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肝 第87页

肝 第87页

  • 春季养肝选用以下食疗方

    春季养肝选用以下食疗方

    春天是春风吹拂万物萌发的时节,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象,《素问·六节藏象论》论述到:“肝者……,通于春气。”因此,人们在春季养生重在养肝,才能顺应春季的变化,从而减少疾病的产生。中医学中认为肝“体阴而用阳”,是说肝藏大量的血液(体阴),又主疏泄生发(用阳),春夏养阳重在保护春天的生发之气,在春季应该注意从滋养肝阴,生发肝阳等方面进行调护。可适当选用以下食疗方: 1、首乌肝片 【组成】新鲜猪肝250克,首乌片20克,姜...

  • 护肝降脂 食物是预防脂肪肝的利器

    护肝降脂 食物是预防脂肪肝的利器

      据统计,体检报告中出现以脂肪肝为主的代谢性疾病人数正逐年上升,脂肪肝的发病率已呈节节攀升之势,广东地区的脂肪肝患病率高达10%~25%。由于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以及饮酒应酬等工作需要,城市脂肪肝患者也呈低龄化趋势,中青年患者比例正逐渐增多。   目前,约有25%以上的脂肪肝患者临床上无明显症状,因为对脂肪肝危害认知不足的原因,多数患者不会积极就诊,最终耽误了脂肪肝的早期治疗,甚至导致其他病症。专家指出,治疗脂肪肝,最重要是管住嘴、迈开腿。   指导专家 广东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袁瑜...

  • 肝脓肿,肝痈中医诊治组方功效

    肝脓肿,肝痈中医诊治组方功效

    李某,女,76岁。 2000年8月11日初诊。诊见:发热38°C,口干,食欲不振,右侧肝区、肾区疼痛。实验室检查:WBC9X109/L。B超示:肝、右肾多发性脓肿。后经穿刺诊断:多发性肝、肾脓肿。留置肝、肾引流管引流脓液。同时使用灭滴灵冲洗、来立信和地塞米松、先锋霉素V静滴。患者热势一直不退,要求中医诊治。诊见:身热,口干,口淡,右侧胁肋疼痛 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弦细。中医诊为肝痈、肾痈(阴虚热毒血瘀型)。处方:赤芍、鳖甲、山药、生牡蛎、白花蛇舌草、冬瓜仁各30 g、白术、麦冬、石斛、...

  • 全国名老中医治脂肪肝方

    全国名老中医治脂肪肝方

    处方:柴胡、泽泻、川楝 子各8克,茵陈、虎杖、鸡骨 草、制鳖甲(先煎)、草决明、 白术各12克,三棱、莪术各 6克,生牡蛎(先煎)20克。 加减:若见湿热明显,大 便秘结者,可加生大黄(后 下)6克,以通腑泻热;若见 瘀血明显者,可加山楂12 克,五灵脂(包煎)8克,以破 血化瘀;若见右胁肋疼痛明 显者,可加元胡、郁金各10 克,以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若见腹胀明显者,加厚朴、 大腹皮各10克,以理气除 胀;若见形体肥胖,双下肢 水肿者,加车前草20克,荷 叶10克,以化湿利水。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 3次服...

  • 辨治病毒性乙型肝炎 分急慢性期

    辨治病毒性乙型肝炎 分急慢性期

    病毒性肝炎属中医肋胁痛、肝气郁滞、肝胀、阳黄、胁胀、阴黄、虚劳等范畴。典型症状: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消化道或全身症状,如乏力、纳减、恶心、厌油、发热及黄疸,肝肿大、肝区痛,巩膜及皮肤黄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实验室检查,将有助于乙型肝炎的确诊。 急性期 1.无黄疸型本型多由饮食不慎,或湿热内蕴,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而成;冶法初起以清热化湿、疏肝解毒为主。方用蒲公英18~ 30克,土茯苓12克,秦皮9 克,白花蛇舌草30克,广郁金9克,制大黄9克。水煎服,每日1剂。 随证加减:湿重者加苍术9克;热重者加黄芩9 克...

