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 第760页
-
快速治疗痛经的办法 敷脐疗痛经
痛经为女性常见病症。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郁不舒、气滞血瘀,或因寒凝经脉、气血不畅所致,当以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为医治。 云南白药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吐血、咳血、便血、痔疮出血、崩漏下血,支气管及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等。近几年来采取云南白药敷脐治疗痛经收到良好效果,方法如下。 取云南白药适量,用白酒调为稀糊状,敷于肚脐处,外用胶布固定,并用热水袋热熨肚脐处,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每日换药,连续3~5天。在行经前后或经期均可使用。...
-
血瘀型痛经山楂治疗佳品
中医认为山楂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是血瘀型痛经患者的食疗佳品。血瘀型痛经患者常表现为行经第1~2天或经前1~2天发生小腹疼痛,待经血排出流畅时,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且经血颜色暗,伴有血块。 患者可取完整带核鲜山楂1000克,洗净后加入适量水,文火熬煮至山楂烂熟,加入红糖250克,再熬煮10分钟,待其成为稀糊状即可。经前3~5天开始服用,每日早晚各食山楂泥30毫升,直至经后3天停止服用,此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即可见效。此法也适合月经不调、中医辨证为血瘀者。 专家提醒:孕妇出现早孕反应时,酸甜可口...
-
朱卓夫治疗妇女闭经的临床经验
朱卓夫(1893-1969),字先敬,湘潭县歇马乡人,师事湘乡名医易弗亥,熟读《伤寒论》、《金匮要略》诸经典医籍,临床实践每诊多验。施方喜用附子,有“朱附子”之称。处方宗验方,对时方亦择善而从,常化裁古方,独出新意。1957年,任湘潭市中医院业务院长,次年获省名老中医称号。1959年,受聘为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著有《临证心得》等。 现简要介绍朱老治疗妇女闭经的临床经验如下。 朱老认为,闭经的原因大抵分为血枯、血瘀、寒凝、热涸、痰阻、气郁和脾虚等七方面,故而常从这七...
-
痛经怎么办快速止痛 食疗九方
痛经是行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发生腹痛或其他不适,影响生活和工作。中医认为,痛经主要是由于妇女的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多因青年女性精神紧张而疼痛;或因郁怒,气机不利导致气滞血瘀,经血滞于胞宫,排出不畅而疼痛;或因经期感寒涉水,寒湿内侵胞宫,经血为寒湿所凝滞,排出不畅而疼痛;或因平素体弱,气血不足,行经后气血更虚,而致胞脉失养引起痛经。 痛经大多于月经前l、2天出现,常为下腹部阵发性绞痛,有时也放射至阴道、肛门及腰骶部,可伴有恶心、呕吐、尿频、便秘或腹泻等症状;疼痛剧烈时,可有面色苍白、手足冰冷、出冷汗,甚至昏厥的...
-
马堃补肾兼活血治疗不孕不育
马堃,1962年生,女,回族。中医妇科学博士,中药学博士后,主任医师,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妇科分会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妇科分会执行会长。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部),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26项;获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中华中医药学会一等奖1项;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3篇入选F5000论文,1篇被2018年《中国中医药年鉴》引用。 我在中医妇...
-
加味谷神增乳汤为基础加减治疗产后缺乳
肖承悰为萧龙友的嫡孙女及学术经验传承人,燕京医学流派主要传承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经验丰富,勤求古训,勇于创新。临床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重视“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对女性疾病的影响,治疗主张平调肾中阴阳,认为女子阴柔之体,用药宜平和,组方精巧,擅用对药,衷中参西。历代医家对产后缺乳的治疗以脏腑辨证为主,药食同用;基于“乳房乃宗经之所”的特点,注重引经药物的应用,配合针灸、按摩等疗法,尤其强调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的补泻。肖承悰治疗本病,从...
