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治疗 第3030页

治疗 第3030页

  • 阴虚上火用中医方法来治疗

    阴虚上火用中医方法来治疗

    牙痛、慢性咽炎、口腔溃疡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病,究其原因皆为虚火所致,虚火一般是指阴虚而导致火升的病理现象。遇到这些情况,怎么用中医方法来治疗? ■灭虚火药方推荐 病例一:牙痛 滕某,女,38岁,牙疼连及整个左边脸及头痛,极度不适,痛苦不堪。之前,曾服金匮肾气丸。四逆汤之类皆无效。以潜阳丹合封髓丹方治之,一副药见效。第二天患者自述,药只喝了一次,十几分钟后,牙疼连及整个左边脸及头痛大大减轻,还发现多年的口臭消失,更神奇的是十余年来腰以下如浸入冰水中般的寒冷逼迫感消失。 治疗药方:潜阳丹合...

  • 冬病夏治疗法 阴虚者勿用

    冬病夏治疗法 阴虚者勿用

      又是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热”来临了。安徽贾女士听人说,许多冬天易发的病夏天都可以治疗。然而前不久,一位中医号脉后说她是“阴虚体质”,最好别去凑“冬病夏治”的热闹。贾女士不明白,为什么她就不能享受“夏治”呢?   所谓冬病夏治是将冬天好发的病,选择在夏天治,这是根据中医“春夏养阳”、“天人合一”、“择时治病”、“不治已病治未病&...

  • 巧用香佩疗法治疗儿科疾病

    巧用香佩疗法治疗儿科疾病

    香佩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指将某些芳香性药物研成细末,装入布袋,佩戴于患者胸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中医认为,“小儿脏腑未充,药物不能多受”,而香佩疗法只需要使用少量药末,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即可达到有病治病、未病先防之目的。此外,儿童多因中药较苦而不愿意服用,因此,香佩疗法更适用于治疗儿科疾病。 1.感冒取雄黄、朱砂各6克,石菖蒲、大青叶各15克,白芷 9克,薄荷3克,研成细末。取15克装入布袋内,令儿童佩之,具有预防感冒的功效。 2.咳喘取雄黄、苍术各6克,细辛、干姜各3克,白...

  • 治疗顽固性寒热不调 方用三仁汤加减

    治疗顽固性寒热不调 方用三仁汤加减

      湖北中医药大学戴天木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医经典《金匮要略》的研究,善于经方与时方并用。笔者现撷取其治疗顽固性寒热不调验案1则,与同仁共享。   周某,男,73岁,2013年9月20日初诊。   主诉:阵发寒战发热6年余。患者6年来阵发性寒战发热交替反复发作,常伴随汗出并恶风,平素易感冒,纳稍差,寐差,头闷重,乏力,晨起口苦。此前曾服过中药方剂小柴胡汤、玉屏风散、桂枝汤等数十剂加味,均无济于事,且呈逐渐加重之势。   刻诊:当时无寒战发热出现,形体稍胖,舌质红,舌苔黄腻,多裂纹,并且裂纹较深,脉数。...

  • 暑湿被寒邪遏制 “香薷饮”加减治疗

    暑湿被寒邪遏制 “香薷饮”加减治疗

    如果躲在空调房里的人们出现鼻塞、打喷嚏、头昏、耳鸣、乏力等症状,很可能是患上了“空调病”。在中医看来,这是先受暑湿之邪侵袭,又感受寒邪,导致暑湿被寒邪遏制,中医常用名方“香薷饮”加减治疗。 香薷饮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香需、白扁豆、厚朴三味中药组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锡燕主任医师介绍,此方主药香薷既能外散暑邪而解表,又能内化暑湿而和中,前人称“夏月之用香薷,犹冬月之用麻黄”,就可见香薷为夏日解表化湿之要药。厚朴能除湿邪而...

  • 中医推拿经络推拿手法 扩大治疗病种

    中医推拿经络推拿手法 扩大治疗病种

      中医推拿学距离经络理论似乎越来越远,中医气血阴阳平衡机制以及经络气化功能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已很少成为中医推拿医生临床思考的问题。但在传承传统推拿疗法中,不能只重一招一式的经验,更应重视对中医理论脉络的把握和吸收。当我们回归传统中医经典理论的源头之后,或许很多困扰临床的问题会豁然开朗。   中医推拿历史久远。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专家王居易教授更明确提出中医推拿学早于《内经》时代就已经达到了很高超的水平。《史记·扁鹊传》记载了一段上古俞跗的神奇医术:&...

