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 第19页
-
温补脾肾法治多寐失眠
国医大师王庆国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师从于著名伤寒学家刘渡舟教授,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疾病及各种内科疑难病方面经验丰富。王庆国在诊疗过程中,每每灵活运用仲景理论,善用经方与时方,疗效显著。笔者现将跟师期间所记录的王庆国运用温补脾肾法治疗疑难病症验案2则加以整理,以飨同道。 医案一多寐 张某,男,17岁。诉因白天困乏思睡伴双上肢抬举无力1年,于2013年10月29日就诊。1年来患者自觉白天困倦乏力,昏昏沉沉,无法控制,总欲入睡,伴有双上肢抬举无力,曾于外院就医,诊为进行...
-
治疗患者多年肠易激综合征案
在中医临床中,年轻医生面对久病患者是常有的事。患者往往对老中医更为宽容,对年轻医生相对苛刻。今举笔者在临床上以大方易小方,治疗患者多年肠易激综合征案如下。 患者冯某,女,40岁,于2016年11月8日初诊。患者多年腹痛病史,既往在西医院经多家医院确诊为肠易激综合征,并经多方治疗无效遂放弃治疗。任由病情纠缠发展,只用西药止痛药,抗焦虑抑郁药维持。经由别人介绍来院就诊。患者自诉:腹痛腹胀10余年,尤其是左下腹和脐周隐痛。喜温喜按,腰膝酸软,下肢冰冷,烦躁易怒,并伴有严重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舌胖大,苔白,脉沉弦...
-
胃溃疡病多年久病必虚 治验案
病案:刘某,女,52岁。患有 慢性胃溃疡病史5年余,常空 腹嘈杂痞满,腹痛便溏,食后嗳 气多,吐黏白痰,胃脘痛喝开水 缓解,按之痛减,舌苔薄白,脉 沉细。胃镜检查示:慢性胃溃 疡,HP(+),伴多发性糜烂,胃 下垂。中医辨证属脾胃气虚证, 治宜健脾益胃、补中.益气。处 方:茯苓20克,炙黄芪、沉香各 15克,炒党参12克,苍术、诃 子、炒白芍、白及、元胡各8克, 甘松、炙甘草各5克,吴茱萸4 克,乳香3克。水煎分3次服, 每日1剂。 二诊:服用2个月,复查胃 镜示:慢性胃炎、多发性糜烂消 失。继用3个月,电话随访...
-
夏日感冒多暑温,暑湿,服用三仁汤
某男,42岁。因感冒在卫生室扎针输液7~8天后,感冒基本好转。因天热贪食,第二天头昏、胃胀满、精神不佳等。以为感冒复发,按感冒治疗多日不见好转。后服用健胃消食片后,胃胀减轻,唯有头昏症状时轻时重,不能去除。诊其脉弦细,观其舌淡苔白腻,问其症有头昏、胸满、全身乏力等。 服用三仁汤:杏仁15g,滑石10g,通草6g,白蔻仁6g,淡竹叶6g,厚朴6g,薏苡仁18g,半夏10g,栀子10g,淡豆豉10g。1剂/日,水煎服。 1剂大为好转,再服1剂,彻底痊愈。 按:夏日感冒多暑温、暑湿。感冒后期...
-
养肺先要宁心神 重食疗以润肺 多运动以健肺
中医认为,肺为华盖,性喜清肃濡润而恶燥。秋天已至,天气日渐干燥,燥邪多从口鼻而入,燥邪犯肺,使肺津受损,宣肃失职,从而出现咳嗽或干咳无痰、口干、舌燥、咽痛、目涩、鼻出血、干咳少痰、皮肤粗糙、大便干结等症状。 秋天起雾也会增多,雾气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比较大。雾中存在很多污染物,易对咽喉、眼睛造成影响,其中的硫酸盐、二氧化硫、大气污染物及所携带的各种细菌和病毒易侵入人体呼吸道,使人体呼吸系统防御功能降低,导致呼吸不畅、胸闷、干咳、咽干痒等。因此秋冬季养肺工作变得更加重要。那么您知道秋季如何做才能养肺吗?...
-
一般风寒表证及风寒杂滞诸多病证秘方
【组成及用法】 防风10克,荆芥10克,紫苏10克,葛根15克,羌活10克,柴胡15克,生姜10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 一般风寒表证及风寒杂滞诸多病证。 【解析】 本方为贵州名医罗俊儒的验方。罗俊儒(1898~1990),贵州安顺人。幼好文学,酷嗜典籍,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少年时有志于医,问业四川名医袁清澄,临证数年,尽得其传,1920年始自行开业。立方遣药,圆通活法,不拘成方,不泥古法。内外妇儿科均擅长,又著《儒林医籍》《胎产心得》《幼儿福音》等书,1929年曾为贵州省代表参加全国...
-
御寒防感冒应当多方面预防
采访专家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科副主任 傅恩清 副主任医师 我们的鼻腔、口腔黏膜常附着各种各样的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但身体有一定的抵抗力,这些细菌不能危害身体健康。可是受凉或其他原因导致抵抗力下降时,它们便侵犯我们的身体而致病。 初冬季节气候寒冷早晚温差大,感冒指数较高。办公室、商场、公交车、地铁等相对环境较为密封的空间,通风较差,易传染流行性感冒。虽然公共场所会采取通风措施,仍然不同与露天环境下良好的空气流通,并且公共场所人员集中,人口密度明显高于常规环境,为细菌和病毒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
冯世纶经验治疗多例流行性感冒
近几个月以来,由于天气时变,不但北京地区流感频发,全国各地医院流感患者也人满为患,幼儿园、中小学等多集体发病。本次流感的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涕、发热、咽痛、咳嗽等,西医多以抗病毒等对症治疗,时方也多以辛凉解表为治,或加用药理研究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 笔者在侍诊胡希恕名家研究室、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教授期间,见其于此类流感多辨为太阳阳明合病、少阳阳明合病、三阳合病,以大青龙汤、小柴胡加石膏汤治疗,皆取捷效。笔者遵照老师的经验治疗多例流行性感冒,亦取得佳效。 以下是冯世纶老师的一则医案:...
