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治疗 第3028页

治疗 第3028页

  • 电光性眼炎治疗便方与验方

    电光性眼炎治疗便方与验方

    电光性眼炎是因眼睛的角膜上皮细胞和结膜吸收大量而强烈的紫外线所引起的急性炎症,可由长时间在冰雪、沙漠、盐田、广阔水面作业或行走时未带防护眼镜而引起,或太阳、紫外线灯等强烈紫外线的照射而致。电焊、热切割作业,由于高温电弧光产生强烈紫外线、红外线等,也容易诱发该病。潜伏期6-8小时,两眼突发烧灼感和剧痛,伴畏光、流泪、眼脸痉挛,头痛,眼睑及面部皮肤潮红和灼痛感,眼裂部结膜充血、水肿。 对于已经造成了电光性眼炎的患者,可先用冷毛巾敷眼,并闭目养神,尽量减少光对眼睛的继续刺激;再用煮过并冷却的人奶或牛奶洗眼,能够达到迅速临...

  •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帕金森的治疗方法(肝肾阴虚) 处方:天麻、玄参、生地、桑寄生、茯神各12克,石决明18克,钩藤、代赭石、夜交藤、龟版各2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25克,白芍、天冬、怀牛膝、杜仲、黄芩、栀子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若肝火偏盛,焦虑心烦,加龙胆草、夏枯草;痰多者加竹沥、天竺黄以清热化痰;,肾阴不足,虚火上扰,眩晕耳鸣者,加知母、黄柏、丹皮;心烦失眠,加炒酸枣仁、柏子仁、丹参养血补心安神;颤动不止,加僵蚕、全蝎,增强熄风活络止颤之力。 功效主治:镇肝熄风,舒筋止颤。用于治疗帕金森病,中医辨...

  • 治疗急性结膜炎8个秘方

    治疗急性结膜炎8个秘方

      1.桑叶、菊花各10克,红花3克。开水冲泡。先熏患眼,然后温服。每日2-3剂。忌刺激性食物。      2.板兰根20克,公英、地丁、连翘各15克,黄芩12克,大黄、黄连各10克。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3.紫花地丁30克(鲜品加倍)。每日1剂。上、下午各煎服1次,局部以冷开水随时洗净分泌物,保持清洁。用此方不可点任何眼药。   4.决明子15克,夏枯草9克。将决明子炒至稍鼓起,微有香气,凉后碾碎;夏枯草切碎。每日1剂,冲入开水当茶频饮。此方对青光眼、高血压头痛也有效。      5.车前子5...

  • 滑胎 用南瓜蒂治疗二方

    滑胎 用南瓜蒂治疗二方

    滑胎,现代医学称之为习惯性流产,是指连续、自然流产3次以上者。南瓜蒂有安胎功能;民阅用治滑胎颇有疗效。 1.南瓜蒂5-10个,洗净切片,置新瓦上焙干研末。粳米30克加水煮粥;加入南瓜蒂粉 5克调服。自受孕第2 个月起,每周服1次,盘剥:超过以往流产爵期两个月以上才停服。 2.南瓜蒂3个,洗净后,水煎代茶饮。从怀孕半个丹开始服用;每月1次,涟服5个月。 (刘光泉)   滑胎主要因先天不足、房劳过度、孕后纵欲损伤肾气,胎失所系;或素体气血不足,大病久病失血耗气,胎失所养;或素体阴虚内热,胞络不固等引起。常见证型有...

  • 治疗慢性鼻窦炎13个验方

    治疗慢性鼻窦炎13个验方

      鼻窦炎系指鼻窦发生化脓性炎症,以慢性居多,临床常表现为鼻腔多量脓性分泌物、鼻塞、嗅觉失灵、头闷头痛、记忆力减退、耳鸣、听力减退等。现将其验方介绍如下:   1、葱白去皮洗净,捣烂取汁,加等量甘油及1滴薄荷油,滴鼻每日3次。   2、玉米须、归尾各等量,制成烟丝,取适量装入烟斗吸入,每次吸1~2烟斗,每日5次。   3、新鲜白萝卜、大蒜头各等份,共捣烂取汁,每次1毫升,分早晚2次滴入鼻孔内,7天为1疗程,连用2~3疗程。   4、葱白捣烂绞汁,以棉球醮汁塞入鼻腔患处。   5、鹅不食草研成细末粉25克,凡士林75...