  • 脂肪肝坚持合理的饮食原则

    脂肪肝坚持合理的饮食原则

    脂肪肝多数是吃出来的,因此患了脂肪肝应当从饮食上人手,制定并坚持合理的饮食原则。 脂肪肝患者应当限制每目膳食总热量及总糖量的摄人,并补充适当的维生素。水果、糙米及新鲜蔬菜等富含亲脂性物质的膳食,有助于促进肝内脂肪消退,高纤维类的食物亦有助于增加饱腹感及控制血糖和血脂,这对于因营养过剩引起的脂肪肝尤其舌更 脂肪肝患者要少吃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猪油、羊油、牛油、黄油、奶油、动物内脏、脑髓、蛋黄、鱼子、鱿鱼等。需要说明的是,脂肪肝并不意味着不可以吃肉,但要限制肥肉、肉皮的食用。做菜时最好采用蒸、煮、烩、炖、熬、焖...

  • 自体免疫性肝炎 苁蓉牛膝汤

    自体免疫性肝炎 苁蓉牛膝汤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肖映昱   笔者师从顾植山教授学习五运六气,在顾老师的指导下,临床上常用三因司天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病,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并认识到三因司天方具有临床易掌握、实用性强、疗效确切等特点。在2017年多用丁酉年司天方苁蓉牛膝汤治疗各种疑难杂病,每多良效,兹总结如下。   2017年为丁酉年,运气为木运不及,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素问·气交变大论》载:“岁木不及,燥乃大行……民病中清,胠胁痛,少腹痛,肠鸣溏泄&hell...

  • 国医大师李佃贵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经验

    国医大师李佃贵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经验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娄莹莹   肝炎后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系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肝细胞弥漫性实质性病变。属于中医“积聚”“臌胀”范畴,是中医风、痨、臌、膈四大顽症之一,病情缠绵难愈。李佃贵杏林悬壶50余年,博采众长,衷中参西,不仅擅长治疗脾胃病,对肝胆病的诊治亦有很高的造诣,对肝炎后肝硬化的诊治师古而不泥古,颇具特色。   详查病因,谨守病机   中医学有关积聚、鼓胀的成因,《内经》认为是“浊气&r...

  • 治慢性乙型肝炎 肝达舒方

    治慢性乙型肝炎 肝达舒方

      肝达舒方系河南省中医院保留使用药品,其胶囊制剂已在院内使用近20年。该方是毛德西教授在数十年临床实践中逐步积累总结出来的经验方。肝脏是一个功能特殊的脏器,它的基本生理功能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体阴用阳”。既要护其“体”,也要舒其“用”。慢性乙肝正是肝脏“体”不足,而用多“郁”所形成的,所以在拟定方药时,要解“郁”就要舒肝气、活肝络、解肝毒;要扶“体&r...

  • 辨证食疗治脂肪肝

    辨证食疗治脂肪肝

    脂肪肝是因人体内脂质代谢紊 乱,而使脂肪在肝脏堆积的一种病 症,尤以营养性或酒精性脂肪肝最 为多见。患者病后大多无明显自觉 症状,部分病人仅有神疲乏力、食欲 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肝区不适等 症状。脂肪肝长期不愈可演变为肝 硬化,但脂肪肝的变化多又是可逆 的,饮食疗法能促使囤积于肝脏的 脂肪减少及肝功能恢复正常。 一、气滞血瘀型症见右胁胀 痛或刺痛,或见肝肿大、质稍硬,舌 质紧暗,脉细涩。 山楂蜂蜜饮山楂(干品)40 克,蜂蜜10克。将山楂洗净,人锅加 水煎煮1小时,兑人蜂蜜即成。分2 次饮汤,当日服完。经笔者...

  • 李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

    李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

    李延教授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全国第二、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994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名中医, 第一批全国名中医, 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50余年, 至今仍坚持临床工作, 临床经验丰富, 对中医辨证论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临床疗效显著。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HBV) 引起, 感染周期在半年以上者, 具有传染性强、传染途径多样化、致病率高等特点, 属于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范畴。现今全球大约有2.4亿人感染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每...

  • 治帕金森病方 治肝纤维化方

    治帕金森病方 治肝纤维化方

    治帕金森病方 处方:磁石(先煎)、生龙骨 (先煎)生牡蛎各(先煎)各20 克,龟版(先煎)、白芍、麦芽、川 牛膝、怀牛膝各12克,玄参、天 冬、川楝子、茵陈、白僵蚕各10 克,全蝎、甘草各7克。水煎分 3次服,每日1剂。 主治:帕金森病,辨证为肝 风内动型。症见手足震颤,筋脉 拘紧,动作笨拙,伴耳鸣多梦, 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肢体麻 木,舌体瘦小,舌质暗红,脉细 弦或沉细弦。 刘岩 治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方 处方:炒薏苡仁15克,茜 草、炙鳖甲(先煎)、桃仁各12 克,柴胡、白芍、枳实、鸡内金、茯 苓、白豆...

