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治 第35页

医治 第35页

  • 腰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腰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1.急性腰扭伤:搬重物姿势不当或突如其来的外力袭击等原因引起的肌肉、韧带、筋膜等损伤,使腰部发生剧烈疼痛。 外用方:红花15克,乳香、没药、栀子各10克,桃仁、当归尾、毛姜、地鳖虫各12克,碾碎,加酒拌匀后炒热,布包敷患处。内服方:桃仁、红花、独活、赤勺、川断、地鳖虫、木瓜、小茴香、破故纸各10克,杜仲15克,当归尾9克,水煎服。 2.腰肌劳损:是一种腰部软组织慢性损伤,腰部可出现长期酸痛。 外治方:醋糟500克,炒热后布包敷患处。食疗方:威灵仙15克,杜仲20克,猪腰子一对。将猪腰子切开去血膜,再把药物碾碎后...

  • 中医治疗痰饮病之法

    中医治疗痰饮病之法

      《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此乃治疗痰饮病之大法,对此治疗原则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对此也有些浅薄的认识,希望与同道共同学习探讨。   从痰饮病的形成角度来理解   清·邹澍曰:“饮入于胃,分布于脾,通调于肺,流行于三焦,滤于肾,出于皮毛,归于膀胱”;“水者,节制于肺,输引于脾,敷布于肾,通调于三焦、膀胱。”从中可以看出痰饮病的形成与肺、脾、肾、膀胱等多个脏器相关。内因肺脾肾三脏阳气虚弱,三焦失于气...

  • 中医治疗小儿汗证

    中医治疗小儿汗证

      小儿汗证是指在安静状态下或无故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的病证。   小儿汗证分为自汗与盗汗,自汗指不分昼夜自发出汗;盗汗指睡中汗出,醒时汗止。   汗证的中医辨证论治,分为卫表不固、营卫不和、气阴两虚、脾胃湿热四型。   卫表不固型:多见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或病后,表现为自汗,出汗部位以头部、肩、背部明显,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动则汗多,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固表,选方玉屏风散。   营卫不和型:多见于病后体虚,表现为自汗微有恶风或轻咳、流涕或微热、神倦纳呆、舌苔薄白、脉浮。治宜调和营卫,选...

  • 中医治疗法则 治疗原则 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法则 治疗原则 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学是建立在中医发病学——病因病机基础上的治疗思想与方法,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是中医临床辨治思维的重要体现。但在具体表述与实际运用中,中医治疗用法表述不确切、运用不恰当的现象比比皆是,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治疗的过程、结果及相互交流。鉴此,笔者通过梳理分析,认为中医学的治疗用法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法则、治则与治法,兹作如下阐释。 【治疗法则】   法则,其释有多个义项,如法度、规则、准则、规律等,是人或事物遵循的最根本、最基础、总体的要求。因此,对于治疗法则即可理解成具有...

  • 中医治未病理论蕴含儒、道、佛家文化精髓

    中医治未病理论蕴含儒、道、佛家文化精髓

    从儒道佛中国传统文化认知中医“治未病” 几千年来, 中医学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及人 类的医疗、 保健实践做出了巨大贡献, 它之所以在科 学发达的今天仍然保持极大的活力, 其根本原因在 于它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 [1] 。 综观时代 的演变、 科技的发展与民生的需求, 兼东西文化的相 互激荡, 目下有关中医 “治未病” 之研讨, 正在世界 各地热烈进行。 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曰: “求 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rd...

  • 习惯性流产的中医治疗

    习惯性流产的中医治疗

    有些女子结婚后,已有孕2—3个月而出现流产,凡流产三次以上叫习惯性流产。中医一般分以下三型辨证施治。 1.阴虚血热,肝脾多火多滞:患者每次有孕2—3个月后则突然腹痛而流产,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治法:清肝舒肝,调气固胎。 处方:黄芩、当归、白芍各10克,白术9克,阿胶12克,陈皮4克,砂仁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2.脾肾两虚:患者纳少,腰痛,有孕后二个月则突然流产,舌质淡苔白,脉细。 治法:补气健脾,益肾安胎。 处方:菟丝子、覆盆子、川断、熟地、白芍各10克,杜仲、...

