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气 第48页

气 第48页

  • 乍暖还寒护膝 识脚气

    乍暖还寒护膝 识脚气

      初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对于老人来说,不能放松大意,更要做好养生保健工作。初春首先要关注的是关节。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之一,也是最容易在春天复发的疾病。   首先要呵护的部位是肩膀,很多老人会在初春发作“冻结肩”,也叫“肩凝”、“肩关节周围炎”。要注意肩部保暖,早晚穿上护肩、棉马甲等,避免风寒湿气的侵袭。晚上睡觉的时候,不要把肩膀裸露在外。   其次是膝关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因风、寒、湿三邪侵入人体肌表经络,使...

  • 益气活血治胸肋筋伤

    益气活血治胸肋筋伤

      患者初诊因“跌伤致腰痛2天”经服用复元活血汤加减而愈;三诊因“外伤致左侧胸肋部疼痛3天”服用复元活血汤加减而致病情加重,郭剑华审证求因,中医辨病为“气虚血瘀”之“筋伤案”,治以“温阳益气,舒筋活血”之法而获痊愈。   刘某,男,47岁。搬运工,重庆市巴南区人。2009年1月11日初诊。患者体质素健,因在搬运货物时,不慎从汽车上跌下使腰部损伤,当即感腰部右侧疼痛,不能站立,无大小便失禁及...

  • 下肢静脉曲张 治宜理气行滞活血化瘀

    下肢静脉曲张 治宜理气行滞活血化瘀

    您的小腿肚上是否有许多血管,弯弯曲曲的像蚯蚂一样,有的还可以用手摸到?如果有,这种情况就是“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表静脉发生扩张、延长、弯曲成团状,晚期可并发慢性溃疡的病变。初期仅见患肢有静脉扩张、伸长的外表改变,加重时下肢沉重、酸胀、易疲乏和隐痛;中后期静脉扩张、弯曲更加严重,常出现皮肤萎缩、脱屑、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甚至溃疡形成。中医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擅长辨证分型,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甚好。 气滞血瘀型常表现为患肢青筋迂曲,状若蚯蚓,...

  • 金匮肾气丸治腰肌劳损

    金匮肾气丸治腰肌劳损

    病案:患者姜某,男,46岁,公务员。因“腰部酸胀疼痛,反复发作5年余,加重1周”就诊。患者长期从事伏案工作,且每因久坐劳累或久行久站后即感腰部酸胀疼痛,卧床休息后可缓解,但夜间久卧后复感疼痛加重,早晨起床活动后减轻,伴有神疲困倦、腿膝酸软、双足发凉,尿频,性欲减弱,耳鸣、头晕等症状。查体:脊柱无明显压痛,腰部肌肉痉挛,尤以右侧为甚,腰2—骶1椎棘突两侧均有不同程度压痛,局部叩击痛,无明显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舌淡苔薄白,脉沉缓。腰椎检查:腰椎及椎间盘轻度退变,腰椎轻度骨质增生...

  • 肝气犯胃胁痛 3剂中药病愈

    肝气犯胃胁痛 3剂中药病愈

    胁痛是指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肝胆居胁下,其经脉布于两胁,故胁痛之病,主要与肝胆有关。又,两胁位于胸之两侧,心肺居于胸中,故心肺有病,也可导致胁痛发作,再有脾胃反克肝胆,肾虚牵及肝虚,所以,胁痛之病与五脏皆有关联,只是肝胆居其首。胁痛之因,或因肝气郁滞,或因气滞血瘀,或因肝胆湿热,或因肝阴不足,或因他脏所致等。病机为两胁经络或因血瘀,或失其养,或因气滞,终发为胁痛。一般而言,胁痛之证,有虚有实,实证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虚证以阴血亏虚多见,有时可虚实并有,也不可不知。治疗之法,实证者以...

  • 膝痹自拟益气化湿通络汤化裁

    膝痹自拟益气化湿通络汤化裁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为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关节间隙狭窄、滑膜炎性增生以及关节边缘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可引起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关节不稳以及肌肉无力,从而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甚至致残。临床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因其病情复杂、病程漫长、治疗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病机是气血亏虚、营卫不和、肝肾亏虚、寒湿瘀滞、络脉受阻、不通则痛。治宜益气活血、温经通络、祛寒除湿。自拟益气化湿通络汤化裁。 处方:黄芪30克,炒白术30克,当归30克,川芎15克,鹿...

