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脾 第94页

脾 第94页

  • 健脾化痰、养心定悸法

    健脾化痰、养心定悸法

    田某,男,61岁,2009年11月12日诊。 患者诉心悸气短多日,现多梦少寐,胸闷,纳差,口淡无味,舌淡,苔白,脉滑而无力。既往冠心病多年,未引起重视及系统治疗。 证属:心脾两虚。 治以:健脾化痰,养心定悸。 处方: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半夏10克,沉香5克,菖蒲15克,远志10克,佛手10克,香橼10克,砂仁10克,合欢皮15克,甘草10克。7剂,每日1 剂,水煎450毫升,分早中晚3次饭后温服。 二诊(11月19日):心悸,胸闷气短减轻,纳差改善。又取7剂。 三诊:(1...

  • 治心悸胁胀 治法养血柔肝运脾益气

    治心悸胁胀 治法养血柔肝运脾益气

    张某,男,55岁, 2013年3月26日就诊。 患者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胸闷、心悸,两胁下胀,未正规治疗。来诊时,偶有胸闷、心悸,两胁胀痛,睡眠不安,纳谷尚馨,大便黏、1日1行,小便调。望舌质暗红,苔薄白;诊其脉沉弦。 证属:肝郁血虚,脾失健运。 治法:养血柔肝,运脾益气。 方药:五爪龙40克,西洋参10克(先煎),功劳叶15克,黄精12克,炒苍术12克,炒白术12克,炒山药12克, 炒酸枣仁20克,郁金12克,茯苓30克,炒三仙各12克,半夏曲12克,砂仁6克(后下),黄连6克,木香9克(后下),...

  • 胸闷心悸 温阳通痹养心健脾法

    胸闷心悸 温阳通痹养心健脾法

    李某,女,61岁,2010年5月5日诊。 患者因胸闷心悸1年来诊。1年前曾于某院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平素偶有胸闷,活动后有心悸表现。近1周来因操劳出现胸闷心悸加重,汗出,气短,畏寒,纳食欠佳。舌淡暗,苔白,脉细。观其面色淡暗,口唇亦暗。 证属:胸阳不振,心脾两虚,痰浊中阻。 治法:宣痹通阳,养心健脾,化痰祛浊。 处方:瓜蒌15克,半夏10克,薤白10克,党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5克,桂枝10克,丹参20克,砂仁10克,茯苓15克,石菖蒲20克,炙甘草15克。7剂,水煎450ml,分早中晚三次...

  • 周仲瑛治高血压 育阴潜阳药中反佐仙灵脾药

    周仲瑛治高血压 育阴潜阳药中反佐仙灵脾药

    人物链接 周仲瑛,男,1928年生,江苏人。首届国医大师,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自幼随父学医,1956年毕业于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留江苏省中医院工作,1983年任南京中医学院院长。曾任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中医)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等。 先后对流行性出血热等病毒感染性高热、休克、出血、中风、急性肾衰、重症肝炎等进行系统研究。创造性地从单纯的外感温病扩大...

  • 不寐 温胆汤加减 归脾汤加减

    不寐 温胆汤加减 归脾汤加减

    不寐在《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其病机总属阳盛阴虚,阴阳失调,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能入阴。 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有阴阳为原则,实则泻其有余,如清热化痰、疏肝泻火等;虚则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肾等,在此基础上安神定志。 常用方剂有黄连温胆汤、柴胡疏肝散、归脾汤、知柏地黄汤、酸枣仁汤等。 温胆汤加减 孙某,男,35岁,经商,每日抽烟20~40支,饮酒近半斤,应酬多,长期生活不规律,8年...

  • 活动脚趾健脾胃

    活动脚趾健脾胃

    中医经络理论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对应的穴位。人的第二和第三脚趾与肠胃有关,因此经常活动它们可以达到健胃的目—的。胃肠功能好的人,第二,三脚趾往往粗壮而有弹性,站立时抓地牢固;胃肠功能差的,这两个脚趾多干瘪而无—弹性,站立时往往抓地不牢。活动脚趾的方法非常简单,最常见又有效的有以下几种。 脚趾抓地:站立或坐姿,将双脚放平,紧贴地面,与肩同宽,连续做脚趾抓地动作60-90次。做此动作时,可赤脚或穿柔软平底鞋,每日可重复多次。 脚趾取物:每天洗脚时可在盆里放一些椭圆形、大小适中的鹅...

