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摩 第16页

摩 第16页

  • 按摩阳池暖和身心

    按摩阳池暖和身心

    阳池穴在人的手背手腕上,位置正好在手背间骨的集合部位。寻找阳池穴的方法是,先将手背往上跷,在手腕上会出现几道皱褶,在靠近手背那一侧的皱褶上按压,在中心处会找到一个压痛点,这个点就是阳池穴。阳池穴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荷尔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只要刺激这一穴位,便可迅速畅通血液循环,温和身体。 刺激阳池穴,要慢慢地进行,时间要长,力度要缓。先以右手的中指按压左手的阳池穴,再换左手中指按压右手的阳池穴。...

  • 腹部按摩保健疗法

    腹部按摩保健疗法

    在家就能改善肠胃的办法很多,最易行的是按摩腹部(简称摩腹),可以相对改善或减轻这些症状。自古以来,摩腹便是人们常用的养生保健方法之一,在中医学上有“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去外感诸邪,消内生百”的说法。另一个按摩的方法是用两个拇指顶在天枢穴位置,然后做轮转按摩。这样做可以使腑气通畅,帮助人改善脏腑气机,治疗便秘。 按摩腹部能增进腹部血液循环,使腹部肌肉和器官得到丰富的营养,强健肠壁和腹部肌肉力量,使胃、肠、肝所分泌的消化液增加,帮助消化和吸收,促进胃、肠蠕动,防治多种消化道疾...

  • 脊背按摩法

    脊背按摩法

    中医认为,脊背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通过,分布着心俞、肝俞、肾俞等50 多个穴位,有五脏的反射区。因此,脊背按摩具有刺激穴道、疏通经络、流畅气血、协调脏腑、健体强身、增强免疫力、防病抗病的作用。脊背按摩法可在家中进行,家庭成员尤其是夫妻间,临睡前互相按摩,简便易行,有兴趣者不妨一试。 推按法 被按摩者脱掉上衣和鞋袜,解开腰带,全身放松,俯卧床上,后背覆盖棉布单以防黏滑。按摩者站在床头,先用右手掌根和鱼际在脊柱及其两侧,由上向下推压按揉至腰部,轻重适度,反复10 次。再用双手拇指沿脊柱,以椎体为顺序,从第一胸椎棘突...

    养生秘方 2024-03-06 11 0 按摩
  • 养肾补虚耳朵按摩法

    养肾补虚耳朵按摩法

    提拉耳垂法双手 食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此法可治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手摩耳轮法 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此法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阳痿、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头昏等病症。 提拉耳尖法 用双手拇、食指夹捏耳廊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 15~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此法有镇静、止痛、清脑明目、退热、抗过敏、养肾等功效,可...

  • 按摩腿养生四法

    按摩腿养生四法

    按摩脚用双手紧抱一侧大腿根,稍用力向下按摩直至足踝,再从足踝往回按摩至大腿根。用同样的方法再按摩另一条腿,重复10-20 遍。这样可使关节灵活,腿肌力增强,也可预防小腿静脉曲张、下肢水肿及肌肉萎缩等。 扭膝两足平行靠拢,屈膝微向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顺时针扭动数10次后再逆时针扭动。此法能疏通血脉,防治下肢乏力、膝关节疼痛等症。 甩腿手扶树或扶墙先向前甩动小腿,使脚尖向前向上翘起,然后向后甩动将脚尖用力向后,脚面绷直,腿亦伸直,两条腿轮换甩动,每次甩80-100下为宜。此法可防半身不遂、下肢萎缩、小腿抽筋等症。...

  • 按摩解痉旁通止腹痛

    按摩解痉旁通止腹痛

    解痉组合 组成神阙、足三里、腹丛神经反射区。 定位神阙即脐;足三里——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腹丛神经——位于双脚脚掌中心,分布在肾反射区与胃反射区附近。 适应症炎症刺激、物理刺激、食物药物刺激、过敏引起的肠道痉挛,对后者的效果更加明显。 操作说明神阙以拇、食二指拈起脐缘皮,然后以拇指覆向脐内按压30-60遍;足三里以指腹抵按30-60遍;腹丛神经反射区可用拇指或食指弯曲推刮,亦可用手机等硬物推刮10余遍。 解释神阙位于腹中,又处任脉之...

