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体会 第4页

体会 第4页

  • 乙未年应用备化汤治验及体会

    乙未年应用备化汤治验及体会

    笔者于乙未年应用运气方备化汤治疗疑难杂症3例,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 案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陈某,女,81岁。2015年8月3日初诊。 病史:发作性心悸气短已5年,近一年来发作频繁,一周来发作2~3次,反复多次住院,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延余寻求中药治疗。刻诊:高龄体质瘦弱,能扶扙行走于诊室,神志清晰能简述病之所苦。语气低微,不犯病时饮食及二便可自理。脉沉细微弱,律齐50~60次/分,舌红少苔。诊断:心悸。病机:心气不足,阴血虚亏,心失荣养。药用生脉饮合复脉汤加减。...

  • 乌梅丸临床运用体会

    乌梅丸临床运用体会

    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重视《伤寒论》经方,临床重视运气学说的应用。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杨桂芹主任医师拜顾植山教授为师,多次跟师学习。本文为导师杨桂芹跟师顾植山教授临床运用乌梅丸之体会。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分别见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与《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乃厥阴病之主方。乌梅丸全方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川椒、桂枝、人参、黄柏十味药组成。全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常被现代临床用以治疗寒热错杂、...

  • 丹栀逍遥散止崩漏体会

    丹栀逍遥散止崩漏体会

    丹栀逍遥散出自明代薛己的《内科摘要》,是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加味而成,由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组成,具有疏肝清热、养血健脾之功,临床多用于肝郁血热之崩漏,月经先期,经量过多,或少腹疼痛,白带多,舌红苔薄黄,脉弦虚数者。笔者以丹栀逍遥散配合补肾养血之剂,治疗肝郁脾虚兼肾虚的崩漏,效果满意。 典型病案 王某,女,18岁,2013年3月25日初诊。患者主诉反复经血不止5年。期间每次月经来淋漓不断半月不止,有3次因出血不止,急诊住院治疗,服用妈富隆和止血药治疗后出血减少。出院后...

  • 体会归脾汤对“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诠释

    体会归脾汤对“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诠释

    归脾汤原载于宋代严用和的《济生方》,方中不含当归、远志,至明代薛己为加强养血宁神之效将此二味补入。全方由白术、人参、黄芪、当归、炙甘草、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大枣、生姜组成,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心脾同治,重在补脾,气血并补,重在益气。主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不足所致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诸多血证,临床可见体倦食少、面色萎黄、盗汗虚热,舌脉可见舌质淡苔白、脉细缓无力等。 笔者根据《中医内科学》中运用归脾汤治疗的各类病证做一总结,以便更加清晰地体会归脾汤对“气为血之帅、血为...

  • 顾植山从“少阳为枢”角度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验体会

    顾植山从“少阳为枢”角度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验体会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 治下》第147条: “伤寒五六日, 已发汗而复下之, 胸 胁满微结, 小便不利, 渴而不呕, 但头汗出, 往来寒 热心烦者, 此为未解也, 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 笔 者2015年4月开始随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 植山教授门诊学习, 发现顾老师临证时经常运用柴 胡桂枝干姜汤, 效果很好, 同时顾老师运用该方时有 自己的独到见解, 现举案例如下。 讨论 柴胡桂枝干姜汤由柴胡、 桂枝、 干姜、 天花粉、 黄芩、 牡蛎、 炙甘草...

  • 五苓散证治体会

    五苓散证治体会

    “功能五态学说”是门九章教授根据中医学术本体属性提出的创新学说[1]。“功能态”即“整体功能状态”,是人体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的整体反应,明确提出“证”的内涵就是患病情况下的人体功能状态。中医之所以有效就在于抓住人体功能态这个核心,认识、调整功能态,针对整体功能态进行综合干预,注重患者自身功能状态的发挥,以调整自身功能状态达到常态为治疗宗旨。“功能五态学说”即功能不足态、功能衰微态、功能不调态、功能...

