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 第89页

大 第89页

  • 护士邓忠英:用平凡书写伟大

    护士邓忠英:用平凡书写伟大

    “护理工作都是些婆婆妈妈的事情,我还有很多地方没做好,也还有很多患者在提出不足,没什么好宣传的。”当听说单位要把自己推举为“最美护士”的候选人时,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中医医院内二科护士长邓忠英如是说。 然而,上至医院领导,下至身边的同事乃至患者,只要是了解邓忠英的,都知道这并非她虚假的推诿之辞,而是她一贯以来的性格和做派。邓忠英不要荣誉,荣誉却从未离开过她。近些年来,邓忠英先后获得了“省优秀护士”“县优秀护士&...

    养生秘方 2024-03-06 13 0 护士
  • 近代两大中医正骨帼国名家

    近代两大中医正骨帼国名家

    在我国近代有两位中医正骨巾帼名家,她们同是中医正骨世家,同是世家五代传人,同是正骨帼国名将,都任正骨医院院长,都受国家领导接见,都献家传秘方于世。 西郭家,东罗家,是中原大地两大中医正骨世家。西郭家,就是豫西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郭氏正骨;东罗家,是指豫东商丘市夏邑县罗楼罗氏正骨。两家都是赫赫有名的骨科世家,都有二百多年家族传承历史,都有独特的正骨绝技,都是医德高尚的骨伤病高手,都受邀给党和国家领导人看过病,都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都发展成全国知名的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 郭氏正骨—&mda...

  • 淡泊名利甘为人梯 张其成忆国医大师王玉川

    淡泊名利甘为人梯 张其成忆国医大师王玉川

    国医大师王玉川教授驾鹤西去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教授郭霞珍怀着对恩师的感恩与怀念,向笔者讲述了她记忆中的王玉川。 治学严谨 言传身教 郭霞珍回忆,王玉川几乎每天都泡在办公室或图书馆里,就连寒暑假也都用来查阅文献,研读中西医药的各类相关书籍,抑或备课抑或写作之中,留下了几十本读书笔记。在郭霞珍为笔者展示的王玉川手写笔记中,可以看到,泛黄的本子上字迹工整,条理清晰,备注明确,该句出于何处,由何人所写,写于何年何月,一目了然。很难想象在没有便捷的电子信息检索系统的时代,查阅如此丰富且细致的资料需...

  • 国医大师郭诚杰 针药并用 疏通补调

    国医大师郭诚杰 针药并用 疏通补调

    •从“疏、通、补、调”出发,郭诚杰认为乳腺病的病机以气血痰湿火瘀阻为多,在以调肝为先的基础上,配合脏腑辨证和气血辨证处方用药、选穴,或疏肝理气,或化瘀散结,或祛痰清热,或健脾利湿,通经活络。 •对于内伤杂病者,郭诚杰在辨证基础上,以“疏、调”为先,先以方药疏调肝气,人体气机枢纽之肝气调顺,则其他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才可有序进行。对内伤杂病,不论病症归属何经,常配以肝经原穴太冲和募穴期门,以理肝气、平肝风、调肝血。 国医大师郭诚杰教...

  • 孟如:50余载明理精诚成大医

    孟如:50余载明理精诚成大医

    孟如教授是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云南省名中医。她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3年,为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金匮要略选读》主编。孟如教授对中西医结合诊治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类风湿关节炎、重症肌无力等疑难病症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疗效也有一定知名度。 机缘巧合 体育尖子“误闯”中医路 孟如1937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书香门第,她的母亲是一位毕业于南京金陵女中的开明女性,孟如中学时代就读于华美女中,...

  • 四点减缓“大脚骨”发展

    四点减缓“大脚骨”发展

    拇外翻俗称大脚骨,主要表现为脚的大拇指向外侧偏移,而第1掌趾关节隆起。随着年龄增长,拇外翻畸形程度的加重,会产生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拇囊炎肿、爪形趾、鸡眼、脚垫等。如果症状较轻,在初期可换穿宽头的鞋子、拖鞋,或温水泡脚及穿着有弧形的足弓垫,或是改穿脚掌心部分有支撑设计的鞋子。也可采取下列方法来减缓症状的发展。 1.赤足走:轻度拇外翻的患者,可以做赤足运动,如在家的地毯上(或在地上铺上褥垫)行走,可加强足底肌肉力量,延缓拇外翻恶化程度。 2.掰脚趾:每日用手指将大脚趾向内侧掰动,也可以有效的防止拇外翻加剧。 3.夹棉...

