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 第9页
-
治疗失眠的小方法 两个穴位
神经衰弱、心烦失眠,甚至头痛眩晕时,可抽出少许时间刮刮眉、握握拳。这两个小动作可以按摩到攒竹与劳宫这两个穴位,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烦躁情绪。 攒竹穴位于眉毛内侧眉头处,临床上通过按摩此穴位可以治疗头痛、眉棱骨痛、目赤肿痛、目视不明、眼睛疲劳等常见疾病。学生眼保健操中有一节就是指压按摩攒竹穴。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握拳屈指时中指指尖处(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按摩劳宫穴有助于清心火、安心神,临床上用于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等症。 采用揉擦方式按压,每穴按压5分钟,每天2~3次。位于手掌心的劳宫穴,也可借助笔帽等钝性...
-
捶背就可以缓解失眠 催人入睡
失眠是困扰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仍在逐年递增,所以失眠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家都想找到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来预防失眠,其实捶背就可以缓解失眠,催人入睡。 中医学认为,捶背可以行气活血、舒筋通络。因为背部脊柱两旁共有53个穴位,这些穴位是联络脏腑的通路,捶打可以刺激调节脏腑的功能。老年人常会出现腰酸背痛和肌肉紧张,此时如接受轻柔的捶背,不仅有利于肌肉放松,消除疲劳,还能预防慢性病及腰肌劳损的发生。捶背还可以刺激背部皮肤和皮下组织,再通过神经系统和经络传导,促进局部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与神经系统...
-
治失眠偏头痛食方
治偏头痛验方 和解汤组方:柴胡、黄芩、半夏、荆芥、防风、香附、夏枯草各20克,甘草5克,水煎服。此方具有清肝解郁和散风解表降压镇痛的作用。 调治失眠四粥方 1.小米粥:取小米适量,加水煮粥,晚餐食用或睡前食用。小米性微寒,有健脾、和胃、安眠之功效。 2.牛奶粥:先以粳米60克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新鲜牛奶半磅再煮,晚间食用,有催眠作用。 3.龙眼粥:取龙眼肉30克,大枣5枚,粳米60克共煮粥食用。主治心脾血虚引起的失眠,晚睡前煮粥服,催眠效果好,对老年人尤宜。 4.大枣粥:取大枣10~15枚,粳米60克煮粥,晚餐食...
-
中医治疗失眠药方
张某,女,50岁。2011年11月8日初诊。自诉失眠1年余,入夜则心烦,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甚则不能平卧,坐起方能忍受,时轻时重。近日因服侍病人,症状又加重。刻诊:面色发红,口干,胃脘时觉不舒,纳食尚佳,月经规律,舌质嫩红,苔薄黄腻,脉细数。处方:黄连4克,黄芩9克,阿胶9克(烊冲),生白芍12克,生龙齿15克,竹茹6克,半夏9克,陈皮6克,丹参10克,合欢花9克,生地12克,炒枣仁12克,夜交藤9克,麦冬9克,百合12克,茯神9克,鸡子黄2枚。3剂,水煎400毫升,汤成去滓,纳阿胶入,稍冷入鸡子黄,分2次...
-
失眠 中医不寐选用中成药
失眠,中医称不寐,是一种常见病症,现在困惑着很多人。西药的安眠镇静剂长期或过量服用,会造成人体对药物的依赖性和产生耐药性,还有一定的副作用,中成药治疗失眠效果较好且副作用较少,但是必须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对证用药,才能收到良好的助眠效果。 肝郁化火型:表现为急躁易怒、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尿黄便秘,可服用龙胆泻肝丸或黄连上清丸。 痰热内扰型:表现为头晕目眩、痰多胸闷、厌食嗳气,可服用脑立清。 心胆气虚型:表现为心悸多梦、睡易惊醒、易惊易恐、气短胆怯,可以选用心神宁、安神定志丸。 心脾两虚型:表现为失眠多梦...
