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治 第31页

医治 第31页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中医治方大全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中医治方大全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在各年龄期均可发生,一般多见于2~8岁的小儿。近年的研究均支持本病的发病与免疫机制有关,临床分为急性型与慢性型两种类型,小儿以急性型较多见,约占85%,其预后相对比成人为好。   本病属中医“血证”、“肌衄”、“紫斑”和“虚劳”等范畴。   病因病机   风热伤络:外感四...

  • 中医治老年嗜睡症

    中医治老年嗜睡症

      嗜睡症老年人常见,其特征是不论昼夜,时时欲睡,呼之即醒,醒后又睡,兼有神疲食少,懒言易汗,或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细弱等。发病原因,多由年老体衰,肾阳不足,不能温煦于脾,使脾肾阳气俱虚,阴寒偏胜、伤及心阳,形成本症。《灵枢·口问篇》说:“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瞑,即闭眼欲睡的意思。   根据老年人阴盛阳虚的病理特点,中医治疗予以温阳益气健脾法。可取制附片5克,干姜10克,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石菖蒲10克,山药10克,炒扁豆10克,黄芪15克,炙甘草8克,红枣10枚。...

  • 全国名老中医治杂病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治杂病经验

    王仲青,全国名老中医,主任中医师,在其多年的行医生涯中,对中医医圣张仲景的理论造诣颇深,临证辨治,每遵仲师法度,经方运用得心应手,屡起沉疴顽疾。下面介绍其治疗杂病临床验案三则。 一、表寒里热案。王某,男,75岁。诉10日前因感受风寒而恶寒发热,周身疼痛,曾服西药,病未缓解,又服中药数剂,亦无效,乃邀王老诊治。症见发热恶寒,胸闷咳嗽,咯痰白粘不爽,纳呆,时有恶心,肢体关节疼痛,精神萎靡,神志恍惚,心烦,汗出不畅,体温波动在38℃—39℃之间,恶寒过后颜面潮红,舌淡苔白,脉浮而缓。证属表寒外束,里热怫郁。治...

  • 老年脏器下垂的中医治疗

    老年脏器下垂的中医治疗

      脏器下垂,是临床常见的中老年疾患。老年人由于肝肾不足,脾胃虚弱,气血亏损,中气下陷,出现肝肾等脏器下垂。   一,肝下垂 肝血不足,脾胃气虚。症见右胁不适,或胀痛,劳累加重,伴头昏乏力,苔白,脉细等。B超检查:肝下垂。治宜益气补肝。药用黄芪20克,党参20克,炒白术10克,柴胡8克,升麻8克,熟地15克,白芍10克,甘草6克,水煎服。配合中成药补中益气丸服用。如胁痛较甚,加玄胡10克。   二、肾下垂 肾气不足,气虚下陷。症见腰部酸痛,时有坠胀,劳累加重,腿软怕冷,尿频,舌淡白,脉细弱。B超检查:肾下垂...

  • 中医治脾方法

    中医治脾方法

      《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管,五味出焉。”脾主运化,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和津液的化生之源。临床涉脾病机常较复杂,治脾方法也较多。   润脾法   此法用于脾阴虚而症见唇燥口干,喜饮,口淡无味,饮食减少,大便干结,舌红干,苔少或舌面光滑,脉细者。用《伤寒论》麻子仁丸加减以滋阴润燥:火麻仁10克,芍药12克,酒军6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杏仁6克,麦冬15克。每日1剂,1日2次。   补脾法...

  • 河南名医治功能性低热方

    河南名医治功能性低热方

    河南名医治功能性低热(血虚发热)方: 处方:党参18克;黄芪25克,当归、白术、龙眼肉、川芎各12克,木香6克,茯苓、白芍各15克,远志、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益气养血。用于治疗功能性低热,中医辨证属血虚发热型。症见发热,热势多为低热,面白无华,唇甲色淡,身倦乏力,舌质淡苔白,脉细。 河南名医治功能性低热(肝郁发热)方: 处方:牡丹皮、柴胡、白芍、郁金各10克,薄荷、当归各6克,黄芩、栀子各9克,水牛角粉(冲服)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

  • 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

    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关节疼痛、腹痛及肾脏损害等综合症状,属中医“发斑”与“血证”范畴。   《医宗金鉴》载:“感受疫疠之气,郁于皮肤,凝结而成,大小青紫斑点。”对于紫癜的形成原因,中医认为除“血热妄行”外,多存在“瘀”的现象。紫癜乃皮肤出血,其实为“离经之血”,即为瘀血,瘀血不仅阻碍新血化生,且可致经络瘀阻,而致新血难...

