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解 第38页

解 第38页

  • 阳虚感冒 芪附解表散寒汤

    阳虚感冒 芪附解表散寒汤

    组成及用法:熟附子6克,党参12克,黄芪12克,白术9克,桂枝9克,防风9克,羌活10克, 炙甘草6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阳虚感冒。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王锡章的经验方。身体素弱,易罹感冒者,若感冒持续日久不愈,身热轻而恶寒稍重,清涕多而痰色白稀,头身疼痛自汗出,神倦乏力,语声低微,舌淡脉沉无力者,用寻常感冒方药无效,用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类少效,用清热解毒方反重者,当属营卫不固,阳虚外感,宜用本方助阳解表。若兼少许郁热,咽喉微红不适,可加银花升清阳而解毒,勿用苦寒类。...

  • 发汗解表治感冒 羌防银翘散

    发汗解表治感冒 羌防银翘散

      组成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板蓝根3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荆芥10克,青果10克,甘草3克,芦根30克,竹叶10克。   功能发汗解表。   主治感冒。   用法每日1剂,凉水浸泡后水煎煮,早晚分2次服用。   方解外感病因主要为风邪,多于气候变化、寒热失常侵入致病。常由风邪夹杂时气侵入,无论夹杂温、燥、寒、湿均可以本方为主加减施治。   方中防风、荆芥、羌活为发汗解表之要药,使邪从汗解;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青果清热解毒;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竹叶增强其清热之功;芦根可清热生...

  • 化浊解毒 向新冠肺炎亮剑

    化浊解毒 向新冠肺炎亮剑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我国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医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虽然没有去武汉,也同样与疫情进行了殊死的较量;我虽然已不年轻,却同样与中医同仁们一起冲锋陷阵。在党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在新冠疫情考验我的时候,我用身躯和智慧为疫情防控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在这场全民皆兵的疫情阻击战中,我想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会为了疫情防控而奋勇向前。 1月27日,作为“河北省应对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

  • 发热病机复杂 热散病解案例

    发热病机复杂 热散病解案例

      发热病因众多,病机复杂。在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原则下,设法令其汗出,常取事半功倍之效。适度的保温促汗以降体温与一味冰冷降温有不同的结果。因为机体发热多为病理产热(不同于中暑的物理致热必用冰冷的物理降温法),用物理的“凉”对体温的“热”,只是寒热对流作用,又因其凉可收缩血管毛孔,抑制机体的自身散热功能,也影响体温中枢对体温的调节作用。   “体若燔炭,汗出而散”语出《素问·生气通天论》,意为发热很重,只要汗出,发热即可退...

  • 辛平宣肺解表治秋季感冒方

    辛平宣肺解表治秋季感冒方

    处方:淡豆豉、连翘各12克,桑叶、前胡、浙贝母、杏仁各lO克,牛蒡子、陈皮各6克,薄荷、桔梗各5克,甘草4 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辛平宣肺解表。 主治:秋季感冒,中医辨证为风热闭肺型,症见畏寒发热,头微痛,无汗,鼻塞,咳嗽,苔薄白,脉浮数。 姚健...

  • 柴葛解肌汤治疗寒颤高烧、寒热往来

    柴葛解肌汤治疗寒颤高烧、寒热往来

      明·陶节庵之《伤寒六书》中,曾载柴葛解肌汤一方,并说此方为阳明经而设。方中有柴胡、葛根、黄芩、芍药、桔梗、羌活、白芷、生石膏、大枣、生姜、甘草共11味药组成。笔者在临床中常用此方治疗邪在三阳经之病,对寒颤、高烧、寒热往来,头痛(包括痛在前额、双侧、颠顶、头后),口渴喜冷饮之症,效果显著。现附病案于下。   病案一   邱某,男,5岁。   诉:恶寒发热2天。烦躁、哭闹不休、口渴、频频欲饮、饮不解渴。曾连用抗生素3天,加服退热药物,其热势不减。家长遂抱来就医。   刻诊:体温39...

