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热 第65页

发热 第65页

  • 荆防败毒散加减治发热

    荆防败毒散加减治发热

      乔某,男,21岁。2012年2月21日初诊。自诉发热4天,经口服感冒、消炎药,肌注安痛定、柴胡注射液后,体温仍达39.2℃,现症见:精神不振,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四肢酸痛,口和不渴,大便畅,小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脉浮紧。查:咽微红。处方:羌活9克,独活9克,柴胡9克,前胡9克,枳壳6克,桔梗6克,茯苓12克,川芎6克,薄荷(后下)6克,银花12克,板蓝根9克,甘草3克,生姜3片。2剂,水煎服。   22日来电告知,昨夜热退,今晨又起,嘱继服余药。3日后来电,诸症悉除,未再反复。   按:荆...

  • 治外感急性发热 柴银石膏退热汤

    治外感急性发热 柴银石膏退热汤

      组成柴胡15克,黄芩15克,羌活10克,大青叶20克,葛根30克,银花20克,连翘15克,知母15克,生石膏30克,青蒿20克,芦根15克。   功能解表清里,解毒退热。   主治外感急性发热,包括伤寒三阳经证和温病卫、气分证发热,如呼吸道、胆道及泌尿道等急性感染引起的发热。   用法生石膏用文火先煎40分钟,再纳余药煎20分钟,水煎2次,共取药液400毫升,分2次服用,每日1剂,热退即止。   方解外感急性发热,病位多在三阳经或卫分、气分及相关脏腑。急性发热是邪毒内侵,肌体与邪毒相互作用,正气抗邪,正邪相争的...

  • 清热化痰止咳 治发热咳嗽

    清热化痰止咳 治发热咳嗽

    张某,女,32岁。2014年10月20日初诊。 主诉:发热、咳嗽1周。 病史:患者1周前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咯黄脓痰,伴胸闷,最高体温39.5℃,发热时伴寒颤。于社区门诊静滴“头孢”5天症状无缓解,来诊。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滑数。小便略黄,大便干结,近2日未解。 辨证:痰热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清热化痰止咳。 处方:柴胡15克,黄芩10克,杏仁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全瓜蒌12克,炒枳壳10克,知母10克,连翘15克,生石膏30克...

  • 治疗夏季热、各种无名发热方

    治疗夏季热、各种无名发热方

    取石膏100~200克,水牛角片20克。武火煎5分钟,代茶饮。或取石膏50~100克,水牛角粉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适用于服药困难者或儿童,服药方便。为改变水牛角的腥味可加入少许冰糖。 笔者临床用本方治疗数百例夏季热、各种无名发热患者,均获良好疗效。...

  • 夏季发热擦药可退

    夏季发热擦药可退

    夏季火热、外湿。署邪最盛,很容易引起发热症状,此时采取中药煎汁擦浴,不仅能对症治疗,还能很快消除发热带来的头痛、全身肌肉关节痛等症状。具体方法是将配好的中药加水100—200毫升,煎20 分钟,去渣取汁,用药棉蘸药汁反复擦双足涌泉穴(蜷足,足心凹陷处),也可反复擦洗全身皮肤或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肘窝等浅表太血管处,擦到皮肤变红为度。局部有皮损、肿块者不宜使用此法。若病情较重,或中药擦浴退热效不佳者,应及时去医院诊治。风热发热 表现为发热或高热,微恶风,汗出口干,鼻塞流脓涕,咳嗽痰黄稠,咽喉红肿疼痛...

  • 鼻窦炎发热误诊

    鼻窦炎发热误诊

    李某,男,11岁,2014年7月初诊。 患者主诉皮疹时起时落伴发热2月余。2014年5月某日,患儿突然出现皮疹、瘙痒,发无定时,退后不留痕迹,反复间断发作,伴随发热持续不退、稍流涕。患儿入某大医院治疗一个多月,因发烧持续不退又转入北京某儿童医院,又住院治疗一个多月,发烧仍持续不退,服西替利嗪片,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退,但体温异常升高。出院诊断为“瘾疹”(荨麻疹)。 患者现持续发热(37.5℃~38.5℃),经常口服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流涕,色黄而稠,触诊鼻窦(额、筛、颌)均压痛,鼻黏膜...

