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周 第15页

周 第15页

  • 周岁宝宝适当吃“硬”

    周岁宝宝适当吃“硬”

    1~2岁的宝宝,已有一定的咀嚼和消化能力了,当宝宝能接受碎块状食物后,父母就应适当给他吃些较硬的食物,这样对宝宝的营养和吸收都有好处,不仅可供选择的食物多了,而且还锻炼了宝宝的咀嚼能力。如果只吃柔软的食物,宝宝不需要太多的咀嚼就吞咽了,长期这样下去,牙床和脸部肌肉得不到运动,颌部的发育会受到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硬的食物不是指坚果类,比如核桃、蚕豆、松子等食物,而是指相对较硬的面包干、馒头干、红薯片等。这些食物不要当成正餐吃,可以在两餐之间当加餐吃。夏照亮...

  • 经期前后一周不宜做尿检

    经期前后一周不宜做尿检

    女性在做尿常规检查应避开月经期,如果在月经前、后进行检测,会造成尿中有大量红细胞的假象,尽可能避免在月经来潮前后一周内进行检查。 一般来说,尿液检查必须用清洁容器留取新鲜尿液及时检查,否则某些化学成分或有形成分可能会被破坏,影响尿液检测结果。另外,尿检最好是用浓缩尿,在晚餐后不要大量饮水,用次晨第一次尿液进行检查。否则饮水多了尿量就多,尿中的病理成分就冲淡了,纵使有病也检查不出来;饮水过少,尿量少,纵使尿中所含的物质是在正常范围内,也会因为尿液的浓缩,尿中的病理成分显得突出,医生会误认为不正常,从而引起判断上的错误...

  • 周家台秦简《病方》“干者”考

    周家台秦简《病方》“干者”考

    1993年6月, 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关沮乡周家台30号秦墓中出土简牍390枚, 其中竹简389枚, 木牍1枚。简文内容可分3组, 甲组简为占卜之类;乙组简为秦始皇三十四年全年日干支;丙组简为医方等。后来整理报告对简牍内容进行了归并调整, 分为《历谱》《日书》《病方及其他》3类。湖北省荆州市周梁玉桥遗址博物馆将其整理汇编成《关沮秦汉墓简牍》, 该书公布了这批简牍的全部照片, 并附有释文和注释。其中《病方及其他》部分是由第309-383号简组成, 内容涉及治病医方、祝由去病、农事及日书等。《病方》至迟应形成于秦始皇时...

  • 适合周末进行的几种健身方式

    适合周末进行的几种健身方式

    平常工作一整天,回家时已经精疲力竭,都懒得动,好不容易熬到周末,可别忘了运动,否则就成了亚健康的猎物了。适合周末的健身方法很多,以下几种不妨一试: 登山: 在暗五天日的电脑机房工作的汀族,在密不透风的电脑房里,整天被电脑散发的混浊气体和辐射困扰,头脑昏沉,如果周末还泡在健身房里,你那久未呼吸到新鲜空气的皮肤和身体都会向你发出强烈抗议。周末登山,让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尽情呼吸,痛快流汗,把一周的烦闷和疲劳通通丢掉。 健身效果:登山是极佳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还可以提高耐力和腿部力量,增强心肺功能...

  • 悬身运动防治肩周炎腰背酸痛

    悬身运动防治肩周炎腰背酸痛

    中老年人身体开始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僵直、心肺功能降低、身体变矮等一些退化性变化。悬身运动能使全身的肌肉得到牵伸,减轻腰部的压力,使上肢和腰背部的肌肉得到锻炼,改善这些部位的血液循环,避免肌肉萎缩和骨质增生等一系列退化现象,这对预防和治疗肩周炎、腰背酸痛、驼背等都有良好的功效。 悬身运动,就是把自己“吊”起来。比如用两手握住比自己稍高的单杠、门框等,两手用力上拉,身体尽量向上,两脚离开地面。如果两臂无力,两脚不能完全离地,将两脚后跟提起来,用两脚尖着地也可。此方法每天锻炼2或3次,每次...