  • 发热发烧的中医药疗法详解

    发热发烧的中医药疗法详解

    【病因与症状】 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一般认为,正常健康人的体温保持在 36.2℃~37.2qC,当口温超过37.3℃、肛温超过37.6℃、腋温超过37.2℃ ,说明已有发热。根据发热的高低可分为以下几种:低热是指体温在 37.4℃~38cc,中等热度是指体温在38.1 o(=~39℃之间,高热是指体温超过 39.1 clC;根据致热原的性质和来源不同,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 1.感染性发热可以急性起病,也可以缓缓起病形成慢性感染。主要见于局部或全身性的各种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病毒、肺炎...

  • 流感伤寒采用解表清里之剂 内外并调

    流感伤寒采用解表清里之剂 内外并调

      流感、伤寒等时感高热疾患恒多卫气同病之候,若能打破先表后里之成规,及时采用解表清里之剂,内外并调,多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国医大师朱良春认为治外感高热,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先发制病;攻病宜早,达邪为先,集中兵力,挫其锐势,阻断传变。这与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姜春华教授倡导之“截断、扭转”之说甚合。   在朱良春学术思想基础上,笔者应用其理论治疗包括传染病在内的感染性疾病的“脓毒症”,意在“早期截断,防治传变”;经临床证明,对&ld...

  • 清热解毒祛暑 治夏季感冒

    清热解毒祛暑 治夏季感冒

      感冒是因流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身体过度疲劳、着凉、抵抗能力低下时容易感冒。患者有咽喉发痒、鼻塞、流鼻涕、咳嗽、咳痰、头痛、发热、全身疲倦、四肢酸痛等症状。   原料西瓜、番茄各适量。   制法西瓜取瓤,去子,用纱布绞挤汁液。番茄先用沸水烫,剥去皮,也用纱布绞挤汁液。二汁合并,代茶饮。   功效清热解毒、祛暑化湿。治夏季感冒,症见发热、口渴、烦躁、小便赤热、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 仲景发汗解表法诊治思路析

    仲景发汗解表法诊治思路析

    感冒,为感受冒犯外邪之意。感受外邪而常表现为表证,因此为医者,当能治表证,善治表证。 仲景《伤寒论》中处处告诫我们有表先解表,或表里双解,为表证的治疗原则。强调先解表的条文有:46条“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56条“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152条“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164条“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170条“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

  • 春季用养生茶 疏风解表防感冒

    春季用养生茶 疏风解表防感冒

    喝茶是养生的好办法,春季选茶大有讲究。专家建议,此时宜喝花茶,因为春季人体阳气的生发需要依赖肝气的疏泄作用,玫瑰花、茉莉花等花茶都有疏肝理气的功效,有助于舒达肝气、调和气血。此外,巧用养生茶还能疏风解表,预防感冒。 1、太子参大枣陈皮茶 太子参 15克,大枣 5枚,陈皮3克。将太子参、大枣洗净,连同陈皮共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取汁,代茶饮。有理气和胃的功效。 2、玫瑰茉莉花茶 玫瑰花1克,茉莉花1克,红茶3克,冰糖适量。上述用料一同放入茶碗,加入沸水,加盖3~5分钟即成。有疏肝理气的功效。 3...

  • 感冒初期按摩几个穴位缓解

    感冒初期按摩几个穴位缓解

    春季气候多变,很多人容易感冒,这段时期,除了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感冒外,感冒初期也可按摩几个穴位缓解感冒症状。 如果想达到预防感冒的目的,可以每天用手指按摩迎香(鼻翼旁的鼻唇沟凹陷处)、合谷(手背虎口处,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处)、足三里(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2-3次,每穴3-5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皮肤微红为度,也可以每天用艾条灸足三里5-10分钟。 如果已出现感冒症状,如咽部不适、喷嚏、鼻塞流涕、呼吸不畅、咳嗽、轻度畏寒和头痛,但是尚没有发热时,可以配合按摩以下六个穴位:上...