  • 养生的一些心得体会

    养生的一些心得体会

    对联作为一门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将养生的一些心得体会,寓于对联的创作之中,形成所谓的养生联,读起来还是颇有情趣的。 “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所谓养生之道,关键在于把握生活中的一个“度”,遇到爽口的,不能过多饮食,否则必为“疾”。同样,为人处世不能大悲大喜,超过了个人所能承受的“度”,则殃祸也就不远了。 “只消一盏能和气,切莫多杯自害身。”酒能养生,亦能害...

  • 道家对养生的认识和体会

    道家对养生的认识和体会

    先秦道家,对养生有很多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后世养生学都曾予以借鉴,如近代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说:“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此句话在道教中原指通过修炼而达到极高的境界后,人可以“羽化成仙”,从而“长生久视”,生命不再受天地的约束。这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和幻想色彩,但从养生角度来看,“我命在我不在天”有其科学之处,可谓养生箴言。 中医养生学认为,人在母体中孕育之时,胎儿得自父母的先...

  • 中医传承 体会“熏”的重要性

    中医传承 体会“熏”的重要性

      协和有著名的三宝,这已为大家所熟知。一说是:图书馆、病历、名教授;而另一说则是:图书馆、病历、严格的住院医培养制度。而“名教授”及“严格的住院医师培养制度”可以概括为一个“熏”字。   协和是怎么“熏”出优秀的临床大家的呢?1940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的著名儿科专家、今年99岁的周华康教授,曾回忆起自己做实习生时的一段经历:一次,主任教授查房,查到一个肾盂积水的病人,内科的著名欧洲教授斯乃博(Snapper)大...

  • 跟师张琪的收获与体会

    跟师张琪的收获与体会

    张琪老师临床治病,将科学理念与中医思维相融合,整体把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突出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特点,使理法方药有机统一,经方与时方应用并举。 向张琪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我认识了许多病,会辨了许多证,会用了许多方药,然而更重要的,是努力学习他总体把握、将人的生命、健康、疾病规律与中医诊疗规律相结合。 老师的书,是他在大量临床经验基础上编撰而成的,体现了疾病演变规律和中医诊疗规律的结合。随老师学习,并不是单纯从书本来看理论,而是重点学习中医理论和临床思维,把他的临床经验、诊病特点和疾病演变规律有机结...

  • 古稀老人的养生体会

    古稀老人的养生体会

      今年72岁的薛治有幼年体弱多病,然而随着年岁越长,身体越硬朗,心理状态也越好,他究竟有什么养生体会呢?   “活动是关键”。薛治有主张坚持多动、少静。每日坚持万步行走,日光浴1小时。每日坚持床上十段锦(搓手、搓脸、搓鼻、搓耳、搓颈、搓腰、搓脚、用手指梳头、叩齿100次,漱口5~6次、口水要咽下)。   有时间还要坚持床下十套功:两手指以胸口乳头上处为轴心,双肘抬起向前、后划弧各100次;双手叉腰向左、右划圆旋转各100次;两手向上、前、后甩100次;拍胸、拍腰、拍下腹各100...

  • 我的养生体会 我家喝粥保安康

    我的养生体会 我家喝粥保安康

    中医理念有“医食同源”的传统,大众的健康支点就是“以食为天”,我也十分重视一日三餐的“看人下菜碟”、对症给“药”。 儿子小时候每逢天气干燥易流鼻血,遇到这种情况煮稀饭时我就加入麦冬和胡萝1’。儿子食欲不佳时,煮稀饭我会加入红枣、山药。上高中常常熬夜,睡眠质量不好,我就在百合上市时,买新鲜的百合煮粥喝。能用家常的稀饭解决问题.孩子就免去吃药打针的痛苦。 单位健康体检时.发现老公的“血糖&rdqu...