  • 周祖贻谈中医治慢性病

    周祖贻谈中医治慢性病

    “周医生,请帮帮我,我胃难受,看了好几家医院都没效果。”去年7月,57岁的严先生来到湖南大夫堂国医国药馆,找到周祖贻教授。严先生因不思饮食腹部饱胀、喜温喜按又隐隐作痛,以为是一般受凉引起的消化不良,一直服用助消化药健胃消食片,总是经久不愈。周祖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为脾胃虚寒证,治疗药方用黄芪建中汤、理中丸等为基础进行加减,此方温脾散寒、缓急止痛。服用一疗程后病情显著好转,后又根据患者身体虚弱的情况,加用健脾胃的参苓白术散,几个疗程后,严先生痊愈康复。 在肠胃病的治疗上,周...

  • 游医治牛皮癣“神药”揭秘

    游医治牛皮癣“神药”揭秘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皮肤病,难治愈易反复,这也是众多牛皮癣患者苦不堪言的所在。尤其是长在外面的部位,更令人难堪,所以牛皮癣患者都有急于求成的心情,想早日治愈,摆脱牛皮癣带来的痛苦。往往这种心情很容易被江湖上的骗子所利用而导致上当受骗。江湖游医治牛皮癣的常用骗局有以下两种。 骗术一:雪花膏加激素、加黄柏、土槿皮等中药材外用。江湖医生说是纯中药,实际是以骗钱为目的。这种治疗法对牛皮癣等皮肤病有一定疗效,它主要依赖激素起治疗作用,危害较大。骗术二:口服药中加少量激素或加部分抗癌药,近期疗效显著,但后果不堪设想。以...

  • 回医治病偏方验方

    回医治病偏方验方

    回族人民善烹调,喜精作食品,所以回族民间有许多“药食同疗”、“寓药于食”.的偏方、验方,以其治疗疾病,疗效好,无毒副作用。下面是回医惯用的几个药食同疗的方法。 一、羊心朱砂片:取新鲜羊心1个,将朱砂1克研至极细,由羊心动静脉孔内纳入朱砂,用棉线缝住口,上锅蒸熟或炖熟,用时切成肉片,每晚服半只。本品有养血、镇静作用,用于治疗心血不足导致的失眠、心悸、肢体震颤、麻木。 二、砖茶山楂饮:砖茶、山楂各15克,红糖20克,上锅共同炒焦,沸水冲泡饮用。本品有止痢、暖胃作用,用...

  • 侗医治疗外伤科疾病小汇

    侗医治疗外伤科疾病小汇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及广西交汇处。善用稻田养鱼.创造和传承了以“稻鱼鸭共生”为特点的侗乡有机农业文化遗产。有自己的民间戏曲——侗戏。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族的主要标志。风雨桥因桥上建有长廊式,可遮蔽风雨的桥屋而得名。 1.散血草(全草)、续断根、钓鱼杆叶;水冬瓜根皮各适量。取散血草等药鲜品洗净,加刚出壳或100克左右的小鸡共同捣烂,加白酒30-60克炉火上稍加温调匀后,敷于已复好位的骨折处,外用芭蕉树皮或松树皮固定,2-3天换药一次。适用于骨折,具有活血祛瘀,消...

  • 壮医治疗头痛眩晕九方

    壮医治疗头痛眩晕九方

    壮医认为,头痛多因龙路(主管糟粕废物的运输)或火路(主管体内各种信息的传感)不通,致外毒或气机阻滞于“巧坞”(大脑)而引起。治疗以通龙路、火路为主。眩晕(壮医称为“兰奔”)是由于情志失调、气机不畅、两路不通、火毒内生等因素所致;更与病后体弱失养、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有关,治疗当以清化痰热、调理大脑、滋养气血为主。 一、壮医治偏头痛三方 1.生萝卜适量,切碎、捣烂绞汁。患者仰卧,取萝卜汁滴人鼻孔。左痛滴右,右痛滴左,对部分偏头痛患者有效。 2.荆芥10克(研末,以荆芥...

  • 壮医治腮腺炎经验方

    壮医治腮腺炎经验方

    流行性腮腺炎,壮医称为“猪头肥”。是以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多见。好发于5-9岁小儿。中医诊为“痄腮”、“腮肿”、“腮疮”。 壮医认为,风湿毒邪侵袭,阻滞龙路、火路,气血壅塞,阻于耳下腮部。临床表现:轻症:发冷发热,头痛轻咳,耳下腮部酸痛,咀嚼不便,继之一侧或两侧腮部肿胀疼痛,边缘不清。重症:高热头痛,烦躁口渴,食欲不振,或伴呕吐,精神倦怠,腮部漫肿,灼热疼痛,咽喉红肿...

