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治 第21页

医治 第21页

  • 山东名医治急性支气管炎方

    山东名医治急性支气管炎方

    处方:炙麻黄、杏仁、桃仁、浙贝母、连翘、厚朴各9克,丹参、当归、葶苈子、半夏、桔梗各12克,黄芩、瓜蒌各10克,金银花、生石膏、芦根各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化痰,宣肺平喘。用于治疗慢阻肺病急性发作期、急性支气管炎及以咳嗽为主的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属外感风热、痰热壅肺型。症见发热,气急,咳嗽,咳吐黄痰或白色泡沫状黏痰、量多,喘息胸闷,面红,口咽干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专家点评:本方中桃仁、丹参活血化瘀;葶苈子泻肺平喘;浙贝母止咳化痰;厚朴下气平喘。本方药味众多,对痰热壅...

  • 中医治小儿哮喘 反复喘鸣发作

    中医治小儿哮喘 反复喘鸣发作

      儿童哮喘临床上以反复喘鸣发作、呼气延长、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胸闷或咳嗽为主要表现,可恢复的气流受阻是其特征。该病的发生有个体因素,如遗传、气道高反应、过敏、情志劳倦等;也有外部因素,如大气污染损伤气道、被动吸烟等。现代医学认识到哮喘是不可治愈的疾病,所以控制哮喘发作就成为临床干预的目标。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是GINA方案推荐缓解气道慢性炎症,控制哮喘发作的重要措施。   中医学对小儿哮喘的认识深刻,论述较多,如《症因脉治》:“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

  • 慢性咳喘 中医治疗宜敛补

    慢性咳喘 中医治疗宜敛补

      慢性咳喘多见于慢性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其发病特点主要系肺、脾、肾三脏虚损为本,气逆咳喘、痰湿壅盛为标,笔者认为治疗此病宜敛补,不宜宣泄。   慢性气管炎、哮喘主要表现是咳、喘、痰。咳喘日久必耗伤肺气,肺气不收敛又导致咳、喘日久不愈,重则每年冬季咳喘更剧,更甚者冬卧不能出门,而变为肺气肿、肺心病。肺气耗伤的同时痰湿聚集,一者痰阻气道致漉漉有声而咳喘不愈,二者痰湿伤脾,脾不运化水湿更致痰液的聚生。咳、喘、痰日久,穷必及肾,致肾气耗伤,形成肾气虚而不纳气,导致咳、喘、痰日久不愈。   咳、喘、痰日久不愈致使体...

  • 咳嗽气喘 阎艳丽中医治验

    咳嗽气喘 阎艳丽中医治验

      患者史某,男,75岁,于2013年5月5日初诊。   主诉:患者素有高血压性心脏病,血压经药物治疗控制在140/80mmHg。近期咳喘月余,胸片提示无肺炎,多次住院,经西医抗感染等常规治疗乏效,并日趋加重,遂来就诊。   刻诊:咳嗽,气喘,不能平卧,咽中有痰,色白质稀,咯之不利,神疲乏力,无发热,耳鸣数十年,腰酸,时心悸,纳呆,大便可,舌淡红胖大,苔白稍腻,脉弦滑略数。   处方: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5克,炒杏仁10克(打),桔梗10克,炙紫菀10克,紫苏子10克,炒莱菔子10克,川...

  • 北京名医治老年喉源性咳嗽方

    北京名医治老年喉源性咳嗽方

    北京名医治老年喉源性咳嗽(痰湿上犯)方 处方:半夏、苏叶各5克,茯苓、陈皮各15克,厚 朴、白术、桔梗各8克,浙贝母10克,苏梗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化湿,利咽止咳。用于治疗老年喉源性咳嗽,中医辨证属痰湿上犯型。症见咽痒而 咳,咳甚呕恶,痰多,食欲不振,胃脘胀满,咽喉黏膜 无特异性表现,舌质偏淡、舌体胖,苔白腻,脉滑或 濡。 专家点评:老年人脾胃功能较差,常因饮食不 节,致脾胃运化失职,而咽又属胃所主,与脾胃的关 系最为密切。临床上治疗咽喉疾病宜从调理脾胃人 手,或益气健脾,或健脾...

