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 第49页
-
补气方剂“六君子汤”治化疗后便秘
六君子汤 【功用】补气健脾,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虚兼有疾湿内阻的病证,见饮食减少,四肢无力,胸满腹胀,大便溏薄,或咳嗽痰多,或兼有嗳气、呕吐等。 【组成药物】人参15克、白术12克、半夏12克、茯苓9克、陈皮9克、甘草6克 【用量用法】上药制为细末。每次9~12克,加生姜3片,大枣2个,水煎服。亦可取饮片直接用水煎服。如用丸剂,每次6~9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现代研究】本方具有调节胃肠运动,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之功,对寒热因素引起的肠管运动失常有调整作用。还有抗胃...
-
老年人便秘怎么办 理气通滞法
申某,男,78岁。2010年9月19日就诊。患者平素体健,3天前不慎摔倒,腰髋部随即疼痛,行动不便,赴乡卫生院诊治,X线检查未发现骨折,即卧床静养,但此后饮食正常,却一直未解大便,腹胀而痛。服大黄苏打片等药无效,卫生院予灌肠治疗后,解出少量羊屎状干燥大便,之后仍无自主便意。刻诊:腹胀满痛,大便不行,食欲差。舌淡红,苔厚微燥,脉滑实。证属气机阻塞,肠腑郁滞,投六磨汤加味:大黄(后下)12g,槟榔、枳实、乌药、厚朴各10g,木香、沉香(后下)、威灵仙各6g,芒硝(冲)15g。2剂。当日煎服1剂,至下午患者解出燥...
-
关于痹证的发生从经络脉气源流循行的角度考虑
关于痹证的发生,历代医家多从荣卫失和、风寒湿三气杂至、正气内虚等角度去考虑认识,而从经络脉气源流循行的角度考虑、认识痹证发生原因者则鲜有。因此笔者结合《黄帝内经》的学习心得,试从经络脉气源流角度来探讨痹证,以求正于贤哲。 脉气源流 脉气源流最早记载在《灵枢·九针十二原》对五输穴的描述中:“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即古人认为,经络之气发源于五输穴,由五输穴而出,循灌周身,如环不休...
-
中风便秘洗“小承气"
中风患者长期卧床后常常发生便秘,临床采用小承气汤外用擦洗脐周治疗中风便秘30例,简便易行,疗效确切,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所有急性中风患者,均经颅脑cT或MRI确诊。男22例,女8 例,平均年龄66岁,脑梗死22例,脑出血8例。患者均表现为半身不遂,大便秘结,腹中胀满而硬,烦躁易怒,神疲少气,口苦咽燥,舌红,苔焦黄或焦黑燥裂,脉弦或沉数。中医辨为肝胃郁热18例,痰热腑实12例。 治疗方法:采用小承气汤加味:大黄9克,厚朴、枳实各10克。每剂药水煎2次,煎出药液2000毫升左右,待药液40℃时,用纱布蘸药水擦拭脐...
-
中药星蒌承气汤灌肠治中风后便秘
信某,男,78岁。2013年4月28日就诊,主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10小时。病史:患者就诊前3天与家人争吵后,反复出现头晕欲倒,未予重视,4月28日早6点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言语不清,就诊我院脑病科,诊为“脑梗死”。入院症见:右侧肢体活动不灵,口角左偏,吐字不清,头晕,腹胀满,纳可,眠差,小便黄,大便干结,观其体形肥胖,面色红赤,舌质暗,苔黄腻,脉弦滑。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证属痰热腑实,风痰上扰。予抗聚,改善循环,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西医治疗,口服中药汤剂以通腑化痰通络为法...
-
外治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方
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 临床表现为颈、肩、背和四 肢疼痛,痛有定处,喜热恶 寒,颈部僵硬,活动受限,夜 间痛甚,头晕等。可采用中 药热敷熏洗法治疗。 取独活、秦艽、防风、 透骨草、刘寄奴、苏木、赤 芍、红花、威灵仙、乌梅、木 瓜各9克,水煎25分钟, 取液,用干净毛巾浸蘸药 液趁热外敷并擦洗患处, 注意水温,勿被烫伤,每次 30分钟,每日2次。 (刘谊荐) ■相关链接 【这些中药渣也是“宝" 】 煎煮中药后都会剩 下大量的药渣,治疗骨 科、脾胃疾病的中药渣其 实可以再利用。骨科方面 的药渣可...