  • 治疗坐骨神经痛药酒5方

    治疗坐骨神经痛药酒5方

    许多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男性易患坐骨神经痛,此病影响行走、坐卧,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痛苦。 从临床发病情况来看,病因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为多见,主要表现为沿臀部、腹腔后面向咽窝部(腿后窝)、小腿外侧直至趾部、足底部的放射性疼痛,多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活动时加重,休息时可减轻。本病归属于中医“腿痛”、 “腰腿病”等范畴。中医认为,此病责之于外感风、寒、湿之邪侵袭,内因脏腑虚损,主要包括肝肾亏虚,肾阴虚或肾阳虚,精髓不足,内外相引而发。 对于坐骨神经痛的治疗,传统...

  • 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经验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经验方

    【简介】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缓慢,病势缠绵,迁延难愈,治疗棘手。下方是一个经验方,临床应用效果较好,患者可一试。 【组成】乌梅30克,厚朴10克,白芍20克,柴胡、枳实各12克,甘草6克。 【制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用法】10天为一疗程。服之有效,可连续服用一、二个月。 【出处】山东省沂南县中医院主治医师 李祥农...

  • 小儿热喘治疗秘方

    小儿热喘治疗秘方

    热性哮喘(简称热喘)的症状 咳嗽气促,喉间痰鸣,痰稠色黄,口渴喜冷饮,大便结,小便黄,舌苔薄黄或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治宜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治疗方: 蜜麻黄3~5克,杏仁5~6克,石膏10~15克,苏子10克;葶苈子5~10克,浙贝母10克,前胡10克,鱼腥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共服5~7剂。 方 解 : 麻黄、杏仁宣肺;石膏清泄肺热,以达平喘;佐以苏子、葶苈子以加强化痰、降气平喘之功。喘重加地龙解痉,平喘;咳甚加勾藤清热解痉止咳。从而咳止喘平,热喘可愈。...

  • 耳鸣、耳聋治疗的各种秘方

    耳鸣、耳聋治疗的各种秘方

      1.治耳鸣,骨碎补烧去毛,用盐水炒,为末,煨猪肾,食肾。   2.治耳鸣,生地黄截断塞耳,日十易之,以瘥,或用纸裹,微火中煨之用良。   3.治耳鸣,骨碎补削成细条,火炮,乘热塞入耳朵里。   4.治阴虚相火动,耳聋有声响,黄柏用人乳泡透,炒如揭色研细末,以黄酒打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白汤下。   5.治耳鸣耳聋,苍耳去刺炒研,酒泡服。   6.治耳鸣耳聋,苦参磨水滴之。   7.治耳鸣耳聋,龟尿滴入,即老耳亦可获效。   8.冶耳鸣,盐五升,热布裹,蒸,枕耳,冷复易之,亦治耳痛。   ...

  • 中医治疗小儿夏季热

    中医治疗小儿夏季热

    夏季热为婴幼儿时期特有的疾病,尤以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多见。临床以长期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为主证。因其多发生于夏季,故名夏季热。 本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密切关系。一般多集中在每年的6、7、8三个月,而南方各省,因夏季炎热时间较长,故发病时间亦相应较长。秋凉之后,症状自然消退。部分患儿可连续发病几年,但再发病时症状较轻,病程亦较短。小儿脏腑娇嫩,阴阳稚弱,机体调节功能未发育完善,炎夏暑气侵袭,故而发病。入夏之后,注意小儿饮食和营养,增强体质,保持住房空气流通与凉爽,适当服食一些健脾益气、养阴清热药物等...