  • 六经辨证下使用经方治疗各种发热

    六经辨证下使用经方治疗各种发热

      所谓的各种变证、兼证、坏证,恰恰正是因失治、误治后导致了各经合病、并病等病机复杂局面的出现,而合病、并病并未出六经之轨,仍然可以运用六经辨证来指导。   使用合方时,一是必须在病人正发寒热时服药,若在两次发热间隙服用,效果不佳甚或无效。二是对于已误用过寒凉药物,表邪郁闭甚深的病例,非大剂量麻黄解表难以得畅汗。三是应辨清楚有汗还是无汗和兼夹。   在临床上,常有医者机械使用经方治疗发热无效者,但笔者在六经辨证指导下使用经方治疗各种发热,疗效非常好,往往能迅速顿挫热势,使病情向愈。兹分述如下:   ...

  • 中医分型治疗“疰夏”苦夏病

    中医分型治疗“疰夏”苦夏病

    夏季气候炎热,雨水多,湿度大,人体容易出现全身困重、神疲乏力、头晕心慌、食少纳呆、恶心呕吐等症,中医称之为“疰夏”,民间又称为苦夏,是夏季的常见病、多发病,以老年人和小儿多发,用中医分型治疗效果很好。 暑热伤津型发热,少汗或无汗,口渴,多尿,烦躁,神情疲倦,唇红干燥,咽红,食少便溏,舌质较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小儿指纹紫。 方药王氏清暑益气汤。西洋参、麦冬、淡竹叶、知母、白薇、陈皮各10克,石斛、粳米各15克,鲜荷叶(带梗)、西瓜翠衣、鲜芦根各30克,生甘草6克。每日1剂,水...

  • 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

    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

    春秋末期,齐国君主景公患了中医所说的水饮内停病,在床上躺了十多日仍未见好。这天夜里,景公忽然梦见自己和两个太阳搏斗,而且力不能胜,醒来之后觉得这是否预示自己死期将近? 第二天早朝,景公对当时的国相晏子说:“昨晚我梦见自己和两个太阳搏斗,而且被打败,我大概快死了吧!”晏子略加思索说,请个占梦的来预测一下吧。”景公准许后,晏子就派人用车去接占梦者,而自己站在宫中的小门边迎候。占梦者到后,晏子告诉他:“昨晚景公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和两个太阳搏斗,而且自己被打败,特请你来占梦...

  • 用桂龙咳喘宁胶囊治疗空调病

    用桂龙咳喘宁胶囊治疗空调病

    空调病为夏季常见病,多由于一身大汗直吹空调;或久居空调室内引起。其症状表现为身重困倦、恶心、少汗、口渴、心烦、胸闷、咳嗽痰多等。临床实践发现,用桂龙咳喘宁胶囊治疗空调病,效果显著。 桂龙咳喘宁胶囊由桂枝、龙骨、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牡蛎、黄连、法半夏、瓜蒌皮、苦杏仁等组成,具有镇咳化痰、降气平喘之功效,传统用于治疗属风寒证的急、慢性支气管炎或痰湿阻肺证者。临床用以治疗空调病,口服每次3-5粒(每粒0.3克),每日2-3次,白开水送服,小儿酌减,3天为1个疗程。 山东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郭旭光...

  • 中医对梦的认识和治疗

    中医对梦的认识和治疗

      民谚释义   关于梦的产生,巴甫洛夫曾做过简要而准确地概述,他说:“做梦是一种痕迹刺激,并且大都是陈旧痕迹的兴奋。”他指的这种“陈旧痕迹”,就是“日有所思”。或是美好的回忆和念恋,或是未来的愿望和想象,或是过度的忧愁和担心,或是可怕的断想和悬念,都可能出现于五彩缤纷的梦中。淳于棼向往荣华富贵,结果“南柯一梦”当了梦中的太守;卢生向往做官封侯,结果“黄粱美梦”一场空喜。这些虽然是历史上的...

  • 冬病夏治具体使用什么方法治疗

    冬病夏治具体使用什么方法治疗

    今夏从7月13日起正式进入三伏天,伏天闷热难耐,但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却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本期“名医在线”栏目特别邀请了青岛海慈医疗集团针推康复科副主任医师戚其华为大家详细讲解冬病夏治、温养阳气的相关知识。本网编辑特从问答实录中整理了部分精彩内容,希望能给您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问:我患有慢性胃炎,西药吃了很多,但依然反复发作,请问针灸可以治疗慢性胃炎吗? 戚其华:慢性胃炎可以进行针灸治疗,临床观察效果比较好。但是针灸时每周要去5次,一个疗程是10次,一般的病...