  • 背凉腰僵痛 清暑益气汤治之

    背凉腰僵痛 清暑益气汤治之

    崔某某,男,52岁,2014年5月12日初诊。 患者主诉背部凉、腰僵痛已有4年,下肢无力,蹲起困难,步行走不了50米,双足冷,下半夜3时许易醒,大便黏,食凉易腹泻。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 处方:粉葛根30克(先煎去沫),川桂枝20克,炒白芍20克,鹿角霜15克, 上绵芪30克 ,炒苍白术各10克,炒川连6克,潞党参10克,青陈皮各5克,炒当归10克,炙甘草10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4年5月30日复诊:药后腰痛乏力减轻,下肢发冷亦好转,注意饮食,未腹泻,下半夜推迟至四时醒。前方加附片6克...

  • 痿证 治拟补中益气 方用补中益气汤

    痿证 治拟补中益气 方用补中益气汤

      刘某,男,45岁。   主诉:双眼睑下垂半年余。患者双眼睑下垂半年余伴有复视,有时讲话含糊,饮水呛咳,晨轻暮重,活动后明显,休息后可略减轻。在外院明确诊断为重症肌无力,服用吡啶斯的明1片,tid;并用强的松30mg,qd,逐渐加量至60mg;仍有眼睑下垂,复视,咀嚼无力,夜间出汗,大便溏,日行2~3次,饮食调。   中医诊断:痿证。治拟补中益气,柔肝息风,方用《脾胃论》补中益气汤。   组方:炙黄芪80克,炒当归12克,白术15克,陈皮6克,党参30克,山药15克,淫羊藿30克,苏梗9克,炙甘草...

  • 跟随中医赶走湿气

    跟随中医赶走湿气

      新闻背景:5月12日,国家气象局有关负责人在全国防汛防旱电视电话会议会上指出,今年夏天我国大部分偏热多雨。陕西省气象水文部门也预测,今年夏天我省大部分地区也会呈现高温多雨的态势。   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科的李学武主任告诉记者,偏热多雨的夏天是人体最容易犯“湿病”的时候。从养生角度讲,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最大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所以,今年夏天尤其要注意“防潮”。   判断:体内有湿气自己可断   李主任解释称,中医认为导致人体发病的原因主...

  • 行痹自拟方益气蠲痹汤化裁

    行痹自拟方益气蠲痹汤化裁

    中医学中所谓的痹症,是指人体遭受到风、寒、湿邪侵袭后,气血经络运行不畅,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的酸冷疼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或关节肿大等证,包含在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腱鞘炎、骨刺等多种筋骨关节疼痛性疾病。痹症冬季多发,感受风寒湿热侵袭为主要病因,与劳损、外伤及老年退行性病变有关。由于本病病程长,易复发,甚者导致关节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刘启廷教授根据几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以益气活血、固本扶正为主的方法治疗多种痹症,主张内服、外敷、食疗相结合,标本兼顾,...

  • 治妇女气滞便秘方

    治妇女气滞便秘方

    处方:枳实10克,木香5克(后下),槟榔5克,乌药5克,牛蒡子25克(打碎),水煎服,日1剂。 功效:行气化滞,润肠通便.治妇女便秘,每因情志不遂而发,粪便不硬结但难以、解下,腹胀痞闷,脉弦细。...

  • 内伤便秘 大承气汤治疗

    内伤便秘 大承气汤治疗

      随着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内伤便秘的患者日渐增多。笔者常用大承气汤合他方治疗内伤便秘,收效较为理想。   曾治马某,男,82岁。2010年11月18日初诊。近2周大便不行,腹胀烦乱,不得少安。自服“麻仁润肠丸”及外用“开塞露”不效。诊见舌质淡暗,舌苔白腻,脉弦。证属脾虚腑实,治以运脾通腑为法,方用平胃散合大承气汤加减。处方:生苍术12克,陈皮12克,厚朴9克,枳实9克,生大黄(后下)9克,芒硝(分冲)9克,生甘草3克。3剂,水煎服。药后便通腑畅,身体...

