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 第103页
- 
	
	老中医张海峰治肝脾失调张海峰,全国名老中医,著名中医专家、教授,擅长治疗内科病证,对脾胃学说造诣很深。张老常运用调和肝脾法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取效良好。张老认为,肝脾关系非常密切,肝脾功能失调可引起很多疾病,调和肝脾是临床常用治法,但应根据不同病因及病理变化,采用不同的具体治法。如:疏肝健脾、抑肝扶脾、补脾抑肝、健脾养肝等。下面介绍张老调和肝脾法的临床应用。 一、疏肝健脾法:此法适用于因忧思日久而致肝气郁结,疏泄不及,脾土阴凝板滞的木郁土中之证(注:木郁土中为中医术语。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即肝郁脾虚。临床表现为胸胁胀满窜痛,善太... 
- 
	
	活瘀消积汤治疗肝脾肿大组成:荆三棱(炒)10克,连莪术(炒)10克,青皮(炒)10克,枳壳(炒)10克,柴胡8克,郁金 10克,当归10克,赤勺12克,鳖甲(醋制)15克,生牡蛎(先煎) 20克。 加减运用:腹水甚者加四芩汤 (白术、泽泻、猪芩、茯苓)。腹胀甚者加广木香、槟榔。衄血者加蒲黄炭、阿胶、茜草、白茅根。肋痛者加金铃子散(金铃子、延胡索)。 功能:养血活瘀,疏肝止痛,软化肝脾。 主治:肝脾肿大或肝缩脾大、多种病因引起的肝硬变。证见:脘腹胀满,两肋胀痛,腹大青筋,或有少量腹水,面色黧黑,或见蜘蛛痣、肝掌,唇青... 
- 
	
	重视气机升降调畅 从调理肝脾入手薛伯寿上世纪70年代师从中医大家蒲辅周,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通过统考进入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训班,拜薛老为师,随师侍诊,对薛老灵活运用经方四逆散治疗临床各科疾病深有感悟。 脾胃不调案 刘某,男,41岁,2010年3月10日就诊。 患者喜食肥甘厚味,近半月来出现脘腹胀满,便干不爽,周身困重,体倦乏力,失眠多梦,舌质暗红,苔薄黄而腻,脉弦细而滑,证属痰湿内阻,脾胃气滞。治宜理气化痰,调和肝脾。方用四逆散合平胃散加味。处方:柴胡10克,枳实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 
- 
	
	主治硬皮病(硬化期)温阳扶脾汤施慧,男,1945年生。任昆明圣爱中医馆主任医师,在中医男科、皮肤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前列腺炎、阳痿、早泄、弱精证、生殖器疱疹以及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痤疮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治疗方法。著有医学专著9部。 组成:生黄芪30克,巴戟天15克,丹参15克,当归15克,川芎6克,炒苍术15克,炒山药10克,白蔻仁5克,牛膝15克,姜黄6克,桑枝15克,红花15克,丝瓜络15克,鸡血藤15克,川贝母6克,地龙6克,香附6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 功用:温补肾阳,扶脾通痹。 主治:硬皮病(硬... 
- 
	
	胃热耗津 治宜利胆健脾清火生津李某,女,42岁,1990年5月17日初诊。 主诉:大量饮水已一月余。发病前,在自家养鸡场里工作时,因受热而喀过三次血后,即感口渴难忍,白天晚上都要饮大量凉水,白天喝20大茶缸,晚上10茶缸,每缸约500毫升,24小时计15升。曾在西医诊治,化验二次尿糖均为阴性,服多种西药(药名不详)无效,故转为中医治疗。 刻诊:患者除上症外,还有胸腹部躁热,口臭黏,口内不断分泌咸水多而难受,故一天刷牙四、五次,脘腹胀满,体胖,唇干起皱,大便干结,小便频一日十几次量多,厌油腻,见肉恶心,喜甜食而恶咸食,查右... 
- 
	
	调和肝脾 方用逍遥散合桃核承气汤加减李某,女,34岁。2012年3月6日初诊。 因月经未行5月余就诊,平素月经后期。喜食冷,大便干。舌质暗红,舌苔白润,脉细弦。 笔者思,证属肝脾不调、腑实瘀热。 治以调和肝脾、通腑逐瘀为法。方用逍遥散合桃核承气汤加减。 处方:柴胡9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生苍术9克,厚朴9克,陈皮9克,桂枝6克,桃仁12克,生大黄9克(后下),芒硝6克(分冲),益母草15克,生甘草3克。5剂水煎服。 2012年3月11日二诊:服上药后便泻日2~3次,余无明显变化。上方去芒硝,加丹皮... 
- 
	