  • 春暖花开高发过敏性紫癜 中医治疗

    春暖花开高发过敏性紫癜 中医治疗

      春暖花开,万物萌动生发,过敏性紫癜也进入了高发时期。   过敏性紫癜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为多,儿童及青少年多发。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或血泡,同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骨关节和肾脏受累,故见腹痛、关节痛、血尿、蛋白尿等症状。   据此,过敏性紫癜可分为皮肤型、腹型、肾型及混合型。其中,皮肤对称性紫癜以两小腿发作最多见。因此,当您发现身上有大小不等、颜色深浅不一的紫癜(尤其是此前出现过发热)时,不要以为是运动损伤而掉以轻心。   过敏性紫癜患者多为过敏体质,正气虚弱、免...

  • 五官上火用中成药治疗

    五官上火用中成药治疗

    热毒具有“上攻”的特性,容易引发牙龈炎、口腔溃疡、眼结膜炎等头面部五官的炎症,当五官上火后,用中成药治疗,疗效颇佳。 ●舌头上火表现为舌红、肿痛,伴心中烦热、失眠、口渴喜饮、脸发红、小便黄。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可用牛黄清心丸,每次6克,每日3次,或导赤片,每次5片,每日3次,7天为1个疗程。 ●牙龈上火表现为牙痛,牙龈红肿、牙龈出血,面赤发热。可用牛黄清胃丸,每次9克,或清胃散,每次2克,每日3次,7天为1个疗程。 ●鼻子上火表现为流鼻血、鼻腔烘热...

  • 湿热敷治疗常见病

    湿热敷治疗常见病

    湿热敷属于中医外治法之一,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的作用,有益于疾病的恢复。平时在家中进行湿热敷时,可将毛巾放在热水中浸湿拧干,放在所要热敷的部位。湿热敷的温度以能够耐受、不觉得烫为原则,约 3~5分钟更换一次,一般连续热敷15~20分钟。 落枕轻度落枕可用热毛巾敷在患处,并配以颈部活动,头部慢慢向前弯,再轻轻向前后、左右侧转动。 眼涩长时间看电视、看书,导致眼睛疲劳、酸胀干涩时,可湿敷眼睛,以促进眼周的血液循环,减轻眼睛疲劳,能缓解干眼症的症状。 头晕将热毛巾放在后脑勺,可刺激头部的穴位...

  • 防禽流感中草药治疗方 自行预防用

    防禽流感中草药治疗方 自行预防用

    ●近半个多月来,H7N9禽流感病毒持续引起全国上下密切关注。日前,H7N9禽流感已从长三角扩散到北方。 ●早在4月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对此次禽流感情况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中医诊疗方案,随后考察病情后,紧接着又出了防治第二版,调整了部分用药。随后,浙江,上海、河北等地结合地域特点及中医防治瘟疫经验,制定并公布了适合本地防治禽流感的中药防治方。 ●陕西省中药管理局医政处处长杜敏近日明确表示,“我省原则上不出台针对禽流感的中医药防治方案。”因为中医药要求“辨证施治&...

  • 肝火分其证治疗

    肝火分其证治疗

    肝火多由肝郁所化,郁久伤肝,下汲肾水,导致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其证又有实火、郁火、虚火之分。 1.实火症见头痛头胀、烦躁易怒,胁痛口苦,夜寐难安,或目赤,耳鸣,吐血,溲痛。方用生地15克,柴胡6克,黄芩9克,炒山栀9克,龙胆草6克,木通 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曰l剂。 加减法:心火亢盛者加淡竹叶6~9 克;火旺伤阴者加龟板12克(先剃,麦冬10克;引动肝风者加生石决30克,钩藤15克(后入)。 2.郁火症见情志忧郁,胁肋胀痛,口燥咽干,饥不思食,呕恶酸苦,头胀,易怒,烦热,妇女乳房结核,脉多滞结不畅。方用...

  • 膏方进补 帮助治疗或保健

    膏方进补 帮助治疗或保健

    不仅是现代人有服膏方进补的传统,早从唐诗里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白居易送给他好朋友的一种膏方,帮助进行治疗或者保健,说明在那时膏方已经是上流社会最时髦的礼品。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从《内经·素问》中的这句养生名言中我们知道,不是春夏不能进补,只是春夏更侧重养阳这个方面。相比女人,男人更需抓住此时多养阳。而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则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它们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强心的作用。 唐朝诗人...

