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脾 第98页

脾 第98页

  • 冠心病和中风“脾气虚”的作用

    冠心病和中风“脾气虚”的作用

    论“脾气虚”在冠心病合并中风发病中的作用 冠心病和中风系最常见心脑血管疾病, 常相互影 响、 并发出现。基于现代心理测量理论, 结合医学、 数 学、 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 研制了 “冠心病合并中风证 候要素、 证候特征及证候病机演变规律临床专家调查 问卷” , 并将 1504 份调查结果建立三维结构化关联数 据库, 对其进行统计处理, 从而辨证分析冠心病合并中 风各阶段的不同症状群及舌脉, 确定其证候类型和证 候要素, 发现 “脾气虚” 在本...

  • 慢性心力衰竭 健脾和胃法论治

    慢性心力衰竭 健脾和胃法论治

    慢性心力衰竭 (Chronic?heart?failure, CHF)为临 床常见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 严重影响着人们 的健康。目前有研究认为, 胃肠道对于心衰发生后的 血流动力学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其在心衰发展中 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者开始重视 CHF 胃肠道系统的变化, 而有研究也发现干预治疗心 衰患者胃肠道发生的变化对改善心衰症状, 延缓心衰 进展有良好效果 [1] 。CHF 属 “喘证” “水肿” “心悸”...

  • 健脾祛痰化瘀 治高血压方

    健脾祛痰化瘀 治高血压方

    治高血压方 处方:蒲黄、川芎、薏苡仁、益母草 各12克,陈皮、茯苓、白术、泽泻、五 灵脂各10克,法半夏8克。 加减:痰多,苔黄腻者,加胆南星 10克;头胀头重者,加决明子、白菊花 各10克;尿少浮肿者,加车前草15克; 胸闷者,加全瓜蒌15克;腹胀者,加莱 菔子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2 周为1个疗程。 功效:健脾祛痰化瘀。 主治:高血压,中医辨证为痰浊挟瘀 型,症见患者形体较为肥胖,血压升高, 头晕头痛,头重中裹,周身困倦,神疲嗜 睡,腹胀痞满,妇女可伴月经后期或闭 经,舌质暗,苔白腻...

  • 阮士怡心脾肾三脏同调治疗冠心病经验

    阮士怡心脾肾三脏同调治疗冠心病经验

    阮士怡 ( 1917—) ,男,教授,国医大师,第五批全国 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第一批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 贴。从事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 70 年,擅长 应用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老年性疾病和其他内科的疑 难危重疾病。发表学术专著 5 部,学术论文 34 篇,科普文 章 65 篇; 先后获得省部级科学进步二等奖 3 次、三等奖 5 次; 研制中药制剂 8 种、上市品种 1 种。 冠心病属于中医学 “胸痹 ”&l...

  • 治动脉粥样硬化“心脾肾三脏一体”辨证论治论

    治动脉粥样硬化“心脾肾三脏一体”辨证论治论

    田立俊 1 , 仲爱芹 1 , 王爱迪 1 , 谢盈彧 1 , 张军平 2 ( 1. 天津中医药大学; 2.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摘 要: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AS) 与心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心脾肾三脏在生理上联系成一个系 统,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痰浊、 瘀血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基于整体观提出 “心 - 脾 - 肾三脏一体” 的观点。AS 根本 病机为 “脾肾亏虚, 痰瘀互结” , 故采用 “益肾健脾,...

  • 胸痹(心脾气虚痰瘀内阻)处方

    胸痹(心脾气虚痰瘀内阻)处方

    罗陆一,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50载。笔者整理罗陆一临证运用经方治疗冠心病验案如下: 张某,男,64岁。于2018年3月3日初诊。患者于春节前突然发病,夜间胸痛如窒、痛彻胸背、不得平卧、大汗淋漓持续约20分钟,含服速效救心丸不效,急救送医院后诊为冠心病心梗,建议即刻施动脉造影术、PTCA术,但患者家属拒绝。现症见胸闷、痰多、气短,日间作2~4次,每次持续约5分钟,含服速效救心丸可缓解。兼见面色紫暗、山根晦暗有横纹、神疲乏力、舌...

