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 第3页
-
嗳气 中虚水饮内停辨证处方 体会中药的量效关系
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中,以具体的病例为研究对象, 以功效为立足点, 体会中药的量效关系,是件十分有趣的事。以下就病案剂量改变对疗效的影响进行讨论。 案一 王某,女,24岁,于2016年3月9日初诊。患者胃中不适近两年,空腹嗳气为多,进食后缓,饮水后不适。胃中时有泛酸。大便3至4日一行。舌质淡红,舌苔薄少,脉沉细。 诊断:嗳气。辨证:中虚水饮内停。处方:生姜泻心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用药:生姜5片,干姜3克,炒党参15克,旋覆花10克(包煎),茯苓10克,枳实10克,黄连3克,炙...
-
麻黄汤速愈眼睑肿痛之体会
本病当属太阳经病证,虽然脉舌及其他太阳经病证候不显,但此症是外感非内伤却是无疑,既是外感,总不外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此症痒重痛轻,肿势散漫不红,当属风寒外侵,麻黄汤外散风寒第一方,故用之有速效。 几天前,笔者偶感右眼不适,有涩感,视物不清,自己切脉,除左尺稍弱外,其他均正常,观舌苔也无明显变化,自思肝肾之阴可能有些不足,应及早治疗,以免病情发展。 处方:生地24克,山药12克,山茱萸12克,茯苓9克,丹皮9克,泽泻9克,枸杞子10克,菊花10克。水1000毫升,煎至400毫升,每次服200毫升...
-
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病案处方体会
病案:莫某,女,49岁。患者在 办公室从事服务工作二十余年,身 体肥胖,平时怕冷。五年前开始出现 右足背外侧麻木疼痛,病初未引起 重视,以后病情逐渐加重,患肢剧烈 疼痛,间歇跛行,局部皮温降低。下 肢彩超检查显示,血流速度减慢,供 血减少,确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经西医治疗有所好转。上个月病又 复发,经抗纤酶、青霉素治疗十几天 后,患者仍觉患肢疼痛,不能行走, 夜间疼痛剧烈,小便清长,大便正 常,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沉弦。证属 瘀血阻络,气血不畅。治宜活血化 瘀,通络止痛。外用75%酒精500毫 升浸泡红花50克,...
-
心悸的中医理论临床体会典型病案
运用“双心同治”理论治疗心悸 心悸是指自觉心中悸动,惊剔不安,甚至不能 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 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病情较轻者为惊悸,较重 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 [1 ]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 工作压力的增加,现代社会情志心理因素在心悸疾 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 。心 悸之病短期难愈,患者长期为其所苦,易产生焦 虑、抑郁、恐惧等不良心境,同时不良情绪也会加 重或诱发心悸的反复发作。现结合临床案例,将运 用 “双心同治&rdquo...
-
中风病并发症防治体会
中风病是目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病,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之所以出现如此严重后果,与中风病的并发症有着密切关系。 急性中风病人来到医院后很多都已经丧失溶栓机会,很多农村病人又没有先期的血管检查,没有及时发现血管狭窄,没有及时服药或介入治疗,往往使发病率升高。 临床工作2年来,感悟最深的是中风病的病人往往生命能保住,但却遗留严重并发症,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给其自身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如何更好的预防和治疗中风病的并发症,...
-
瘀血头痛治疗方法 疗效体会
瘀血头痛为临床上 较为常见的头痛证型之 一,大多数患者是因为久 病气滞血瘀或者是外伤所导致,主 要表现有头痛日久、部位固定,患 者舌质多呈现为暗紫色,面部有明 显的色素沉着现象,女性患者多有 月经不调以及痛经的情况,情绪不 稳定,病情严重者甚至有失眠情况 的出现。这一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 活和工作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中 药治疗瘀血头痛效果好,现介绍如 下。 一、一般资料 选取接受治疗的瘀血头痛患者 84例,男49例,女35例;年龄23~ 65岁;病程15天~2个月;所有患 者均符合瘀血头痛,症见头痛如刺, 攻冲作...
-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1]。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2]。1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1版)》的通知,对...