  • 高血压头晕 上清下滋运脾湿

    高血压头晕 上清下滋运脾湿

    李某,男,40岁,2013年1月13日初诊。头晕2日,数月前测血压为160~120mmHg,伴胸闷,牵及后背,劳累时多见,服降压药(药名不详)后血压降至120~115/95~90 mmHg,头晕改善,但易梦,入寐难睡,后半夜醒,早起,口苦,纳呆,食后脘胀,嗳气频作,大便日一次,便质成形,小便黄,糖尿病史13年, 2012年12月21日曾患胃十二指肠溃疡,形体肥胖,舌淡红,体胖,苔薄白,脉沉弦细。 辨证:高血压病肝阳上亢、痰湿中阻之候。 治法:上清下滋,运脾化湿。 方药:...

  • 养心健脾 安神定志治孤独症

    养心健脾 安神定志治孤独症

    李省让 赵宁侠 西安脑病医院 李某,男 ,4岁,西安市灞桥区人,2013年3月4日就诊。患儿足月顺产。2岁时家人发现患儿不能言语,逐渐多动,不能与人交流至今,喜好玩车轮,性格孤僻,语言单字重复,反应迟钝,能理解部分指令,能独自完成大小便,神疲乏力,面白少华,食纳尚可,夜寐易醒,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查体:无特殊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 病机:心血不足,神失所养;脾气虚弱,意不能达。 中医诊断:孤独症(心脾两虚) 西医诊断:孤独症...

  • 头晕脑鸣 治法益气养血疏肝健脾

    头晕脑鸣 治法益气养血疏肝健脾

    牛某,男,43岁,2014年10月28日初诊。主诉头晕沉近1年,脑鸣,中午12时左右甚,睡眠不实,多梦,凌晨2~3时醒后不能再睡,眠不解乏,胸中有气不足感,双手臂外侧及双足内侧胀痛,腰部不适,目干涩昏花,周身乏力,喜卧,情绪低落,多思虑,左胁痛,少腹肠鸣,大便溏,1日3~4次,量不多,小便清长,面色略白少华,舌胖大,质紫暗,苔白腻,脉弦滑稍数。 辨证:中气不足,肝郁脾虚。 治法:益气养血,疏肝健脾。 方药:五爪龙30克,西洋参(先煎)10克,炒芥穗12克,炒蒺藜12克,...

  • 头昏沉头晕近1年 益气升阳除脾湿

    头昏沉头晕近1年 益气升阳除脾湿

    牛某,男,43岁,2014年10月28日初诊。头昏沉、头晕近1年,脑鸣,中午12时左右明显,入睡尚可,眠不实、多梦,凌晨2~3时醒而不能再睡,眠不解乏,胸中有气不足感,食欲可,双手臂外侧及双足内侧处胀痛,腰部不适,眼干涩昏花,周身乏力喜卧,情绪低落,思虑多,左胁痛,少腹肠鸣,大便溏,1日3~4次,量不多,小便清长,面色略白少华,舌紫暗,体胖大,苔白腻,脉弦滑稍数。 辨证:中气不足,肝郁脾虚。 治法:益气养血,疏肝健脾。 药用:五爪龙30克,西洋参(先煎)10克,炒芥穗1...

  • 通过调理脾胃治愈失眠的体会

    通过调理脾胃治愈失眠的体会

    “胃不和则卧不安”出于《黄帝 内经》,原文原意并非指胃不和会导 致失眠,后世医家依此逐步引申其 意,并有发挥,认为胃不和会导致卧 不安,卧不安即是失眠,这样就给治 疗失眠提供了新的思路。笔者认为, “胃不和则卧不安”其意义非浅,几 十年来一直遵此观点,治胃中不和 所致失眠,以治胃为主而取效。 胃中不和,也就是脾胃功能失 常,可包括胃中虚寒、胃中实热、胃 中宿食、脾胃气虚、脾胃阳虚、胃中 阴虚、脾胃湿热、脾胃痰火等,甚则 还包括肝、胆在内的和脾胃相兼的 病证,如肝胃不...