  • 105岁周有光乐观人生

    105岁周有光乐观人生

    我的生活没有安排,现在是离休在家里面,我还讲笑话说:我是无业游民,没有工作的。朋友知道我没有事情干,常常买了书送我。我什么书都看,人家送来什么书,我就看什么。 我到了85岁才离开办公室。现在年纪大了,105岁了,不能活动就在家里面。我的世界小得不得了:半张小桌子,半间小屋子,这是我的世界。天下的事情,有好处,就都有坏处。我年轻的时候是搞经济学的,我们学经济的时候,也是一阵风。1955年,中国举行全国文字改革会议,成立一个新机构,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领导要我到这个新机构来做语言文字工作,...

    养生秘方 2024-03-06 11 0 人生
  • 世界针灸周活动 医疗资源下沉

    世界针灸周活动 医疗资源下沉

    11月16~22日为“世界针灸周”,正逢“中华第一神针”杨继洲诞辰493年及其名扬古今中外的《针灸大成》刊行414周年之际,由中国针灸学会、浙江省针灸学会和浙江衢州市委市政府、衢江区委区政府在衢江区中医院联合举办“2015年世界针灸周暨杨继洲纪念活动”。 浙江衢州为“中华第一神针”、明代著名针灸学家杨继洲的故里。2014年,“杨继洲针灸”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类目录唯一针灸项目...

  • 南通市中医院建院六十周年发展纪实

    南通市中医院建院六十周年发展纪实

    六十载悬壶济世,六十载拼搏奉献,六十载沐风栉雨,六十载一路前行。长歌奋进中,南通市中医院迎来了60周年华诞。从60年前的仓巷陋室到如今的新楼耸立,从涓涓细流到海纳百川,经过几代中医院人的励精图治,团结进取,医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文化积淀浓郁、中医特色显著、人才梯队完备、医疗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成为江海平原上一颗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和浓郁人文情怀的璀璨明珠。 酒香不怕巷子深 1952年,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的前身——由...

  •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60周年院庆之一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60周年院庆之一

    砥砺漫漫六十载,这里名医辈出如潮,才俊澎湃如涛,攻坚克难如伐,这所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建立的第一所大型综合中医院无疑为历史交出满意的答卷。60年前,西苑医院建院初期就确立了建设研究型中医院的目标,60年后的今天,更加坚定了建设一流现代化研究型中医院的信念! 通过“十二五”和“十三五”建设周期,使西苑医院能够在高质量完成医疗任务的基础上构建特色优势学科群,在中医临床疗效、服务能力、科技成果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将研究型医院建设成果惠及广大患者。 马桶盖上搭...

  • 浏阳市中医医院建院60周年发展纪实

    浏阳市中医医院建院60周年发展纪实

    中医,国之瑰宝。中医文化,在浏阳源远流长,伟大中医先驱孙思邈就曾隐居于此,洗药炼丹、疗救百姓。这里更有深得中医文化浸染、一枝独秀的湖南省浏阳市中医医院。 1956年,县城关联合诊所和县总工会诊所合并,这是浏阳市中医医院的雏形;1975年,医院迁至革命坡现址;1988年建成首栋住院大楼;1994年建成药剂大楼并创建二甲医院;1997年在湖南省县级医院率先成立120急救中心;2002年建成内科大楼;2006年获批为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中西医结合医院;2008年建成外科大楼,2010年新门诊大楼启用;2015...

  • 周明达:百岁老教师 养生有一套

    周明达:百岁老教师 养生有一套

      周明达   1911年出生,现年101岁。13岁时因父母双亡成了孤儿,靠政府的资助读书,17岁开始在广西师范大学任化学老师,现已退休。现住在广西师范大学王城校区教工宿舍内,身体无大病,生活能自理。仍能读书看报,与人谈论天下事。   一件白T恤扎在高腰的灰色西裤里,翘着二郎腿,清爽随意地靠在沙发上,这就是退休老教师周明达的形象。   在人杰地灵的桂林王城内,周明达走到了101岁。在子女们看来,周明达能活到如此高寿,是因为他注重养生,且把生活过得十分规律,十分认真。      规律作息身体硬...