  • 中医治疗恶寒方

    中医治疗恶寒方

      何某,男,38岁,于2010年6月就诊,以恶寒为主诉就诊。自述恶寒3年,尤以背部恶寒为甚,观其形体肥胖,面色白润,语音洪亮,但口中有秽浊之气。舌质暗红,舌下静脉略有迂曲,舌苔白腻而厚润,脉象沉弦而细。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8年。曾在省市级医院治疗,多按阳虚论治,服用附子、干姜温阳剂数十剂,附子曾用到30~60克,但恶寒症状未见好转。笔者仔细分析,认为此属痰湿与瘀血互结证,应以健脾化湿与活血化瘀并用,佐以辛温通络之味,以求络脉通畅,阳气温运,恶寒症状或可减轻。   方选桂枝茯苓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处方:茯苓15克,桂...

  • 福建名医治慢性疲劳综合征方

    福建名医治慢性疲劳综合征方

    福建名医治慢性疲劳综合征(脾虚湿阻)方: 处方:党参20克,白术、当归、山药、茯苓、莲子各10克,薏苡仁、黄芪各30克,升麻4克,柴胡、木香、砂仁、陈皮各6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腹胀纳呆加鸡内金、山楂各15克;头晕头重加石菖蒲6克;关节酸痛加木瓜、独活各10克。 功效主治:补中益气,健脾渗湿,调理气机。用于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辨证属脾胃气虚,湿浊阻滞型。症见少气懒言,体倦肢软,头重如裹,面色萎黄或苍白,食少便溏,脘腹闷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 福建名医治慢性疲劳综合...

  • 百合病的中医治疗

    百合病的中医治疗

      百合病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嗅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行如和,其脉微微。”由此可见,百合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两方面:其一是阴虚内热引起的心神不安证候;其二是脾胃内伤所引起的饮食失调证候。发病的基本原因多为热性病之后,阴液耗损,或余热未尽;或情志不遂,日久郁结,化火消灼阴液。阴虚内热是其基本病机。   对百合病的治疗,《金匮要略》指出:...

  • 江苏名医治老年代谢综合征方

    江苏名医治老年代谢综合征方

    江苏名医治老年代谢综合征(阴虚血瘀)方 处方:黄精15克,虎杖、枸杞子、丹参、首乌、葛根、川芎、干地龙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养阴化瘀。用于治疗老年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属阴虚血瘀型。症见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眩晕,善忘,齿松发脱,心区刺痛,肢体麻木或偏瘫,舌质紫暗,脉细数。 专家点评:代谢综合征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是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集簇发生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代谢综合征尚无与之直接相对应的中医病名因,其为多种疾病的...

  • 中医治疗低热案

    中医治疗低热案

      编者按: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杨牧祥教授,从事医、教、研至今近五十载,理论功底坚实,学术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丰富,擅于舌诊,长于内科,尤擅治咳喘病、慢性胃病、心脑血管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痤疮等疑难杂病,法严、方活、效著。其学生于文涛和史奎竹总结并详析了跟师所见十则医案,本版今起将陆续刊出。      张某,男,66岁,已婚,2009年7月12日初诊。患者午后低热月余,体温在37.5°C~38°C之间,曾在某医院诊为不明原因发热。治疗一周未见改善,故前来就诊。就诊时...

  •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治法略述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治法略述

    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证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根据其症状特点,当属中医学惊悸、怔忡、喘证、水肿、心痹等范畴。其病因病机是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气阳亏虚,还涉及阴伤,蛀器以心为主,还与肾、脾,肺相关;标实主要是血瘀,痰饮和水湿为患。针对以上病因病机,其相应治法有以下几种:益气活血法 心衰主要病机为气滞血瘀,治宜益气活血,此法也是目前治疗心衰最为常用的治法。方选桃红四物汤为基本方加减。 益心气,养心法 心主血脉,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气虚日久必损及阴,或长期治疗...