  • 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治失眠先调理脾胃

    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治失眠先调理脾胃

    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意思是说如果脾胃有疾病,就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或者不易入睡。这是因为脾胃主水谷运化,脾胃功能失调,宿食停滞或胃肠积热,浊邪或热邪就会内扰心神而致失眠。 三餐不规律、节食、过饥或过饱的人最容易引起脾胃虚弱,从而出现恶心、反酸、胃胀、腹胀等不适,这类人群如伴有失眠,就应先调理脾胃。 调理脾胃分几种情况:①脾气虚弱,如面色发白、四肢乏力、精神差,可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②脾胃积滞,如脘腹胀满、大便不畅,可用保和丸、健脾消积口服液;③胃阴不足,如口干舌燥、没...

  • 王艳昕从脾肾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经验

    王艳昕从脾肾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经验

    安徽中医药大学:张珊珊,郭锦晨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王艳昕 关键词 王艳昕;阿尔茨海默病;脾肾;本虚标实;临床经验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 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 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 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中医对 AD 的描 述可散见于“健忘”“善忘”“呆病”“文痴”“痴呆&r...

  • 头晕治法健脾温阳化饮

    头晕治法健脾温阳化饮

    陈镜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急症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数载,学验丰富,善于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笔者有幸侍诊于旁,受益匪浅,现简述其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头晕1例,以飨读者。 杨某,男,42岁,已婚。于2015年10月2日初诊。 主诉:患者头晕3年,加重1周。患者头晕,自称血压一直偏低,胃痛4个月,口苦口干,无反酸,伴恶心呕吐,大便溏,睡眠安,小便正常,舌尖红,苔微黄腻,脉弦滑细。辅助检查:血压105/56mmHg,心率52次/...

  • 中医“脾虚”吃啥药

    中医“脾虚”吃啥药

    62岁的黄老伯前段时间因家里装修,累着了,随后出现不想吃饭、勉强吃点心窝处就胀闷不舒等症状。近几天又有点拉肚子,全身散了架般没劲,连话都懒得说。 他到医院找中医门诊看,专家看了看舌头,又摸了脉,诊断是“脾虚”。黄老伯问了半天也没懂,心里直纳闷:“脾虚”到底是咋回事? “脾虚”是中医一种虚证病名,一般指脾气虚。“脾”的功能和脏器概念与西医的“脾脏”不是一回事。中医学认为,在心肝睥肺肾这五脏中,脾...

  • 脾虚腹泻服姜蛋汤

    脾虚腹泻服姜蛋汤

    素体脾胃虚弱的人,在夏季过食生冷后,容易导致脾胃升降失调,清浊不分,引起腹泻,症见小腹冷痛,泻下黄稀或水样,每日腹泻5~10次不等,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治宜健其脾胃,温振脾阳,温中祛湿,和里缓急。中医认为,生姜入肺经能发散风寒,入脾胃经温中祛湿,化痰宽中;红糖味甘性温,补中缓肝,活血祛瘀,滋补营血,缓急止痛;鸡蛋味甘性平,有补虚损、理气血、除伏热、通经闭、治久痢等功能。三药合用,适用于脾胃虚弱腹泻者。 方法:取生姜、红糖各20克,鸡蛋1个。将生姜切碎,水煎至 150毫升,将鸡蛋打入容器中搅拌至起泡,将姜汁...

  • 治五更泻 几则健脾温肾的食疗方

    治五更泻 几则健脾温肾的食疗方

    五更泻是指发生在黎明前、五更时辰 的腹泻,又名晨泻、鸡鸣泻,是老年人的常 见病之一。每到黎明时,患者腹部在肚脐周 围的区域就会疼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 中医认为,这种慢性腹泻是脾肾阳虚、命门 火衰的一种表现,所以有“肾泻”之称。五更 泻是由脾肾阳虚所致的慢性腹泻,所以在 治疗上,要以健脾温肾为原则。下面介绍几则健脾温肾的食疗方: 一、干姜红糖水 材料:干姜10克(药店有售),红糖少 量。 做法:将干姜与适量清水同煮20分 钟,去干姜,再加入少量红糖,煮至红糖完 全融化即可。每天早上、...

  • 健脾止泻 治老年食欲不振芒果核治

    健脾止泻 治老年食欲不振芒果核治

    治老年食欲不振方 处方:山药20克,沙参、玉竹各15克, 石斛、茯苓各10克,乌梅、白芍各8克,甘 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养胃育阴。 主治:老年食欲不振,辨证属胃阴不足 型。症见口干多饮而不喜进食,皮肤干燥, 缺乏光泽,心烦不安,自汗盗汗,大便干结, 舌质偏红,舌苔光剥或少津,脉细。陈子涵 食欲不振芒果核治 芒果核性平,味酸,涩,入胃,小肠经, 有健脾开胃、行气消食的功效,对脾胃虚弱所 致的食欲不振有疗效。 方法:芒果核15克,麦芽10克,蜜枣6 克。加...

