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第2919页
-
王立忠教授治疗内伤发热的典型病案
河南省中医院王立忠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40余年,对于各种发热的治疗效如桴鼓。笔者有幸从师,现将其治疗内伤发热的典型病案采撷一二,与同道分享。 痰火郁肺发热 患者桑某,女,49岁,2013年11月6日初诊。 主诉:低热3月余。 现病史:患者3月前行乳腺癌术后放化疗,后开始出现低热伴咳嗽、咳少量白黏痰,咽部不爽,每日于晚饭后发冷,体温升高约37.2℃,于某综合医院住院治疗半月余,行各项检查并排查结核...
-
程氏蠲痹汤治疗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一常见多发病,临证以感受风寒湿邪引起者居多。笔者运用主治风寒湿痹的程氏蠲痹汤治疗该病数十例,收效较好,现举例于下。 刘某,男,54岁,2002年1月17日初诊。 患者因睡地铺几天后,突然出现右侧腰至整个下肢酸胀疼痛,伴肢体沉重麻木,肢节屈伸不利,步履艰难;查苔白,舌质无变化,脉紧。证属风寒湿邪阻滞经脉所致,方以程氏蠲痹汤加减,并配合针灸、火罐辅助治疗。 组方:独活10克,羌活6克,秦艽10克,海风藤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桑枝15克,乳香10克,木香6克,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分...
-
足跟痛的外治疗法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以足跟部疼痛为特点的常见病证,多由肾虚、气滞血淤、经络受阻或足跟底部骨质退变、增生引起。采用中药外治可获良效,以下验方可供患者选用。 1.米醋1000克,适当加热后浸泡患足,每次1小时,每日1次,15~20次为1疗程。 2.透骨草、寻骨风、老鹳草各30克,黄花蒿20克,独活15克,乳香、没药、血竭各10克。水煎,趁热洗足,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7~10天为1疗程。 3.当归20克,川芎、乳香、栀子各15克。共研细末,撒入棉纱布间,缝制成合适的鞋垫数只,每日1只鞋垫,交替使用,1个月为1疗程。...
-
治疗风湿关节炎偏方
用料:食盐,以绿豆颗粒大小为宜,每人疗程1.2—1.4市斤;食醋每次用量35~40毫升(约7—8钱),每次食醋用量依据火的大小而定(大时多,小时少)。 用具:炒瓢、锅铲、白色包装布1.4市尺见方、火。 方法:将食盐倒入炒瓢中,放到火上用锅铲翻转爆炒,直到爆炸声渐少,手在食盐上1厘米左右有灼热感时,用锅铲将食盐在炒瓢底摊开,将先量好的食醋泼到食盐上,快速翻炒几下就下火,快速倒到已铺好的布中央包好,提起大汽直冒,但无滴醋现象为佳。递给病人或服侍人员热敷病灶部位。开始温度高应在病灶部位快速挪动,以...
-
喉关节炎 详加辨别运用中医药治疗
喉关节炎系指环杓关节和环甲关节炎症。风湿病、类风湿病、病毒感染性关节炎、喉内及喉外伤皆可引起一侧或双侧喉关节炎。临床中,该病急性发作期常有咽喉异物感和喉痛,吞咽和说话时咽痛加重,可放射至耳部。因环杓关节司声门开闭,环甲关节调节声门紧张度,此两关节炎症,常发生声嘶。患者就诊时,易与慢性咽炎、急性喉炎、慢性喉炎相混淆,迁延不愈。笔者详加辨别,运用中医药治疗获效,将个人的经验简介如下。 临床表现 急性期 常见声嘶和喉痛,早期在吞咽和发声时喉部异物感,以后喉痛可逐渐加重,并常向耳部放射。声嘶及呼吸困难视炎症红肿...
-
陈宝贵治疗痹证主抓两点
痹证是因风、寒、湿、热之邪侵犯人体,闭阻经络,进而引起气血运行不畅,以肌肉、筋骨、关节等部位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临床上本病有渐进性和反复发作性特点,其病因,主要与体质、气候条件及生活环境有关。 陈师认为痹证治疗应主抓两点:一、病情分轻重:一般而言,病情较轻,初病或无肢体关节、骨质变形者,一般性的草药即可治疗,用药时间也不会太长,常用药如羌活、独活、防风、秦艽、细辛、海风藤等药。对于肢体关节、骨质变形或畸变病情较重者,一般较难治疗,且治疗病程较长,此阶段之治疗需要加...
-
腰椎间盘突出症 以祛风温通经络为治疗
应用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性69例,女性17例;年龄 17~58岁,平均37岁;左侧发病72例,右侧发病14例;腰3、4节段病变9例,腰 4、5节段病变58例,腰5、骶1节段病变 19例。以局部腰痛,腿痛,甚者腿部麻木,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 二、治疗方法 以祛风,活血化瘀,温通经络为主进行治疗。 处方:千年健、路路通各60克,鸡血藤50克,桑枝、苏木各40克,紫草、伸筋草、桂枝、艾叶各30克,红花20克。 用法:将上药裹于布袋中,在锅...