  • 不做医匠愿做大医的“最美医生”

    不做医匠愿做大医的“最美医生”

    面容清瘦的王茂泓不善言谈,平时话语不多,但他传授给学生的“医者”之义却令人振聋发聩——若仅是以医谋生,此为“医匠”,不足以言大医;若以医济世,无私奉献,则为苍生大医。 正是在这样的为医信条指引下,王茂泓多年的临床教学之路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2015年,他获得江西省“最美医生”称号。 王茂泓是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是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对象,曾获省卫生系统&l...

  • 国医大师贺普仁钟爱针灸文物和古籍

    国医大师贺普仁钟爱针灸文物和古籍

    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是我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时的评审专家,那时因为感到自己与贺普仁教授之间差距太大,还没有足够的自信前去拜访。直到毕业10年后才揣着已经出版的两本与贺普仁有关的小书,怀着几分惴惴不安的心情去见贺普仁。当我如约走进琉璃厂附近的一个四合院内,贺普仁正在给人看病,后来我才得知,贺普仁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为来自各方的病人义诊,我见到的只是无数次义诊中的一幕而已。待病人离去,我趁着贺普仁针还在手,就提出想体验一下针感,贺普仁为我扎了内关穴,进针轻灵无痛,针刺到位后似乎也没有更多的术式便静以留针,不一会儿针感出现并渐...

  • 写在国医大师裘沛然诞辰百年之际

    写在国医大师裘沛然诞辰百年之际

    裘沛然(1916年1月30日~2010年5月3日),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市裘市村。11岁师事姚江学者施叔范先生,1931年求学于一代医擘丁甘仁先生创办的上海中医学院,师事丁济万先生。1958年应聘进入上海中医学院担任教学工作,1984年后任上海中医学院专家委员会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上海文史馆馆员、《辞海》副总编兼中医学科主编,是全国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的导师之一。1979年后担任上海市市政协常务委员兼“医卫体委员会”副主任,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

  • 中医与治国之道 大医杨淮清

    中医与治国之道 大医杨淮清

    杨淮清简介 杨宣永(1868-1948年),名泳,字作舟,号淮清。清蓝翎候选巡检配邹氏,续弦邱祖芬。为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之父。 杨淮清自幼攻读书文,谙熟中医,常与乡人义诊。注重子女教育,不惜耗用大量资财输送子女出国求学,希望长大能报效国家。杨淮清思想开明,赞成民主平等,同情革命,支持反帝反封建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杨淮清还将家乡的“忠烈祠”改为“抗日阵亡将士忠烈祠”。1938年,他又将自己的小儿子杨白冰、小女儿杨白琳,送往延安投入抗日洪...

  • 中医界的风湿大家:朱良春

    中医界的风湿大家:朱良春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我国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这三类患者就有1亿多人,风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中医对风湿病的探索,有着悠久的历史,《素问》《灵枢》《金匮要略》对于痹痛的论述,代表几千年前中医先贤的深入研究,达到了相当高的理论和实践高度。但是,人们对这一类疾病的研究并没有完全穷尽。 中医界的风湿大家 中医界诊治风湿病,有很多著名医家,比如“风湿三老”“南朱北焦”等约定俗成的说法,在业界很有影响力。 &ld...

  • 国医大师李济仁家族的传承之道

    国医大师李济仁家族的传承之道

    现代中医药如何传承,怎么发展?从自身的传承之路来看,国医大师李济仁总结了四句话十六字:源于新安,立足国学,重视临床,走向科学。 李济仁垂髫病苦,又逢战乱,因缘拜师于新安“张一帖”第13代传人张根桂,立志以医道济人济世。张舜华先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世医第14代传人,2009年“张一帖”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济仁、张舜华双双入选国家非遗传承人,“国医双馨”一时传为美谈。而今,国医伉俪,同仁同...