  • 心慌10余年 咳嗽2年 中医治方

    心慌10余年 咳嗽2年 中医治方

    李某某,女,52岁。2009年6月24日初诊。 心慌时作10余年,咳嗽2年。患者10年前开始出现心慌不适,心率由50余次/分钟逐渐减至37次/分钟,西医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支气管炎。曾服益气养阴、补肾温阳药效果不明显。刻下症见:易心慌,每于心率低于40次/分钟加重,严重时悸动感上冲咽喉,运动出汗后好转,胸闷,无胸痛;下蹲起立眼前发黑,眼皮沉重;油烟刺激后干咳;易牙龈肿痛,严重时同侧颜面肿胀伴严重头痛,牙龈色淡白;纳差,易恶心;困倦思睡,入睡困难,夜间易憋醒;二便正常;舌质红,少苔,满舌裂纹,脉缓。中医诊断为心悸、咳...

  • 北京名医治支气管扩张方

    北京名医治支气管扩张方

    北京名医治支气管扩张(痰热蕴肺)方: 处方:太子参、生黄芪、鱼腥草、苇茎、生薏苡仁各30克,炒白术、茯苓、冬瓜仁、浙贝母、桑白皮各15克,甘草、山药、黄芩、葶苈子各10克,桔梗、败酱草、海浮石各2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健脾,清肺化痰。用于老年性支气管扩张症,属脾气虚弱,痰热蕴肺型。此证型多见于老年形体偏胖者。症见咳嗽,咯黄脓痰,急性加重时可咯吐大量黄脓痰,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饮食偏少,乏力,大便溏软,舌多暗淡或稍红,脉多滑或细。 北京名医治支气管扩张(肝火犯肺)方: 处方:芦...

  • 名医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方

    名医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方

    处方:制附子5克,白术、赤芍、茯苓各12克,桂枝6克,生姜3片,车前子(包煎)、泽泻各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型。临床表现为面浮肢肿,心悸喘咳,腰膝酸软,舌苔白滑,脉沉细。...

  • 找中医治疗肺炎

    找中医治疗肺炎

      前不久,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北京指挥乐团揭开斋藤纪念音乐节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大幕。此外,他此行还有一个目的——找中医治疗肺炎。   作为世界上人均寿命较长的国家之一,日本医疗体制的完善程度堪称世界一流。而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却选择到中国,找中医治疗肺炎。那么,中医治疗肺炎,独特在什么地方?   早、晚期肺炎最宜中医治疗: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周继朴介绍,在肺炎发病的早期和后期比较适宜选用中医治疗。这是因为早期“病在腠理”,驱风解热可及时控制病情的发展;而后...

  • 寒咳 热咳 燥咳 痰咳中医治方

    寒咳 热咳 燥咳 痰咳中医治方

    咳嗽是肺脏疾病的主要症状。如受寒受热,气候干燥, 吸烟过多及其他脏腑有病累及于肺时都可引起。随着不同的 原因、体质和表现,临床可分为寒咳、热咳、燥咳,痰咳 等,治疗也应分别对待。 寒咳 多因受寒引起,咳嗽吐稀白痰,鼻流清涕,打喷 嚏。兼有头身痛,发热怕冷,没有汗等现象。脉多浮,舌苔 薄白。治宜驱寒止咳。 处方 (1)紫苏10克 桔梗3克 陈皮3克 甘草9克 水煎服。 (2)麻黄6克 杏仁10克 甘草3克 水煎服。 (3)矮地茶30克 杏仁12克 紫菀15克 甘草6克 将上药 加水煎熬两次的药液混合,沉淀24小...