-
失眠十多年 中药汤剂方药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患者张先生,诉说其因学习劳累引起头晕、失眠十多年,整天昏昏欲睡而求治。 失眠症,主要原因是患者精神方面过度紧张和兴奋,或是长时间用脑思虑过度;也可由于疼痛、环境不安静或服用兴奋性饮料或药物等原因引起。中医中药治疗,宜滋补肾阴,清心宁神为主,谨献上中药内服汤剂方药如下: 党参15克,黄芪15克,黄连3 克,茯苓10克,朱砂5克,杜仲12 克,生地12克,当归身15克,丹参12 克,酸枣仁12克,桂圆肉15克,五味子12克,灯心草5克,炙甘草6克,川芎6克,白芷6克。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
-
治失眠的简单方法 高枕无忧散
高枕无忧散出自明代龚信著的《古今医鉴》,药物由人参、陈皮、茯苓、麦冬、半夏、龙眼肉、竹茹、枳实、酸枣仁、石膏、甘草、生姜组成。即温胆汤加人参、麦冬、龙眼肉、酸枣仁、石膏,主治心胆虚怯,痰扰不眠。笔者近年来用高枕无忧散治疗顽固性失眠证疗效较佳。 林某,女,56岁。长期失眠,夜间一般仅能浅睡2~3小时,甚时整夜不寐,白天神倦乏力,头晕目眩,烦躁易惊,两便尚调,舌质微红,苔薄黄而少津,脉弦滑无力。证属气阴两虚,痰滞化热。治以益气养阴,清热除痰,宁心安神。处方:党参15克,麦冬15克,陈皮10克,龙眼肉10克,茯苓...
-
失眠试试戴“失眠帽”
失眠,中医叫不寐。中医认为,神安则寐,神不安则失眠。所以中医同西医一样,也需应用安眠镇静药。临床发现,用中草药朱砂、琥珀、磁石、远志、酸枣仁、柏子仁制成个“失眠帽”戴在头上,对失眠有良效。 取朱砂3克,琥珀、磁石各6克研成细粉,将酸枣仁、柏子仁各40克捣碎,再将远志30克研碎,然后将它们装入布袋中,用线缝在帽子里面,昼夜戴在头上。症状好转后,只在睡觉时戴在头上就可以了。 方中朱砂具有镇静安神、镇心定志、清热解毒、催眠定惊之功效,常用它治疗心悸、失眠、惊风、怔忡、癫痫等。现代药...
-
治疗失眠 中医滋养有道
中医将失眠归因于五脏,不同症状的失眠是因为五脏受了损伤。找到失眠原因,中医就可以帮您找到有效治疗失眠的方法。 1.太烦躁而时睡时醒是因肝 若您的症状为时睡时醒,精神欠佳,乏力面白,眼干,舌淡等,就属于肝血亏虚,虚烦失眠,可选用酸枣仁汤治疗。 滋养之道:通过食疗也可以有效预防失眠。比如自觉压力大时,可多吃点绿色及口感带酸的水果,如柠檬、猕猴桃、梅子等。肝火旺时容易口渴,需要喝充足的水。玫瑰花茶、熏衣草茶,再加入些有安神作用的酸枣仁一起喝,效果很好。 2.睡着易做梦睡醒不解乏是因为心 经常熬夜加班,会一点一滴耗...
-
活血化瘀法在失眠中的应用
中医学认为,失眠以七情内伤为主要病因,常涉及心、脾、肝、胆、肾诸脏腑,在反复发作过程中,正气损伤,久病多虚而致瘀血产生。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一种致病因素,对失眠的治疗具有重要影响。 理气化瘀:肝藏血,心主血脉,肝疏泄正常,心血运行通畅。失眠者每以情志变化为主因,又以失眠而加重五志逆乱、气血失衡,心脑失于濡养,神不安则眠不稳。证见失眠多梦,睡易惊醒,胸胁胀满,头痛心烦,急躁易怒,神疲纳少,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方选柴胡疏肝散合桃仁四物汤加减:柴胡、郁金、香附、川芎、桃仁、红花、白芍、熟地黄、夜交藤、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