  • 牙周基础治疗

    牙周基础治疗

    牙周炎治疗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础治疗阶段,主要是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清除牙面(龈上)及牙根上(龈下牙周袋内)的菌斑和牙石,即牙周基础治疗,这是最重要的步骤。另外还要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教会患者进行自我菌斑控制,及其他科室的配合治疗,比如拔除无保留价值的患牙、补牙等。第二阶段是手术治疗,适合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后2-3月复查时再评估进行。第三阶段是修复治疗及松牙固定。第四阶段是牙周维护治疗。 牙周基础治疗≠洗牙 牙周基础治疗是所有牙周病患者都必须接受的最基本治疗,目的在于消除致病因...

  • 九成人有牙周病 远离牙周病

    九成人有牙周病 远离牙周病

      卫生部9月11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口腔健康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据悉,中国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率不足15%,中年人和老年人龋病的患病率分别为88.1%和98.4%。据最新的一项研究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中,牙周病的发病率高达80%~93%。如今,牙周炎已成为我国成年人牙齿丧失的首要原因。      今年的9月20日是第24个全国爱牙日,主题是“关注牙周疾病”。根据调查发现,牙周疾病是导致成人尤其是老年人牙缺失的罪魁祸首,而缺牙引发的一系列恶果却往往被大家所忽视。   ...

  • 白居易的眼疾 周礼杲教授

    白居易的眼疾 周礼杲教授

    “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僧说客尘来眼界,医言风眩在肝家。 两头治疗何曾瘥,药力微茫佛力赊”。“眼藏损伤来已久,病根牢固去应难。医师尽劝先停酒,道侣多教早罢官。案上漫铺龙树论,盒中虚贮决明丸。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二首《眼病诗》。据考证,白居易40多岁后即患眼疾。上面这两首诗反映了白居易当时正在阅读眼科专书《龙树论》,药盒中存放着准备服用的“决明丸”,他考虑一旦服药...

  • 周岱翰 耽嗜典籍学验俱丰

    周岱翰 耽嗜典籍学验俱丰

    周岱翰,当代中医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长,首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导师,全国名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担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及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名誉主任委员。2010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并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1年获全国百名“郭春园式好医师”称号。 熟谙经典,探赜索隐,潜心临床 周教授十分重视中医经典理论指导肿瘤临床,拓展中医肿...

  • 学者风范周岱翰教授 构建学科创立流派

    学者风范周岱翰教授 构建学科创立流派

    【编者按】周岱翰,当代中医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长,首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导师,全国名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担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及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名誉主任委员。2010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并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1年获全国百名“郭春园式好医师”称号。 周岱翰教授是中医肿瘤学科构建者 教授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从事中医药防治癌症的学...

  • 纪念恩师沈绍功逝世一周年

    纪念恩师沈绍功逝世一周年

    恩师虽逝,风范犹存。转眼间沈绍功老师已离开我们一周年,忆往昔,老师勤于学习,精于临床,勇于创新,乐于奉献,言传身教,谆谆教导,仿如昨日,怀念之情如潮水般起伏涌动,久久不能平复,心中的悲痛和敬重之情油然而生。今天,我们追思怀念老师,作为弟子的我将做到“崇德、传承”两不忘。 不忘沈氏崇德重效 沈氏女科,始于明初,历经二十一代,绵延六百余载。恩师沈绍功自幼聪颖,祖传师授,作为沈氏女科的第十九代传人,他牢记父辈们的家训:“中医乃国医,学有所成,务必勤奋刻苦;悬壶济世,...

  • 周岱翰对《易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深有体会

    周岱翰对《易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深有体会

    周岱翰,当代中医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长,首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导师,全国名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担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及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名誉主任委员。2010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并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1年获全国百名“郭春园式好医师”称号。 周教授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致力于将中医药治疗肿瘤作为毕生研究的方向。他从学科建设和发展...

