冬季后,咳嗽是常有的事。咳嗽是中医的病名,“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统称“咳嗽”。咳嗽冬春季节多见,中医将咳嗽分为外感(风热、风寒、风燥)咳嗽、内伤(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咳嗽等几种类型。止咳药也有寒、热、温、凉之分,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若不辨证选用,止咳的效果也就不好。因此临床选用止咳中成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理对症下药,才能药到咳祛。   风寒咳嗽:多发于冬春季,症见咳嗽声重有力、咳痰稀薄白、咽痒、鼻塞、流清涕,骨节酸痛、...

  • 咳嗽者多为内伤咳嗽 辨证施治从“脏腑咳”

    咳嗽者多为内伤咳嗽 辨证施治从“脏腑咳”

      咳嗽是多种肺系疾病的共同症状,又是具有独立性的一种病症。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卷十九》中云:“外感之咳,其来在肺,故必由肺乃及它藏,此肺为本而它藏为标也;内伤之咳,先伤它藏,故必由它藏乃及肺,此它藏为本,肺为标也。”将引起咳嗽的原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咳嗽多是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属于邪实,治以祛邪利肺。内伤咳嗽多因肺脏自病或它藏病及于肺所致,尤与肝、脾、肾关系最为密切,故临床以肝火犯肺,或脾虚生痰蕴肺,或肾脏亏虚,肺失宣降...

  • 动脉硬化四种类型辨证施治

    动脉硬化四种类型辨证施治

    动脉硬化大致可归属中医学“胸痹”等范畴。本病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情志不遂,肝气怫郁,气郁化火,煎熬津液,水凝成痰所致。痰浊留于体内,阻碍气血流通,可出现头痛眩晕,胸闷胸痛,肢体麻木偏瘫,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等症状。痰浊瘀滞的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亦有区别,一般按痰瘀在头、痰瘀在胸、痰瘀在腹、风痰闭阻四种类型辨证施治。 【动脉硬化】痰瘀在胸,可见胸闷胸痛,心悸懊憹,急躁善怒,形体肥胖,乏力,舌黯或有瘀斑,苔厚腻或垢浊,脉滑实或弦。治以祛痰开郁,活血化瘀。方取温胆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常用方:...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