  • 论肝胆系疾病辨治

    论肝胆系疾病辨治

    辨治心法 解毒排毒主在肝,肝经湿毒最常见。 胆汁疏泄助消化,肝郁脾虚胃难安。 郁瘀积癌四部曲,舒活化破求逆转。 肝脾同病小柴胡,龙胆泻肝臭粘汗。 肝郁四逆散香佛,桃红四物血活鲜。 肝胃郁热大柴胡,肝阴暗耗一贯煎。 破癌化积抵挡汤,莪术三七杖马鞭。 茵陈退黄利胆赤,五味降酶保肝全。 注:①郁瘀积癌四部曲,舒活化破求逆转:肝病之郁、瘀、积、癌四部曲,分别予舒肝、活血、化积、破癌治疗。②肝郁四逆散香佛:肝郁,予四逆散加香附、佛手。③...

  • 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脾肿大的中医治疗

    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脾肿大的中医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肝脾肿大乃湿热疫毒内袭营血,病久阻于肝脾之络,气机阻滞,瘀血内留,痰浊阻络,日久为积,而成“肝积”。 在临床治疗中发现,部分患者肝细胞功能损害较轻,然而脾脏较肿大,其原因或既往曾反复外感、多次发烧,营卫失和,或因脾气亏虚、胃失和降,长期腹胀便溏、纳差、消化不良因致运化失职,精微不化反生痰瘀,内积而成脾脏肿大。所以在治疗上,第一要强调注意保养,第二要根据病因各异采用不同的方药辨证施治,方能取得较好疗效。对于多数慢性肝病肝脾肿大者,治宜疏肝健脾、养阴活血、益气和胃,常用中...

  • 肝内脂肪堆积 科学吃喝来治疗

    肝内脂肪堆积 科学吃喝来治疗

    肝内脂肪堆积是由于甘油三酯合成与分解不平衡形成。至于造成不平衡的原因,主要牵涉到人们的饮食,如酗酒、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等。 脂肪肝是胡乱吃喝的结果,当然也得靠科学的吃喝来治疗。 1.贯彻“一适两低” 进餐原则如肥胖型脂肪肝,主要在于控制饮食减轻体重,具体就是贯彻“一适两低”的进餐原则,即适量蛋白质、低糖、低脂肪,多食果蔬,限制热量;多参加运动,积极减肥,争取将超标的体重减下来,肝内的脂肪浸润就可明显好转。若为营养不良型脂肪肝;则应积极补充养分,给予高蛋白饮食,或静...

  • 胆石症,肝胆湿热,治则疏泄肝胆处方

    胆石症,肝胆湿热,治则疏泄肝胆处方

    学术思想 国医大师周仲瑛认识到黄疸的病机因人而异,一起湿热,既有或热重或湿重和在气在血不同,又有兼瘀、兼毒、兼水之异。还有瘀热、瘀毒、寒瘀、伤阴之变,当灵活对待。周师提出辨治黄疸六法经历。 清利湿热法 该法为退黄根本规律,但由于湿与热的主次消长改变,临床有必要辨清热侧重、湿侧重、湿热偏重三种状况,依据湿热主次改变,从药味多少,药量轻重方面加以分配。有必要留意苦寒太多常易损害脾胃,即使偏于热重,在病势取得抑扬后,亦应酌情减轻药量,不宜大剂继续乱用。 清热解毒法 包含清...

  • 运用升降散治疗慢性肝炎病案

    运用升降散治疗慢性肝炎病案

      升降散最早见于明代张鹤腾所著的《伤暑全书》,但是运用发挥最大的却是清代的杨栗山,后世医家对此方的推崇是与杨栗山的发挥分不开的。   升降散全方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4味药组成,方中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升清降浊,使体内气机得畅,身体正常的机能得到恢复,效果明显。其治疗疾病范围也经后世医家有所发挥和创新。   本方升清降浊,对于机体代谢失常引起的气机不畅、痰浊阻滞、气滞血瘀均有很好的疗效。具体症状可有胸闷腹胀、头晕失眠、乏力、小便不利、大便不畅、情致抑郁等。而升降...

  • 辅治肝硬化方

    辅治肝硬化方

    山甲鸭蛋:青皮鸭蛋1个,穿山甲粉3g,将鸭蛋顶打一小孔,放入穿山甲粉,封口煮熟。常吃对肝硬化有医治效果。 香薷粥:香薷10g,粳米50~100g。先将香薷洗净,用水煎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煮粥。每日2次,作早、晚餐用。 桂圆王八汤:桂圆肉30g,王八1只,山药30g,同置于锅内微火炖至熟烂,调味后服用。肝病恢复期、肝硬化等均可服食,有软坚补养效果。(郭旭光)...