  • 中医治膝骨关节炎补肝肾入手

    中医治膝骨关节炎补肝肾入手

    很多骨关节炎的朋友在冬季因为受凉导致复发,这时大家都知道在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要做到保暖、补钙。“补肾对骨关节炎也很重要”,安徽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黄传兵说,这一点对中年女子来说尤应重视。 黄传兵说,中医治疗膝骨关节炎一般从补肝肾入手。因为,女子中年以后肝肾精血逐渐虚弱,特别是绝经以后的妇女肝肾功能更衰,导致筋骨失养。因此,骨关节炎患者在冬季要滋补肝肾。韭菜味甘、辛,性温,可滋补肾阴、补肾强骨,对于缓解膝骨关节炎表现之关节酸痛症状有效。此外,枸杞、羊肉等都是很好的补肾食物,每天喝杯枸杞茶,...

  • 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

    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侵犯外分泌腺体(以唾液腺、泪腺、腮腺为主)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干,唾液减少,甚至不能吃干食,多发龋齿;眼干,泪液减少,甚至无泪,有异物感;腮腺肿大;关节疼痛肿胀;多系统损害,包括肺间质病变、萎缩性胃炎、慢性肝炎、肾小管酸中毒、血液系统损害、淋巴瘤等等。   干燥综合征属于中医“燥证”范畴。本虚标实是本病的基本病机。肺、脾、肝、肾阴虚为本,火热燥气亢盛为标。治疗上多以滋养肝肾、益气养阴、养血润燥加减出入,辨证化裁。常用的方药有:   1.桑杏汤合沙参...

  • 瑶医治糖尿病验方

    瑶医治糖尿病验方

    处方与用法:熟地200克,茯苓50 克,天花粉50克。水煎代茶,频频饮用,3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滋阴补肾,健脾止渴,治糖尿病,口渴饮多,小便反多,饮一斗而小便一斗.全身无力,肌肉消瘦等。 (来月明)...

  • 壮医治流感方

    壮医治流感方

    在远古时期便萌发了壮医壮药,居住在广西地区的壮族先民们,为了生存和繁衍,便积累了与疾病做斗争的一些有效方法和药物。壮族地区也曾流传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到秦汉时期壮药种类已相当丰富,有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三大类40余种。当时的岭南越人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瘴气经验。唐代以后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并渗透汉医学的壮族医学,壮医方剂学也初见雏形。现提供壮医治流感方: 处方:金银花15 克,黄芩10克,连翘 10克,大青叶10克,桔梗10克,贯众10 克,荆芥5克,桑叶10 克,薄荷5克,甘草5 克...

  • 壮医治病用简方

    壮医治病用简方

    壮医治病的原则主要是调气、解毒、补虚。在防治疾病时,注意从调整人体功能失调人手,用药比较简便,贵在精专,组方一般不超过五味。 如针对瘴毒,选用青蒿、槟棉、薏苡仁等。痧病选用救必应、金银花、板蓝根、黄皮果等。瘀病选用田七、桃仁、赤芍、苏木等。疮肿选用大青叶、蒲公英、地丁、两面针等。咽痛者用毛冬青、鱼腥草、穿心莲、玉叶金花之类。咳嗽用瓜蒌根、十大功劳、百部、穿破石之类。胃病用一枝箭、过江龙、金不换等。痨病用不出林、铁包金、石油茶、穿破石、黑吹风等。红白痢用凤尾草、地桃花、金银花藤。骨折用小叶榕、七叶莲、泽兰、接骨草、铁...

  • 剥眼疗法:苗医治眼科疾病

    剥眼疗法:苗医治眼科疾病

    剥眼法是苗医用于治疗眼科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剥眼法是用缝衣针、银针作为治疗器械,对病人眼睛的结膜、眼睑等部位进行剥治的一种传统眼科治疗方法,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该疗法对部分眼科疾病,有其独到的治疗效果,如胬肉病、梅花病、沙眼病、泪囊炎、白内障、青光眼等效果最佳。 苗医认为,眼胬肉病的形成,是由于眼睛中的红筋过度增长,不断地延伸扩大发展所致,严重者则延伸至瞳孔,影响视力造成失明。又如洲艮病,是红筋分布在眼睑中的出口处水肿、充血扩大所致,泪道阻塞不通也是因红筋水肿。再如白内障、青光眼等部分眼科疾病都与红筋有因果关...