  • 中风病从痰论治尤重痰热 顾护脾胃选药有方

    中风病从痰论治尤重痰热 顾护脾胃选药有方

    丹溪学派中风病诊治规律文献研究 朱震亨 ( 1281—1358) ,字彦修,号丹溪,金 元四大家之一,尊其为宗师的医家学者众多,分布 广泛,后世称以朱丹溪为代表的医家为丹溪学派 ( 滋阴派、养阴派) ,其历经三百余年的传承与发 展,学术成就显著且学术影响深远 [1 ] 。丹溪学派 理论体系中,对中风病的防治突破陈规,主张治痰 以治风,中风主血虚有痰,治痰为先,次养血行 血,其从痰论治的观点一直为后世医家所遵循 [2 ] 。 本研究通过梳理古籍文献中丹溪学派代表医家的代 表性著作,检索关于中风病的医话、...

  • 心悸(心脾两虚)尉中民教授临证善用经方

    心悸(心脾两虚)尉中民教授临证善用经方

    脾阴学说来源于《黄帝内经》“脾藏营”,后世医家加以发挥,但当代学者论述较少。国家级名老中医尉中民教授临床根据《黄帝内经》脾阴思想治疗疾病,认为但凡腹满、纳差、舌质红者都可归至脾阴虚范畴,根据阴亏及虚火程度,治以甘寒、酸甘之法,并少佐升清,健脾气之品,以顺脾生发之性。常用药物有:山药、薏苡仁、扁豆、石斛、麦冬、沙参、玉竹、粳米、白术等。治法诸如益脾阴,肝脾同调,舒肝气,养肝血同时益脾阴;养心健脾,补心气,滋心阴同时益脾阴;培土生金,健肺气,润肺阴同时益脾阴;养先后天,脾肾同补。五脏生克制化,百...

  • 健脾利湿可甩“脂”调脂要善用“油”

    健脾利湿可甩“脂”调脂要善用“油”

    近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广东疾控中心的专家指出,广东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血脂异常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值。据2013年广州疾控中心开展的慢病综合因素调查显示,广州市15岁以上人群中,16%左右的人甘油三酯超标,约10%的人总胆固醇含量超标。很多人都认为广东人饮食清淡,但为什么还会在高血脂发病率上占据榜首呢?对于降血脂,我们又该如何做呢?一起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指导专家   赵丽芸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中医师   肉食多、老火汤或是祸首...

  • 调肝理脾法治疗口腔干燥综合征的源流与机制

    调肝理脾法治疗口腔干燥综合征的源流与机制

    口腔干燥是干燥综合征最常见的表现, 随着现 代诊断技术的进步及医学界的日益重视, 该病得到 越来越多的研究。 中医虽无此病名, 但对于与之类 似的燥证(症) 、 口干(渴)等病症, 自古以来论述颇 丰, 治法多端, 疗效亦可。 本文拟就调肝理脾法治疗 口腔干燥综合征的源流与机制进行探讨。 “调肝理脾”之源流与内涵 1. “调肝理脾” 之源流肝脾 二脏生理特点不 同, 发病特点也各异。 如肝病多实, 常见肝气郁滞、 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 肝阴、肝血亏虚 较...

  • 丹归二桂五味子 补脾温肾心阳还

    丹归二桂五味子 补脾温肾心阳还

    周信有(1921—2018年)男,汉族,山东牟平人,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第三届国医大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第一批、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甘肃省名中医。2010年入选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建设项目专家,2015年荣获甘肃中医药大学“特殊贡献奖”。从事中医医、教、研事业80余年,先后出版了《内经类要》《内经精义》《周信有临床经验辑要》等著作。 组成:制附片15克(先煎1小时),红参20克(另煎),炙麻黄10克,细辛5克,黄芪30克,淫羊藿...

  • 基于《黄帝内经》从脾胃理论预防中风复发

    基于《黄帝内经》从脾胃理论预防中风复发

    缺血性中风是临床常见的内科疾病,据流行病学统计,平均每40s即有人发病,每4min便有患者因其丧失性命[1]。另外,其高复发率的特点不仅影响患者自身,还对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深入探讨中风的发病机制,预防其复发是临床亟须解决的问题[2]。纵观中风历史沿革,前人之述备矣,然各有所长,笔者采撷众说,略述浅见,简要阐述脾胃论治理论对预防中风复发的重要性。 1 略论“食肉则复,多食则遗”“年长则求之于腑” 《素问·热论》曰:“病热少...