  • 养生专家点评2011年度十大“控”

    养生专家点评2011年度十大“控”

    “汉语盘点2011”年度字词近日揭晓。“控”位列年度国内字首位。在养生保健专家看来,2011年也出现了很多有特点的、值得理性思考和重视的“控”,比如团购控、相亲控、加班控、萝莉控、养生控等,其中不少对身心健康都有一定影响。也许你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也许你正在步入其中,也许你刚刚从他们中间走出来,但是无论你是哪一类“控”,不妨随我们一起重温以下2011年度十大“控”。看看你真正了解多少,又能学到哪些...

  • 刮痧疗法的两大作用和机理

    刮痧疗法的两大作用和机理

    刮痧是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利用刮痧板和特制刮痧油,刮拭经络穴位或某处皮肤,通过良性刺激,使刮拭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现代医学证明,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痛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治疗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

  • 防秋寒 四大装备不能少

    防秋寒 四大装备不能少

      深秋气温变低,风也寒冷起来,很多人为了增加身体抗寒能力,相信冻一冻有助于增加皮肤黏膜对寒冷的耐受力,有利于提高抗病能力。但是中医专家却提醒:“秋冻”是指适量、适时逐渐添加衣物,并不是说明天气很冷了却不添加衣物。尤其对于老人、小孩和体弱多病者来说,体温调节功能下降或不健全,更该及时添加衣物。以下是中医专家在深秋给读者养生的几个装备提醒:   装备1:保暖袜   养护部位:涌泉穴   俗话说,寒从脚底生。寒露过后,更要注意脚部的保暖。爱美的女性尤其要给自己提个醒,追求裸露的美,将是双脚在秋...

  • 两类人群体内湿气大

    两类人群体内湿气大

    中医认为,立秋到秋分之间的时节属于“长夏”。湿为长夏主气,但是每年长夏又和“秋老虎”相应,所以此时湿热邪气易侵犯人体乙 我国许多地区在长夏又闷又热,潮湿的天气令人难以忍受。不少人还会出现头晕、犯困、身上乏力、吃饭没胃口、拉肚子等多种不适。从中医临床上看,由于体内湿邪与自然界湿气的内外双重影响,有两种“湿性”体质的人在长夏多湿之季是最难熬的,其调治方法如下。 痰湿体质,痰湿体质的人一般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体形偏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

  • 学唱京剧大有益

    学唱京剧大有益

    很多老人退休后,都会迷上京剧,或参加戏迷、票友的演唱活动,吹、拉、弹、唱、打,气氛热烈而欢畅,无不尽兴而归;或独在室内操琴诵吟,自拉自唱,怡然自得;或欣赏电视中的京剧节目,边看边听,摇头晃脑和着节拍敲击打板,从中得到无限乐趣。我的邻居王大爷,年已七旬,仍每周2次坚持去老年大学唱戏,精神头越唱越足。 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主任王长松医师认为,唱戏是项很好的养生健身活动,看起来只是口腔运动,但实质是全身运动,各器官都参与。经常唱戏能把血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使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

  • 我国九大民族医学

    我国九大民族医学

    藏族医学。藏医学有12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其理论体系是“隆、赤马、培根”,即“风、胆、痰”三元素学说,在诊断方法上尤其重视脉诊和尿诊,治疗方法有内服、外用、放血等。 蒙古族医学。公元13世纪至16世纪是蒙医学的形成时期,蒙医骨伤科有独到之处。1330年忽思慧用汉文编写的《饮膳正要》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较完整的营养学专著。蒙医理论方面形成以“三邪”学说为主要内容的理论体系,治疗方面可分为饮食、起居、药物、外治四种疗法,称“四对治&rd...

  • 大好春光荡秋千

    大好春光荡秋千

    明媚的阳光,和煦的春风,在大好春光中荡秋千绝对是一件充满诗意的好玩事儿。其实,荡秋千不仅好玩,而且对人的身心健康也有诸多好处,尤其对锻炼人的人体平衡,效果甚佳。 身体平衡性比较差的人,大都会晕船、晕车,但其实晕船晕车并非不能“治愈”,荡秋千就是一种方便操作、简单快捷的“治愈”晕船、晕车的好办法。人们在荡秋千时,人的位置前后摇摆,逐渐变化,会给人内耳的感知神经带来一定的刺激,一段时间后,人的内耳感知神经对摇摆、速度变化等运动状态渐渐适应,逐渐“脱敏&...

