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第42页
-
牛黄上清丸,牛黄解毒丸与牛黄清火丸
说到牛黄上清丸、牛黄解毒丸与牛黄清火丸这三种中成药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其功效相似,常用于人们的实热(实火)证候。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来选用这三种不同的中成药呢?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下这三种中成药的区别。 牛黄上清丸 为非处方药,带有OTC标识,其安全性比较高,组方成分中不含有特殊中药(如雄黄)成分,适用人群比较广泛,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服用。牛黄上清丸药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散风止痛之功。常用于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口干口苦、牙龈肿痛、大便燥结等症。...
-
介绍几则排解春困的方剂
春季体内代谢比冬季 加快,人体大脑供氧自然 不足,于是产生嗜睡、疲 困、乏力症状。中医认为, 春季宜补肝。因肝血不足, 或摄取不当、积劳内伤,均 可导致气虚,使人感到精 神疲乏、四肢乏力、懒言、 易出汗等春困症状。此时, 应选择些甘平益气、养血类 补品,以益气补虚。使人们 顺利度过春困时节。现介 绍几则排解春困的方剂: 1.芪精大枣汤:黄芪 15克,黄精10克.大枣6 枚。水煎服。适用于治疗气 虚体弱,倦怠乏力等症。 2.补脑提神羹:银耳6 克,猪脑2副,黑木耳6 克,香菇6克,鹌鹑蛋5 只。将银耳、香菇发水,...
-
化风双解散 本方主治解析
组成及用法:防风6克,连翘6克,当归6克,生地黄15克,泡参15克,徐长卿9克,熟大黄6克,荆芥6克,麻黄5克,苍术9克,炒栀子6克,蝉衣9克,薄荷6克,地肤子12克,竹叶6克,甘草9克,原为散剂,现水煎每日1剂分3服;或为水滴丸或为蜜丸皆宜。 主治: 一般风热壅盛、表里俱实、气血怫郁之证。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石恩权的经验方。本方疏风解表,清热通便,凉血活血,临床见憎寒壮热无汗,头目昏眩,目赤肿痛,咽喉痛,口苦口干,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弦数有力,举凡普通感冒、疫毒感染、诸多内脏炎症、...
-
十全育真汤临证验案 张锡纯原解 陈宝贵心解
张锡纯原解 十全育真汤出自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治阴虚劳热方中,此方主治虚劳证,症见肌肤甲错,形体羸瘦,饮食不壮筋力,或自汗,或咳逆,或喘促,或寒热不时,或多梦纷纭,精气不固,脉见弦数细微等。其方药由野台参四钱、生黄芪四钱、生山药四钱、知母四钱、玄参四钱、生龙骨四钱、生牡蛎四钱、丹参二钱、三棱钱半、莪术钱半组成。加减为:气分虚甚者,去三棱、莪术,加生鸡内金三钱;喘者,倍山药,加牛蒡子三钱;汗多者,以白术易黄芪,倍龙骨、牡蛎、萸肉各一两煎服,汗止后再服原方;先冷后热而汗出者,其脉或更兼微弱不起,多系胸...
-
甘姜苓术汤速除“无解”痛
我1999年从中医药院校毕业后一直在媒体从事编辑工作。虽然没有成为一名中医大夫,但常把学到的中医知识应用到自己和照顾家人上,屡屡受益。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中医药的信任和依赖更是与日俱增。而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亲身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神奇。 痛不知所起,一波三折终消解 今年5月初,我因重感冒用西药泰诺发汗太过,动辄汗出淋漓,怕风。11日恰遇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张英栋医生来京出差,遂将症状和原委告知。察舌按脉后,予桂枝汤方(桂枝12克、赤芍15克、生甘草8克、大枣20克、生姜12克)两剂,嘱&ldquo...
-
方剂解读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的主要作用是温经通阳、散寒通痹,即温阳、通阳、升阳、补阳,临床应用并不局限于太少两感证,更不必拘泥于有无发热恶寒之表证,举凡风寒身痛、暴哑咽痛、冷风头痛、风寒齿痛等诸多病证,使用本方均收卓效。 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是临床常用经典经方,现就该方的主治、方解、加减化裁及临证运用心得等进行解析,并附验案二则。 方剂解读 原文:《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麻黄二两(去节)(6g),细辛二两(6g),附子一枚(炮...
-
小儿舌下囊肿 清热解毒化痰活血方
笔者自拟清热解毒化痰活血方,治疗小儿舌下囊肿多例,效果满意。 所治患儿年龄3~5岁,病程3个月至一年。临床表现:舌下见1~2个囊肿,质软、边缘清楚微触痛。逐渐增大,妨碍言语、咀嚼,舌被囊肿挤歪斜。穿刺及手术后一段时间囊肿又起,舌苔白厚稍黄,舌质暗脉滑。 方药组成:金银花3克,夏枯草5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甘草3克,半夏6克,炒白芥子3克,紫背天葵3克,姜黄3克,陈皮3克,舌蛇草6克,山甲珠3克,山慈姑3克,土鳖虫3克,炙僵蚕3克,水蛭2克。上药研为细末,装胶囊吞服。每两日一剂,每日服3次,连服5剂...
-
顽固性反复解黏液便 治验方
笔者曾治一位60岁老年妇女,患者自述反复解黏液便2年,病程中服用过大量中西药物,但效果不明显。症见肠鸣腹痛,痛时欲泻,泻后痛减,大便色白如鱼脑,日大便7~10次,伴有脘腹痞满、神疲乏力、面色苍白、食纳呆滞、小便清长、形寒肢冷、腰膝困痛、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象沉迟。腹部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大便化验及结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从其症见肠鸣腹痛、痛时欲泻、泻后痛减、脘腹痞满、神疲乏力、面色苍白、食纳呆滞来讲,当属肝郁脾虚、水湿内困的痛泻,治当疏肝健脾、渗湿止泻,属痛泻要方的主治范围。从其症见脘腹痞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