  • 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方法

    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方法

    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儿童行为障碍性疾病,多数自婴儿时期即显症状,如兴奋、睡眠差,不易养成定时大小便习惯等,而学龄期最为显著,多数病儿年龄增长后症状逐渐减轻乃至自然消失,可以说是儿童期特别是学龄期儿童的常见多发的行为问题。国外报道其发病率约5%~10%,在我国,其发病率约占全体小学生的1%~10%,男性患儿约为女性患儿的4~9倍,多发于6~14岁。患儿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其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心做事或听课,易受外界干扰;行为障碍,如好动、好说、好闹,自己难以控制,与年龄不相称...

  • 肾虚中医治疗详解

    肾虚中医治疗详解

    肾虚的表现 耳背: 中医讲“肾开窍于耳”,肾虚的一大表现就是听力减退。如果他还时常向你抱怨耳朵里像有只蜜蜂一样嗡嗡地叫,那就更加说明问题了。    健忘: 中医讲“肾主骨生髓”,而脑就是由髓汇聚而成的。因此肾与脑的关系极为密切,肾虚常会有爱忘事儿的表现。但是,肾虚的忘事与粗心大意可不同。所以,用心地体察——如果他的确是记忆力减退了,那就有可能是肾虚。    秃顶: 中医讲“肾其华在发”,也就是说肾脏精华都体现在头...

  • 治疗妇科带下之经验方

    治疗妇科带下之经验方

    妇女阴道流出白色黏液,其状如带,量多淋漓,捆涕如唾者,称为 “白带”;白带中混有血液,赤白分明,称为“赤白带”;白带色黄者,称为“黄带”;白带色红者,称为“赤带”;还有青、黑或五色杂见的,因而又有“青带”、“黑带”、“五色带”。各种白带异常总椿“带下”。带下之生,多由带脉失约,任脉不固,加上脾虚、肝郁或奇经虚损、阳气不足等因素...

  • 咽喉肿痛治疗36种秘方

    咽喉肿痛治疗36种秘方

    1.山豆根噙在口中,咽津自愈。  2.棘针烧灰,水服1.5克。  3.治喉口肿痛,不能进水,鼓捶草捣汁去渣,后倒入乳汁搅匀,将其灌人鼻中,立愈。  4.烧盐,枯矾各等分研细和匀,以筋头点之即消。  5.野荞麦鲜叶捣汁,入醋1匙,以棉或鸡羽蘸扫,涎出即愈。  6.生黑豆8毫升,蜀葵心8毫升,入少许盐同捣为膏,敷肿上,日三两度瘥。  7.龙胆草,擂水服之。  8.白面和醋,涂喉外肿处。  9.治喉痹肿痛不可下药,蛇床子烧烟于瓶中,口含瓶嘴,吸烟吞之。  10.菖蒲根嚼汁,烧铁秤锤淬酒1怀,饮之。  11.治喉痛,以手掣...

  • 中医痹症治疗验方十则

    中医痹症治疗验方十则

    痹。本义:痹症。中医指风﹑寒﹑湿侵袭肌体导致肢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的病症。 1.生石膏、金银花各60克,防已、萆藓各 20克,秦艽15克,薏苡仁30克,桂枝20克,黄柏、苍术、木通各15克。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祛湿。主治:风湿热痹。症见肢体关节疼痛,痛处灼热红肿;肌肤红斑或伴发热,出汗,口渴,心烦,尿黄赤等,舌质红,苔白或黄,脉滑或数。加减: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加麻黄10克;小便短赤,加滑石、泽泻、竹叶各15克;有红斑结节,加牡丹皮、赤芍各15 克,生地20克;关节积液较多,加茯苓25克,猪苓15克。...