  • 按摩大椎增强免疫

    按摩大椎增强免疫

    去年我经常感冒,每次感冒都要折腾1周左右。我的一位老年大学同学,特别喜欢看一些有关按摩的书,他告诉我,按摩身体的大椎穴位可以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于是,我坚持按摩大椎穴一年,再也没有出现反反复复的感冒,身体感觉好了很多。 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按摩方法有以下几法。 按法:深呼吸,用食指缓缓用力按压大椎穴,缓缓吐气,持续数秒,再慢慢放手,如此反复操作10-15次。 搓擦法:用食、中、无名指压力均匀地放在大椎穴上,左右搓擦,反复10-15次。 揉法:以食指和中指或其中一指着力于大椎穴上,做轻...

  • 蒙医喷洒按摩法

    蒙医喷洒按摩法

    喷洒按摩法是蒙医正骨术中历史悠久的、独特的辅助疗法,具有方法简便、费用低、提高骨折愈合速度等特点。该按摩法是在施用骨折按摩每一个手法之前,将白酒喷洒于损伤部位,进行按摩的方法。其理论源于蒙医“血受养于食物精华”、“血随气行”的观点。喷酒按摩既能防止伤热内陷、筋膜拘挛,又能加快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操作方法。 捋摩法 操作者口含白酒,以伤肢断端为中心,将每口白酒分3次喷于损伤部位,反复口喷3次,然后用两手紧握伤肢,顺肌肉及骨干走向,向心捋摩,力度宜适...

  • 手腕扭伤 按摩穴位

    手腕扭伤 按摩穴位

    冬季老人在晨练时,如遇到扭伤手腕的情况,可以用穴位疗法缓解。 对照穴位图找到“大陵”、“内关”、 “合谷”和“阳溪”四个穴位。先点按“大陵” 穴200次,然后揉“内关”穴200次,最后按摩“合谷”与“阳溪”各 30次。完成之后,再按摩患侧的前臂内侧。所有按摩处都要以感觉酸胀为度,动作不要大大。 宋丽荃...

  • 春季养肝 常做按摩

    春季养肝 常做按摩

    中医认为肝具有疏泄功能,即能够调畅全身气血的运行状态,促进各脏腑功能活动,推动全身气血津液运行,从而增强脾胃的消化和传输功能。春季是养肝护肝的重要季节。经常施行疏肝理气的保健按摩,有助于调畅气机、改善气血的运行状态,从而有效舒缓压力。 舒气法。两掌重叠,置于两乳间的膻中穴,上下擦动30次。可疏理气机,刺激胸腺,增强免疫机制。 宽胸法。坐位,右手虚掌置于右乳上方,适当用力拍击并渐渐横向另一侧移动,来回10次。以两手掌交叉紧贴乳上,横向用力擦动20次。两手掌虎口卡置于两腋下,由上沿腰侧向下至髂骨,来回推擦,以热为度...

  • 颤法按摩止疼痛

    颤法按摩止疼痛

    颤法是一种震颤而抖动的按摩手法。动作要迅速而短促、均匀。要求每秒钟颤动10次左右,也就是1分钟达到600次左右为宜。颤法与“动”分不开,所以又叫它颤动法。 颤法具有行气血,止疼痛的作用,根据手法的不同,分为两种。将大拇指垂直点在患者痛点,全腕用力颤动,带动拇指产生震颤性抖动,叫单指颤动法。用拇指与食指,或食指与中指,放在患者疼处,利用腕力进行颤动叫双指颤动法。 (胡佑兰)...

  • 蒙医喷酒按摩法

    蒙医喷酒按摩法

    喷洒按摩法是蒙医正骨术中历史悠久的、独特的辅助疗法。该按摩法是在施用骨折按摩手法之前,将白酒喷洒于损伤部位,进行按摩的方法。其理论源于蒙医“血受养于食物精华”、“血随气行”的观点。喷酒按摩既能防止伤热内陷、筋膜拘挛,又能加快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操作方法。 捋摩法 操作者口含白酒,以伤肢断端为中心,将每口白酒分3次喷于损.伤部位,反复口喷3次,然后用两手紧握伤肢,顺肌肉及骨干走向,向心捋摩,力度宜适中。该手法须在骨折复位两天后应用,切勿在复位之前使...