  • 黄瓜霜治口疮 黄瓜豆腐汤治小儿发热

    黄瓜霜治口疮 黄瓜豆腐汤治小儿发热

    治口疮。 取食用大黄瓜一条,在中部开一个约1~5厘米的方形口,用小勺取出大部分瓜瓤,再将明矾粗末填满封口,悬吊在阴处待干。不久后在瓜皮上就会出现白霜,可分次或干透时取霜,如加少许冰片更好。用时取黄瓜霜少许撒于患处即可,每日2次,疗效很好。   药方:黄瓜250克,豆腐500克。   制用法:黄瓜、豆腐切片,加水煮汤。每饮l大杯,日用2次。   功效:清热,生津,润燥。用治小儿夏季发热不退、口渴饮水多、尿多。...

  • 小儿口腔炎发热 辨证治则处方

    小儿口腔炎发热 辨证治则处方

    贾某,女,1岁6个月,宁晋县某村人,2014年6月8日诊。 主诉 发热1天。今早不明原因发热,精神萎靡,在家自行服用小柴胡冲剂无效,前来就诊。 刻诊 发热39.3℃,精神差,拒食,查见:口腔内、咽部散在红点伴轻微溃疡。舌红苔薄,脉浮数有力。 辨证 心脾蕴热,邪毒外发。 治则 清心泻脾,解毒生津。 处方 蚤休5克,连翘10克,大青叶10克,知母6克,黄连3克,竹叶6克,花粉6克,桔梗3克,元参10克,藿香3克,神曲10克。3剂,水煎服。 2014年6月10日...

  • 发热恶寒头痛身痛 加味败毒汤

    发热恶寒头痛身痛 加味败毒汤

    李玉贤,男,1948年生,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名中医、昌吉州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长期临床一线工作中,理论联系临床实践,逐步形成独特的辨证思路及诊疗方法,在中医内科、妇科、儿科以及外科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编辑出版专著《草山堂医验录》1部,获国家专利1项。 组成:羌活9克,独活9克,柴胡12克,前胡9克,川芎9克,枳壳9克,桔梗9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薄荷3克,蝉衣15克,甘草9克。 功能:...

  • 精神疲倦神情淡漠间断发热 小柴胡汤加减

    精神疲倦神情淡漠间断发热 小柴胡汤加减

    【基本资料】 谢某某,女性,29岁,已婚。 01 【发病过程】 患者素体康健,就诊前三周前曾冒雨涉水,当时适值月经后期,经水骤断。当日晚上出现畏寒发热,体温38℃,浑身疼痛,白天清醒,夜晚谵语,昏不识人。于第二日被当地诊所诊为感冒,予对症治疗(具体不详)后体温可降至正常。但自此以后常于午后出现畏寒低热,体温38.5℃左右,且入夜尤甚。并伴头重身倦,痰多,纳差,神倦,夜晚谵语恐惊。曾在多家医院以经期感染性精神障碍予以抗感染及抗精神障碍治疗,无明显效果。 02 【首诊证候】...

  • 食积发热症 中医处方调理

    食积发热症 中医处方调理

    【病案】   刘某某,女,83岁,2013年9月6日初诊。   主诉 发热一周。每天下午3时左右即感全身酸乏不舒,皮肤发热,测体温在37.2℃~37.6℃之间,在当地卫生室按感冒输液治疗3天,发热如故。刻诊见患者形体消瘦,独腹胀大,自诉食欲不振,厌闻食味,嗳腐,大便5日未解,触之皮温略高,查舌质红,苔黄欠润,脉弦滑稍数。依据舌脉症候辨证,当属于年老体衰,脾虚失运,纳食不化,郁积生热。遂予健脾和胃,消食助运,化滞除热。方用消食化积汤化裁。   处方 茯苓30克,炒白术15克,党参15克,...

  • 消食化滞治食积发热

    消食化滞治食积发热

    赵某,女,72岁。患者自述,近一周以 来发热.每天下午约三时左右即感觉全 身酸痛.烦躁不适,皮肤发热,测体温在 37.2℃~37.6~C之间。曾在当地诊所就诊, 医生按一般感冒输液治疗3天.发热仍 然持续.转而延余诊治。诊见患者体型消 瘦,腹部胀大,食欲不振、厌食,大便5天 来一直未解.触之皮肤温度略高。舌质 红.苔黄欠润,脉弦滑稍数。辨证属年老 体衰.脾虚失运.纳食不化而郁结生热。 治宜健脾和胃.消食助运,化滞除热。 方 用:茯苓、炒鸡内金各15克,炒白术、党 参、槟榔、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各12 克.木香、...