  • 肺心病心衰治疗方

    肺心病心衰治疗方

    【疾病】肺心病心衰 【治法】活血、利尿、振阳,主治肺心病心力衰竭,气短不能平卧,肢体浮肿,静脉怒张,口唇紫绀等 【组成】鸡血藤、茯苓、猪苓、泽泻、木通、车前草各30克,红花、生姜、桂枝各10克,赤芍、丹参各15克,郁金20克,附子 25克,白术12克。 【制法】水煎服 【用法】每日1剂。病情危重者,应配合现代医学强心、利尿等。 【出处】中医中药秘方网 ·慢性心衰 ·心衰护理 ·抗心衰茶 ·抗心衰方 ·阜外心衰方 ·心力衰竭的分类 &...

  • 鸡鸣泻(晨泻、五更泻)治疗法

    鸡鸣泻(晨泻、五更泻)治疗法

      鸡鸣泻,又名晨泻、五更泻,是指发生在黎明前的泄泻,此时正是公鸡打鸣的时候,故名。鸡鸣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中医认为,这种慢性腹泻多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寒内盛所致。因属肾虚所致,故本病也有“肾泻”之称。   人至老年,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能温煦脾土,即不能帮助脾胃腐熟水谷,脾胃的运化功能失常就会出现泄泻。黎明之前阳气未振,阴寒较盛,故尤易发作。这类患者除黎明前迫不及待地如厕排便外,平素还常伴形寒怕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等肾阳虚衰表现。患了这种病,服中药如四神丸、附子理中丸等效果一...

  • 多汗症的治疗方(手足多汗症)

    多汗症的治疗方(手足多汗症)

    【简介】多汗症是指皮肤出汗过多。大多数与精神紧张、恐惧、焦虑、愤怒等精神因素有关。好发于手掌、脚底、前额、腋部、外阴等处。轻微的多汗症只是皮肤湿润 【治法】多汗症中医方 【组成】熟附片30克(先煎),肉苁蓉、生地、山萸肉、巴戟天、五味子各12克,党参、黄芪、桂圆肉各60克,鸡血藤18克,桂枝3克,生白芍9克,金樱子24克。 【制法】水煎服 【用法】每日1剂,早晚服用。 【疾病】全身性多汗可以是一种异常的生理性反应,或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的症状之一。局部多汗可由于交感神经损伤或异常的反应,乙酸胆碱分泌增...

  • 慢性肾功能衰竭(华凤益肾丸)蒙药治疗

    慢性肾功能衰竭(华凤益肾丸)蒙药治疗

    【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 【方名】华凤益肾丸加减煎剂 【组成】诃子、草乌、红花、麝香、紫草茸各15 克,生大黄15克,煅牡蛎、六月雪、律草、土茯苓、丹参、槐米各30克 【制法】每日1剂。入水煎,煎成药汁150毫升,冷却至 37~(2左右,过滤去渣,保留灌肠。灌肠后抬高臀部,保留灌肠时间1-2小时,每日灌肠1次,以日排便保持在2-3次为宜。 【用法】5周为1个疗程,间歇1 周后,可继续下个疗程。 【出处】民族医药报 采用蒙药华凤益肾丸加减灌肠为主治疗1 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疗效评定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制订的《...

  • 痔漏(痔瘘)治疗秘方

    痔漏(痔瘘)治疗秘方

    【简介】痔与漏为见于肛门内外的两种不同形状的疾患。凡肛门内外生有小肉突起为痔。凡孔窍内生管,出水不止者为漏;生于肛门部的为肛漏,又名痔瘘。 【组成】全蝎10克、僵蚕10克焙黄研末,分成15包。 【制法】把一个鸡蛋,破一小孔,装入药末一包,胶布封口,煮熟。每天早晨空腹吃一个。 【用法】15天一个疗程。多数患者可愈。 【辨证】痔漏的成因,痔多由饮食炙煿,饮酒过量,外感六淫,内伤情志,以致阴阳失调,脏腑本虚,气血亏损。...

