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 第23页
-
溺毒 补脾益肾法 滋补气阴法 化浊安中法
溺毒作为一个病症名的概念,首见于清·何廉臣《重订广温热论》一书。其谓:“溺毒……头痛而晕,视力模糊,耳鸣耳聋,厌恶吐逆,呼吸带有溺臭,间或猝发癫痫状,舌苔起腐,间有黑点。”何氏此溺毒之描绘,与西医学的缓慢肾功用不全、尿毒症所体现的症状极为类似,其间溺臭尤类缓慢肾衰竭、尿毒症时呈现的呼吸带有氨味的描绘。其根本病机为脾肾衰落,二便失司,湿浊毒邪不得由尿液排出,停留于体内而发生的一种病症。笔者认为溺毒之辨治,虽为同一病症,但在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症状的呈现,因此,其医治规律亦不尽相同,兹依据文献理论,结合临床实践,概括为十...
-
阴虚症的辨证调治
阴虚症多见消瘦、口干烟燥、头晕耳鸣、舌红苔少、脉细。或阴虚火旺、唇赤颧红、心烦失眠、手足心热、潮热盗汗、遗精白浊等证,常见心阴虚、肺阴虚、肝肾阴虚、胃阴虚、肾阴虚,临床须辨证调治。 1.心阴虚:症见心悸气短.心烦失眠.多梦,自汗盗汗,脉细,舌尖发红等。方用天王补心丸或生脉饮调治。 2.肺阴虚:症见干咳痰少,咽干口渴,痰中带血,脉细苔黄。方用养阴清肺丸或百合固金丸调治。 3.肝肾阴虚:症见精神疲倦.面色萎黄,头晕眼花.视物不清或有阴虚火旺.唇赤颧红,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脉细弦,苔黄。方用杞菊地黄丸或用明目地黄丸调治。...
-
水肿用猪苓汤清热育阴利水
郭某,男,41岁,2011年11月初诊。 患者于2011年6月患肾炎,在当地乡卫生院住院1月,水肿消退,尿潜血基本消失,唯尿蛋白持续在2+~3+之间。出院后口服强的松、雷公藤多甙、六味地黄丸等,不仅蛋白仍未消,而水肿渐渐复起。 刻诊:自述口干欲饮水,小便不利,大便不实。患者面色红润,呈满月脸,双下肢浮肿,舌质偏红,苔薄黄腻,脉细略数,尿蛋白(3+),尿潜血(+),血压130/85mmHg。辨证后认为,证属阴虚有热,水热互结。嘱其暂停用六味地黄丸,改用猪苓汤清热育阴利水。 处方:猪苓1...
-
滋阴润燥 山楂苹果蒸熟吃
中医认为山楂适用于脾虚积滞、痞满泻痢。山楂所含有的维生素E是水果里面最丰富的,另外,还含有胡萝卜素等有益于人体的物质。山楂中还含有大量的有机酸、果酸等,所以空腹生吃山楂对胃有一定的刺激。将其蒸熟能够健脾开胃、消食、活血化痰。 要蒸山楂就要先把山楂去核放进碗中加入少许冰糖,上锅蒸15分钟即可食用。注意,山楂不可多食,吃多了反而容易积食。 苹果中含有葡萄糖、果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A、E、磷、钙、锌及苹果酸、和钾、钠等丰富营养成分。营养既全面又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非常适于婴幼儿。 ...
-
益气滋阴佳肴——玉竹泥鳅汤
材料:活 泥鳅0.2公 斤,玉竹20 克,香菇l朵, 生姜3片:精 盐适量。 制法:将 活泥鳅用温水 洗去体表黏 液,宰杀净膛, 不必剪去尾鳍,人油锅用文火煎 成金黄色,注意要两面煎透,以 去除土腥味,但不可煎得太干, 以保持泥鳅鲜嫩。将玉竹洗净, 放人碗中加温水200毫升,浸泡 20分钟后煎煮30分钟,去渣取 汁备用。将香菇泡 发,洗去泥土,切 成大片。将上 料同人锅内, 加人生姜片, .倒入清水用中 火熬汤,至汤 汁香浓,成奶 白色即可出锅 装入汤碗,食 用时加精盐少 许调味,食鱼 喝汤。 健康提示:泥鳅能补中...