  • 先秦道家 对养生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先秦道家 对养生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先秦道家,对养生有很多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后世养生学家都曾予以借鉴,如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说:“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此句话在道教中原指通过修炼而达到极高的境界后,人可以“羽化成仙”,从而“长生久视”,生命不再受天地的约束。这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和幻想色彩,但从养生角度来看,“我命在我不在天”有其科学之处,可谓养生箴言。 中医养生学认为,人在母体中孕育之时,胎儿得自...

  • “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的临床体会

    “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的临床体会

    “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语出李中梓《医学正宗》。李中梓说:“至虚有盛候,反泻含冤;大实有羸状,误补益疾。辨之不可不精,治之不可不审。”笔者在临床,遇到一些类似病人,体会到分清虚实真假的重要意义。 大实有羸状 大实有羸状即实证有假虚。笔者2008年11月曾治杨某,1年前做贲门癌手术。半年前咳嗽气喘,经诊为转移肺部,来诊前即咳嗽阵作,痰中带血色红,或带血丝或痰血夹杂,每日吐出带血痰20多口,身体极度消瘦、言语无力,咳声低微,面色暗黑无华。行走必须人...

  • 中医膏方的体会与思考

    中医膏方的体会与思考

      对膏方工作的几点思考:   1.加大宣传,建立更加完善优质的膏方服务体系。对北方很多老百姓而言,膏方是一个新事物,需要加大膏方知识的宣传与普及。这个新事物带给老百姓的第一感觉,决定了这个新事物的兴与衰。所以,要想建立稳定的膏方市场,应该建立一套从开方到销售一体化的更加完善而优质的服务体系,使百姓真正体会到中药膏滋快捷、方便、舒心的服务。   2.成立膏方监管机构。目前,从药厂、医院到超市、药店都在开展膏方,由于生产标准、生产条件等的不同,导致膏方质量不一。因此,成立膏方监管机构,制定统一的质控指标与...

  • 浅谈煎膏剂制法和体会

    浅谈煎膏剂制法和体会

    煎膏剂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因其药性滋润,故又名膏滋。它的优点是浓缩制成,体积小,便于服用。另外,膏剂含有炼蜜或糖,有滋补强身作用,所以中医多用来治疗慢性病,而且是滋补类成药中较好的剂型。 煎膏剂的制法 1.煎煮将经过炮制后的药料加水煎煮,待沸后再煮2小时左右,取汁。如此反复2~3 次,合并煎液,过滤,静置过夜,取上清液浓缩。 2.浓缩取上清液加热蒸发至1:1的浓度,过滤,并随时除去泡沫。 3.加糖取规定的蔗糖、冰糖或蜂蜜置于另一锅中干炒至全溶,色转黄,开始发泡至冒青白烟即可。或取糖适量,按糖水比2:l的比例...

  • 经方名家冯世纶对六经辨证独到的运用体会

    经方名家冯世纶对六经辨证独到的运用体会

    经方名家冯世纶教授对六经辨证有自己独到的运用体会,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自己跟师过程中一点心得体会分享如下,以飨同道。 初学《伤寒论》时,拜读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由于对《内经》不理解,后来学习《伤寒论讲义》,因为是白话文,本以为入门,返回来再读《注解伤寒论》,始得成无己“以经解经”。多少年来,以此思路运用经方也有些收获,但在实践中也有诸多的酸甜苦辣,总觉未得《伤寒论》真谛。偶然机会拜读了杨麦青教授所著的《伤寒论现代临床研究》一书后,有些同感,但在临床中仍不敢大胆使用经方。201...

  • 养生体会

    养生体会

    一、管好嘴,饮食合理营养全面。先要把好“病从口入”关。坚持低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钙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基本上每天喝一杯牛奶(200毫升),吃500克新鲜瓜菜,100克瘦猪肉或250克鱼,适量的水果或西红柿,还常炖些猪、鸡骨头和豆类汤(加二、三滴酸醋同熟)补钙;每天三餐吃浓稠稀饭.易于消化吸收,并细嚼慢吃,掌握八分饱,防止胃肠病。坚持不吃或少吃零食.不吃过期变味和不干净食品,不吃煎炒燥热和酸辣等刺激性食品,不吃腌制的鱼肉蛋及酸菜等亚硝酸盐高的致癌食品。还坚持不沾烟酒。 二、用好腿,适当锻...