  • 归脾汤治疗失眠

    归脾汤治疗失眠

    笔者总结医治过的失眠成功案例,汇总如下。 案例 归脾汤治疗失眠 杨某某,女,28岁。初诊。患者失眠1周余。患者述近1周以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夜间难以入睡,24小时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见面色苍白、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 失眠(心脾气血两虚证)。 治法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方药 归脾汤加减:黄芪12克,当归12克,党参12克,生白术9克,茯苓12克,炙甘草12克,酸枣仁15克,木香6克,炒栀子12克,淡豆豉9克,郁金12克,百合12克,知母12克。...

  • 从脾肾入手论治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从脾肾入手论治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从脾肾入手论治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 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呈缓慢进展或缓解复发的感觉运 动型周围神经病。临床多慢性起病, 症状进展在 8 周 以上 [1 ] ;但也有 16% 的患者呈亚急性起病, 进展较快, 4 ~8 周即可达致高峰 [2 ] 。临床上以神经根及周围神 经的节段性脱髓鞘损害为主, 呈进行性对称性麻痹、 四 肢软瘫伴有以肢体感觉异常和神经障碍等临床表现, 严重者可累及肋间肌和膈肌导致呼吸麻痹, 造成患者 死亡。当前西医治疗主要以激素冲击疗法...

  • 基于“脾-痰-血脂”相关理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

    基于“脾-痰-血脂”相关理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多累及大、中动脉,多被认为是脂质驱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是心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现代医学认为脂质浸润学说、损伤反应学说、血栓形成学说和炎症学说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始于血脂水平的升高尤其是胆固醇水平的升高,目前临床中有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金标准药物仍为降脂类药[2]。但这些药多被证实对肝功能有一定的损伤,从而寻求对本病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迫在眉睫。中医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不仅仅局限在脉本体的病变,还与其他脏腑功...

  • 老年性痴呆 化痰开窍论治补脾健胃

    老年性痴呆 化痰开窍论治补脾健胃

    《黄帝内经》提出 “年长则求之于腑” ,此处 “腑”指肠胃之腑,意思是年高之人治病养生要重 视肠胃。年高之人年老精亏,五脏俱衰,气血亏 虚,阳气虚衰,故养生治疗应从五脏入手,为何此 处提出 “求之于腑”的观点? 对此,历代医家颇 多论述,各有所长,本文采撷众说,略呈管见,并 简要阐述其在论治老年性痴呆中的运用。 1 略论 “年长则求之于腑” 《素问·示从容论》曰 : “夫年长则求之于腑, 年少...

  • 经行眩晕治疗以归脾汤加减

    经行眩晕治疗以归脾汤加减

    经行眩晕 赵某,女,20岁。2007年初诊。1年来每到经期,便觉头晕,经净后渐渐恢复,伴体倦乏力,月经量偏少,色淡等,无血块。现正值经期,感头晕、乏力,轻度心慌,纳食差,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辨证为血虚清窍失养。 治疗以归脾汤加减:党参15 g,黄芪30 g,甘草10 g,茯苓10 g,酸枣仁5 g,龙眼肉10 g,大枣10 g,远志10 g,当归10 g,枸杞5 g,白术10 g,木香6 g,天麻10 g。5剂,水煎服,1剂/d,分2次温服。 5 d后月经已止,眩晕缓解。守方共服药20余剂。...

  • 关于爱发脾气与忧郁症

    关于爱发脾气与忧郁症

    忧郁症的典型表现是思维迟缓、情绪低落、动作减少,但忧郁症作为一个庞大的疾病家族,还有许多其他的表现和临床类型。激越性忧郁就是其中的一种。   如果我们将抑郁症比喻成为一幅油画的话,那么,“情绪低落”作为忧郁症最基本的表现就是一层灰暗的底色。在灰暗的背景之上可见各种各样的画面。激越性抑郁没有典型的思维抑制,语言并无明显的减少,说话并非有气无力,其行为和动作也未必呆板和迟钝。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容易动怒,芝麻小事可大发雷霆,觉得眼前的一切都不顺眼。一向脾气温和者给人的感觉是变了一个人,有时不...