	健脾除湿 段亚亭除湿汤段亚亭,重庆市首批名老中医,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任中医师。曾担任重庆市中医院院长、重庆市针灸推拿研究所所长、重庆市政协委员、四川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兼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中医学会副会长和常务理事、重庆市针灸学会会长、重庆市中医药基金会副会长、重庆市气功研究会理事、重庆市中医药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实用中医药》杂志副主编,《中医临床与保健》《四川中医》《安徽中医》编委等职。行医60余年,发表文章160余篇,对辨治妇科疾病及脾胃病有丰富的经验。 组成:藿香10... 
- 
	
	滋脾养胃资生丸资生丸具有良好的滋养脾胃的功效,由明代大医家缪希雍创制。缪希雍从小体质弱,在那个年代,很多人认为,缪希雍凭借那样的体质是很难存活下来的。然而,通过后来的记载,我们却惊奇地发现缪希雍不仅体格强健,并且很长寿。据说,他强壮的体魄和长期服用的资生丸密不可分。那么,资生丸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它的精妙之处又在哪里呢? 资生丸由白术、人参、白茯苓、橘红、山楂肉、神曲、川黄连、白豆蔻、泽泻、桔梗、藿香、炙甘草、白扁豆、莲肉、薏苡仁、山药、麦芽、芡实组成。乍一看去,这资生丸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也无非只是些临床上常用的补... 
- 
	
	国医大师徐景藩从脾阴虚论治虚劳案析典型案例 唐某,女,52岁。患者腹泻与大便干结交替出现10余年,大便干结情况较多,4~5日一行,羊屎状,饮食不洁或稍食生冷后易腹泻,夹有不消化食物,大便不尽感,肛门坠胀,晨起口中发甜、黏腻不爽,恶心欲呕,吐出白色黏涎,口干,食欲尚可,饮食量少,食后全身乏力,脘腹坠胀,嗳气,四肢捆绑感,腹胀,矢气频多,矢气得舒,头晕耳鸣,牙龈发酸,全身怕冷,腰酸,失眠,焦虑。手掌色红,面色晦暗,面部色素沉着,舌红少苔,脉细弦。年轻时喜食肥肉。既往病史:曾因“白塞氏病”发热,口腔溃疡时有发作,无生殖器... 
- 
	
	气短一年余 用补中益气汤化裁健脾益气为主陈某,女,39岁,2015年3月17日初诊。 主诉:气短一年余。现自觉呼吸气短,言语无力,不爱说话,气短活动后明显,进食后腹胀,夜尿一次。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既往史:有乙肝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广东省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志龙教授认为,此患者气短乃因脾气虚所致,当用补中益气汤化裁,健脾益气为主。 方药:生黄芪20克,党参15克,生白术15克,炙甘草5克,陈皮10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全当归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5克,大红枣20克,生姜片10克,10剂,水煎温服,日1剂,分3次服。... 
- 
	
	体会归脾汤对“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诠释归脾汤原载于宋代严用和的《济生方》,方中不含当归、远志,至明代薛己为加强养血宁神之效将此二味补入。全方由白术、人参、黄芪、当归、炙甘草、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大枣、生姜组成,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心脾同治,重在补脾,气血并补,重在益气。主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不足所致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诸多血证,临床可见体倦食少、面色萎黄、盗汗虚热,舌脉可见舌质淡苔白、脉细缓无力等。 笔者根据《中医内科学》中运用归脾汤治疗的各类病证做一总结,以便更加清晰地体会归脾汤对“气为血之帅、血为... 
- 
	
	唐汉钧:健脾法治甲状腺疾病唐汉钧教授是中医外科名家,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治疗中医外科诸病。唐汉钧教授勤求古训,广学博取,内外兼修,中西贯通,尤其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治有独到见解,临证效验卓著。笔者有幸入选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培养计划,得以跟随唐汉钧教授学习,随师临诊,幸得所见。 善于运用东垣脾胃学说,是唐汉钧教授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甲状腺疾病的治疗中,唐汉钧教授尤其善于运用健脾法,兹介绍如下。 健脾疏肝、化痰散结 治疗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肿属中医“瘿瘤&rdquo... 
- 
	