  • 应用寒疫理论治疗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反复发热验案举隅

    应用寒疫理论治疗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反复发热验案举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具有普遍人群易感性的一类新型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腹泻、流涕、鼻塞等症状[1]。笔者在参加抗击COVID-19的工作中,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认为该疾病可归属中医“寒疫”范畴,应用经方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根据COVID-19临床表现及“民皆病”的传染性,可将其归属于中医“疫...

  • 阴虚发热 午后身热或骨蒸潮热组方依据

    阴虚发热 午后身热或骨蒸潮热组方依据

    阴虚发热是指体内阴津耗损所致的发热现象,以午后骨蒸身热、两颧红赤、形体消瘦为特征,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大病初愈的病人。 中医学认为“阴虚则生内热”,由于体内阴津亏虚,不能制约偏亢之阳,产生发热。多见于患者素体阴亏,或热病日久,耗伤阴液,或误用、过用温燥药物,导致阴津损伤,水不制火,虚火内炽,邪热留居阴分,出现午后或夜间发热。病机为阴气不足,阳气有余,阴阳失其平衡,阴虚为本,虚火为标。 组成 醋鳖甲30克,生地30克,生白芍30克,青蒿30克,地骨皮30克,白薇15克,银...

  • 主治瘟疫邪毒之证症见发热咳嗽方

    主治瘟疫邪毒之证症见发热咳嗽方

    处方组成   西党参10克,生黄芪15克,紫丹参10克,板蓝根15克,蒲公英12克,金银花12克,冬桑叶10克,麦门冬10克,生甘草3克。   方药歌诀   九味清瘟芪参参,   银花公英板蓝根,   更加桑叶麦门草,   清热散瘟润肺津。   功能主治   具有益气活血、清热解毒、润肺生津之功效。主治瘟疫邪毒之证。症见发热、咳嗽、肌肉肢体疼痛。其中,发热多为干热,不伴有寒战;咳嗽多为干咳且少痰;疼痛多表现为全身性、多关节性疼痛。舌边尖...

  • 治外感发热100例“柴芩石膏汤”

    治外感发热100例“柴芩石膏汤”

    外感是指人感受六淫、疫疠之气等外邪。病邪或先侵犯人体皮毛肌肤,或从口鼻吸入,均自外而入,初期多有寒热或上呼吸道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就会出现外感发热。对于此类发热虽不算什么大病,但其发热会导致一系列不适,诸如头痛、乏力、呕吐、口渴等,如处理不及时会导致如心肌炎、关节炎、肾炎一类变证。因此,应及早治疗。自2002年来,我们以经方小柴胡汤为基础,自拟“柴芩石膏汤”,具有退热解毒、外透内清之功,用治外感发热100例,退热效果良好。   组成:柴胡15克,黄芩10克,石膏30克(先煎),连翘15...

  • 退热方治小儿高烧 小儿发热

    退热方治小儿高烧 小儿发热

    1.鸡血10滴,生石膏5克,共捣如泥敷于脐部,约1小时可退热。 2.黄连、虎杖各30克,用白酒或75%酒精500毫升浸泡1周,滤取药液,瓶贮封口。用时,取药棉团1个,用药液浸泡,以不流液为度,敷于脐上,约半小时可退热。 3.小儿高烧时,易发生抽筋,称为惊风。立即挖掘活蚯蚓5条,洗净泥土,捣烂如泥,加入适量蜂蜜(无蜂蜜可用白糖代替),摊于纱布上,盖住囟门,约1~3分钟惊止,约半小时退热。热退后则不再抽筋。 4.小儿流感、腮腺炎发热及小儿夏季热,可用生绿豆50克,研细,加鸡蛋清1 个,调成稠糊状,做成4个药饼,先...

  • 反复寒战发热 宣痹汤加味

    反复寒战发热 宣痹汤加味

      杨某,女,30岁,湖南省冷水江市人,门诊病例。   2010年6月11日初诊:反复寒战发热6个月。患者于2010年元月起病,身发皮疹,瘙痒,随后寒战发热,先后前往多家大型综合医院就诊,经CT、骨穿、血沉、活检、B超等多种检测,疑为“结缔组织疾病”;经门诊、住院多次诊治无效。来就诊时仍有发热、寒战,伴周身肌肉疼痛,面生斑疹,舌红,苔黄腻,脉细数。   辨证:湿热内蕴。   治法:清热祛湿,通络止痛。   主方:宣痹汤加味。   组成:防己6克,杏仁10克,滑石30克...