  • 从脾胃论治心悸验案1则

    从脾胃论治心悸验案1则

    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 惊惕不安, 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1], 又称“心动悸”“惊悸”等, 病名最早出现于《伤寒杂病论》。张其梅主任医师从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20余年, 临床经验丰富, 擅治心血管方面疾病。现介绍张其梅主任医师运用中医辨证思维治疗心悸医案1则。 1 病因病机 心悸多因体虚、感邪、情志不畅所致, 病位在心, 与脾胃密切相关。《灵枢·经脉》曰:“脾足太阴之脉……其...

  • 调理脾胃治疗高脂血症

    调理脾胃治疗高脂血症

    刘宗莲,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特需门诊主任。全国第二届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北京名中医身边工程”专家团队负责人。 路志正认为,高脂血症多见于过食肥甘,形体肥胖,又缺乏运动的人,这与中医的“脾失健运”有关。一旦脾失健运,脾不升清,胃不降浊,小肠不能分清泌浊,水湿不归正化,则水不化津液而成湿,谷不化精微而聚浊,浊聚成痰,痰浊阻滞血脉,痰瘀互结,沉积脉中,就形成高脂血症。临床高脂血症以肥胖乏力、夜眠打鼾、头晕头重、脘痞腹胀、食后犯困、颜面油...

  • 调理肝脾辨治胸痹 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气短喘息

    调理肝脾辨治胸痹 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气短喘息

    国医大师路志正为著名中医内科学家,上禀中医世家传承,早年悬壶乡里,名重荆楚,勤求古训,博采众家,上溯经典,下及各家,汲取现代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创新性地提出了“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的调理脾胃法十八字诀。从医70余载,潜心临床,治学严谨,医术高超,学验俱丰,尤擅将调理脾胃之法运用于临床中,效验颇佳。其中运用调理肝脾辨治胸痹是路志正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重要部分,浅析如下。 病因病机 胸痹为中医临床常见病证之一,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

  • 肝阳上亢眩晕 肾精不足眩晕 脾困湿扰眩晕

    肝阳上亢眩晕 肾精不足眩晕 脾困湿扰眩晕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志芳   外内合邪,见于《素问·咳论》,是指因脏腑本身先有损伤,内疾产生,又在外感邪气牵引下发生脏腑的病变表现。   “眩”是指眼花,“晕”是指视物模糊昏花,或眼前发黑,头晕旋转,站立不稳,因二者常同时出现,故合称“眩晕”。由于引起眩晕的疾病很多,而且不同疾病的病因也有所不同,其病因多为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失血、劳倦过度等方,而主要病机有肝阳上亢、肾精不足、心脾两虚、脾虚湿扰四个方面,...

  • 中风后抑郁症疏肝健脾养心法

    中风后抑郁症疏肝健脾养心法

    从“心-脾-肝”轴浅析中风后抑郁症病机及治法 中风后抑郁症( post - stroke depression, PSD) 是中 风病常见的急性或慢性并发症, 是以中风后出现持续 情感低落、 兴趣减退为主要特征的心境障碍 [1 ] , 临床以 抑郁寡欢、 孤僻多疑、 烦躁不安、 悲忧无度及失眠多梦 等为主要表现, 其总体发生率高达 40% ~ 50% [2 ] 。 PSD 不仅限制患者参与社会家庭活动, 降低生存质量, 而且影响患者中风康复效果, 造成不良预后, 增加中风 复发率、 死亡率...

  • 不寐(肝郁脾虚)治法处方

    不寐(肝郁脾虚)治法处方

    某患,女,31岁。以少寐3个月为主诉,于2009年4月9日就诊。患者于3个月前因家庭纠纷,出现少寐,每夜睡眠3~4小时,甚至不寐,持续不解,精神恍惚,心神不宁,胸胁胀闷疼痛,不思饮食,疲乏无力。患者平素易思虑,少言,性格内向。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弦细。 诊断:不寐(肝郁脾虚)。 治法:疏肝健脾,养心安神。 处方:解郁安神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柴胡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夜交藤15克,炒枣仁15克,菖蒲15克,远志15克,生龙齿50克,琥珀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鸡内金1...