  • 中医治气虚便秘、内热和食积便秘

    中医治气虚便秘、内热和食积便秘

    便秘即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排便困难。中医认为便秘有气血虚弱、大肠内热和食积便秘之分。 热秘大便干结,腹胀满,小便短赤,面红心烦。   (1)大黄6克。泡开水服。   (2)番泻叶6克。泡开水服。   (3)大黄5克,麻仁、杏仁各10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食积便秘大便秘结,胸腹满闷,嗳腐吞酸,恶心呕吐。   (1)香橼片10克,砂仁6克,酒大黄5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2)生白萝卜500克,压汁饮服。   (3)生山楂30克,莱菔子15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气虚便秘大便不一定...

  • 藿香正气两用治结肠炎

    藿香正气两用治结肠炎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溃疡性结肠炎,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中医认为多与湿热壅阻肠络有关。藿香正气软胶囊和藿香正气水是藿香正气的不同剂型,藿香正气出自宋代,是国家颁布的药典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中一首名方,由13味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化湿和中去邪之功,临床应用一千多年效验非凡。现代研究发现,采用藿香正气软胶囊和藿香正气水两种剂型结合应用,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具有简便、经济、安全、疗效较好的特点。 具体方法是口服藿香正气软胶囊3粒,一天3次;藿香正气水40毫升加温开水(水温37℃—40...

  • 长期便秘怎么调理 补气润肠通便

    长期便秘怎么调理 补气润肠通便

    便秘是一种常见病,而老年人常因体衰、气血两虚,以致肠道干槁、便行艰涩,多为“气虚便秘”。临床上用黄芪五仁汤治疗老年人气虚便秘效果很好。 方药黄芪30克,桃仁、杏仁各12克,郁李仁、柏子仁、松子仁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可补气润肠通便。 河北沧州渤海学院中医讲师 马俊华献方...

  • “昆仑瑜伽”与“气功排石”

    “昆仑瑜伽”与“气功排石”

      我是一个气功爱好者,今年69岁。自40岁起,因患风湿等疾病,中西医难有疗效,先后习练太极拳及多种气功,但20多年下来才有些气感,对控制疾病的发展起到一定效果,但收效甚微。近年来,我在《现代养生》杂志上,逐渐感悟到王长英老师示教的“昆仑瑜伽”才是我寻觅的“气功”和“瑜伽”融合一体的高级功法;“王氏气功排石疗法”也是真功夫。为此,去年我以函授形式获得了上述二种功法的教材和光盘。   对于“昆仑瑜伽&rdquo...

    精品偏方 2024-03-08 9 0 气功
  • 气虚型便秘 黄芪麻仁陈皮汤

    气虚型便秘 黄芪麻仁陈皮汤

      临床发现,老年习惯性便秘者属气虚(脾气虚)者较多。气虚便秘表现为大便不通,或每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仍无力解出,同时多伴有少气懒言,四肢倦怠,动则气喘,口淡无味,头晕,面色萎黄,脱肛,子宫下垂,舌胖边有齿痕,脉浮大无力等。   常用清热泻下药难以获效。如选用“黄芪麻仁陈皮汤”,能收到较好效果。   治疗方法:取黄芪30克,火麻仁20克,陈皮15克。三物置沙锅内,水煎。煎煮两次,上下午各服1次,连服7天为1个疗程。   高血压者应慎用。也可选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连服...

  • 治胆管结石行气血化湿

    治胆管结石行气血化湿

    我国胆管结石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福建、江西和山东等省,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率可占胆系结石的30%-40%。西医手术治疗费用昂贵,6个月后复发率高,给患者造成经济上的负担和精神上的极大痛苦。而采用中药组方治疗,疗效较好。 胆总管、肝内胆管结石多由气滞血瘀、湿浊壅滞所致,湿热易阻遏气机,气滞不能行血,使肝经血瘀,经络闭阻,日久胆汁运行不畅,瘀久形成结石;肝经气滞血瘀,经络不通,不能疏泄脾胃,日久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湿浊内生、壅滞而成结石。因此,治疗以行肝胆之气;活血化瘀、祛湿为主要手段。中药枳壳、香附、厚朴、佛手行气...