  • 春季感冒关节炎 推拿缓解

    春季感冒关节炎 推拿缓解

    春季气温变化大,干燥多风,北方多沙尘、南方多阴雨,这样的气候极易引起感冒、关节炎等疾病,不慎患病时用中药、推拿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 【感冒】 风寒感冒 主要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咳嗽,流清涕等。治宜辛温解表,方用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各30克,甘草15克,水煎服。此方适用于虚人感冒,素体实热者不适用。 风热感冒 主要表现为身热重,微恶风,面赤,咳嗽,咽喉痛,流黄涕等。治宜辛凉解表,方用连翘、金银花各30克,苦桔梗、牛蒡子、薄荷各18克,竹叶、荆芥穗...

  • H7N9禽流感中医医疗救治方解

    H7N9禽流感中医医疗救治方解

    注:1.流程图中,专家共识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医疗救治专家共识(2014版)》。   2.对于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不高或者降低的病例,应当行甲型流感或H7N9禽流感病原学检测。具备PCR检测条件的,应行H7N9或H7核酸检测。不具备PCR检测条件的,可先行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   3.早期患者检测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在病原学检测的同时,可参照时行感冒中医治疗方案辨证施治。   4.甲型流感或H7N9禽流感病原学检测阳性或病原学检测虽为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的病例,应当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参照...

  • 刮痧缓解感冒症状独特疗效

    刮痧缓解感冒症状独特疗效

    感冒是呼吸道常见疾病.四季均可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卫外功能减弱而导致风寒、风热、暑湿外感等.常见有头痛、四肢酸痛、发热、畏寒、乏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伴有食欲差、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刮痧对缓解感冒症状有独特疗效.刮痧部位依据症状不同也有所不同. 头痛 刮痧时以头顶的百会穴为中心.分别向前至前额的神庭穴、后至枕骨凹处的风池穴,左、右刮拭至太阳穴. 咳嗽 以胸部刮痧为主.由内而外。从任脉天突穴刮至肺经中府穴. 呕吐 主要是肚脐上4寸的中脘穴和胃经的足三里穴. 发热 刮颈...

  • 感冒头痛鼻塞按摩消除或缓解

    感冒头痛鼻塞按摩消除或缓解

    感冒往往都是因为机体免疫力低下又感受外邪,从而产生一些不适的症状,像头痛、鼻塞等等。通过按摩可以消除或者缓解这些症状和临床表现。 喷嚏鼻涕全清除 首先按揉迎香穴,迎香穴在鼻翼两旁,按住后力量稍轻,两个手指相对向中间用力,鼻子有一定的酸胀感。然后按揉四白穴,四白穴在眼眶下正中下横一个大拇指的距离,操作方法和迎香穴一样。第三按揉风池穴,从耳根下向后脑方向移动,有个窝,窝上面是一块高的骨头,这个窝的位置就是风池穴,按住风池穴位以后向上顶。 头痛、浑身酸痛乏力 这些可以从面部到头部再到背部按摩,一般从面部开始,...

  • 辛温解表治感冒方

    辛温解表治感冒方

    处方:茯苓12克,防风、柴胡、前 胡、枳壳各10克,羌活、荆芥、独活、 川芎各6克,桔梗5克,甘草4克。 加减:体虚乏力者,去荆芥、防风, 加党参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辛温解表。 主治:感冒,中医辨证为风寒湿型, 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楚,无 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舌淡,苔白, 脉浮紧。 韩平...

  • 感冒症状中医缓解有妙方

    感冒症状中医缓解有妙方

    要想感冒症状快点缓解,不妨试试以下几种中医疗法,简单又有效。 感冒头痛: 葛根汤去风寒 感冒时头痛难受,大脑昏昏沉沉的,中医开方以葛根汤最为常见,能解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肩颈紧绷等症状。不过,葛根汤成分l中的麻黄碱会加强心肌收缩力,使用时请避免服用具有强心作用的洋地黄类心脏病药物。 川芎搭配菊花也能上清头目,以500毫升开水冲泡各3克的川芎、菊花饮用,对缓解头痛或偏头痛很有帮助。购买时选择淡黄色已经晒干的杭白菊,而不能是新鲜的黄菊花。 此外,可以试试按压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发际与脊椎外侧筋处) 及合谷穴(手掌...