  • 小儿睾丸鞘膜积液 治疗4方

    小儿睾丸鞘膜积液 治疗4方

    【简介】睾丸鞘膜积液是围绕睾丸的鞘膜腔内液体积聚超过正常量,而形成的囊肿病变。 【治法】 1   [药物组成] 甘遂10克,昆布10克,枳壳10克,赤芍10克。  [适应证] 小儿睾丸鞘膜积液  [ 用法 ] 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一般服药2剂后肿胀开始缩小,1周左右积液完全吸收。 2   [药物组成] 小茴香5克,乌药9克,青皮9克,川楝子9克,鱼腥草20克,黄芪20克,车前子(包)9克,防己8克。  [适应证] 小儿宰九鞘膜积液。  [ 用法 ] 水煎,饭前温服,每日1剂。 3   [药物组成] 茯苓10克...

  • 胃痛治疗的5个中药处方

    胃痛治疗的5个中药处方

    1.乌贼骨90克,贝母30克,甘草30克。将三味药共研成粉即可。每日口服3次,每次4克。本方适用于胃痛、吐酸水、吐血等。 2.蒲公英120克(炒焦),红糖27克。将两味共研成粉末即成。每日3次,每次9克。本方适用于胃热痛。 3.肉豆蔻6克,砂仁6克,广木香3克,公丁香3克。将上述的药共研细末即成。每日服两次(早晚饭前服),每次服2克(加入红糖6克)。本方适用于遇寒必犯的胃痛。 4.陈皮9克,元胡20克。将二药用醋炒,研成粉末即成。每日3次,每次服2克。本方主治胃痛及胃酸过多症。 5.甘草12克,陈皮20克。将二味研...

  • 钩虫病治疗4方

    钩虫病治疗4方

    【疾病】钩虫病 【简介】钩蚴侵入皮肤,初有奇痒和烧灼感,继而出现小出血点、丘疹或小疱疹,抓破后可继发感染。感染后3~5天出现咳嗽、喉痒、声嘶等。严重者出现干咳和哮喘发作。 【治法】 1   [药物组成] 榧子仁15—20克,使君子仁15—20粒。10岁以下按年龄计算每岁1粒,10岁以上每次服用15—20粒。  [适应证] 钩虫病。  [ 用法 ] 每日口服3次,服药3—6日。 2   [药物组成] 鹤虱9克,雷丸9克,炒川楝子9克,槟榔9克,苦参9克,炒枳实9克,木香...

  • 阑尾炎的10种治疗验方

    阑尾炎的10种治疗验方

    阑尾炎   阑尾炎是指阑尾的化脓性疾病,但有急慢性之分。若有下腹固定压痛对急性阑尾炎具有重要诊断意义;若是慢性阑尾炎则多有急性阑尾炎史,仅有右下腹不适感或隐痛,可因活动、饮食不节而诱发。本病常用的有效的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大黄10克,芒硝9克,连翘、银花各12克,红藤15克,元胡10克,木香、桃仁各9克,丹皮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清热通腑,行气活血,适用于湿热瘀滞所致的阑尾炎,其主要症状如右小腹隐痛拒按,持续或阵发,或疼痛初在上腹部,或先绕脐疼痛,随后转移至右天枢穴附近,可伴腹皮挛急,脘胀...

  • 脊椎病治疗二秘方

    脊椎病治疗二秘方

    【简介】脊椎病主要症状:不能直立、头痛、眩晕、视力模糊、记忆力下降、颈肩酸痛、食欲不振、反胃、呕吐、下肢无力,严重者可能导致瘫痪。 【组成】蛇皮1.5克,生鸡蛋清2个,动物油适量 【制法】将蛇皮与鸡蛋清放油内炸焦 【用法】每日2次食用。连续食20-30天 二 【组成】乌龟(去壳)1个 【制法】将去壳乌龟捣成泥状,摊敷白布上 【用法】将药膏贴脊椎患处(增生处),直到药有臭味时取下,再更换 【疾病】脊椎病就是脊椎的骨质、椎间盘、韧带、肌肉发生病变,进而压迫、牵引刺激脊髓、脊神经、血管、植物神经从而出现复杂多样的症状。...