  • 参核姜枣饮治气虚便秘

    参核姜枣饮治气虚便秘

    我今年52岁,但患便秘已经20年了,虽然每天早晨都会饮用一杯蜂蜜水,在一日三餐中还食用大量的青菜来补充膳食纤维,但便秘仍未能、缓解。此外,我还经常咳嗽、气喘。 后来一位老中医说我这是肺气虚弱型便秘,于是让我服用参核姜枣饮进行治疗。在连续使用此药一个星期后,我的大便就软化了很多,而且每天都可排便1 次。此后,便秘再也没有复发过。 参核姜枣饮做法是: 取党参20克,核桃仁50克,生姜15克,大枣 10枚。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 1剂,分2次服完。 老中医说,肺气虚弱型便秘在老年便秘患者中是很常见的,而使用...

  • 治肛门瘙痒(肝郁气滞)方

    治肛门瘙痒(肝郁气滞)方

    处方:黄柏、苍术、牡丹皮、栀子各10克,车前子(包煎)20克,刺蒺藜、白僵蚕、防风、茯苓、当归、柴胡各12克,龙胆草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理气健脾,燥湿止痒。用于治疗肛门瘙痒症,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脾虚湿热型。症见肛周皮肤瘙痒,肛门有液体溢出,局部皮肤色红湿滑,甚者破溃渗液,范围扩大,瘙痒时轻时重,口干渴,大便稀,每天2-3次,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 指压气海穴促排尿

    指压气海穴促排尿

    尿潴留(即膀胱憋涨,却无法将尿液排出的情况) 是产后常见的急症。用拇指点按“气海穴”治疗产后尿潴留能收到极佳效果。 治疗方法:患者平卧,治疗者站在患者左侧,用右手拇指指尖垂直下压“气海穴”(脐下1.5寸),先轻后重,按5-15分钟,同时可配合左手掌在其下腹部轻轻按摩,当患者有下腹发胀感并出现屎意即可停止。如潴留尿多、症状明显时,按压强度、时间可灵活掌握。 尿潴留属祖国医学的“癃闭” 范畴,通过按压气海穴有助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及防卫...

  • 下肢水肿 巧用补中益气汤收功

    下肢水肿 巧用补中益气汤收功

    此患者是一个女法官,44岁,就诊前10余日感到倦怠乏力,1周后出现下肢轻度水肿,在外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拟予以强的松治疗。因害怕使用激素改变体形,女人爱美呀,于是就到我们这儿求中医治疗了。 患者是我接手的,当时她下肢水肿,倦怠乏力,食纳差,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弱。查血压120/70毫米汞柱,小便常规中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7.8克,肾功能正常。我辨证为“湿热困脾”,方用三仁汤加减:藿香、佩兰、厚朴、法夏、杏仁、甘草各10克,白蔻仁4克,薏仁30克。服方5剂,黄腻苔退,呈...

  • 尿失禁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尿失禁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张某某,女,76岁,2013年3月14日就诊。   主诉体力活动漏尿3年,加重1年。患者病初用力,咳嗽或打喷嚏时尿液不可控制流出,逐渐加重,日漏尿量增加,一般体力活动即出现遗尿漏尿,故经常用尿垫,常常自卑,患者十分痛苦。经多方医治,均以肾虚不固论治,多以金匮肾气丸为基础方,服后漏尿如故,未得效果。患者现稍活动即小便时时流出,不敢活动,纳谷不香,气短乏力,面色不华,舌淡白,苔薄白,脉细弱。经x线摄片检查:泌尿系x线造影可见其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经辨证认为此乃肺脾气虚,治以健脾补肺,固涩缩尿。方用补...

  • 调理气机治癃闭

    调理气机治癃闭

      王某,男,86岁。2011年12月22日诊。患尿频滴沥不畅,日20次左右,小腹憋胀,大便黏腻不畅,时欲便无便,欲溲不溺,已月余。刻诊:面色晦暗,神情呆滞,口出浊气,舌苔白腻,面足无肿,两脉沉弦,全腹痞硬,稍有拒按。脉证合参,诊为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厥阴经脉瘀滞,致膀胱气化不利,证属“癃闭”和阳明腑气壅滞的“气秘证”,两证一源,自当合治。处方:香附20g,柴胡20g,青皮20g,木香15g,厚朴15g,莱菔子20g,白术40g,茯苓30g,大黄8g,丹皮10g,...