  • 口不知咸味 中医治方

    口不知咸味 中医治方

    口不知咸味:夏某,男,52岁,口不知咸味半年。 刻诊:失眠多梦,二便失调。查:舌尖略红,少苔,脉寸大尺弱。证属肾阳虚心肾不安,脾运失调。治法:补肾滋阴,交通心肾,助脾健运。 处方:生地、茯苓、牡丹皮各12克,。泽泻15克,山药10克,山萸肉12克,肉桂4克,黄连、黄柏各6克,砂仁3克,甘草9克。服药2剂,痊愈。 点评:咸为肾味,不知咸为肾虚,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故以补肾为主,交通心肾并健脾,肾气丸去附子补肾、阴阳同调,黄连、黄柏清热,砂仁、甘草养胃而收良效。...

  • 河南名医治脑萎缩(气滞血瘀)方

    河南名医治脑萎缩(气滞血瘀)方

    河南名医治脑萎缩(气滞血瘀)方 处方:桃仁、川芎、赤芍、生地、枳壳、牛膝各10克,桔梗、葛根各9克,银杏叶15克,黄芪30克,红花、当归、三七粉(吞服)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理气导滞,活血化瘀。用于治疗脑萎缩,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症见神情呆板,失眠健忘,头痛胸闷,甚至偏瘫失语,大便秘结,舌质暗红,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 河南名医治脑萎缩(痰浊阻窍)方 处方:茯苓、陈皮各9克,半夏、竹茹、枳实、石菖蒲、远志、郁金各10克,薏苡仁2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 中医治疗口腔异味

    中医治疗口腔异味

      酸、甜、苦、辣、咸,食品中的各种滋味都要靠我们去细细品味。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即使没有进食过什么食物,口腔有时却会莫名奇妙地出现味道,比如我们常说的口苦、口酸等。有人觉得这是正常的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但中医认为,这种异常的口味,往往是脏腑功能失调或疾病的一种外在表现。   口苦   中医认为,口苦与热邪、肝胆关系密切,是由于肝胆蓄热,胆气熏蒸所致。口苦常与胆汁代谢失常有关,多见于胃热炽盛及心火上炎者。常见症状有头痛眩晕、面红眼赤、性急易怒、食欲不振、大便干结、小便赤黄、舌质偏红等。如经常口...

  • 牙痛 中医治疗外用内服多法

    牙痛 中医治疗外用内服多法

    治疗牙痛着重于针对原发病,多需由牙科医师给予酌情内服维生素、抗生素,或辨证施用清胃泻火、疏风清热、消瘀通络、补肾固齿、益气缓痛、滋阴降火、清热解毒等中药或中成药。含漱、烟熏、充填、针灸、手术等法也每被采用。若遇医药缓急不济、没命牙痛困扰之时,掌握一些简易治疗方法往往也能获立竿见影之效。以下几种方法不妨一试:      一、含漱方:   ● 盐水漱口:取盐1匙,开水小半杯,搅拌使其溶化,待冷却后,频频漱口,每可解燃眉之痛。因为盐水既可清除残留口腔内之食物残渣,又能消炎杀菌解毒。       二、冷敷   ...

  • 河南名医治面神经麻痹方

    河南名医治面神经麻痹方

    河南名医治面神经麻痹(风湿型)方 处方:茯苓20克,川芎、羌活各12克,独活、防风、陈皮、半夏、甘草各10克,苍术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风祛湿。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中医辨证属风湿型。症见口眼歪斜,患侧面肌臃肿,眼睑浮肿,头重如裹,胸脘痞闷,肢体困重,口腻不渴,舌淡,苔滑腻,脉缓。 河南名医治面神经麻痹(风寒型)方 处方:葛根20克,桂枝、麻黄各8克,防风、白芷、蝉蜕、甘草、生姜各10克,大枣5枚,细辛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风散寒。用于治疗面...