-
阴虚火旺 预防老年人“上火”
中医认为,老年人正气虚弱,各种病邪容易侵入机体,病邪滞留体内,容易“郁而化火”。老年人易出现阴液亏虚,阴虚火旺,虚火上升。因此,老年人“上火”往往是“虚火”“实火”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治疗颇为困难。此外,老年人牙齿的咀嚼功能差,喜欢吃精细的食物,摄入的纤维素太少,再加上老年人的肠道蠕动功能差,腺体分泌减少,易导致便秘,中医称之为阴虚液亏,“无水行舟”,是虚火内燥的表现。 老年人大多阴虚火旺,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服用一些滋阴降火类的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对预防老年人“上火”有一定的作用...
-
产后多汗不可一味滋阴
产后妇女一般常有多虚(血虚、津液亏虚)、多瘀(血瘀)、多寒(外感风寒)等特点,诚如张仲景《金匮要略》所言:“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然而,临床上不仅如此,有少数患者由于素体为阳旺之躯,再兼怀胎时过食辛辣或温补之物,导致体内火气有余,即便产后,仍然火气不降,内蒸津液,使其外泄;或火热上冲,出现目赤、咽痛、牙龈肿痛等症。针对这种内热盛导致的多汗症,治疗不宜再补血、滋阴,而应当以辛寒清气为主,生津为辅。 上官某某,女,32岁。 2019年10月15日一诊:产后自汗4月余...
-
从脾阴虚论治口渴的机理
口渴作为临床上重要的自觉症状, 反映着全身气 血津液的输布运化, 对证候的转变治疗有着重要的指 导意义, 而产生口渴之证的病因颇多, 分外感、 内伤。 外感多从温热伤津入手, 内伤则涉及人体各个脏腑。 但观历代古籍医案, 凡口渴从中焦论治者, 多从胃火炽 盛、 胃阴亏虚等角度入手, 鲜有涉及脾阴虚口渴的证候 及治疗, 因此对其认知略显不足。在深入探讨其发病 机制的基础上, 结合脾脏的生理特性, 提出“脾不升清、 阴虚火旺、 气阴两亏” 为脾阴虚口渴的主要病机, 并详 细阐明其发病特征及鉴别要点, 以“滋补脾阴、 生...
-
脾胃赖于调养 脾阴虚有别于胃阴虚
•脾阴是水谷所化生的营血、阴液、脂膏之类精微物质,胃阴指胃中津液,用以濡润食物、腐熟水谷。脾胃之阴有别,脾阴偏重营血,乃阴中之阴;胃阴偏重津气,乃阴中之阳。从病因病机而言,脾阴虚多因内伤杂病耗伤营血,胃阴虚多由外感热病燥劫津液。两者受病,其机不同,则治有别。 李东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其“资性高謇,少所降屈”(指清高正值、不降身屈节,引自《医学入门·卷首·儒医》),行医五十余年,著作颇多,但脾胃学说集中反映了其最主要的医学理论。脾胃学说的产生,是因当时医家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方剂毫无辨证地滥用,迫使...
-
养生就是养阳气 什么会阴盛阳衰 阳气旺盛百病不侵
为何现代人的平均寿命才七八十岁,而且大多是死于疾病!为什么今人比古人所预期的天年寿命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呢?是谁偷走了这四五十年的宝贵生命呢? 在长期从医经历中,我面对的病人是各种各样的,我经常会问他们一个问题:'你想活到多大岁数?'令我惊讶的是,很多人都说没有仔细想过这个问题。 生命的长短与质量好坏是我们一生中最大的事情,如果你对它关心不够,那人生还有多少快乐可言呢? 我们的确应该为自己的健康长寿早作准备了,这个准备工作花不了您多少时间和金钱,但换来的却是高质量的生命...
-
秋冬阳气潜伏肾气易耗损 保健养生重养阴
中医认为,秋冬养阴。冬季阳气潜伏,万物生机闭藏,肾气最易耗损,保健养生要遵循冬令进补的原则,宜用性温益精之品,以补肾气,而顾护阴精。 饮食有节,切勿贪凉 我国有的地区在每年立冬之日,有吃红烧或清炖羊肉、狗肉的习惯,就是为了达到防御寒气,补养体内阳气的目的。因为羊肉和狗肉,都是辛温大补的热性食物。但是由于人的体质有偏颇,耐受温补有差异,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平时素体阴虚而有内热的人,若吃辛温大热的食物,势必使内热加重,进而损伤阴气,迫使体内阳气大动,不能潜藏,阳气内盛,又反过来消耗阴精,久而久之,...