  • 肝阳上亢眩晕 肾精不足眩晕 心脾两虚眩晕

    肝阳上亢眩晕 肾精不足眩晕 心脾两虚眩晕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志芳   外内合邪,见于《素问·咳论》,是指因脏腑本身先有损伤,内疾产生,又在外感邪气牵引下发生脏腑的病变表现。   “眩”是指眼花,“晕”是指视物模糊昏花,或眼前发黑,头晕旋转,站立不稳,因二者常同时出现,故合称“眩晕”。由于引起眩晕的疾病很多,而且不同疾病的病因也有所不同,其病因多为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失血、劳倦过度等方,而主要病机有肝阳上亢、肾精不足、心脾两虚、脾虚湿扰四个方面,...

  • 抑郁症 健脾养心处方

    抑郁症 健脾养心处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业龙   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我国老年抑郁症患病率也在不断地增加。在老年人群中,抑郁症患病率约为9%~18%,该病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一般女性高于男性。抑郁症属中医学郁证的范畴。   抑郁症的发病,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该病多为本虚标实,脏腑虚损,脑窍失养为虚;气、痰、瘀阻滞脑窍,神机失灵所致为实。主要表现为情绪抑郁,有焦虑、急躁不安、绝望无助、对外界事物丧失兴趣等症状。发病的原因主要为年老体弱、疾病缠身、正气亏虚、脏腑功能低下、情志不遂、社会活动日...

  • 温阳健脾治疗脑垂体瘤

    温阳健脾治疗脑垂体瘤

    案例一:温阳健脾治疗脑垂体瘤 张某,男,55岁。患者于2006年4月出现进行性头痛、眼胀、视物模糊,经某医院检查头部核磁(MRI)示脑垂体瘤,肿块1×1.6cm,经γ-刀治疗,病情好转。于2006年5月来我院门诊治疗。诉头痛、眼胀、视物模糊,面色苍白无华,畏寒肢冷、肢端轻度增粗、四肢无力,大便干结,舌淡胖,苔白多津,脉弱。 诊断:脑垂体瘤(脾肾阳虚)。 治则:补气健脾,温阳止痛,佐以抗癌。 方药:四君子汤合肾气丸加减: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

  • 心脾两虚型孤独症谱系障碍 治则方药

    心脾两虚型孤独症谱系障碍 治则方药

    赵某,男,3岁9月,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儿童。2021年01月26日初诊。诉发现叫名不应、目光交流差,伴言语简单1年余。2岁2月时发现叫名不应,目光不对视,不与同龄小朋友玩耍、语言简单、兴趣狭窄、行为刻板、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已学会的字词不再使用、出现原有的一定的交流能力减少、咿呀发声减少。2岁9月时确诊:孤独症谱系障碍。予以康复训练1年,患儿社交改善不明显,行为刻板固化。3岁9月时仍不与人交流,眼神游离、目光回避、叫名不应,对指令无反应、不能执行简单指令,兴趣狭窄(喜欢听儿歌)、独自玩玩具、玩法单一、行为刻板、动作...

  • 中医学认为脾胃功能关系到人体生命的盛衰

    中医学认为脾胃功能关系到人体生命的盛衰

    中医学认为,脾胃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人体生命的盛衰。脾胃功能好,则人体营养充足,气血旺盛,体格健壮;脾胃虚弱,则人体所需营养不足,身体羸弱,疾病丛生,影响健康和长寿。下面有常见六种胃的问题,不妨对照一下自己的情况。 症状1: 一觉醒来,突然感到头昏脑涨 身体发热,胃腹部冷痛、胀气 还伴有恶心想呕吐的感觉 诊断 这种症状大多属于脾湿外感型脾胃疾病。可用平胃散加杏仁、葛根、藿香、桂枝、羌活、防风等辛散祛风和胃的良品,一同服用。此外,还可以将它们与瘦肉或牛肉共煮,不但味道鲜美,...

  • 孤独症中医辨析证机 从心脾论治孤独症验案

    孤独症中医辨析证机 从心脾论治孤独症验案

    汪受传辨治孤独症心脾两虚证的经验 孤独症, 自1943年被首次描述以来, 70余年间人们对于本病的认识与研究成果丰硕, 但也充满争议与挑战[1,2]。本病是以社会交往与语言沟通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刻板重复的动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综合征, 临床多3岁前起病。过去孤独症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疾病, 但自1980年来, 其发病率一直在持续上升。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提示孤独症可能远比想象中更为普遍[3,4]。 中医古籍无此病名, 但有诸如“童昏、语迟、清狂、无慧、胎弱、视无情、目无情&r...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