  • 江苏名医治肝炎后综合征方

    江苏名医治肝炎后综合征方

    处方:生地、枸杞子、女贞子、山萸肉、川断、沙参、麦冬、当归、川楝子各10克,龟版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补肝肾。用于治疗肝炎后综合征, 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型。症见胁肋隐痛,头晕失眠, 健忘多梦,腰酸耳鸣,五心烦热,口渴盗汗,舌红少 津,脉细数。 创方者:杨剑明...

  • 水肿双下肢浮肿 补益肝肾方药

    水肿双下肢浮肿 补益肝肾方药

    盛某,女,41岁。2012年7月10日初诊:双下肢浮肿十多年,屡治不效,时有消长,按之洼陷,两膝以下火热,酸楚无力;两手发胀,经期有时加重;尿少色黄,大便常常干结艰行。苔黄薄腻,脉细滑。2018年1月体检:宫颈纳氏囊肿,B超:双乳腺小叶增生,右乳小结节。3月份右乳纤维瘤手术。 确诊:水肿(肝肾亏虚,气滞络瘀,水湿潴留)。 治则:行气活血,利水祛湿,补益肝肾,治标顾本。 方药:生地12g,楮实子10g,黑料豆10g,桑寄生15g,天仙藤15g,鸡血藤15g,泽兰、泽泻各15g,鬼箭羽15...

  • 乙肝相关性肾炎 应用中药治疗此病

    乙肝相关性肾炎 应用中药治疗此病

    乙肝相关性肾炎是乙肝病毒侵入机体后发生肝内损伤,继而导致肝外肾脏损伤的疾病。可归入中医“黄疸”“胁痛”“水肿”“尿血”等范畴。近年来应用中药治疗此病,获得较好疗效,现举隅如下。 案例一 急性期肝肾功能明显异常,症状、体征明显,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为主。 例1:吴某,男,26岁。1996年3月15日初诊。病者于10天前开始,逐渐出现厌油腻,胁痛,尿赤,全身及白晴黄染,继而腰酸痛,小便不利,尿血...

  • 肾病从肝论治三法

    肾病从肝论治三法

    肾脏疾病病因繁杂,病程迁延,治法上多从脾肾论治,贯以健脾肾、清湿热、化瘀毒立法,仍有部分患者临床疗效欠佳或难痊愈、频繁复发。笔者结合多年临证经验,认为肾脏病不仅责之肺、脾、肾,肝失疏泄亦为发病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肝脏在水肿病的发病和诊治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强调从肺脾肾三脏论治的同时也应重视调肝,尤其对于难治性肾病,在采用常规的健脾利水、温阳补肾等治法乏效时,可从肝治。 《黄帝内经》率先指出从辛、酸、甘治肝三原则,即辛以散之、酸以敛之、甘以缓之,为后世治肝诸法的基础。临证以调肝治肾立法,首辨标本缓急、兼...

  • 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尿道综合征,疏达肝木法,养心宁神法

    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尿道综合征,疏达肝木法,养心宁神法

    尿道综合征是指有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和少腹坠胀等下尿路刺激症状,而无膀胱、尿道器质性病变及尿路感染的一类疾病。本病以已婚中青年女性多见,老年妇女亦有患之者。目前对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精神因素、慢性炎症刺激、过敏、性激素水平失调、生活行为、神经功能等相关。 本病属于中医“淋证”范畴。因其经久难愈、遇劳即发等特点,更与“劳淋”“气淋”相关,每成为难治痼疾。笔者尝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施诸临证,推求病机,探讨诊治规律,初步认为本病与肝...

  • 胁痛(肝经气滞血瘀证)活血止痛之法

    胁痛(肝经气滞血瘀证)活血止痛之法

    导读:本文重点介绍知名中医专家张洪义教授运用活血化瘀药的经验。张教授将活血化瘀药按其效力归纳为几组药对,临证时根据患者气滞血瘀的程度、部位、性质等不同进行辨证加减,在治疗中获得良好效果。张教授对活血化瘀药物的灵活运用充分体现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色,在临床实践中可资借鉴和参考。 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非常广泛,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活血化瘀的作用在现代医学中体现为抗血小板凝集、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等,可见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在该方面均非常重视。全国名老...