  • 人体穴位治疗自制的膏药

    人体穴位治疗自制的膏药

    “膏贴疗法”是把药粉调成膏敷贴于人体之特定部位,用以治疗病痛的一种外治法。三伏天里,用自制的膏药贴于人体一定穴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药力更易直达脏腑,激发正气,效果更好。 ●药物:自购白芥子、延胡索各21克,甘遂、细辛、生半夏各12克,将此五味药共研成细末,混合后装入密闭的玻璃瓶内,置冰箱中备用(此药粉为3次用量)。每次取药粉1/3,先将鲜生姜100克洗净后捣碎挤汁,用姜汁将药粉调成干糊状(可略加水),用手捏成6个小药丸,每丸约4克左右(儿童减半)。 ●操作:将药丸按贴在直径3...

  • 理中汤是治疗太阴病的主方

    理中汤是治疗太阴病的主方

    通常认为,四逆汤是治疗少阴病的主方,理中汤是治疗太阴病的主方。   四逆汤可用于治疗太阴病,但理中汤一般不用于治疗少阴病。即使是附子理中汤,也是以治疗太阴病为主的。   读清代医家郑重光《素圃医案》,见郑氏治疗三阴病,每以理中汤收功。更见书中有用理中汤和附子理中汤治疗少阴病者,录之可供参考。   “又如汪君,庚申年在瓜镇,时九月杪,得伤寒。初幼科医治,先发表,即大汗如水。继和解而热不退,益增烦躁。再投白虎、凉膈,即神昏默睡,唤亦不醒,摇之惟开目而已。病至十九日,自郡迎余至瓜...

  • 控制戒毒治疗戒断反应用中药

    控制戒毒治疗戒断反应用中药

      柳某,男,35岁,1987年9月11日初诊。   病史吸食海洛因近一年。已经戒毒治疗,现出现戒断反应:晚上则烦躁不安,心里难受,发急,足手心发痒,咽痒,以致不能入睡,大便2日1次,苔黄腻,脉浮大。   病机与治则余毒未尽,阴虚阳亢,痰热内结;滋阴潜阳,清热涤痰。   处方钩藤15克,夏枯草20克,草决明15克,葛根15克,牛膝12克,地龙12克,牡蛎30克(另包先煎),珍珠母30克(另包先煎),胆南星10克,元参30克,大黄10克(另包后下)。水煎服,2剂,4小时1次。   方解本方以钩藤,...

  • 针对脾胃病的治疗

    针对脾胃病的治疗

    脾胃病已成为当下一种常见多发病,其表现为食欲差、胃疼、胃胀、便秘、腹泻等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针对脾胃病的治疗,西医西药大多以遏制症状为主,而中医凭借精准辨证、定位调理而见效明显。 春夏之交,人体阳气正旺,是调理脾胃病的大好时机。此时,可以借助健和堂推拿按摩、周天药浴、正阳艾灸、透肤熏蒸等中医技法借助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将体内的浊毒之邪通过汗液排出体外。 在调理时健和堂采用独特的推拿按摩手法进行辩证治疗,以消散其中的结节,带动阻滞的经络恢复通畅,使气血得以正常运转,增强胃肠蠕动功能。另外配合...

  • 催眠治疗 胖拍手瘦泡脚

    催眠治疗 胖拍手瘦泡脚

    胖瘦是人的两种基本体型,古人有“肥人气虚,瘦人阴虚”的说法,这也提醒我们,在养生中,胖瘦不同,采用的方法也应该有所区别。中医认为,胖人大多阳气偏虚,体内有痰有湿,动作较缓,不太喜欢活动,活动时容易引起肢体疲乏、困重。这类人容易患动脉硬化、中风、冠心病等疾病。健脾益气是胖人养生的方法,可以吃一些利水消痰、补气健脾的食物,如冬瓜、白萝卜、银耳、山药等。 胖人补气适合清晨拍手。手指是阳经的起始处,早上天地间的阳气开始升腾,此时拍手,可以振动阳气,促进阳气的升发,疏通全身的气机。十指分开,手掌对手...

  • 中药材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

    中药材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

    把医疗和教学、科研要三位一体结合,以疗效为中心,把服务能力的提升作为主要工作。强化人才团队,学术带头人在搞专科建设时,一定不要忘记与内科的关系。把中医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要实现中西医并重,用我们的实际贡献来证明中医的优势与特色。 我们科研团队遵循中医“理、法、方、药”临床思维,围绕“证候特征”、“临床疗效”等问题,以“证候-治法-疗效-新药-产业化”的主线,用现代技术,开始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医证效基础...