  • 养生体会:对疾病要顽强抗争

    养生体会:对疾病要顽强抗争

    2004年初,经医院检查确诊,我患了慢性支气管炎。那一年,我正好60岁,准备下半年退休。我想,就让自己从干了四十年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又走上迎战疾病的新战场吧!六年来,我与疾病反复搏斗,顽强抗争,得到了三条最重要的体会。 一是精神要乐观。一个人身体可以有病,但精神不能有病;身体可能会垮,但精神不能垮。有了健康的精神,即算身体有这样或那样的疾病,也能想得开,放得下,照样过得有滋有味,直至战胜疾病,重新赢回健康。为了获得饱满的精神,我特地买回了一台收录机.还买了不少革命歌曲的磁带,每天放几次歌曲。放时一边欣赏一边跟着...

  • 天灸治疗的护理体会

    天灸治疗的护理体会

    天灸疗法是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中药制成膏药.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其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泡.的治疗方法。天灸疗法是中医“天人合一”自然疗法与“治未病”思想的结晶,倍受中医重视,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出于天灸药物本身的刺激作用及群体的个体差异,在治疗过程中有引起皮肤过敏、起水泡、全身不适,甚至皮肤溃烂,后期有色素沉着等反应,所以对天灸治疗者必须加强护理。 天灸治疗前后的护理至关重要 天灸治疗保健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由于药物本身的刺激作用及群体的个体差异,在...

  • 医家为了体会药性 以身试药

    医家为了体会药性 以身试药

    民国年间,名医王季寅先生作“同是泻药”一文,介绍自己服用泻药的亲身体会,被《经方实验录》转载:1929年4月某日,狂风大作,余因事外出,当时冒风腹中暴疼。余夙有腹疼病,每遇发作,一吸阿芙蓉其疼立止。不料竟不见效,服当归芍药汤加生军一剂,亦不应。时已初更,疼忽加剧,至午夜疼如刀绞,转侧床头,号痛欲绝。黎明家人延医至,针中脘以及各穴,凡七针。行针历五小时,痛始止。据该医云,腹部坚硬如石,针虽止疼一时,而破坚开结非药不克奏功。余坚辞曰:余腹坚硬如石,决非顺气化痰所能奏效,惟大承气或可见功,因自拟生...

  • 药线点灸治疗网球肘的体会

    药线点灸治疗网球肘的体会

    随着社会压力的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在寻找一种健康而时尚的减压方式。因此,网球运动就成了众多运动爱好者的首选。网球肘最早因网球运动员易患此病而得名,它的医学名称为肱骨外上髁炎。实际上,凡是在运动或劳动中,前臂及腕部使用机会过多、强度过大时均易发生此病。有些肘关节活动并不多的人,由于局部受到损伤或受凉等,也可发病。发病后检查时可以发现,关节外表无红肿,用手指压迫肱骨外上髁附近,患者立刻就会感到疼痛。网球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其身心负担,越来越成为当今迫切需解决的问题。 药线点灸是根据针灸循经取穴的原理,将壮医...

  • 自我养生体会

    自我养生体会

    说了你也许不信.以往体弱多病的我.在年近古稀之年被评为“县百名健康老人”.这是由于我长期对锻炼身体情有独钟.才使我有了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前不久.单位组织了健康体检.我的各项主要指标基本正常.尤其是血糖基本在正常范围.让我感到非常满意,因为我已有了17年的糖尿病病史。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钟情锻炼.坚持不懈.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 由于体弱多病.在40岁时.我学会了打太极拳和打太极剑.50岁时我学会了游泳, 60岁时学会了交谊舞.现在.这3项锻炼都是我晨练的主要内容. 根据我自身的...