  • 治疗糖尿病48方

    治疗糖尿病48方

      [方一]   猪胰1条,淡菜45--80克。先将淡菜(干品)洗净后用清水浸泡约20分钟,然后放入煲汤,待煮开10分钟后加入猪胰同煲。熟透后调味进服,亦可佐餐。   本方为糖尿病人的辅助治疗食品。   [方二]   糯稻杆10克。将其切碎炒煲,沸水泡,代茶饮。   本方适用于糖尿病口渴。   [方三]   菠菜梗100克,玉米须扣克。水煎,去渣,取汁,代茶常服。   [方四]   木耳、扁豆各60克。将黑木耳,扁豆共研成细面粉,每服9克,1日2--3次。   [方五]   猪胰脏1具,菠菜60克,鸡蛋3个。生将猪...

  • 治疗产后出血验方

    治疗产后出血验方

    1.芹菜根60克。先将芹菜根煮水去渣,用汤煮鸡蛋2枚共食,每日1次。 2.荷叶15克,炒干姜 10克,生地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3.藕节20克,槐花20 克,生姜12克,红糖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4.大枣6个,生姜10 克,阿胶30克,红糖15克。水煎服,每2次。 5.老姜18克,老彭蜞 180克。共捣烂,水煎服。本方有驱风祛瘀之效。用于产后出血,小腹痛。 6.生姜30克,归身60 克,羊肉(去脂肪)250克。炖服。用于洽疗产后出血,腹中虚痛。 7.木耳250克,烧灰存性为末,入麝香3克,煨...

  • 老花眼 治疗4方

    老花眼 治疗4方

    老花眼:病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又名老人眼昏。为肝肾衰耗所致,指年越四十而视近困难者。《外台秘要》卷十一指出:凡人年四十五岁以后,渐觉眼暗。《证治准绳·杂病》亦指出:若人年五十以外而目昏者,虽治不复光明。即今之老视,宜配镜矫正。 老花眼患者除了要进行配镜治疗、多注意用眼卫生和加强身体锻炼外,还可选用以下中药方进行治疗: 1)枸杞叶猪肝汤   【原料】枸杞叶100克,猪肝200克,调味品适量。   【制用法】将枸杞叶洗净待用。将猪肝洗净切片,放入煮沸的汤锅中,再加入料酒、葱花、姜末等...

  • 结肠痉挛症治疗祖传秘方

    结肠痉挛症治疗祖传秘方

    结肠痉挛患者常有如下感觉;大便并不干硬,有时还稀,虽有便意但非常难解,便型有时为片状,有时又细如小指,便中混有大量胶质样粘液,使大便粘附于结肠粘膜则很难解出。 本病多为患者曾患痢疾没有及时治愈延为慢性,或长期饮食失节(过饱);或长期精神忧郁等所致。 本人治这种结肠痉挛症,常用生芪30克,杭菊10克,代茶饮,疗效甚佳。(杨振钢) 治腹泻中药方 当归15克,蜜壳15克,乌梅15克,甘草15克,灯芯草为引,泻中带白加白糖少许,泻中带红加红糖少许。(韩敬斋)...

  • 产后胎衣不下治疗方

    产后胎衣不下治疗方

    【辨证简介】胎衣不下,又名胞衣不出、息胞、息胎、胎衣不出、胎衣不下、儿衣不出、胞胀不下。指胎儿娩出后半小时,胎盘尚未排出者。指胎儿娩出后半小时,胎盘尚未排出者。 【治法】 1   [药物] 葱白适量。  [制法] 取上药浓煎,药液备用。  [用法] 取药液乘热熏洗外阴,此方较稳。用于胎衣不下产妇。  [出处]《理溣骈文》。 2   [药物] 石灰一块。  [制法] 置石灰于净盆中,以沸汤泼之即成。  [用法] 扶产妇蹲盆上熏之即下,此方较峻。用于胎衣不下。  [出处] 《理溣骈文》。 3   [药物] 小白菜500...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