  • 大便多呈溏泻 治法健脾渗湿止泻

    大便多呈溏泻 治法健脾渗湿止泻

    王某,男,48岁,长沙人。2009年11月5日初诊患者自诉腹泻、腹痛3个月,大便多呈溏泻,有时完谷不化、腹胀、肠鸣,神疲乏力,面色淡黄,舌淡,苔薄黄腻,脉细。 辨证:脾虚夹湿。 治法:健脾渗湿止泻。 主方:七味白术散合连朴饮。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甘草6克,广木香6克,藿香8克,葛根15克,黄连10克,厚朴10克,泽泻10克,砂仁10克。7剂水煎服。 二诊(2009年11月12日):药后泄泻基本控制,仍疲乏,纳少,面黄少华,舌淡,苔薄黄腻,...

  • 五更泻食疗以“健脾温肾”为法

    五更泻食疗以“健脾温肾”为法

      一些老年人,到了凌晨三四点就腹泻,刚躺回被窝一会儿,就又想去厕所,一跑就是两三趟,其实他们是患上了典型的五更泻。五更泻严重影响人们的睡眠与健康,到底老年人怎样才能摆脱这恼人的五更泻呢?为此,记者采访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陈瑞芳。   指导专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陈瑞芳   记者 陈晓琨 通讯员 张秋霞      五更泻警惕“脾肾阳虚”   五更泻是指发生在黎明前、五更时辰的腹泻,又名晨泻、鸡鸣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每...

  • 腹泻8个月 利胆健脾 治则处方

    腹泻8个月 利胆健脾 治则处方

    李某,男,33岁,1992年10月10日初诊。 主诉:腹泻8个月。8月前因饮食不当,引起腹泻至今,曾在某医院以慢性结肠炎长期治疗,但疗效不显,遂求中医治疗。刻诊:面黄无华,消瘦,大便平时2~3次/日稀,若食肉、奶及油腻食品则便频、4~6次/日,伴腹胀,肠鸣,食欲不振,头晕,失眠,烦躁,记忆力减退,厌恶肉、奶及油腻食品,易外感,口腔溃疡(长期复发性口腔溃疡),查右上腹有明显压痛,小腹压之柔软,苔薄黄,脉沉、细、弦,左关著。 病机:胆气犯脾,中气下陷。 治则:利胆健脾,兼以固肠安神。 处方:生黄芪30克...

  • 反复呕吐 补脾莫忘调气机

    反复呕吐 补脾莫忘调气机

    全国第三、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陈家礼主任医师,临证多崇脾治,善用调气,燮理中焦,取得良好疗效,兹举一案,以供品鉴。 张某,女,40岁。于2015年3月16日前来就诊。患者主诉反复呕吐,纳食不佳两月余。两月前因家中有事突发呕吐,后纳食不佳。平素脾胃虚弱。现症见形瘦神疲,夜寐不安,时或心慌,眼睑色淡,头发稀少。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呕吐,证属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证。 治法:健脾益气,调肝和胃降逆。 处方:以香砂六君子加减治疗。党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8...

  • 治疗脾胃病“辛开苦降”法施治 经验浅析

    治疗脾胃病“辛开苦降”法施治 经验浅析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重庆市名中医曾定伦在治疗脾胃病时,根据脾胃病多寒热错杂的病因病机特点,用“辛开苦降”法施治,临床疗效显著。现将其经验浅析如下。 后天脾胃,能升降相因、燥湿相济 曾定伦说,饮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转化、排泄过程,早在《素问·经脉别论篇》就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ld...

  • 健脾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健脾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患者,男57岁,干部。诉胃脘隐痛3年。诊见神疲乏力,两肋胀满嗳气,纳呆,大便烂,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胃镜及病理诊断为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部分肠上皮化生,幽门螺杆菌阳性。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部分肠上皮化生。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属脾虚气滞。治宜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方用:黄芪30克,茯苓15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丹参15克,柴胡12克,枳壳12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蒲公英30克,白花蛇舌草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1周后症状明显改善,3周后症状基本消失。治疗2个疗程(半年)后胃镜检查:...