  • 老年性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方

    老年性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方

    辽宁名医治老年性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方 处方:党参、黄芪各30克,白术、当归、远志、大枣、炙甘草各10克,白芍、酸枣仁各12克,地榆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养血,益气摄血。用于治疗老年性紫癜性肾炎,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型。症见腹部、上下肢皮肤见散在紫斑,斑色暗淡,时起时伏,劳则加重,反复发作,尿赤尿血,神疲体倦,心悸气短,少气懒言,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头昏、纳差,面色萎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加减:若尿血重者加仙鹤草、槐花,气虚重者加重党参、黄芪剂量。 专家点评:目前,对...

  • 肩周炎和气血不足

    肩周炎和气血不足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其发病年龄多在50岁左右,故又有“五十肩”之称,也称“漏肩风”。它是以肩部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病。其发生多见于肩部有扭伤、挫伤史,以及慢性肩部损伤者,或因肩部常受风寒者。病人肩关节僵硬,活动困难,好像冻结在一起一样,因此又称“肩凝”、“冻结肩”。   肩周炎多由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所致   过度劳累者较容易引起肩周炎。肩周炎会造成患者肩关节活动受限,诸如前屈高举、后伸、外展、内...

  • 冷空气来袭当心关节炎

    冷空气来袭当心关节炎

    骨关节炎是人体关节正常退变的结果,到了一定年龄,每个人都会有骨关节炎,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虽然说寒冷不是导致骨关节炎的原因,但寒冷是骨关节炎症状加剧或复发的因素。因此,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几乎承受着全身的重量,其负担重、活动多,关节软骨容易磨损、破坏。而腰或下肢先天性发育缺陷,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骨折、关节脱位等骨关节损伤,或患化脓性关节炎、类风湿病等其他疾病,均可使关节接触面不平滑、负重力线变化,从而导致膝关节发生退行性变化而导致骨性关节炎。另外,寒冷、潮湿等因素作用于机体,容易引起膝关节局部的神经、血管及软...

  • 补气活血 治四肢麻木症

    补气活血 治四肢麻木症

    处方与用法:制川乌10 克(先煎2小时),生姜汁1匙,蜂蜜3匙,粳米 100克。肥胖加薏苡仁10 克,畏寒加秦艽3克。川乌先煎,入粳米(或其他药物,药物用纱布包好) 共煮成粥,再入姜汁、蜂蜜,温服。以空腹时服用效果较好。 功效:补气活血,治四肢麻木症,食欲减退,脉虚而数等。 (徐水兴) (编者按:制川乌性大热,有微毒,注意先煎,且不可随意加大用量;体质虚热者,如经常口干舌燥、大便秘结、 口鼻出血、尿黄、舌红、脉细者,不可用本方) (明秀) ·截瘴风湿酒 ·临床表现及分型 &midd...

  • 痹证有无气血损伤和脏腑亏虚之证候

    痹证有无气血损伤和脏腑亏虚之证候

    痹证,根据痹证感受邪气 的不同分为风痹、寒痹、湿痹、 热痹等类型;根据症状不同分 行痹、痛痹、着痹等证型。外因 是风寒湿邪侵袭、感受风湿热 邪;内因是劳逸不当、体质亏 虚。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 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 经痛、肩周炎、痛风等均属于 痹症范畴。 临床治疗上,首先应辨别 风、寒、湿、痹、热痹类型,然后 根据各证型分别施药;病久者 还应辨别有无气血损伤和脏 腑亏虚之证候。具体如下: 行痹证见肢体关节疼 痛,游走不定,腕、肘、踝、膝 等关节屈伸不利,或见恶风 发热,苔薄白,脉浮。治宜祛 风通络,散寒除...

  • 雨水天气 腰腿痛困扰 古法炼制膏药

    雨水天气 腰腿痛困扰 古法炼制膏药

      东莞读者马阿姨:我今年52岁,深受颈肩疼痛好几年了,最近不知道是因为雨水天气,还是什么原因,腰腿痛也开始困扰我了,请问有无特别的方法介绍?   膏药利用中医的“内病外治,外病外治,辩证施治”,其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古法炼制膏药一般都要经过:选料、浸泡、升华、炼油、下丹、去火毒、去燥邪、启封、摊涂,步步考究。在祖国西北的古城西安,有一剂传承了150年的膏药,叫“马明仁膏药”,它始创于1860年,药材均采用太白山野生中草药,经马氏雪浸丹熔法99天秘制。药物在透骨...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