    养生秘方 2024-03-06 12 0
  • 大家都有病 好心态是医生

    大家都有病 好心态是医生

      《大家都有病》是台湾漫画家朱德庸的又一力作,讲的是都市人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因压力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而造成种种笑话和悲剧……   朱德庸说,我们碰上的,刚好是一个物质最丰硕而精神最贫瘠的时代,当我们“进步”太快的时候,只是少数人得到财富,多数人得到心理疾病罢了。   被都市化了的现代人群,出门即面临交通压力、就业压力、学习压力……于是,焦虑、神经衰弱等心理症状不禁于人生的各个拐点如影随形。心理专家指出,性格内向的人往往不...

  • 笑的六大保健功能

    笑的六大保健功能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笑是生活和生命的组成部分,笑是生活和生命的需要,笑也是人类良好心境和美好情感的外在表现。而且笑对人体有许多保健功能,现介绍如下:   强心健脑   笑像做体操一样,使心跳加快、血液畅通、增强心肌功能的同时,把氧气和活力送进大脑,使大脑皮层兴奋,脑部功能增强。   促进呼吸   据观察,笑可使胸部肌肉运动增加,肺部扩张一倍,使呼吸变得深而均匀,还可增强咳嗽的自我保护效应,使支气管腔内的痰液顺利咳出,使呼吸道畅通无阻。   有助美容   心理学家埃克曼说,人笑时能释...

  • 曾国藩的6大养生观

    曾国藩的6大养生观

      曾国藩,清末湘军将领,湖南湘乡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影响、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曾国藩自幼聪颖好学,16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饱尝了“十载寒窗无人间”的艰辛与孤寂,清苦的读书使他常常感到“耳鸣不止,稍稍用心,便觉劳顿”。但那时由于心高气旺,没有注意到身体的文弱会对他的事业有什么影响。后来由于他承担的事情愈来愈繁重,此病竟成了困扰他一生的痼疾。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曾国藩曾大病一场,病愈后,他在诗中留有“艰苦新尝试保身”之句...

    养生秘方 2024-03-06 12 0 养生
  • 学者大师多长寿

    学者大师多长寿

    读了一些学者大师生平事迹后方知,学者大师们多长寿。如赵朴初享寿93岁,齐白石享寿93岁,冯友兰享寿95岁,钱学森享寿98岁,季羡林享寿98岁,冰心享寿99岁,巴金享寿101岁,马寅初享寿100岁,蔡尚思享寿103岁……尚健在的经济学教授、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106岁……这些学者大师的寿数都远远超过中国目前的人均寿命值。学者大师多长寿似乎给了我们如下几点启迪: 其一,仁者长寿。当今时代的学者大师都是志士仁人,品格高尚,胸襟宽广,时常考虑的是整个国家和民族,...

  • 穴位疗疾:攒竹穴治呃逆 大鱼际治感冒

    穴位疗疾:攒竹穴治呃逆 大鱼际治感冒

    中医认为双手拇指的根部(即“大鱼际”)脉穴丰富,经常合掌搓擦,对改善上呼吸道功能及新陈代谢颇有效果。 操作方法甚简单,即双手合掌,对搓时两手的“大鱼际”应贴合,以搓得双手发热为度。亦可一手固定不动,另一手对其搓动。再两手上下交替互擦1-2分钟,手掌便会发热,这样可促进“大鱼际”的血液循环,疏通脉穴,强化呼吸道,抵御感冒病毒侵袭,提高免疫能力。 顽固性呃逆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缠绵难愈,采用针刺治疗此症效果显著,简介如下: 嘱患者平卧,取双侧攒竹穴(...