-
入睡困难眠浅易醒 经方合用治多年失眠
冉某,女,40岁,2023年1月27日初诊。主诉:失眠3年余。患者自诉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入睡困难,眠浅易醒,无多梦,早醒,日间疲劳乏力,冬季手足冰凉,情绪急躁易怒,纳可,二便调。月经期伴腰酸、腰痛、痛经。舌淡红,舌两边稍隆起,苔薄白,舌下络脉无瘀曲,脉弦细。既往史:霉菌性阴道炎病史4年余,时有瘙痒及异味。 诊断:不寐(心肝阴虚,湿热下注)。 治疗:1.内服:方用酸枣仁汤合百合地黄汤、栀子豉汤、当归四逆汤加减:知母6g,茯苓6g,川芎6g,炙甘草6g,炒栀子10g,淡豆豉15g,当归12g,桂枝...
-
预防近视食疗方 多吃果蔬少吃甜食
近视的形成与饮食有一定关系,合理膳食有助于预防近视的发生。 适当多吃果蔬 近视的发生与叶黄素摄入过少有很大关系。叶黄素属于类胡萝卜素,它在新鲜绿色蔬菜和柑橘类水果中含量较高。据研究,叶黄素对视网膜中的黄斑有重要保护作用,如缺乏叶黄素则容易引起黄斑退化与视力模糊。因此建议每天适当多吃新鲜绿色蔬菜和柑橘类水果,避免视力模糊,防止视力退化,降低近视发病率。 少吃甜食 人体代谢糖分时需要大量的维生素B1,如果机体中糖分摄入过多,维生素B1就可能会相对不足,影响视神经的能量代谢。另外,...
-
多寐之证治以益气扶脾升清降浊
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治疗脾胃气虚证的经典名方,后世诸多补气之方皆从本方衍化而来。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气虚导致的面色萎黄或苍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等。方中人参健脾养胃,为君药;白术健脾燥湿为臣药,二药相配,益气健脾之力大增。茯苓健脾渗湿为佐药,与白术相配,则健脾渗湿之功更著。甘草助人参甘温益气,且调和诸药,为使药。四药配合,使中气复而脾运健,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多寐是以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即醒,醒后复睡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亦称嗜睡、多卧...
-
治慢性支气管炎 痰多色黄
处方:牛胆1个,黑豆 250克,橘红100克。橘红研极细末与黑豆,放入牛胆内调匀,置通风处吹干,每次履7粒黑豆,早晚各服1次。服完1料为1个疗程。 牛胆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胆。清肝明目,解毒消肿,利胆通肠,清热生津。黑豆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种子。又名乌豆、黑豆,味甘性平。具补肾养血之功。橘红 化州桔红。辛、苦,温。归肺、脾经。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治慢性支气管炎,痰多色黄,胸脘满闷,舌苔黄腻,脉滑而数者。(韦酉林)...
-
一药多用:知柏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是一种常用中成药,来源于清代《医宗金鉴》。本方由熟地黄、山茱萸、怀山药、丹皮、茯苓、泽泻、知母、黄柏共8味中药组成,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适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骨蒸劳热、遗精、盗汗、咽喉肿痛等症。近年来,经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此方还有不少新用途,有对症者不妨一试。 1.治疗单发良性甲状腺结节 据临床报道,有应用知柏地黄丸治疗单发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效果显著。口服知柏地黄丸,每次9克(或其浓缩丸,每次8粒),每日3次,90大为 1疗程,1-2疗程见效。 2.治疗氨基苷类药物引起的耳毒性症状 据报...
-
六神丸常备良药,治病妙处多
驰名中外的六神丸是家庭常备良药之一。主要由牛黄、麝香、蟾酥、雄黄、冰片、珍珠六味药组成,方中还含有朱砂。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等良好功效。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口舌糜烂、牙周炎及痈疽疮疖、无名肿痛等症。近年发现,其对治疗其他病症也颇有效验。 治牙髓炎、龋齿合并感染等引起的牙痛 取六神丸1或2粒,溶化后涂于痛牙的牙龈面上,每日一次,一般不超过三天即可见效。 治牙龈炎、牙周炎 患者可每次含服六神丸四粒,再将六神丸5~10粒研成细末,涂抹于患处,用药后一小时左右疼痛即可消失。 预防干槽症 先...
-
自汗出汗过多 桂枝汤证
杨某,男,67岁。因汗出过多与2010年7月6日初诊。体虚容易感冒,汗出多天,头痛,微热,恶风,稍进食则汗出不止,口干,不能进食寒凉之物。既往患有心脏病、风湿病。患者精神差,舌质淡,苔厚腻,脉沉细(轻取则浮),曾多方求治,疗效不明显。观其脉证符合桂枝汤证,遂予炙黄芪30克,炮附子6克(先煎),桂枝15克,白芍12克,生姜6克,炙甘草6克,大枣6枚。3剂,水煎温服,日2次。 7月11日二诊:患者自述服上方后一剂则汗止,余无不适。此次因不慎受凉感冒又头痛,低热汗出,疲乏无力,口干,舌淡苔厚腻,脉浮细,给予炙黄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