  • 全国名老中医治胁痛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治胁痛经验

    胡永盛,国家卫生部首批名老中医,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方剂学》教学及临床、科研近60载,医理精湛,医德高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胡老善用古方经方,加减化裁,用药独到,疗效显著。本文仅举其用葛花解酲汤治疗胁痛1例,以观其运用古方之独到。 葛花解酲汤出自宋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方由葛花、党参各15克,木香1.5克,白茯苓、猪苓、陈皮各5克,青皮9克,白术、神曲、砂仁、白蔻仁、干姜、泽泻各6克组成,主治饮酒过度,湿伤脾胃的眩晕呕吐,胸膈痞满,食少,身体疲倦,小便不利,或泄泻等症。胡老运用本方加减化裁,多治疗胃、肠、...

  • 痰饮病中医治疗验方

    痰饮病中医治疗验方

      痰饮病属中医学范畴,《金匮要略》中就早有记载,并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大法。苓桂术甘汤系仲景《金匮要略》中治疗饮证所立的处方,只要把握病机,辨证恰当,疗效显著。   患者范某,男,52岁,农民。背部恶寒月余,口干,但饮水少,喜热饮,晨起口微苦,痰多易咯,饮食尚可,小便可,大便溏,舌淡白、胖大,有齿痕,苔白,脉弦滑,以手触其肩胛下角偏上处,约手掌大的范围有冰凉感。否认近期感冒病史,无发热。听诊显示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因患者口干少饮,喜热饮,痰多易咯,便溏,舌胖大有...

  • 老中医治湿证经验方

    老中医治湿证经验方

    潘智敏,全国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对于湿证、瘀血等疑难杂症的治疗多有心得。现将潘老治疗湿证经验介绍如下。 1.湿温案:杨某,女,35岁。怀孕七个月,麻疹之后,余邪未清,已有二月。晚上10时,即发寒热(38.1℃),汗出津津,咳嗽偶作,大便秘结,耳鸣,脉来细滑,舌质小红,苔黄腻。治以解表化湿,清热安胎。拟方:大豆卷、杏仁、桔梗、前胡、大力子、制半夏各12克,炒黄芩30克,苏叶、苏梗、薄荷各6克,浮萍、蝉蜕、淡竹叶各8克,鱼腥草、野荞麦根各30克,莱菔子15克,川厚朴、枳壳各9克。服药2剂,复诊:寒热汗...

  • 结核性腹膜炎的中医治疗

    结核性腹膜炎的中医治疗

    我最近腹部胀痛,上医院检查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请问能否用中药治疗?如何治疗? 广东信宜 周 强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按病理改变分为渗出性、粘连性、干酪型三种。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盗汗、腹痛、腹水、脐周块状物和腹泻,属中医“腹痛”“积聚” 等范畴,辨证施治如下。 1.肝虚湿郁证:患者腹部胀满,腹诊有水,食欲差,神疲乏力,便溏尿少,舌苔白腻,脉濡。 治法:健肝利湿。 处方:猪苓、泽泻、大腹皮、百部各 10克,白术...

  • 肺结核的中医治疗17验方

    肺结核的中医治疗17验方

    本病是在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因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病。中医认为,本病外因即“痨虫”传染,是致病的条件;内因指下体气血虚弱,阴精亏损,正气不足。临床常用的有效的偏、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党参、白术、茯苓各9克,甘草8克,沙参9克,陈皮5克,百部、杏仁各9克。水煎服,日1剂,2次服。 本方健脾益肺,适用于肺脾两虚所致的肺结核,常见于肺结核的早期。 [方二] 百合、生地、人参、熟地、麦冬各9克,白芍、贝母各10克,百部9克,橘梗1克。水煎服,日1剂,2次服。 本方滋阴润肺,适用于肺肾阴虚所...