	血虚发热案方用归脾汤加减全国名中医孙伟正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中医理论渊博,临床经验丰富,临床过程中辨证治疗内伤发热疗效显著。现将其治疗内伤发热验案3则介绍如下。 内伤发热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而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以低热为主,有时高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内伤发热的治疗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辨证候之虚实,但内伤发热属虚者居多,临证时可针对病情补益气血阴阳,以促进脏腑功能及阴阳平衡的恢复,切不可一见发热,便用发散解表及苦寒泻火之剂,以致耗气伤阴或伤败脾胃。... 
- 
	
	甘草附子汤“祛风祛湿”和“大补脾肾之阳”甘草附子汤证出仲景公之《伤寒论》第175条,原文:“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此方古今医家注者颇多,但意见不甚统一,刘渡舟先生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该方治验许多,从理论上对该方进行了提炼,见识非凡。 《黄帝内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寒邪搏于外,凝滞而收引,致使经脉不得通,关节烦疼,掣痛;湿邪黏腻,无阳而不化,滞留于关节之间,故关节难以屈伸;风湿在外,营卫失调,... 
- 
	
	肝脾损伤(秘方数:1)腹部外无骨骼保护,内为脏器所在,虽然损伤的机会较少,一旦损伤,却易伤及脏器。肝脾是实质性脏器,损伤后主要表现为腹痛伴消化道症状,内出血和腹膜刺激征象。脾破裂较为多见,约占腹腔脏器损伤的半数,有的为肝脾联合损伤。肝脾损伤的大多数为真性破裂,此外为其实质深部的中央破裂和被膜完整的被膜下破裂,后两种无明显的内出血和腹部刺激征象,在损伤后1-2周,因血肿扩大,在微弱外力下突然转为真性破裂。随着对脏器功能的进一步认识,脾破裂一旦诊断确立即应手术摘除的传统观点已有所改变,认为可采取多种方法,包括保留脾脏的手术,使脾脏得以保留。... 
- 
	
	清心豁痰汤治疗脾虚肝郁肝阳上亢所致的脏躁国医大师李振华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6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创制的清心豁痰汤从健脾入手,临床治疗脾虚肝郁、肝阳上亢所致的脏躁,疗效显著,兹介绍如下。 清心豁痰汤 方药组成炒白术10g,茯苓15g,陈皮10g,半夏10g,香附10g,枳壳10g,郁金10g,乌药10g,栀子10g,莲子心5g,石菖蒲10g,小茴香10g,胆南星10g,甘草3g,琥珀3g(冲服)。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能主治健脾疏肝,清心豁痰,主治脏躁病。 症见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不振,神志... 
- 
	
	肝硬化早期治疗方:软肝缩脾方赵绍琴简介:赵绍琴教授,1917年12月生于北京,祖籍浙江绍兴,三世清太医院御医。幼承家学,精研医经,自1934年即悬壶北京。后又受业于御医崔文楼,韩一斋和旧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诸先生,尽得三家真传。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温病专业研究生导师。临床经验丰富,详于辨证,精于用药,擅治温热病和内科疑难病。 通讯地址:北京中医药大学 邮码:100029 软肝缩脾方【赵绍琴】 【主治】早期肝硬化。临床多用于肝炎晚期,表现为胁痛、腹胀、症痛、舌质有瘀斑、苔白、脉弦涩等,证属气滞血瘀者。 【组成】柴胡6克 黄芩10克 蝉... 
- 
	
	脾虚泄泻1例诊治分析泄泻一证,其致病原因,多种多样。治泻方法,大要言之,暴泄不可骤用补涩,久泄不能漫投分利。因病制宜。随证施治,这是治疗泄泻的大法。 曾诊治一老年患者,70岁,患者泄泻已达数月之久,经中西医治疗罔效。来诊时,形瘦肢倦,气短懒言,由其家人抱扶而来。每日大便10余次,质稀色黄带馊气,溺少色黄,脘腹常疼痛上顶,腹胀肠鸣,虚痞不食,食后嗳气,恶心或泛酸,胃中灼热,口渴欲饮,舌燥咽干,舌质红绛、苔剥而黄糙,双脉虚弦而数。四诊合参,此乃脾虚失运,久泻胃阴亏损,肝气不敛。遂以甘凉养胃,敛阴柔肝,佐以鼓舞脾胃之晶。处方:麦门冬、北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