  • 瑶医治产后小腿抽筋方

    瑶医治产后小腿抽筋方

    产后小腿抽筋,又名产后小中风症,主要是因为产后气血不足,又因调理失宜,感受风寒,局部气血不足或不通,从而引发抽筋之症;可用以下之法治之: 1.生龙骨,煅牡蛎各10克,黑附片5克,生姜5克,红枣10枚,水煎温服。 2.黑豆100克,连根葱5根。先将黑豆炒至有烟时,再入葱和黄酒1杯,水2碗,共煎,温服。(钱学止) ·治呃逆 小腿抽筋 面神经麻痹 ·治静脉炎 小腿抽筋 结肠炎 牙髓炎 ·小腿抽筋 速治疗方法...

  • 壮医治痢疾腹泻方

    壮医治痢疾腹泻方

    处方与用法:鲜杨梅 1000克,适量盐水浸2小时取出晾干,上等高梁酒 1500克浸泡杨梅密封。3 周后可用,日久更好。每次食杨梅5只,每日2 次。 功效:治恶心呕吐,痢疾腹泻。 (梁超越)...

  • 壮医治病重补虚

    壮医治病重补虚

    壮族地区动物药十分丰富,因而运用血肉有情之晶以补虚,虞为壮医用药的特点之—。对于以虚为表现的病症,壮医多用动物药-如妇女虚冷无子者,以山羊肉、麻雀肉、鲜嫩益母草、黑豆互相配合炖煮后食用。对气血虚弱,兼有风湿,颈、腰、肢节疼痛,历年不愈,每遇天气变化而加剧者,壮医主张用各种蛇肉汤或穿山甲汤或乌猿酒进补。对阴伤干咳者,喜用猪肉或老母鸭、水鸭、鹧鸪肉煲莲藕。 (林晋南)...

  • 瑶医治鼻出血单方

    瑶医治鼻出血单方

    瑶族居住的广阔山区是天然药物产地,鲜药的有效成份未经破坏,疗效比干药好,因而瑶族群众家家户户都有种植草药的习俗。经过长期的实践,瑶族人民积累了利用草药防病治病的丰富经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瑶族医药。现提供一款瑶医治鼻出血单方。 处方与用法:鲜木贼、鲜鱼腥草各100 克(干品50克),水煎,早晚分服,以愈为度。 功效:清热平肝,凉肺止血。治各种原因引起的鼻出血反复发作者,口臭口干,舌边尖红,苔薄贵,脉细数等。 (袁胜兰) 木贼性味归经 甘,苦,平。归肺,肝经。木贼草,首主目疾,及退翳膜,益肝胆而明目也。其主积块、疗肠风...

  • 壮医治疗湿疹四方

    壮医治疗湿疹四方

    壮族同胞在长期 和疾病的斗争中,积 累了丰富的临床经 验,其治疗特点以草 药外洗和外搽药为 主,同时配合内治法, 疗效显著,能医治一 些常见的皮肤病。例 如治疗湿疹,壮医理 论认为,湿疹有急、慢 性之分。急性湿疹皮 疹有红斑、丘疹、水 疱、糜烂、渗液、结痂、 瘙痒、脱屑等表现。 慢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未彻底治愈演变而成。反复发作,缠绵不愈。 壮医治疗湿疹,常采用以下方法: 1.艾灸阿是穴,曲池(肘横纹头处)、大椎(颈后高骨下方)、合谷(手背一、二掌骨之间中点)。 2.渗出液多时可用煅石膏、煅明矾各适量研粉过筛,调茶油...

  • 壮医治喘有特色:民族奇术

    壮医治喘有特色:民族奇术

    壮医认为哮喘是由感受外邪、吸人异物、饮食不当、身体亏虚等因素而引起,将哮喘分为寒喘和热喘两类,采用多种综合性疗法来治疗。 放血法 在肺俞穴(第3 胸椎棘突下,脊柱正中旁开1.5 寸)处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刺破皮肤,进针深度大约 0.2-0.4厘米。然后局部用拔罐法在后背大面积拔罐,用10— 15个火罐,吸出少量血液即可。留罐时间10分钟,连续治疗5-7天为1个疗程。此法适合于在哮喘发作之时运用。 灸疗法 将艾叶捶打成细绒状,放人草纸中卷紧做成艾条。使用时点燃艾条,在患者的足底及手掌处温灸。此法可...