-
腹胀便秘 益气养阴治之
马某,男,77岁。2011年10月31日初诊。便秘7天,伴全身乏力3天。患者10天前受凉发烧,经西医抗生素治疗7天后发烧已退,现腹胀满,大便干结,7天未解;伴全身乏力3天。头胀不适,口唇干燥,口苦,夜间入睡困难,2小时即醒,纳差,小便色黄,舌红苔剥,脉弦细数。证属燥实内结兼气阴两伤。拟增液承气汤加减以滋阴增液,通腑泄热。处方:生地15g,玄参15g,麦冬10g,大黄10g(后下),芒硝10g(冲服),厚朴20g,枳实15g,炒枣仁15g,柏子仁10g,桑叶10g,菊花10g,薏苡仁20g。3剂,大便通,燥结...
-
治幼儿肠炎 予以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患儿刘某,女性,1岁2月余,体重10.3千克,因发热、腹泻3天就诊。3天前患儿出现发热,腹泻日10余次,为糊状便,带黏液,但无脓血便。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1×1012/L,中性粒细胞82%。大便常规检验提示脓细胞2+。 诊断:肠炎。给庆大霉素、诺氟沙星、水溶性维生素静脉滴注,口服泻痢停、阿莫西林胶囊。因高热曾用过1次地塞米松2mg。治疗3天后热退、腹泻次数逐渐减少,但4天后腹泻加重,8~10次/日,泻下黄色稀便,每次量少,有黏液,无脓血便,便时啼哭,口渴喜饮,纳差,无恶心呕吐,小便量少,...
-
中医“脱肛”升阳益气为第一大治法
脱肛,又名直肠脱垂,临床主要表现为排便用力时直肠脱出肛外,部分患者还伴有粘液血便、便秘、肛门部位坠胀等症状。本病中医也称“脱肛”,升阳益气为第一大治法,临床研究发现,以下方法对治疗该病有较好的辅助作用,供参考。 方一 云南白药8克,五倍子、煅牡蛎、煅龙骨各12克,枳实3克,共研细末。先以3%温盐水坐浴,再外涂石蜡油,然后取药粉均匀地外扑直肠粘膜面,手法复位后卧床休息1小时,一般连续使用3-5次可治愈。 方二 取鱼腥草60克,野菊花根50克,赤石脂、伏龙肝各40克,水煎取汁,放入浴...
-
消便秘立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候某,女,53岁,2012年8月初诊。 主诉:便秘1年。患者近1年来,大便秘结,数日不行,脘腹胀满,便时用力大便难出,汗水淋漓,痛苦不堪。四处求医,多方治疗,终难收效。观前医多用四磨、 承气、平胃散之属,也有用麻仁丸之类,药后时有小效,但停药后便秘如故。 笔者观其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烦不欲食,六脉沉弱无力,舌淡苔薄白。此属气虚之候,气虚则大便无力推送,致使浊气在下难以升提,故气滞肠胃, 腹胀满闷,大便艰涩,断然治以补气为法。立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组方:黄芪50克,党参15克,白术...
-
结肠癌 治法益气运脾 养血润便
阚某,男,70岁,山东青岛人,2007年12月18日初诊, 自述结肠癌术后2年余。刻下:胃痛,甚则夜间胃痛致醒,纳呆,体重下降,右侧腰疼,叩击痛,手脚凉,大便秘结如羊屎,日一次,小便色黄,小溲时痛。2007年11月27日检查:糖类抗原242:19.81IU/mL↑;癌胚抗原:4.98ng/mL↑尿潜血(3+)。2006年12月出院诊断:结肠癌术后、结肠息肉、高血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心脏支架术,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痔疮术后。 望之面色晦滞,舌质紫暗,中有深裂,苔薄白,脉弦滑,重按少力。...
-
健脾益气治大便经常秘结10余年
患者,女,67岁。2006年5月20日初诊。大便经常秘结10余年,时轻时重,重时自行口服通便灵、三黄片等通便泻下药及中药番泻叶代茶饮治疗,症状暂时缓解。近1年来便秘症状加重,服上药效果亦不显,遂要求服中药调理。症见大便秘结,五六日一行,但大便并不干硬,肛门内有物坠感,数至厕而不得便或大便量极少,伴有胸脘满闷,身疲乏力,声低懒言,纳食乏味,舌质暗淡,少苔,脉细弱。辨证: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治法:健脾益气,升阳助运。处方:黄芪30克,白术12克,党参15克,当归12克,陈皮10克,升麻12克,柴胡12克,山药1...
-
补气滋阴增液治气虚津亏所致的便秘
处方:黄芪30克,生白术40克,党参30克,熟地80克,当归20克,女贞子30克,桑葚子30克,柴胡15克,升麻10克,黑芝麻仁70克,枳实20克,火麻仁30克,甘草6克,蜂蜜100毫升。 服法:诸药文火慢煎2小时后取汁加入蜂蜜,待微温时服,每日2~3次。每日1剂,连服1周为1疗程。 说明:本方补气力足,滋阴增液力强,对老年人因气虚津亏所致的便秘效果较好。曾系统观察过13例,均在用药3剂后大便下行,服药1周后大便通畅。但要求至少要连服两个疗程,大便通行正常后,每日还坚持服药1个疗程,坚持半年以上者,基本能保...