-
发热辨治体会 调以桂枝汤
阳气内郁 调以桂枝汤 刘金仙,女,65岁,2011年4月5日初诊。 患者近一年来,自觉双侧大腿外侧似有火烘热,休作有时,尤以夜间为甚,有时彻夜不眠,伴烦躁,诊见面色白少光泽而兼黯滞,体瘦,二便如常,无颧红升火及夜间盗汗等现象,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细,前医作阴虚内热治,非但无效,反增热重,在城市医院经多项检查,无异常,转诊中医。 辨为阳气内郁,营卫不和,以小剂桂枝汤消息之,果有效。 二诊:处以桂枝9克,白芍10克,黄芪9克,生姜5克,大枣5枚,白术9克,枳壳6克,柴胡6克,当归10克,...
-
运用六经辨证治疗小儿发热的体会
六经辨证源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 , 将人体对 疾病的反应状态分为六大类: 即太阳病、 少阳病、 阳明 病、 太阴病、 少阴病、 厥阴病, 六种病理状态之间既有分 别, 又相互联系, 如有传经, 有并病( 一经未罢, 一经又 起) , 合病( 两经病同时发作) 等, 六经辨证理论为后世 医家提供了较为完善的辨证论治思路。笔者体会, 此 理论在临床治疗小儿发热的过程中也同样具有指导 意义。 临床常见的小儿发热, 大致符合《伤寒论》 中的六 经辨证规律, 可分为三种类型: 太阳病型、 少阳病型、 阳 明病型。现分述...
-
九味羌活汤加减治疗感冒临床体会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 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 感疾病, 临床表现以鼻塞、 流涕、 喷嚏、 咳嗽、 头痛、 恶 寒、 发热、 全身、 发热、 全身不适、 脉浮为主要特征 [1] , 是 急诊内科的常见病、 多发病, 影响着人们工作和生活, 严重者可出现神昏谵语, 高热痉厥, 甚至危及生命。 笔者在急诊内科的长期临床工作中应用解表散寒、 疏 风化湿之法治疗本病, 不仅退热快捷, 而且能截断病 势, 防病传变之功, 将体会介绍如下。 发 病 感冒是急诊内科的常见病, 四季均可发生, 尤以 春冬两季为多。临床可见感冒...
-
感冒引起的急性失喑经方治疗体会
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累及到声带的时候,患者常出现声音嘶哑,甚至失喑等症状,尤其以用嗓过度的人群为多见。 咽喉的病变与肺脏关系密切,急性失喑的病机多考虑肺气郁闭、金实不鸣。治疗当以开肺启闭、宣肺利咽为核心。如果感受的风寒较重,闭阻肺气,宜用麻黄汤,宣肺解表、辛温发汗;如果感受风寒之余,兼生内热,宜用麻杏石甘汤类外散表寒、内清里热;如果温热犯肺,宜用银翘散辛凉清解。 验案举隅 邵某某,女,41岁。2019年11月24日来诊。感冒2天余,后致失喑,咽红,充血。痰黄稠,口渴喜饮,有汗出,怕冷,恶...
-
经方治疗耳鼻喉病体会
近年来经方在临床的应用多有报道,方证对应疗效显著,但经方在耳鼻喉科的应用却少见报道。笔者今就仲景方之用治耳鼻喉科疾病通过三个医案略述如下。 变应性鼻炎案 唐某,女,33岁。主诉:反复鼻痒、喷嚏、流清涕4年余。患者4年多来反复鼻痒、喷嚏、流清涕,以晨起为甚。平时形寒怕冷,遇冷或环境变化而加重。近受凉后症状加重,伴咳嗽,纳寐可,二便调。过敏原检查未检出,血清总I克E升高。检查:鼻黏膜色淡,双下鼻甲苍白水肿明显。面色萎黄,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浮。西医诊断:变应性鼻炎,中医诊断:鼻鼽。证属肺脾气虚...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热证体会
山东省枣庄市名老中医朱文元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各种热证,扩展了小柴胡汤的适用范围。运用此方时,遵循《伤寒论》101条所云“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结合脉证随症加减:若久热不退,邪气较甚,去人参、甘草,以防有助邪生热之弊,另加白薇、青蒿、元参、地骨皮等,治疗不同类型发热,均获良效。今将有关朱文元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热证经验作一简要整理,供同道临证参考。 胆囊切除术后发热案 钱某某,女,28岁,2009年6月19日诊。病者因患胆囊炎、胆石症,月余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