  • 困倦嗜睡中医治之

    困倦嗜睡中医治之

    安某,女,41岁,商场工作人员。2010年6月18日求诊。主诉其周身乏力,困倦,嗜睡,不论场合,安静三五分钟即可呼呼入睡,喉中痰鸣,呼噜频频。平时工作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不高,算账经常出错。曾经医院检查,无异常发现。饮食尚可,二便正常,舌淡苔白腻。   细辨其症,实乃痰湿不化,上蒙心窍而致清阳不升之故。立方二陈汤加减:陈皮9克,半夏10克,云苓12克,生南星6克,附子6克,白芥子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患者服药10剂后,嗜睡减少,精神振奋。停药半月后,嗜睡又发,继服药,症状又有改善。后在原方中加党...

  • 中医治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中医治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我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会经历由盛而衰的过程,《黄帝内经》上讲: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男性在32岁时,筋骨隆盛,肌肉满壮,处于最壮实阶段,以后逐步进入衰退阶段,尤其到了“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rd...

  • 中医治疗顽痹 大量临床经验

    中医治疗顽痹 大量临床经验

    顾名思义,“顽痹”可以理解为“顽固不化的痹症”,与现代医学中“类风湿关节炎”的表述相似,都以关节畸形,活动障碍,治疗效果不如人意为主要特征。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旷惠桃悬壶济世40载,长期致力于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笔者现将其治疗顽痹的策略概述如下,以飨同道。 复发期 温通宣散以驱其邪 顽痹常反复发作。清·陈念祖指出:“深究起源,自当以寒与湿为主。盖风为阳邪,寒与湿为阴邪,阴主...

  • 中医治一年四季畏冷

    中医治一年四季畏冷

    株洲市 伍春华问:我今年快70岁了,有一个毛病很伤脑筋,就是肩膀、腹部、腰部、膝盖等处,一年四季都畏冷。哪怕是在炎热的夏天,这些部位也感到寒气袭人,不敢裸露。如果晚上睡觉时不穿长筒袜子,半夜里小腿就会抽筋。这是为什么?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教授 王明辉 答:根据您所述症状分析,您的毛病多属于寒留血滞引发的肌络收缩、血亏冷痛。这是老年人常见的病症,除了四时畏冷外,还常因局部血脉收缩导致肌体某些关节肿痛,有的可引发指(趾)、腕、肘、踝、膝等大小关节受累而胀痛,有的可因血液凝涩而发生痹证。 中医认为,这种病证是因老年...

  • 中医治疗面肌痉挛辨证分型

    中医治疗面肌痉挛辨证分型

      面肌痉挛是指颜面抽搐,即眼睑、嘴角及面颊肌肉抽搐,通常仅出现于一侧。中医治疗此症辨证分型如下。   肝气抑郁型:   颜面抽搐,头晕耳鸣,精神不振,或伴有哭闹,每因情志波动而诱发。舌红,苔薄白,脉弦缓。治疗宜疏肝解郁。药用当归10克,白芍12克,柴胡6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佛手12克,薄荷3克,生姜6克,水煎服,每日1剂。   肝血亏虚型   颜面抽搐,时发时止,伴有头晕目眩,舌红苔少,脉弦细无力。治疗宜养血缓急。药用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鸡血藤20克,钩藤10克,当归...

  • 河南名医治特发性水肿方

    河南名医治特发性水肿方

    河南名医治特发性水(肝气郁结)方: 处方:茯苓20克,泽泻15克,柴胡、赤芍、枳壳、川芎、制香附、陈皮、白术、猪苓、桂枝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健脾,行气利水。用于治疗特发性水肿,中医辨证属肝气郁结型。症见肢体浮肿,情绪抑郁易激动,胸胁胀满疼痛,喜太息,舌淡苔白,脉弦。 河南名医治特发性水(脾胃虚弱)方: 处方:茯苓20克,党参、炒扁豆、桔梗、炒白术各10克,薏苡仁、山药各30克,砂仁(后下)、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和...