  • 受凉出现发热畏寒出汗 补肺健脾益气固表

    受凉出现发热畏寒出汗 补肺健脾益气固表

    汗是阳气蒸化津液,出于体表而成。汗为心液,属五液之一。正常出汗是机体功能活动的表现,生理性的汗液排泄可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凡异常出汗者皆属于中医的“汗证”。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导致汗液外泄失常的一类病症。中医古籍对汗证描述很多,如根据出汗的特征不同可分自汗、盗汗、战汗、脱汗、黄汗等,根据出汗部位分为头汗、五心汗、腋汗、手足汗、阴汗、偏沮等;根据出汗的特征不同可分自汗、盗汗、头汗、手足心汗、黄汗等。营卫不和、阳明热盛、阳明热结、湿热互结、肾阳虚弱、水气互结、肝阴亏虚、少阳开阖不利、...

  • 婴幼儿长期发热称为夏季热 推荐几款食疗调养粥

    婴幼儿长期发热称为夏季热 推荐几款食疗调养粥

    在炎夏酷暑 季节,婴幼儿常 会患一种长期发 热的疾病,称为 夏季热,‘又叫暑 热症,多见于6 个月到3岁的婴 幼儿。由于婴幼 儿神经系统发育 不完善,体温调 节功能差,加之 发汗机能不健全,以致排汗不 畅,散热慢,难 以适应夏季的酷 热环境,造成发 热持久不退。 这里推荐几 款食疗调养粥: 荷叶冬瓜 粥:取新鲜的荷 叶2张,洗净后 煎汤500毫升左 右,滤后取汁备 用。冬瓜250 克,去皮,’切成 小块状,加入荷 叶汁及粳米30 克,煮成稀粥, 加白糖适量,早晚服用。冬瓜可清 热生津、利...

  • 发热病机复杂 热散病解案例

    发热病机复杂 热散病解案例

      发热病因众多,病机复杂。在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原则下,设法令其汗出,常取事半功倍之效。适度的保温促汗以降体温与一味冰冷降温有不同的结果。因为机体发热多为病理产热(不同于中暑的物理致热必用冰冷的物理降温法),用物理的“凉”对体温的“热”,只是寒热对流作用,又因其凉可收缩血管毛孔,抑制机体的自身散热功能,也影响体温中枢对体温的调节作用。   “体若燔炭,汗出而散”语出《素问·生气通天论》,意为发热很重,只要汗出,发热即可退...

  • 治疗发热 名医王立忠典型病案

    治疗发热 名医王立忠典型病案

      河南省中医院王立忠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40余年,擅长治疗各种发热。笔者有幸从师,亲睹其治疗发热效如桴鼓。现将王立忠治疗发热的典型病案采撷一二,与同道分享。   湿温发热   何某 ,男,72岁,退休干部,2013年9月12日初诊。   主诉:发热半月余。   患者半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8℃,于某省级医院住院治疗,行全面检查。结果示:血沉80mm/h,C反应蛋白36.88个/L,降钙素原0.25~...

  • 发热发烧的中医药疗法详解

    发热发烧的中医药疗法详解

    【病因与症状】 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一般认为,正常健康人的体温保持在 36.2℃~37.2qC,当口温超过37.3℃、肛温超过37.6℃、腋温超过37.2℃ ,说明已有发热。根据发热的高低可分为以下几种:低热是指体温在 37.4℃~38cc,中等热度是指体温在38.1 o(=~39℃之间,高热是指体温超过 39.1 clC;根据致热原的性质和来源不同,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 1.感染性发热可以急性起病,也可以缓缓起病形成慢性感染。主要见于局部或全身性的各种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病毒、肺炎...

  • 表里同治发热案

    表里同治发热案

    李某,女,60岁,2011年8月19日初诊。 病史:8年前秋季无诱因发热,最高至40摄氏度,曾住院全面检查未明确,入冬后自愈。此后每年夏秋之交必发热,服解热镇痛药汗出热可暂退,数小时后再起,体温多在38至39摄氏度之间,持续2月左右,天冷自愈,又曾多次住院检查,排除感染、结核、风湿、肿瘤等疾病。曾有两年服藿香正气胶囊有效,后又无效。20天前再次发热,服布洛芬胶囊、藿香正气胶囊无效,转求中医。刻诊:发热恶寒(体温:38.7摄氏度),肌肉酸痛,腰痛,下肢困重,不服用退热药则无汗,纳差,口黏腻,大便易干,近2日...