  • 糖尿病顽固性腹泻 以温肾健脾治其本

    糖尿病顽固性腹泻 以温肾健脾治其本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患者会出 现各种各样的临床并发症。在糖尿病发 展的早期和巾期,多数病人会出现糖尿 病神经病变,其中有10%~20%的患者会 出现糖尿病肠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便 秘、腹泻交替发作。 这部分病人随着病情的进展,在糖 尿病的中、晚期则发展为糖尿病腹泻,以 顽固性、间歇性为特点,以大便量多、棕 色水样便、腹泻前可有腹胀、肠鸣、多伴 脂肪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发作时间则多 在夜间或清晨,腹泻次数较多,最多每日 达20余次,严重者可大便失禁,严重影 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西医学除对症支持治疗外,缺 乏行...

  • 克罗恩病 脾不统血 痰结肠络案

    克罗恩病 脾不统血 痰结肠络案

    克罗恩病于1932年由Crohn等人最早描述,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克罗恩(以前叫克隆氏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胃肠道炎性肉芽性疾病,原因至今不明。病变可发生于消化道(自口腔至肛门)的任何部位,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但以末段回肠和右半结肠最多见。临床以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发热、贫血、营养障碍及关节、皮肤、眼、口腔黏膜、肝脏等肠外损害。本病有终生复发倾向,重症患者迁延不愈,预后不良。目前西医对本病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 沈舒文根据本病腹痛、腹泻、便血、消瘦乏力、发热、贫...

  • 擅用半夏泻心汤治脾胃病

    擅用半夏泻心汤治脾胃病

    半夏泻心汤是《伤寒论》中调理脾胃经典方药之一。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及水饮上达下输之枢机。脾主升,胃主降,脾胃功能正常,则清气得升,浊阴得降。脾胃功能失常,则清气不升,浊阴不降,在上则为呃逆、反酸、嗳气等;在中则为腹痛、腹胀、痞满等;在下则为肠鸣、下利等。故而治疗脾胃疾病,首要关键在于调理脾升胃降功能。又有“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脾喜刚燥,胃喜柔润”“脾为阴脏,脾虚易湿盛;胃为阳腑,胃病多热盛”。所以脾胃为病,多见湿热互结...

  • 辛智科治脾胃病常用药对

    辛智科治脾胃病常用药对

    陕西省中医医院辛智科教授治疗脾胃病,组方用药,喜用药对,并对其体会颇深,应用娴熟,疗效显著,现将常用的药对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黄连 吴茱萸 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名为左金丸,出自《丹溪心法》。左金丸有清泻肝火、和胃降逆制酸之功效。黄连与吴茱萸,一寒一温,相互牵制,达到平衡。可治疗因肝火犯胃所致的慢性胃炎伴有胁痛、泛酸、烧心之症。在治疗时常用左金丸配合其他方药应用,临证根据寒热之轻重,随证加减,热甚便干、吐酸者,黄连、吴茱萸比例为6:1,寒热相间、酸甚者,比例为2:1,寒甚便稀溏者,比例为1:6。...

  • 六炒散 主治脾虚型泄泻

    六炒散 主治脾虚型泄泻

    许公平,男,1954年生。现任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重点专科项目建设负责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新疆中医药》杂志编委,新疆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 擅长糖尿病及各科疑难杂症的诊治。通过长期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逐步形成了从脾胃论治糖尿病的学术思想,创立了以“健脾利湿、清胃泻火”法为核心的治疗糖耐量低减、2型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体系,并研究出了一系列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有效方药。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著作1部。主持、参与多项...

  • 燥湿运脾平胃散 健胃助消化抗溃疡

    燥湿运脾平胃散 健胃助消化抗溃疡

    平胃散出自宋代宋周应的《简要济众方》,且被《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录,是治疗湿滞脾胃证的基础方剂,主治由于湿困脾胃,气机运行受阻所引起的脘腹胀满,食少无味,呕恶吞酸,肢体困重,昏昏欲睡,大便稀溏等症,其人舌苔白腻而厚,脉缓或滑。 《内经》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中枢,主运化水谷津液。其中脾为太阴湿土,居中州而主运化,性喜燥而恶湿。胃属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湿邪滞留于中焦,则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湿邪下注于肠道,则常多自利,治之当燥湿以运脾,行气以和胃。 方中...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