  • 张大千的养生心得

    张大千的养生心得

      国画大师张大千善养生,且善于总结养生体会,留下许多可借鉴的养生心得。   上世纪30年代,他为医学家陈存仁的《心理卫生》手书《乐天长寿辞》:“健康要道,端在正心;喜怒不萦于胸襟,荣辱不扰乎方寸;毋虑毋忧,即是长生圣药;常开笑口。便是却病良方。”既是一幅古朴典雅的书法作品,也是一篇养生心得的佳文。   饮食方面,张大千以清淡为“食养”之道。他有诗云:“食粟不谋腰足健,酿梨长令肺肝清。”晚年他为张学良的《大千菜单集》上题字:&ldq...

    养生秘方 2024-03-06 12 0 养生
  • 雨多湿度大 护肺是关键

    雨多湿度大 护肺是关键

    今夏雨水多、湿度大,立秋后阳气渐收,阴气生长,秋燥的燥气容易从口鼻入,使人咳嗽咽痒、鼻干喉痛,甚至发热胸痛而伤人致病。因此,中老年人初秋养生,应注意润燥护肺。 中年人:简单散步调性养神 《黄帝内经》中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即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中年人压力巨大,此时更易心情烦躁,食欲不振。因此应注意避免来自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同时提高自身心理的调适能力。心情舒畅,则脾胃功能旺盛,饮食正常则精力充沛,就能预防疾病,健康长寿。 早...

  • 大黄外治痈肿经验

    大黄外治痈肿经验

    一、清热解毒疗痈肿疔疮。 痈肿疔疮、无名肿毒:大黄末15克,以鸡蛋清调匀,涂敷患处,或米醋调敷,每日换药1次。成脓者加皂荚刺末10克。 丹毒、腮腺炎:取大黄末15克,鲜紫花地丁30克,鲜侧柏叶20克,共捣烂如泥,敷患处。 乳腺炎:取大黄末30克,白芷、紫花地丁各15克,乳香、没药各10克,共研细末,以酒醋各半调和为软膏状,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辅治阑尾炎:大黄、芒硝各30克,大蒜20克,鲜败酱草50克,鲜紫花地丁40克,共捣烂如泥,外敷麦氏点(位于右侧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每日换药1次。...

  • 春天给身体一次“大扫除”

    春天给身体一次“大扫除”

    在冬天寒冷的季节里,皮肤饱受室外冷空气和室内干燥暖气之苦,并且由于缺乏阳光而变得苍白,头发也显得黯淡,没有光泽。为使自己重新焕发光彩,春天必须给整个身体进行“大扫除”。 脸庞西红柿杏仁粉面膜。取一个大西红柿切成小块,用两匙杏仁粉搅拌后,打圈涂抹到脸上。10分钟后用温水洗净。重要的是,在洗净之后一定要抹上保湿霜。保湿霜还可以防止有害的紫外线和脏空气伤害皮肤。 眼睛眼霜或眼部凝胶可以抚平眼角干燥的小皱纹。但是一定要轻柔地点到眼睛周围。对付黑眼圈,可以闭上眼睛,在眼睛上面放一片新鲜清凉...

  •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就能御寒?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就能御寒?

      《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雪夜奔上山神庙,因没棉衣,只得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御寒。在现实生活中,吃肉喝酒确能御寒吗?      吃肉可在冬季补蛋白质   冬天吃上一锅羊肉,往往全身就会暖意融融,这是为什么呢?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专家肖德强谈到,在冬季,消耗的热量大,且寒冷使肌肉颤抖运动时也会消耗热量,加上冬季尿多,热量流失大,人体的能量代谢要比平时快得多,所以更需要补充能量。而肉类就可通过补充蛋白质给人们提供足够的热量。所以大口吃肉过后,就会觉得御寒能力提高。   肖德强表示,温阳的食物如羊肉、动物肝...

  • 构建大针灸服务体系 让患者求医路不再遥远

    构建大针灸服务体系 让患者求医路不再遥远

    “依托省中医医院针灸学科,我们可以选派技术骨干来学习进修,这对山区的中医医院来说是一大福音,以后县域的百姓使用针灸治疗更加方便了!”签约加盟“陕西大针灸医联体”的旬阳县中医医院院长吴建钟显得很兴奋。 构建大针灸服务体系 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学科,具有人才、技术、科研优势,年门诊患者达3.1万多人次,出入院5200余人次,100张床位住得满满当当。而很多基层群众为了接受专家优质的医疗服务,不得不从百十里外赶来就诊,...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