  • 对症治疗的结果 从一则病案谈起

    对症治疗的结果 从一则病案谈起

    几乎每个住院医师,每天都会在治疗方案中写下:对症、支持治疗……但对症治疗的结果是什么呢?笔者先从一则病案谈起。 秦某,女,56岁,2014年6月18日初诊。 患者1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发热时身发冷,无其他不适,经口服抗生素和退热药,第二天晚上出现频繁呕吐,第三天又进行输液治疗,发热始终不退,恶呕,纳呆,颈困,小便频数、尿液发黄。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0×109/L,血红蛋白91g/L,中性细胞比率84.7%;胃镜示浅表性胃炎。后转求中医治疗。...

  • 几种脐疗方法治疗老年常见病

    几种脐疗方法治疗老年常见病

    中医认为,药物敷脐有“回阴复元,开窍固气”之功。现代研究表明,脐为腹壁最薄弱之处,其表皮角质层较全身其他部位薄,且脐周嗣血管神经丰富,敏感性强,渗透性好。药物外敷于脐部能迅速通过脐下黏膜进人体液与血液循环,散播于全身,达到快速治疗的效果。以下介绍几种老年常见病的脐疗方法。 1、便秘 方一:取甘遂3克,麝香03克,食盐 5克,共研为粉,为1次量。把药粉填人脐内,以艾叶揉碎捏成圆锥形,放在药粉之上,点燃施灸。一般5~7壮即可。对轻症患者可用花粉填入脐内,盖以纱布,再用胶布固定,亦有效。每F1...

  • 中医药对发热的治疗总结

    中医药对发热的治疗总结

    中医药对疾病的治疗重在辨证施治,治疗方法也极为丰富多彩,有关发热的治疗,经总结就有十余种,应用得法,广施临床,疗效颇佳。 调和营卫:适用于外感中度发热,疗效很好,代表方:桂枝汤,多用于临床发热而用抗生素无效者。 辛温发表:对于外感风寒而发热者疗效可靠,代表方:麻黄汤,荆防败毒散 清解少阳:此方和解退热,应用范围大,代表方:小柴胡汤,主药为柴胡、黄芩、临床用量宜大。量小作用较弱。 清气分热:适用气分实热证,代表方:白虎汤,方中知母、石膏均有良好的退热作用,石膏配知母退热作用持续,相得益彰。 通便泻...

  • 中医“因势利导”可概括为在治疗疾病

    中医“因势利导”可概括为在治疗疾病

    “因势利导”理论源于先秦哲学思想,最早见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其载孙膑之言“善战者, 因其势而利导之”,主论用兵之道。同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胜”便是一种“势”,故因其势而治,“阴病治阳,阳病治阴”。其理论本质便是“因势利导”思想的具体体现。 中医“因势利导&rdqu...

  • 许芝银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种外科疾病有独到疗效

    许芝银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种外科疾病有独到疗效

    江苏省中医院许芝银主任医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外科临床工作50余载,潜心研究乳腺和甲状腺疾病,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种外科疾病有独到疗效。现介绍其瘀血致病理论如下。 诸因皆可生瘀 人体内气与血相生伴行,维系机体生生不息。若血不循经而行溢于脉外,或各种因素导致血液黏滞、血行缓慢甚则留滞不行瘀积成块,则为瘀血。所以瘀血包括有形之瘀血(离经之血和血凝积块)和无形之瘀血(血行缓慢和血液黏滞)。 引起瘀血的原因有内外之分。外因包括各种外伤、跌仆损伤、水火烫伤、化学伤等。内因则有饮食不节、情志...

  • 祖国医学治疗体系“回阳救逆法”

    祖国医学治疗体系“回阳救逆法”

    “回阳救逆法”是祖国医学治疗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法则,也是临床上抢救阳气衰亡、正气虚脱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如运用及时、得法常能使病情好转。但由于临床病情复杂变化,故须抓紧时机,针对病机,权衡病情,辨证处理:若是回阳后,阳衰末复,仍须继续补阳。若阳回后,呈现热象,则阳已回,即转为救阴;如仍继续补阳,则更速耗竭其阴,不可不察。 阳复之后当救阴 如急性传染病,邪气伤人易生高热,由于邪气亢盛,既耗气又伤阴,且持续高热,气阴大伤,致气竭阴衰,病情恶化,突然出现体温急剧下降,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口唇...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