-
中药外敷治疗非化脓性肋软骨炎40例
非化脓性肋软骨炎西医又称泰齐氏病,以局部结块隆起,自觉疼痛,但不化脓为其特点;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常见病。以中药外敷治疗该病4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4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36例;年龄18~47岁;病程10天.1年;发病部位大多在2~4肋软骨(左侧18例,右侧22例)。 二、治疗方法 取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各30克,大黄、白芷各60克。共研成粉,用时取药粉30 克,以大葱100克煎水调为糊状,外敷患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lO 天为1疗程。经1疗程治疗...
-
自制药物腰围治疗“腰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中老年的多发病与常见病,人群发病率为2.2%—18.5%。目前,非手术疗法种类繁多,如卧床休息、牵引(包括人工和机械)、推拿按摩、针灸、理疗、气功、保健操等。在这些方法中,中药腰围以其方便有效、价格低廉、作用持久等特点,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 对气滞血瘀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选用当归、元胡、冰片、儿茶、红花各15克,乳香、没药、川芎、丁香、白芷、酒大黄、独活、肉桂各10克。以灯心绒为面料,做成长50厘米,宽30厘米的长方形,内充填粉碎成粗沫装的中药。治疗期间带腰围,每晚应保持3&md...
-
习惯性便秘治疗的6妙方
1.每日早晨起床后空腹吃梨2个,连服二周以上,有润肠之功。2.鲜红薯叶500克,花生油适量,加盐适量炒熟后当菜吃,每日服1次以上。3.枳实10克,每日1剂,水煎服。也可稍加大量,泡沸水当茶饮。4.番泻叶20--30克,水煎服,每日1剂代茶饮。老年、体弱、产后不宜服。5.冬瓜瓤500克,水煎汁300毫升,一日内分数次服下,润肠通便。6.生附子15克,苦丁茶9克,炮川乌9克,白芷9克,胡椒3克,大蒜10克,共捣碎炒烫,装入布袋,置神阙(肚脐),上加热水袋保持温度,每日2次,治老年习惯性便秘。...
-
中药外敷治疗痔疮
对于外痔,除了内服中药外,采用中药外治的方法,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血瘀型:患者局部血瘀较重,常表现为肛门坠胀、瘙痒不适、肛门有异物感,或轻微便血、瘀阻作痛。治宜活血散瘀,给予逐瘀痔疮汤:地榆30克,五倍子20克,穿山甲10克,皂刺10 克,水蛭10克,地龙20 克,枯矾10克,鸡血藤 30克,红花10克,丹参 30克。水煎外洗,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 湿热型:患者体内湿气、热邪较重,常表现为肛门坠胀灼痛,便血,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舌苔黄厚腻、脉弦数。治宜清热燥湿,给予湿热痔疮汤:槐角20...
-
癌症化疗后便秘的治疗
化疗是癌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化疗后容易出现便秘、腹胀或痛,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究其原因是化疗药物在祛邪之同时,也损伤人体正气,结果导致气虚、血虚、津亏,影响大肠传导功能,造成无力行舟或无水行舟而便秘,中医辨治有较好效果。 气虚:症见大便数日不解,时有便意,临厕努责,汗出短气,便后倦怠乏力,或心悸眩晕,舌淡苔薄,脉虚缓,治宜益气润肠通便,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苍参、生白术、升麻、柴胡、陈皮、甘草、山药、肉苁蓉、火麻仁、鸡内金、茯苓、蛇舌草。 血虚:症见大便失润难解,伴面色萎黄,心悸失眠,皮肤不润,...
-
辨证用药治疗便秘
中医认为,便秘既是一种独立的病证,同时也是某些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症状。便秘的病因较复杂,症状很容易反复出现,治疗须先辨证后用药。 燥热腑实证患者症见大便于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等,可用麻子仁丸加减治疗。 寒凝腑实证患者症见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等,可用大黄附子汤加减治疗。 气机郁滞证患者症见大便干结、欲便不得出或排便后仍有便意、肠鸣、腹中胀痛、胸胁满闷、频繁打饱嗝、纳少、舌苔薄腻等,可用六磨汤合枳术丸加减治疗。 脾肺气...
-
百科全说 张境原:治疗便秘痔疮的方法
百科全说 张境原介绍治疗便秘痔疮的方法: 比较简单的方式就是,用白芝麻放在干锅(锅中不加油不加水只要加热)中炒香(白芝麻变黄) 白芝麻的服用量以自身体重为标准(即体重每一公斤,食用两克白芝麻) 早上空腹时将白芝麻反复咀嚼,直至咬啐。用加入蜂蜜的冰牛奶送服白芝麻。 坚持服用,两至三天就可以正常排便。白芝麻一定要嚼啐否则不能被消化,白芝麻的服用量以自身体重为标准(即体重每一公斤,食用两克白芝麻)加入的蜂蜜量是根据个人习惯来添加,吃蜂蜜可以润肠喝牛奶有助于送服芝麻,要冰牛奶(可以刺激肠胃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