  • 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妙方方解

    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妙方方解

    某日翻看验方书籍 ,忽见治疗流行性出血 热之药方,其辨证施冶 之精确、用药之精炼、 剂量之适中,不禁慨然 赞叹,如此妙方,当以 普及。 处方及用法:石膏 120克,知母10克,水牛 角60克,生地30克,丹 皮10克,赤芍10克,白 茅根60克。水煎服,每 日1剂(重症者2剂), 日夜连服。 方解:方中用大寒 且量大的生石膏配以知 母以清阳明气分之热, 为白虎汤之意;用水牛 角代替犀牛角,并配加 生地、丹皮、赤芍以清血 分之热,为犀角地黄汤 之意;重用白茅根以止 血。诸药合用,共处奏清气 分、血分之邪热并止血之...

  • 对付上感 清热解毒是关键

    对付上感 清热解毒是关键

      因为雾霾天气等原因,近期时令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比较常见,不少人会出现发热面赤、烦躁口渴、咽喉肿痛等症状。   据专家介绍,上感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该病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常于人体抵抗力降低,如受寒、劳累、淋雨等情况下,在人体内乘机迅速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感染。   对付上感,清热解毒是关键。在“清热解毒”类中成药注射剂中,痰热清历年来名列前茅。痰热清注射液是由上海凯宝独家生产的现代化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第一批按指纹图...

  • “清热解毒”痰热清注射液

    “清热解毒”痰热清注射液

      春季是感冒高发季节。春天气候干燥、天气变化反复无常影响到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不少患者咽喉干燥疼痛,所以该阶段以痰热清注射液为代表的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成药获得了广大医患的认可。   痰热清注射液是由上海凯宝独家生产的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第一批按指纹图谱检测技术生产的中药注射剂。其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化痰,对于由流感引起的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有很好的疗效。痰热清注射液上市十年来由于其安全系数高、疗效显著获得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认可,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防止流...

  • 春天易外感 解表药膳

    春天易外感 解表药膳

    春天天气多变,人易外感,初起及调护可借助解表药膳帮助恢复健康。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膳,谓之解表药膳。 当外邪(风、寒、暑、湿、燥、火)侵犯人体时,首先伤害皮毛、肌肉、经络等人体的浅表部位,外感病的初期,正气未伤,邪气轻浅,属于表证。可用解表发汗之法,祛邪外出,防止病邪深入,使病早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对汗法早有论述。在中医治疗&l...

  • 解表退热法 和解退热法 发热证治

    解表退热法 和解退热法 发热证治

    王阶,男,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从事中医学临床与研究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中医证候的规范化研究等。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编著作多部。 发热是指体温高于正常的一种病症,临床较为常见,所以以发热为主症的疾病,古人早就有所认识。中医治疗发热的理论完备,方药多样,有其独特之处,至今仍如明珠在椟,薪火相传。 发热证治 根据与发热相关的各家理论,并参考秦伯未先生的《种种退热治法》,以下总结...

  • 登革热预防详解 中医调理偏方

    登革热预防详解 中医调理偏方

      截至10月23日零时,广东登革热病例逼近4万例。10月1日至今,广东的登革热病例数曾经一度连续保持在日增1000例以上。从10月19日以来,广东省连续报告日新增病例均低于千例,显然,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专家研判认为,目前,广东省大部分地区气温略有下降,雨水较少,有利于控制蚊媒;全省仍处于疫情高发期,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务必保持高度警惕,密切关注疫情变化,防止疫情反弹。   对于今年突发的登革热疫情,不少市民都有疑问:为何今年的疫情比往年严重许多?专家表示,其实登革热在广州已有20年的发展历史,今年的登革...

  • 受寒感冒 外邪乘虚而侵治宜散寒解表

    受寒感冒 外邪乘虚而侵治宜散寒解表

    曹某某,女,55岁。2012年2月10日初诊。 患者平素体虚易患感冒,一周前劳作后当风受寒,自觉畏寒肢痛,关节酸楚,鼻塞头痛,自服感冒冲剂、复方大青叶、康泰克等药物,症状未见减轻,又出现阵阵汗出寒战,体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缓。血、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依据症状舌脉,辨证为气虚失固,外邪乘虚而侵,营卫失调。治宜益气固表,散寒解表。予辛透化湿汤加减。 处方 黄芪30克,炒白术15克,防风15克,紫苏叶15克,羌活15克,荆芥15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太子参15克,甘草10克。4剂。水煎服...