  • 国医大师朱良春逝世一周年纪念

    国医大师朱良春逝世一周年纪念

    2015年12月13日,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走完了自己99年的人生道路,去往另一个世界,留给后人无尽的思念。概括他独特学术特征的“朱良春现象”,背后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原因。解读这个现象的根源,我们不难发现既是历史选择了朱良春,也是朱良春主动传承和发展了中医。 由传统奔向现代,志存高远不一般 1934年,朱良春的结核病被中医治好之后,他主动要求学习中医,做一个岐黄传人。由此,他到孟河太医马培之的后人马惠卿家做了一年学徒,马氏医学以“脉理精细”&ldquo...

  • 蒲辅周小传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蒲辅周小传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蒲辅周小传】 蒲辅周(18881975),四川梓潼人。三世精匡,祖父尤知名。十五岁始继承家学,三年后独立应诊于乡,后悬壶于成都,声誉日隆。解放后,于一九五五年调中医研究院工作。倾心中医事业凡七十余午,医理精深,经验宏富,长于内,妇、儿科,尤擅治温病,在中医学术的许多领域内皆有独到见解,为当代杰出的中医学家和临床家。一生忙于诊务,未暇从事著作,晚年由其门生整理出版了《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等。 1【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先父于光绪十四年生于四川梓潼县城西北约五里的西溪沟。弟兄姊妹七...

  • 周海峰:为人辛苦为人忙

    周海峰:为人辛苦为人忙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中医院外一科主任周海峰主任医师,今年春节期间始终围着病人转:除夕这天,他照常到病房巡诊;正月初一,他让外科其他医生休息,自己去外科普通门诊顶班;正月初二至初三,虽说陪他读初一的宝贝女儿去短途旅游,但总是放心不下由他收治的患者,分别打电话给值班医生和患者家属,把相关的诊疗及护理一再交代得清清楚楚;正月初四,他又出现在外一科病区查房;正月初五,该院急诊收治了两位患者请他手术,他接到电话二话没说就赶到医院,手术忙到晚上11时许才回家;正月初六上午,他又准时来到医院接诊患者。 周海峰一年忙到头,...

    养生秘方 2024-03-06 12 0
  • 忆先父蒲辅周先生的治学经验:蒲志孝

    忆先父蒲辅周先生的治学经验:蒲志孝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先父于光绪十四年生于四川梓潼县城西北约五里的西溪沟。弟兄姊妹七人,父亲居长。当时全家主要生活来源仅靠祖父行医供给,家境比较贫寒。先父幼时上私塾,就不得不依靠祖母娘家(何家)负担。十五岁时,他开始随祖父学医,三年后而为开业医生。 先父早年在行医的同时,颇热心于社会福利事业。当时的梓瞳地瘠民贫,老百姓一旦有了疾病,更是没奈何。于是他在一九三五年主办了让无钱的病者享受免费医疗的同济施医药社,后来又倡办了平民教养工厂。同济施医药社一直办至解放,平民教养工厂因故中途倒闭。此外,乡里间凡...

  • 国医大师周信有 学医之路 治学有道

    国医大师周信有 学医之路 治学有道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吴全学 殷世鹏   得知周信有老师被评为国医大师,作为学生的我除了高兴,还有深深的祝福。   学医之路   周信有生于1921年,祖籍山东牟平。少时家境贫寒,随父闯关东,习文弄武,自强不息。入过教会学校、为了生计耍拳卖艺、替人画像……真可谓吃得苦中苦。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周老志于“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救世理想,从师习医。20岁时,日本统治下的伪满政府实行汉医考试,他参加并应试合格,取得《汉医认许证》,开始了...

  • 周有光 简单养体学思活血

    周有光 简单养体学思活血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原名周耀平,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早年研读经济学,后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人生,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一幅漫长的画卷,而周老的百年人生,是保持着好奇心,阅读写作,养生健身,长期修养而成。其实,年轻时代的周有光,身体素质并不算好,他曾经患过肺结核、抑郁症。而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之后,周老仍走过了112个春夏秋冬。据资料显示,周有...