  • 浅谈小儿厌食症的临证体会

    浅谈小儿厌食症的临证体会

    小儿厌食主要病变部位在脾胃,常因脾运失调所致,若能得到恰当及时治疗.很快能痊愈,若失治或迁延不愈, 日久则易生他疾。正如《幼科发挥》所说“胃者主受纳,脾者主运化。脾胃壮实.四肢安宁,脾胃虚弱,百病蜂起……”。《脾胃论》亦说“诸病从脾胃而生。”在临床上.小儿因厌食而并发其他病证的常见不鲜,如: 汗证一易感儿: 小儿有“脾常不足”、“肺气亦虚”等特点,脾肺为母子关系,肺金是脾土所生,脾健则肺旺。当...

  • 导赤散治荨麻疹体会

    导赤散治荨麻疹体会

      导赤散出于《小儿药证真诀》,方由生地、木通、竹叶、甘草组成,适用于心经热盛、口渴面赤、心胸烦热、口舌生疮等症状,笔者在临床中取其新用治疗荨麻疹,获得较好疗效。   曾治患者孔某,女,17岁。躯干、臀部、四肢起蚕豆大红色纺锤型丘疹,散在分布,瘙痒剧烈,反复而发十余日。服扑尔敏、赛庚啶、敏迪,外用炉甘石洗剂、皮炎平霜等,止痒当时,过后仍痒难忍,烦燥不安,夜间难以入眠。查见除红色皮疹外,述其小溲色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诊断:丘疹性荨麻疹。证属:心中有热,熏蒸肌肤,兼受风侵,发为红色蓓蕾。治则:清心泻热,疏风...

  • 学习方药中先生气化理论的体会

    学习方药中先生气化理论的体会

    •广义的气化是指自然界天地阴阳之气交感所产生的一切变化及其产生的现象。狭义的气化是指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生化代谢活动及其产生的生理病理现象。 •自然界中各种物质生命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于六气作用正常的结果,人体的生命活动就是气化现象的表现形式,五脏则是人体气化活动的主要载体。 •“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是指人体元气来复,气化功能得以康复通转,邪气驱散,疾病向愈;若大气一衰,则出入废,神机化灭,气立孤危。 方药中(1921-1995),原名方...

  • 《孔伯华医案》十香返生丸应用体会

    《孔伯华医案》十香返生丸应用体会

    孔伯华先生是近代著名中医,著名中医教育家。先生不仅使用汤剂灵活得法,且能辨证使用丸剂救急与善后。《孔伯华医案》收录孔伯华先生运用十香返生丸,治疗抽搐、神志病、眩晕、失眠、经期狂躁、崩漏的医案,为使用十香返生丸提供很好的示范。故将学习医案的体会录出,以供学习参考。 十香返生丸又名十香返魂丸、十香返生丹,《简明方剂词典》录此方出自清代孟文瑞的《春脚集》,功效为治疗痰厥中风,口眼歪斜,牙关紧闭,昏晕欲死,或诸风狂死的药方。《北京市中成药规范》录此方功效为开窍化痰,镇静安神,主治为肝风内动,痰迷心窍引起的症状:中...

  • 周岱翰对《易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深有体会

    周岱翰对《易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深有体会

    周岱翰,当代中医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长,首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导师,全国名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担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及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名誉主任委员。2010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并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1年获全国百名“郭春园式好医师”称号。 周教授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致力于将中医药治疗肿瘤作为毕生研究的方向。他从学科建设和发展...

  • 毛德西应用经方的体会

    毛德西应用经方的体会

    毛德西为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首届全国名中医,第三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近60年,学验俱丰,临证推崇经方、善用经方。近日,他就应用经方的体会进行了系统讲述,现整理于后,以飨读者。 温故知新 毛德西认为,对于经方的学习应当是一辈子的事,绝不可浅尝辄止、一曝十寒。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理解原义,才能有新的收获。 学习经方,不是单纯从书本上学,更重要的是从临床中学。“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这句话强调的是临床实践比...

‹‹ 1 2 3 4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