-
妇科月经病治疗中医医案3则
吴承玉教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学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她长期从事临床研究工作,对肿瘤病、风湿病、代谢病、妇科病的疑难病诊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她对妇科月经病治疗采用以血为本的方法,积有丰富经验,现举医案3则以飨读者。 验 案 举 隅 案例1 林某,女,32岁,2010年6月25日初诊。近1年来每次月经均推迟7-10 d,末次月经时间是6月17日,经量适中,挾有血块。面部黄褐斑,面色暗淡,腹胀纳少,腰膝酸软,情绪不稳,急躁...
-
白带病的分型治疗
白带病中医称为带下证,其临床表现为:带下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随其他症状者。治疗时,要根据发病原因分型施治。 1.脾虚湿盛: 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色白或淡黄、质黏稠、无臭味,面萎黄、四肢欠温、纳少便溏、舌苔白。宜用人参归脾丸治疗。 2.湿热型: 湿热下注:带下色黄量多、黏稠、有臭味,胸闷口腻、小腹作痛、小便黄赤、舌苔黄腻。治宜清热化湿,治疗用治带片或二妙丸。 湿毒:带下量多、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黏或如脓样、臭秽难闻,小腹作痛、烦热口干、小便黄少、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治宜清热解毒。可选五味消...
-
治疗白带异常_中医调理方
治疗白带异常:症状1:白带量多、色黄、黏腻、有臭味、或白带如豆渣样、有臭味、阴道瘙痒、尿频尿痛。 中医诊断:湿热带下,是由经期、产后或手术后感染所致。 食疗秘方:车前草炖猪小肚。 原料:鲜车前草60~90克(干车前草20~30克)、猪小肚2具(约200克)。 方法:将车前草、猪小肚洗净,小肚切成小块,加水、少量盐,炖半小时即可,饮汤吃猪肚。每日一次,连服数日。 治疗白带异常:症状2:白带多、白色或淡黄色,质稠、无臭味。 中医诊断:脾虚带下,由饮食不节、过于疲劳、思虑过度所致。 食疗秘方:白...
-
化瘀止痛 李瀚治疗原发性痛经方
河南名医治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方 处方:当归、柴胡、乌药、赤芍、香附各10克,益母草20克,川芎、桃仁、红花、川楝子、枳壳各8克,甘草9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理气活血,化瘀止痛。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症见经前1-2天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闷不舒,行经量少、色紫黯有小血块,四肢不温,舌质暗或有瘀斑,脉弦滑或涩。 创方者:李瀚 河南名医治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方 处方:肉桂、小茴香、当归、元胡、五灵脂、干姜各 8克,川芎、赤芍、茯苓各12克,甘草6...
-
痛经:调经治疗大法
中医认为经水出诸肾,意思是月经病和肾功能有直接关系,也和脾、肝、气血、冲脉、任脉、子宫相关。以玛丽为例,痛经主要是肾气亏虚、气血不足,加上各方面的压力,令肝气郁结,以致气血运行不顺,造成痛经。 现介绍6招简易的中医治疗方法,止痛效果立竿见影。 食疗方:当归30克,生姜20克,羊肉500克,葱、黄酒、花椒、盐等适量,共煮汤。待羊肉熟烂后,撒上胡椒粉,喝汤吃肉。经常吃可预防与治疗畏寒腹冷之痛经。 经验方:三七粉15克,肉桂粉30克,失笑散60克。共装胶囊,每日2次,每次5克。自行经前5天开始口服,至服完为止,可治行经有...
-
从伏邪理论探讨经前期综合征的治疗思路
伏邪, 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属于病 因学的范畴。 其理论起源于中医学四大经典之一的 《黄帝内经》 ,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冬伤 于寒, 春必病温; 春伤于风, 夏生飱泄; 夏伤于暑, 秋 必痎疟; 秋伤于湿, 冬生咳嗽” 。 其后经历代医家修 正发挥后, 得到不断发展, 至明清时代趋于成熟。 目 前, 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 原发性肾 小球肾炎、 儿童抽动障碍等临床疾病的诊疗, 并取得 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1-4] 。 经前期综合征 (pr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