  • 长期低烧中医治方

    长期低烧中医治方

      有次坐门诊,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无精打采地来到我的面前,后面跟着他的父亲。   我问他:“你怎么不舒服?”   他有气无力地说:“我总是发低烧,一天到晚昏昏沉沉的,老想睡觉,吃饭也没有味道。”   我一边摸脉,一边打量这个小伙子。只见他面色萎黄,面颊消瘦,一双大眼睛没有一点年轻人的朝气,目光呆滞。他的脉象沉细无力略有滑象,舌胖,舌苔淡白,边有齿痕。   我又问他:“你平常什么时间发烧?”   他父亲抢着说:“上午最容易发烧...

  • 柴胡大剂量医治流感 不可拘泥柴胡劫肝阴

    柴胡大剂量医治流感 不可拘泥柴胡劫肝阴

    《神农本草经》谓柴胡“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累,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张锡纯记载医治胁痛便秘一案,前医投以大承气汤,大便未通而转为胁下严峻痛苦,故处方金铃泻肝汤加柴胡、龙胆草各四两,患者服后须臾大便通下,胁疼顿愈。故道,本经所言,诚非虚语。 《伤寒论》第257条为“患者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胡希恕据此指出“流感或重感冒,发汗表解后,仍高热不退,脉浮数而大便偏干者,多宜下之,尤以小柴胡汤加大黄、石膏和大柴胡汤加石膏为宜。此证...

  • 中医治疗疝气 附子大黄汤治之

    中医治疗疝气 附子大黄汤治之

    现代医学认为疝是人体腹部肌肉薄弱或开裂的区域,导致脂肪组织或肠等人体器官通过这个位置向外,在皮下形成明显突出,伴有不适感和疼痛。特别长时间站立、大小便或举重物时症状会更加明显。大部分疝是由于人体内有长期存在的薄弱区。通常腹壁的薄弱区域是与生俱来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遭受创伤或手术切口变得更薄。举重物或干重体力活会加剧疝的严重程度。疝的常见类型有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等,中医统称为疝气。其基本症状是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时出现,平卧或用手...

  • 鹿衔草狗脊膏制法 外用熨方 医治经过

    鹿衔草狗脊膏制法 外用熨方 医治经过

    辛某,女,46岁。初诊日期:1994年5月15日。自述颈部活动受限,右臂痛苦酸麻1年有时,时时发生,若遇气候寒湿,则痛苦必然更为剧烈,患臂常不能看重屈伸,若牵强运动或无意间活动扩展,则剧痛难以忍受。右足跟两年前开端感痛苦,行走触地某一视点不适,则刺痛也甚厉害,ⅹ片显现颈椎骨质增生,右足跟部有骨刺一枚。月经量较少,但每次来时常常淋漓不断,色黑有瘀,常10余日始净,舌淡紫,脉弦涩紧。综合观之,乃肝肾亏本,风寒湿痹之证,当滋养肝肾,去湿除痹。予鹿衔草狗脊膏。 鹿衔草狗脊膏制法:鹿衔草1500g,狗脊片500g。...

  • 普济消毒饮的临床医治病例四则

    普济消毒饮的临床医治病例四则

    笔者在2015年有幸拜首都国医名师、北京中医药大学裴永清教授为师。多年来跟随教师门诊,听教师讲学,在中医学术上收成颇多。裴永清指出:“普济消毒饮出自《东垣试效方·第九卷·杂方门·时毒治验》,此方主治原文为:“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晦气,舌干口燥,俗云大头天行。”现将对普济消毒饮的临床医治病例四则,收拾如下。 病例一:浸润性嗜酸性细胞肉芽肿(西医病名)。患儿商某某,2015年1月10日由其父带来门诊就医。...

  • 肺鳞癌的中医治疗案例

    肺鳞癌的中医治疗案例

      河南中医学院和贵章教授出身中医世家,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医疗系,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近50年,医疗经验丰富。现就和贵章对肿瘤病的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案例:肺鳞癌、胸水、胸闷、咳喘急危案   患者邢某,男,64岁,退休工人,2005年7月20日初诊。   因病情危重不能门诊就医,其家属代述:左肺鳞癌,已住某省医院两个多月,胸水、心包积液、咳喘、气短。经放、化疗无明显好转,近喘闷气短日趋严重,且见张口抬肩,端坐呼吸,不得平卧,日夜头不得安枕,稍有动作则呼吸急促,喘息不止,心悸突突,语难成序,已历两周...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