  • 简易按摩可防脑早衰

    简易按摩可防脑早衰

    要使大脑功能不退化,解除“脑疲劳”,延缓衰老,重要的是保持大脑有足够的信息刺激量和血液供应,还要坚持头面部简易按摩保健。 干擦脸 两手伸直并拢,以中指指腹位置为基准,从嘴角两侧开始向上,经鼻旁到眼角下方,然后向外绕过外眼角再向内,在眉间两手中指靠拢,向上至发际再分手向外,向下沿耳前下滑。共做10次左右。 干梳头 两手手指半弯曲,用5个手指的指尖由前向后梳挠头皮,先梳头上中线附近,依次向左右两侧及耳朵上方头皮移动,大约移动两次便可将整个头皮挠一遍,可做4—6遍。 掩耳弹脑 用两手掌...

  • 穴位按摩 巧治疾病

    穴位按摩 巧治疾病

    不少人一有头痛、胃痛这样的小病,首先想到的就是吃药,其实这些 “常见病”如果情况不严重,并不一定要急于吃药,通过传统的中医穴位按摩不仅可以养生保健,还能达到“按到病除”的功效。 解头痛按摩法:按压百会穴(位于头顶,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能让全身气血通畅。按压手腕的神门穴有镇定放松的效果。按揉太阳穴,则可以缓解偏头痛的困扰。如果头痛偏在前额,试着按摩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拇、食指之间凹陷中)。如果是后脑疼痛,可将双手抱头按压风池穴。 缓解眼睛疲劳按摩法...

  • 人体6大保健区 怎么按摩都健康

    人体6大保健区 怎么按摩都健康

      怎么按摩都健康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研究员张继增   在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保健中,有相当多的人痴迷于穴位按摩。但认准穴位可是个“技术活”,按准了,保健长寿;按不准,则可能适得其反。如果能掌握以下6个保健区,就算只是随便揉揉,也能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最易操作:小腹和脚底   揉小腹有助健脾胃肚脐是人体精气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中医里的一个重要穴位“神阙”。周围分别还有中脘、关元、气海等穴,轻轻揉按,对调整人体气血、改善体内脏腑功能都有好处。中医一直提倡&...

  • 搓摩耳朵肾窍养生操

    搓摩耳朵肾窍养生操

    虽然对于耳朵与寿命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医生们有不同观点,但我们却可以通过按摩耳朵来保健治病。人的五脏六腑在耳朵处都有反射区,按摩耳部穴位对调节人体脏腑功能有很大帮助。在此介绍一种按摩耳朵的保健方法——搓摩肾窍养生操,有补肾强精、醒脑聪耳的作用。 第一步为搓耳:端坐,目视前方,食指和中指分别夹住耳朵,上下来回往返擦搓耳部至潮红,以发热为宜;第二步为按耳廓:拇指和食指一起揉捏耳廓,每天4次,每次9回。 此外,按摩耳朵还可以治疗各种疾病。用火柴头或者牙签较钝的一头,按压耳屏(小耳朵)位置,可以治疗急...

  • 穴位按摩 强壮身体

    穴位按摩 强壮身体

      自我按摩就是运用自己的双手,在体表部位或穴位进行按摩,以期强壮身体,自我保健。   头部洗脸面。用双手摩擦生热,顺鼻两旁、眼圈、前额及耳旁做洗脸状,轻轻按摩25~36次;揉头皮。以两手指插到头发表皮上,轻轻来回交叉揉动25~36次;抚颈项。双手交叉抱头颈,头稍后仰,双手来回轻轻摩擦18~26次。功效:可使头脑清醒。   眼部按太阳穴。手掌擦热按摩太阳穴,顺逆转各9次;揉眼眶。大拇指基部擦热,绕眼眶周围运转,顺逆转各9次;捏鼻梁。食指按两眉中间玄关处。中指与拇指捏着眼内角,捏揉15~20次。功效:防治...

  • 日常用品巧按摩

    日常用品巧按摩

    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激发经脉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体机能、祛邪扶 正的作用。按摩除了可以用手指、手掌来进行外,还可以巧妙地运用一些日常用品来帮助按摩,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老年人由于身体各器官逐渐衰老,功能日益减退,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害,遇到身体不适时,可以利用身边的日常用品来按摩,以防病治病。 牙签 把5根牙签用橡皮筋捆在一起,头部呈梅花形,故称其为“梅花桩”。以拇指、食指持梅花桩刺激人体穴位,可治疗多种疼痛。急性疼痛可以用牙签的尖头刺激,慢性疼痛用钝头。手部梅...