  • 十一黄金周外出旅游的健康宝典

    十一黄金周外出旅游的健康宝典

    又到十一黄金周,不少人都选择外出旅行。不过,在旅行中确保身心健康才能玩得愉快。我们精心为您制作外出旅游的健康宝典。 选择旅行地点很重要 旅行能让人身心放松,但并非所有的旅行地点都适合每一个人,对于患有某些疾病的人,选择适当的旅行地点十分关键。 专家提醒,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者,忌前往高山、高海拔地区旅行。因为,随着海拔增高,气压将大大降低,患上述疾病者难以适应这样的气候,容易出现头晕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而过敏体质的人则要当心“花海”,因为花粉可能会...

  • 万首政:几经周折终圆中医梦

    万首政:几经周折终圆中医梦

    他出生于中医世家,从小耳濡目染,挚爱中医;他专科毕业后,为了追寻中医梦,再次参加高考,终进大学,却因成绩偏低,未能学习中医学专业;入校后,他对中医的热爱更加痴迷,刻苦努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获得转专业资格,最终成功转入中医学专业,在23周岁终圆学习中医的梦想,成为中医学专业的一名“新生”。他就是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2019级中医学五年制3班学生万首政。 万首政,一个阳光帅气的大男生,在同班同学中,他成熟而稳重。23周岁的他,如今只读大二,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 耳濡目染...

  • 写在国医大师郭诚杰逝世一周年之际

    写在国医大师郭诚杰逝世一周年之际

    2018年5月7日是第二届国医大师、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郭诚杰逝世一周年纪念日。郭诚杰是我国著名的针灸学家,是陕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科的创始人,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四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作为我国现代针灸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郭诚杰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针灸相结合,倡导和践行养生保健。 郭诚杰在其97年(1920年12月~2017年5月)的人生历程中,忠诚于中医教育事业,传道授业,尽其所知,无私奉献,学生弟子遍布海内外;一生勤奋努力,近70年的行医生...

  • 周天寒教授的《周天寒医论精选》

    周天寒教授的《周天寒医论精选》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会长周天寒教授的《周天寒医论精选》(我国中医药出书社出书)展示给读者的,是他阅历中苦与寒苦难的写真、香与甜收成的结晶。 学经典、跟名师是根底。医者“有必要读书多,阅历久,战兢履薄,澄心玩索,而始得其宜也。”(清·王三尊《医权初编》)学经典,是作者终身的功课,贯穿于他50多年的从医生计。他认为,“学习中医,有必要要先学习中医经典,培养中医思想。”“首先要苦读勤记,锲而不舍;其非必须勤做笔记,并坚持不懈;再非必须按部就班...

  • 纪念国医大师周信有先生

    纪念国医大师周信有先生

    2018年3月10日,第三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教育家、甘肃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周信有因病去世,享年98周岁。周信有从医从教70余年,德高望重、医术精深、治学谨慎、造就精深,为中医药工作作出了卓越奉献。仅以此版留念周信有先生。 2018年3月10日清晨,德高望重的恩师周信有慈祥地离开了咱们,享年98岁。大寿在德,周信有教师尽管离开了咱们,但他的精力长存!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周信有少时家境贫寒,迫于生计而随父闯关东,因交不起学费而入免费的教会学校,习文弄武,自强不息。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周信有志于“...

  • 纪念山东省济宁市名医孙镜朗诞辰120周年

    纪念山东省济宁市名医孙镜朗诞辰120周年

    孙镜朗(1901-1974),名铭勋,字镜朗,山东省济宁市人,1963年由山东省济宁市政府确认为济宁四大名医之一。如今,老先生已经故去多年,因其内在精神的弥足珍贵,愈发让后人追忆缅怀其医术、医风、医德。笔者谨以此文聊寄心中之怀念。 医路精进 胸怀仁心 孙镜朗生于一个手工业者家庭,父亲孙士章以缫丝为业,养家糊口。孙镜朗自幼敏而好学,早年即立志:“受尽十年寒窗苦,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孙镜朗17岁那年开始系统阅览中医学经典,后拜南京著名儒医石云轩为师,医业大进。 由...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