    精品偏方 2024-03-08 9 0 发热
  • 发热恶寒头痛 周身酸痛 典型病案介绍

    发热恶寒头痛 周身酸痛 典型病案介绍

    笔者于2014年1~2月期间,根据2014年甲午年农历运气特点,以少阳经和阳明经主方柴胡白虎汤为主,治愈10余例季节性流感高热患者,现将典型病案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病案 王某,男,56岁,2014年1月30日初诊。 患者主诉发热8天。患者因劳累受凉致发热恶寒,头痛,周身酸痛,查血常规示:白细胞9.13×109/L,N72%,胸片示肺纹理增粗。经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治疗3天,仍然发热,故来诊。刻下患者发热,体温40.1℃,以午后为甚,不恶寒,无身痛,咳嗽不显,口干欲饮,口苦,恶心,大便5天未...

  • 升降散是临床治小儿发热案

    升降散是临床治小儿发热案

    发热案 刘某,女,3岁。2013年3月29日初诊。 主诉发烧3天,间断扁桃体发炎、发烧一年余。知饿,寐可,大便干。舌红,苔中根黄腻,脉滑数。 处方:僵蚕3克,蝉蜕3克,姜黄2克,生大黄1克(后下)。7服,水煎服,日一剂。 2013年4月5日二诊:服药后便下干粪球数次,未再发烧。上方加量:僵蚕5克,蝉蜕5克,姜黄3克,大黄2克(后下)7服,水煎服,日一剂。 按 升降散是临床中一首清透郁热、通腑泄热的有效方剂。其主症是患儿大便干结不通或伴有发热或...

  • 治暑湿感冒 暑期发热方

    治暑湿感冒 暑期发热方

    处方:薏苡仁、桑枝、茯苓各12克,淡豆豉、防风、蔓荆子、神曲各10克,羌活、秦艽、川芎、荆芥、厚朴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疏表祛暑利湿。 主治:暑湿感冒,症见感冒发热,身肢酸痛,头痛如裹,小便短赤,舌红,苔白腻,脉滑数。 田建伟 治暑期发热方 处方:鲜竹叶、鲜冬瓜叶、鲜荷叶各10克,冰糖适量。水煎分多次代茶饮,每日1剂。 主治:暑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少,口唇干燥,舌质红,苔薄黄,脉数。罗向...

  • 成肇仁教授治疗发热验案两则

    成肇仁教授治疗发热验案两则

    湖北中医药大学成肇仁教授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临证善用经方。笔者有幸随其侍诊3年,获益良多,现整理其治疗发热验案两则与同道分享交流。 案 一 笔者朋友邓某之母,女,50岁,于 2016年2月3日初诊。 主诉:午后低热1周。现病史:半月前因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清涕,数天后出现头痛伴咽喉不适,未予处理,后咽喉不适消失,余症未减,遂于当地诊所静脉输液3天,效果不显,自行要求停针剂。刻下症见:午后低热,体温波动在37℃~38℃之间,伴鼻塞,有稠涕,咳嗽,咳吐少量白色稠痰,咳甚则觉胸闷...

  • 从少阳阳明水热互结论治肺炎发热

    从少阳阳明水热互结论治肺炎发热

    少阳阳明合病可见于多种急性热病。本案从少阳阳明水热互结论治肺炎发热。 谢某,女,71岁,于2022年4月29日入院。主诉:发热伴咳嗽1周。患者于4月22日汗出不慎受风冷,初起发热,恶寒,双侧太阳穴处疼痛,周身肌肉关节酸痛,咳嗽咯痰,痰白质稀,流清涕,自行服用连花清瘟胶囊,症状无明显改善,于4月28日至广东省中医院急诊就诊,完善血常规:白细胞14.31×109/L,中性粒细胞11.96×109/L,超敏C反应蛋白186.69mg/L;胸部CT示右肺下叶炎症。急诊予抗感染及解热退热后,...

  • 感冒发热热势不退 毛德西临床青白退热饮

    感冒发热热势不退 毛德西临床青白退热饮

    青白退热饮是毛德西教授在临床中摸索的一张方子,由青蒿鳖甲汤、白虎汤、小柴胡汤3个方剂加减而成,主要用于发热持续不退,外感内伤发热均可用之。 组成:青蒿30克,白薇30克,银柴胡15克,北柴胡15克,黄芩15克,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连翘30克,苏叶5~10克(后下),薄荷5~10克(后下),生甘草10克。 加减运用:无汗出者,加荆芥15克,防风10克;夜热甚者,加生鳖甲30克(先煎);头痛者,加葛根15克,川芎6克;苔腻口淡者,加藿香10克,佩兰10克;小便短赤者,加白茅根30克,冬瓜皮30克;便秘者,...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