  • 按摩鼻部宁心调息

    按摩鼻部宁心调息

      鼻为肺外窍,气体进出人体的重要门户。中医学认为,很多邪气都是通过口鼻进入人体而致病,鼻子作为第一道防线,也常受寒凉、燥热之气等影响发生分泌物增多、炎症、嗅觉功能下降等。在日常生活中保护鼻子,可常按摩。   揉按山根   鼻根又称为山根。可用拇指与食指或中指轻轻捏起鼻根的皮肤,以微有酸胀感为度,再轻轻放下,重复约15~20次,以鼻根部位微红、微热为度。该部位和心脏关系密切,揉按此处可宁心安神。如果思虑过度,不能安静,可试试。   推擦鼻梁   清代医家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鼻病...

  • 足部按摩六法

    足部按摩六法

    足部是距离心脏最远的部位,长时间坐着或站立时,足部的肌肉不能伸张也不能收缩,静脉回流较慢,局部容易发生淤血,尤其有动脉硬化者,脚的供血更容易发生障碍,末梢神经容易发生炎症,使感觉减退,对外界刺激不敏感,较易造成损伤或加快功能减退。因此,要特别重视足部的锻炼,足部运动能防治足背疼痛、足趾疼痛、足部扭伤以及损伤性炎症引起的韧带增厚等。另外,足部运动对便秘、失眠、偏头痛、肋骨痛、神经衰弱、精神性阳痿、慢性支气管炎、膝部关节麻木痉挛以及腰酸腿软等,也都有一定疗效或辅助治疗作用。常用.足部按摩六法动作如下。 揉搓脚心 端坐...

  • 穴位按摩消除眼疾症状

    穴位按摩消除眼疾症状

    眼睛疲劳或视物不清,往往使人感到头晕,乏力,恶心,食欲不振等。通过点按眼睛周围穴位或与眼病有关的经络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经络,宣通气血,调节眼肌的目的,从而解除眼肌疲劳,消除眼疾症状,使眼睛变得明亮。 患者坐位,闭目,医者以拇指指腹点按睛明、四白、承泣、瞳子醪穴各1分钟,用补法,再以拇指与食指点按双侧风池穴五分钟,力量逐渐加大,使患者感到穴位深部产生酸胀感,最后掐商阳、少泽,点按合谷穴,每穴1分钟,用泻法。治疗后令患者睁开眼睛,视物可立即明亮。 先点穴:先点睛明,用拇、食两指端先按后揉睛明穴36次。再点攒竹,用拇、食...

  • 养生顺时而养 按摩养生穴位

    养生顺时而养 按摩养生穴位

    清明节气,天气变暖,此时也是肝脏运行最旺时期,肝气旺盛而生发,人的精神也跟着焕发,但是如果肝气生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容易损伤肝脏,导致夏季发生寒性病变,因此此时养生要注意顺时而养,不妨常按摩下面这六大养生穴位。 阳陵泉 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此穴治疗胆腑病症,在临床上常被用来作为脂肪肝治疗的要穴。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此穴作用非常广泛,长期按摩可降血脂、降低血液黏度,预防血管硬化等等。所以经常按摩此穴对脂肪肝的防治有很大的益处,方法每天每侧按揉30~5...

  • 肠胃失调 按摩调治

    肠胃失调 按摩调治

    现代人多多少少都有肠胃功能失调的毛病,虽不是大病,但症状发作时相当恼人。 按摩方法:胀气令人坐卧难安,按压内关穴及天枢穴有助消除胀气。内关穴在手腕横格纹以上距三指处,以大拇指用力按压,不适感会逐渐消失。而天枢穴在肚脐左右两边2寸(约3指)处,可促进肠胃蠕动。 便秘时,以指尖按压中脘穴(肚脐正上方4寸处)、孔最(肘横纹下4寸处)、天枢穴、合谷穴,都有助肠胃收缩。或者依照升结肠(右腹部从下往上)、横结肠(肚脐上方由右到左)降结肠(左腹部从上往下)顺时针方向搓揉,会按到腹部促进肠胃蠕动的穴道,也有助排便。 胃痛先别...

  • 按摩耳朵 健肾壮腰养身延年

    按摩耳朵 健肾壮腰养身延年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开窍于耳”,耳是“肾”的外部表现,经常按摩耳朵,可以健肾壮腰,增强听觉,清脑醒神,养身延年。 摩耳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拎耳屏:双手合指放在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痛为限。每次3-5分钟。此法可治疗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2)扫外耳:以双手把耳朵由后向前扫,这时会听到“擦擦”声。每次20下,每日数次。只要长期坚持,必能强肾健身。 (3)拔...