  • 刘秀萍从肝论治慢性肾脏病经验

    刘秀萍从肝论治慢性肾脏病经验

    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 是 指对健康有影响的肾脏结构或功能的异常,持续 时间 >3 个月。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 肿、高血压等,属中医学 “水肿” “尿浊” “关 格 ”“癃闭” “虚劳”等范畴,其病机多责之于肺 失通调,脾失运化,肾失开合,治疗多从调理肺、 脾、肾三脏着手。刘秀萍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 经验认为,CKD 多与水、气、瘀密切相关,...

  • 王行宽以益肾补肝通督法论治颈椎病经验

    王行宽以益肾补肝通督法论治颈椎病经验

    王行宽( 1939-) ,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首届全国名中医, 全国第二、 三、 四、 五批 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王教授耕耘杏林 50 余载, 倡导杂病治肝、 多脏调燮、 微观辨证、 疏通督脉的 学术思想, 善用经方, 不乏验方, 用药平和; 对心脑血管病、 脾胃病等内科疾病的研究颇多创见, 尤擅疑难杂症及危 急重症。 颈椎病是由于不当的工作、 不正确的生活姿势, 或 颈椎外伤, 或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 颈项部肌肉、 筋膜等软组织慢性劳损, 促使颈...

  • 从肝论治强直性脊柱炎应用探讨

    从肝论治强直性脊柱炎应用探讨

    强直性脊柱炎( a n k y l o s i n g   s p o n d y l i t i s , A S ) 是 一种以骶髂关节和脊柱为主要病变部位的慢性炎 症性疾病,中医学将其归属 “ 痹病” “ 大偻”等范 畴 [ 1 ] ,通常认为其发病与先天肾虚、感受外邪及外 伤瘀血导致督脉病变相关 [ 2 ]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 的变迁,导致 A S 反复发作的致病因素较以往有所 变化,笔者在临床中发现,除上述因素外,肝在 A S 发病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腰痛(脾肾亏虚兼肝郁)治则治法

    腰痛(脾肾亏虚兼肝郁)治则治法

    腰痛 患者某, 男, 21岁, 2015年4月18日初诊。 患者原 有腰酸、 耳鸣、 尿频、 阳痿、 冬日怕冷, 不渴, 体倦乏 力1年余, 经服膏方(具体不详) 后, 精神逐渐转佳, 余证改善不明显, 现尿频便溏, 日5-6次, 腰酸软, 乏 力, 耳鸣健忘, 嗜睡, 舌红苔稍腻, 脉弦。 西医诊断: 尿路感染; 中医诊断: 腰痛(脾肾亏虚兼肝郁) 。 治则治法: 疏肝健脾, 和解阴阳 处方用柴胡桂枝干姜 汤: 北柴胡30g, 川桂枝10g, 淡干姜10g, 天花粉20g, 左牡蛎10g, 淡黄芩20g,...

  • 中医“痛风”辨证治疗以健脾养肝补肾为主

    中医“痛风”辨证治疗以健脾养肝补肾为主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思路与方法 痛风是以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疾 病, 以高尿酸血症为临床特点 [ 1 ] , 为临床常见病、 多发 病,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近年来, 痛风的发病率在全 球范围呈上升趋势。西医对痛风迄今尚无较完善的治 疗方法, 而中医药对该病的认识与治疗有独到之处。笔 者将近年来临床治疗原发性痛风的思路与方法简介如 下, 以期对该病的认识与治疗有所获益。 1  西医诊断与治疗 典型痛风的自然病程一般可分为: 无症状性高尿酸 血症、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间歇期痛风、 慢性痛风石性痛 风和...

  • 主治腰椎管狭窄症 补益肝肾祛风散寒方

    主治腰椎管狭窄症 补益肝肾祛风散寒方

    组成:当归30g, 苏木10g ,地龙10g ,泽泻叶10g, 赤芍10g, 丹参20g, 杜仲10g, 黄芪20g, 金毛狗脊12g, 鹿角片15g, 熟地12g, 细辛3g。 方解:方用当归、丹参活血化瘀为君药。苏木、赤芍、泽兰行气活血,黄芪补气生血,杜仲、金毛狗脊补肝骨、强筋骨,兼以祛风除湿,均为臣药。佐以鹿角片、熟地益精血、填骨髓。地龙通经络,细辛芳香走窜、祛风散寒,共同引药入督,上行下达以为使药。 功效: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祛风散寒。 主治:腰椎管狭窄症。 用法:取...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