  • 了解感冒 早春防治感冒

    了解感冒 早春防治感冒

    每到冬末春初时节,感冒患者就明显增多。遇到因感冒就诊的患者,听到最多的就是“不用检查了,简单的感冒而已,给我打一针吧”,更有甚者说“我知道自己的情况,直接打针,药下重点”……感冒确实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疾病,但大众对感冒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呢? 大众对感冒认识的误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感冒是一种简单的疾病;治疗感冒不需要检查;输注药物后感冒就能很快治愈等。 在临床上,感冒确实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久拖不治有可能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早期的感冒...

  • 表里双解退热法

    表里双解退热法

    表热当汗,里热当清当下,这是大法。假如发热时表里证俱见,或传变后表证未除,又见里证,可以疏表清里或汗下同用,称做表里双解法。 例如三黄石膏汤治表里、上下均热,脉象洪数,用麻黄、豆豉解表热,石膏、山栀、黄连、黄芩、黄柏清内部上中下三焦之热。再如上面提到的凉膈散,用薄荷、山栀、连翘、黄芩疏表清热,又用硝、黄攻下,都是表里双解。 比较复杂的如刘河间的防风通圣散,治疗寒热、目赤、鼻塞、口苦、口干、咳嗽、咽喉不利、便秘溲赤等,用麻、防、荆、薄宣肺散风,芩、栀、翘、膏、滑石清里热,硝、黄泻实通便;又因饥饱劳役、气血拂郁,加...

  • 夏 季 解 暑 化 湿 小 单 方

    夏 季 解 暑 化 湿 小 单 方

    夏季,老幼体弱者受夜寒,或喜食 瓜果冷饮,很容易导致胃肠道疾病。轻 者全身酸懒不适,重者发热、头痛、身 痛、腹泻。有些小单方在夏季应用,解暑 防病效果很不错。 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全 草,其味辛、性温,有散邪化湿、和中止 呕、理气开胃之功效,其水煎液还有抗 真菌、抗病毒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夏 伤暑湿、寒热头痛、胸脘闷胀、恶心呕吐 腹泻等症。用法为每次3~9克,水煎服。 如有鲜藿香更好,可加量至15~25克。 佩兰为菊科植物佩兰的全草,其 味微苦、性寒,有发表祛湿、和中化浊、 解暑醒脾之功效,多用于治疗伤暑头...

    精品偏方 2024-03-08 9 0
  • 和解退热法

    和解退热法

    发热证中有忽寒忽热,一天内可以数次发作,称为“寒热往来”。系外邪由表传里,界于半表半里的少阳经,故《伤寒论》称为“少阳病”。……同时伴见胸胁痞满,心烦呕恶,口苦咽干,目眩耳聋等证……所说和解,是和其里而解其表,和其里使邪再内犯,解其表仍使邪从外出,含有安内攘外的意义,目的还在祛邪。所以小柴胡汤用柴胡、黄芩清热透邪,又用人参、甘草和中,佐以半夏、姜、枣止呕而和营卫。这方法不仅用于外感发热,内伤杂证出现不规则的寒热往...

  • 中暑诱发因素 中暑预防缓解药膳

    中暑诱发因素 中暑预防缓解药膳

    一、疾病概述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中暑的发生不仅和气温有关,还与湿度、风速、劳动强度、高温环境、曝晒时间、体质强弱、营养状况及水盐供给等情况有关。  二、诱发因素 中暑的发生不仅和气温有关,还与湿度、风速、劳动强度、高温环境、曝晒时间、体质强弱、营养状况及水盐供给等情况有关。据实验,导致中暑发生的条件:①相对湿度85%,气温30-31℃;②相对湿度50%,气温38℃;③相对湿度30%,气温40℃。 三、起...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