  • 秋季按摩可养肺

    秋季按摩可养肺

    燥是秋季的主气,燥盛则干。根据中医的四季主气理论,秋燥之气最易侵犯肺部,此时,治病养生应以养肺为重。如此,养肺跟上了,冬天才能少生病或不生病。 推拿或按摩有很好的清心养肺功效。具体操作如下:1.左手四指微并拢,以掌根放于胸中上端,左拇指放于右锁骨上,自左横线来回擦动,直擦至乳头上水平线;往返数次后,换右手仿效上法擦左胸,坚持揉按膻中(前正中线,平第四肋间)、鸠尾(剑突下,脐上7寸)、巨阙(脐上6寸)穴。2.用多指揉、擦胸胁部。3.拇指点按内关(腕横纹上2寸)、鸠尾、巨阎穴各1—2分钟。4.右手五指并拢,...

  • 肾为先天之本 穴位按摩补之

    肾为先天之本 穴位按摩补之

      肾是人的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人体的元阴和元阳都来源于它。如果觉得食补、运动都过于麻烦,不妨试试简单、有效的穴位按摩法。   太溪穴:汇聚肾经元气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是肾经元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很强的回阳救逆之功。古代很多医家面对垂危的病人,多用这个穴“补肾气、断生死”,如果在这个穴位上能摸到跳动的动脉,说明肾气未竭,还可救治;如果没有跳动,就说明病人阴气缠身,比较危险了。   揉按方法:太溪穴位于...

  • 按摩不是越痛越好

    按摩不是越痛越好

    现代人工作生活紧张,经常腰酸背痛,按摩渐渐成为受青睐的养生方式。正确的按摩手法能让肌肉得到放松,可若是用力不当或按摩师没有掌握正确的解剖学知识,则很容易伤到身体。常见的按摩创伤包括肌肉韧带拉伤、局部神经损伤、关节错位、骨折等。 按摩不是越痛越好,有时反复按压一个痛点可能令痛楚持续甚至恶化,因为这可能让软组织发炎,令其周围部位的神经受损。因按摩而伤及神经的常见部位有:颈部两侧、腋下、手肘及膝盖外侧,这些部位的神经多夹在“皮包骨”的位置,没有厚厚的肌肉保护,易被按伤。神经受损轻则会令肢体...

  • “泉”穴位按摩 防病治病

    “泉”穴位按摩 防病治病

      泉是从地下流出的水源。中医认为,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人体內也有“泉”,它们是位于不同经络的八个名称带“泉”字的穴位。具有维护人体气血、津液、阴阳平衡作用。“泉”顾名思义,就是经气浅出体表的部位。一方面,说明这些地方经气充盛;另一方面说明这些穴位部位表浅,容易“得气”。因此对这些穴位施以点穴、按摩手法,可获得防病、治病效果。   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脚底前1/3后2/3交界处,被称为“人的第二心...

  • 摩胸调气法“倒捏脊”法降压

    摩胸调气法“倒捏脊”法降压

      有一句话,叫做“没什么别没钱,有什么别有病”。而在“病”中,高血压病可是令人最头痛的毛病之一。在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到来之时,教您几招按摩降压法。   推摩桥弓法   桥弓穴是指颈部翳风至缺盆的连线,此穴的部位正是人体颈动脉窦的部位。颈动脉窦是一个重要的体表-内脏反射点,起着调节血压的作用。按摩这个穴位,可使心率减慢,血管扩张,以至血压下降。另据报道,按摩推揉此穴还有降脂和防治咽喉、颈部、面部、头部等疾病的作用。   操作者取坐位,用大拇指的指腹...

  • 头部按摩祛除春困

    头部按摩祛除春困

    按摩太阳穴、四神聪、太阳穴、四神聪有醒脑开窍的作用。 太阳穴:将食指中指合拢按在太阳穴上,以顺时针方向转10次,再以逆时针方向转10次。每日3~5次。 四神聪:是4个穴位的总称。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用手指敲击或逐一揉按四神聪穴,每次2~3分钟,每日3~5次。 除此之外,梳头也能有效缓解春困:用木质梳子梳头,从前发际梳到后发际50~100遍,或5分钟,每天3~5次,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使人神清气爽。坚持不懈有黑发生发的作用,并且对高血压、头晕头痛、失眠、神经衰弱有一定效果。 王平...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