-
什么是阴虚 各个脏腑的阴虚 阴虚之人应该怎么调理
现代人们费神多,熬夜多,日久阴虚烦热精力耗费,恰如古人所言“油尽灯枯”,今天谈谈什么是阴虚,看看自己是否中招了,有过改之,具有智慧的心,方能健康向上! 1、什么是阴虚? 阴虚,指精血或津液等物质亏本的病理现象。因精血和津液都属阴,故称阴虚,多见于劳损久病或热病之后而致阴液内讧的患者。 现代社会,由于咱们费神较多,损耗阴津,因而白领里边阴虚的人也比较多。比方很多熬夜的人,这种人群中阴虚的人比例就十分的高,我遇到很多白领,都是夜里十二点今后睡觉的主儿,成果其间阴虚的人十分的多。还有一次去一个...
-
滋阴清热 石斛陈皮生姜煲水鸭
石斛是一种药材,微寒味甘,它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可用于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等症状。煲汤时石斛药材味并不重,喝汤时还有点微甜的回味。鸭肉营养丰富,能清凉降燥,适宜凉补,尤其秋冬干燥,有的老人不耐温补,鸭肉则正是适宜。配合陈皮理气化痰,生姜暖胃驱寒、促进消化,一家男女老少均适宜服用。特别适用于平素容易口腔溃疡,大便干结,口干舌燥之人。 禁忌人群:本汤较平和,一般人群均可服用。 石斛陈皮生姜煲水鸭 做法:水鸭250克,石斛15~20克,生姜5片,陈皮1瓣。陈皮洗净...
-
铁皮石斛养生补阴茶则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铁皮石 斛确实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 津,健脑明目,清热及补五脏之 虚劳的神奇药效。不仅可以增加 人体的免疫力,而且具有抗衰 老、防治癌症作用,用于治疗呼 吸道疾病、糖尿病等疾病有良好 疗效。这里介绍二则具有良好疗 效的石斛茶: 1.石斛麦冬茶:取石斛、麦冬、 谷芽各10克,放入杯中加沸水冲 泡后20分钟后代茶饮。每日l 剂,多次饮服。该茶具有滋阴润 燥,养血生津和延年益寿之功效。 2.石斛杞菊茶:取石斛、枸杞 子、女贞子各15克,菊花10克, 放入杯中,加沸水冲泡20分钟 一后代茶饮。每日1剂,多...
-
脾阴虚证如何辨治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人体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又可无限地划分阴阳。相对五脏来说,《黄帝内经》里有心阴、心阳,肝阴、肝阳,肾阴、肾阳,肺阴、肺气(气属阳),唯有脾脏,只提脾阳,未提脾阴。这是为什么呢? 脾阴与脾阳 《黄帝内经》虽无“脾阴”一词,但却论述了脾具有蕴藏营阴、滋养脏腑的生理功能,如:《灵枢·本神篇》曰:“脾藏营”;《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藏真濡于脾”。元代朱丹溪在《格致余论》说:“脾土之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明代缪仲淳在《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说:“胃气弱不...
-
秋季自然养阴法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指导思想,人们如果能顺应自然,遵循自然变化规律,使生命的节奏随着四时气候变化进行调整,就能延年益寿,否则就会生病。 秋天是阴长阳消的时候,此时养生要以养阴为主,利用大自然阴阳消长的趋势,因势利导,协调阴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养生防病效果,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 早卧早起 秋季要早睡早起,早卧休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阳气收敛则阴气生长,即所谓阳消阴长。早起活动使肺气得以舒展,以利于肺气之清肃,此外早起又可防止阳气收敛太过。 喝水养阴 由于秋季主燥,易造成体内津液不足,所以必须...
-
瘦人增肥当滋阴降火补气
有人问“老不见胖的人如何增肥呢”?笔者认为,瘦人多虚多火,好动亢奋,其成因与先天遗传基因,饮食生活习惯,所处环境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瘦人多虚多火,治当以养血滋阴,降火安神为主,但孤阴不长,独阳不生,故宜在养血滋阴,降火安神药中加入适当补气药方可提高疗效。方用鸡腿两只,生牡蛎、枸杞子、山萸肉各30克,当归、首乌、夜交藤各15克,太子参、炙黄芪各10克,菊花3克。日1剂,加水煎煮,熟后去药渣吃肉喝汤。以1月为1个疗程。方中枸杞子、何首乌、山萸肉、当归滋阴养血,生牡蛎、夜交藤镇惊安神,黄芪、太子参益气生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