  • 壮医治慢性支气管炎方

    壮医治慢性支气管炎方

    处方:苏子150 克,杏仁300克,核桃仁200克,生姜200 克,蜂蜜200克。核桃连皮放入火内煨熟去壳,与诸药共捣成泥状,入蜂蜜熬熟即可。每次5克,日2次。 功效:润肺补肾,止咳化痰,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气喘,体弱,不耐风寒,咯痰不爽,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舌淡苔薄,脉滑。(赵丽佳)...

  • 瑶医治老年足痿

    瑶医治老年足痿

    足痿为下肢痿废软弱,行走困难。《素问·痿论》:“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处方与用法:鹿角胶500克;鹿角霜、熟地各350克,川牛膝、茯苓、菟丝子、红参各 60克;当归120克、杜仲、白术各60克;虎骨 (可田狗骨代替,量加倍)、龟板各50克。诸药共研细末。鹿角胶用米酒化开,与药束共制成丸,每次10-20克,空腹,以姜汤送服。 功效:填精补肾, 益气补血,主治中老年人足痿,肌肉瘘软;难以行走,腰酸腰痛等症。 (林大泉) 瑶医用药大多就地取材,医、药结合是瑶医的...

  • 维医治病 喜用玫瑰

    维医治病 喜用玫瑰

    维吾尔族民间常用玫瑰花来治病。维医认为玫瑰花具有理气宽胸、润肠止血、行气解郁、润肤敛肌、和胃止痛、镇静安神之功。维族医生喜欢用玫瑰花的干品或提取玫瑰油制成玫瑰膏使用。维族长期使用玫瑰治病,总结出了许多简便有效的经验方,现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1.取鲜玫瑰花100 克、白糖20克。将玫瑰花瓣捣碎,与白糖混匀,放置于阳光下待糖溶化后服用。每日3次,每次10克,可以治疗胃痛、消化不良、肺结核咳血等。此膏长期坚持食用,具有强身健体、和脾健胃、润肤美容的功效。 2.玫瑰花12克、制半夏 10克、红枣10克、苏梗10克。每日...

  • 壮医治产后腹痛方

    壮医治产后腹痛方

    产后腹痛不止,严重影响产妇的康复。壮医治疗本病,以辩明原因,分型治疗为主。 1.鱼腥草50克(鲜品100克)水煎服。治产后腹痛,伴恶露轻度恶臭,或伴咳嗽、低熟.属于外邪乘虚而入者。 2.当归尾15克,川芎、香附,益母草各10克,水煎服。主治产后腹痛,气血不足,气力不佳,面色不华,子宫收缩不良,属于气滞血瘀,以气滞为主者。 3.当归10克,川芎,泡姜各5克,桃仁10克,水煎服。主治产后腹痛,少腹发冷,恶露不畅,属于血瘀内阻,阳气不足者。 (许家军) ·治疗产后腹痛偏方1 ·治关节痛 偏头痛...

  • 傣医治哮喘四招

    傣医治哮喘四招

    居住在云贵高原的傣族,对哮喘病的治疗有独特的方法,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1.青蛙1只,胡椒1 粒。青蛙去内脏洗净,将胡椒放蛙腹缝合, 以男童小便浸泡7天,取出焙干研末。哮喘发作时服用,每次 1克,日服3次。 2.鸡胆2—4,取胆汁烘干,白糖适量,拌匀,每日 1剂,分2次服,连服5天。 3.红皮鸡蛋7个,五味于120克.先将五味子放入容器中,加水浸泡1- 2小时,再放入鸡蛋浸泡 2—3天,至五味子霉变,凝结在一起,清水变浊,鸡蛋壳变软。然后将五味子除去,把鸡蛋放入沙锅,加水,文火煮之,熟后剥...

  • 瑶医治湿型足癣方

    瑶医治湿型足癣方

    处方与用法:五倍子100克。研成细末,每次取适量(视病灶大小) 撒于患处,日2次。一般 5天即见效。 功效:收敛止痒,主治湿型足癣,脚趾间渗水瘙痒,臭秽难闻者。 (黄子群)...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