-
便秘为大便秘结不通 调胃承气汤
便秘为大便秘结不通, 每次解出量少,或排便间隔 时间延长,少于2天1次, 甚至排便困难、少有便意。 中医古代对此有多种描述, 如大便难、肠结、脾约、大便 秘、大便燥结、热燥等,它不 仅是排便的问题,有时也会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常会 导致患者出现纳差、心情烦 躁、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 还可能引发或加重其他疾 病如痔疮、肠癌及心脑血管 疾病等。 中医辨证治疗 实热型平素喜食辛 辣厚味,煎炒酒食,面赤身 热,口燥唇焦,喜冷恶热,小 便黄赤,腹满拒按,苔黄舌 红脉滑数。治以泻热通腑, 方可选大小承气汤、调胃承 气汤...
-
便血老人 让血得以固摄 补气养脾胃
有一些老人经常会莫名其妙发现自己有便血的情况,到医院检查也没发现什么毛病,特别是到了秋冬季节,气候干燥,老人更加容易出现这种大便出血的情况。面对这种无病的便血,其实可以选择一些中医中药的方法来调理。 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医院重症病房主任何启扬表示,老人出现肉糜便血多是由于脾虚不能摄血,容易出现面色■白、唇甲淡白,大便时肛门下坠感。便血的老人要适当地补气、养脾胃,让血得以固摄。 补气健中方:黄芪20克、白术10克、党参15克、升麻5克、血余炭10克、柴胡5克、槐花10克、地榆15克、仙鹤草15...
-
便秘大便难出治以补气为法
矦某,女,53岁,2012年8月初诊。诉近一年来,大便秘结,数日不可,脘腹胀满,便时用力,大便难出,汗水淋漓,痛苦不堪。观其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烦不欲食,六脉沉弱无力,舌淡苔薄白。一年来,多方医治,终难收效。观前医多用四磨、承气、平胃散之属,也有用麻仁丸之类,药后时有小效,但停药后便秘如故。余观其实属气虚之候,气虚则大便无力推送,致使浊气鄙人难以升提,故气滞肠胃,腹胀满闷,大便艰涩,断然治以补气为法。 立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50g,党参15g,白术20g,升麻3g,柴胡3g,当归18g,陈皮6g,枳实9...
-
便秘,结肠黑变病,健脾理气治则方药
肖某,男,64岁,于2018年9月16日初诊。患者诉既往便秘病史10年余,体现为大便3~5天1行,质干,呈羊屎状。曾长时间服用芦荟胶囊、三黄片、香丹清胶囊等药物时,服药时排便改进;一旦停药,症状同前。查结肠镜:结肠黑变病。考虑与长时间服用泻药有关。刻诊:近1周未排大便,伴腹胀、排便无力,口干;纳可,小便可,舌红,少苔,脉弦细。 确诊:(肠道津亏型)便秘(结肠黑变病)。 治则:滋水润肠,健脾理气。 方药:生地15g,玄参10g,麦冬10g,牛膝10g,当归10g,白芍10g,天花粉10g...
-
经常大便秘结 气虚便秘案
黄某,男,72岁,2007年6月3日首诊。患者三个月前做胃溃疡手术,近二个月来经常大便秘结,5~8天一次。现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口淡纳少,食则腹胀,虽有便意,难以排出,努挣乏力,挣得汗出短气,也未能排尽。便不硬,便后常是周身无力,难以站立,唇舌淡,舌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缓,血压95/55毫米汞柱。 处方:黄芪30克,新开河参15克,陈皮10克,生白术50克,当归身10克,日煎服1剂。 2007年6月9日二诊 大便3天1次,较易排,全身症状减轻,纳稍增,效不更方,再进6剂,大便2天1次,排出畅快,...
-
便秘老人采用理气润肠的治疗 服用双子仁茶
便秘在老年人群很普遍。有数据显示,大约每3位老人中,就有1人遭受便秘的困扰。年老体弱者往往有运动量少、脾胃功能减弱的问题,进一步造成机体气机不畅、肠道干涩。若长期使用刺激性泻剂,可能因损伤结肠、直肠肌而降低肠道肌肉张力,反而加重便秘。建议便秘老人采用理气润肠的治疗原则,可以服用双子仁茶来改善症状。 决明子6克、莱菔子6克、火麻仁6克,药品混合后捣碎,放入茶缸中,开水冲泡20分钟即可。每日1~2次,可连续服用2周。 决明子归肝、大肠经,具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作用。莱菔子归脾、胃、肺经,具有消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