  • 瑶医治小儿腮腺炎

    瑶医治小儿腮腺炎

    小儿腮腺炎的治疗以外治为主。瑶医治疗本病,多内外结合,收效更捷。腮腺炎是一种急性病毒感染唾液腺,造成腮腺疼痛肿大,因为脸两侧发炎肿得像猪头一样,所以台语俗称为「猪头皮」。 1.蒲公英、绿豆、金银花各50克,水煎服。 2.金银花、蒲公英、玄参各3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 3.忍冬藤、夏枯草各30 克,蒲公荚25克,玄参10 克,水煎服。 (兰天宫)...

  • 名医治疗中风医案

    名医治疗中风医案

      【医案】太塘程晓山,程松谷从弟也。客湖州,年四十,悬壶之日,湖中亲友举贺,征妓行酒,宴乐月余。一日忽言曰:近觉两手小指及无名指掉硬不舒,亦不为用。口角一边常牵扯引动,幸为诊之。六脉皆滑大而数,浮而不敛。其体肥,其面色苍紫。予曰:据脉滑大为痰、数为热、浮为风。盖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君善饮,故多湿。近又荒于色,故真阴竭而脉浮,此手指不舒,口角牵扯,中风之症已兆也。所喜面色苍紫,其神藏,虽病犹可治。切宜戒酒色,以自保爱。为立一方,以二陈汤加滑石为君,芩连为臣,健脾消痰,撤湿热从小便出;加胆星、天麻以定其风,用竹...

  • 广东名医治慢性心力衰竭方

    广东名医治慢性心力衰竭方

    广东名医治慢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方: 处方:党参25克,麦冬12克,生地、炙甘草、五味子、生姜、火麻仁各10克,大枣10枚,桔梗、桂枝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养阴。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型。症见心悸,气短,疲乏,动则汗出,自汗或盗汗,头晕,口干,心烦,面暗红,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或结代。 广东名医治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方: 处方:党参25克,麦冬、川芎、当归各12克,桃仁、生地、赤芍、柴胡、枳壳、红花各10克,牛膝、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分...

  • 帕金森病 陕西名医治方

    帕金森病 陕西名医治方

    陕西名医治帕金森病(肝肾阴虚)方: 处方:怀牛膝、生赭石各30克,生麦芽、茵陈、川楝子各6克,生龙骨、生牡蛎、生龟版、生白芍、玄参、天冬各15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镇肝熄风,滋阴潜阳。用于治疗帕金森病,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型。症见眩晕欲扑,头摇而痛,项强肢颤,语言蹇涩,手足麻木,步履不正,苔白腻,脉弦。 专家点评: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阳亢化风,风邪上扰头目,则天旋地转,眩晕欲倒,或头部摇动不能自制,气血随风阳上逆,壅滞络脉,故头痛不止;风动筋挛,则项强肢颤;足厥阴肝经络舌本,风阳...

  • 唇炎的中医治疗

    唇炎的中医治疗

      唇炎可分为接触性唇炎、剥脱性唇炎和日光性唇炎3种。接触性唇炎、剥脱性唇炎多因接触某些刺激物,如口红、唇彩,或吃了易过敏的草莓、芒果等水果,或服了其他易过敏的药物而引起。日光性唇炎多发于农民、渔民和户外工作者。唇炎患者大多因脾胃积热,热燥化火上蕴于唇所致。与中医文献所载的“唇风”相类似。中医古籍《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唇风》曰“唇风多在下唇生,由阳明胃经风火凝结而成。初起发痒,色红肿,日久破裂流水,疼如火燎”。急性接触性唇炎表现为以红肿...

  • 中医治中风导致偏瘫

    中医治中风导致偏瘫

    因中风或其它原因导致偏瘫后,患者往往痛苦不堪,甚至会对生活失去信心,家里人也感觉很受累。因此,偏瘫后的康复锻炼很重要。我曾接手许多偏瘫患者,他们在我的指导下,病情基本上都有好转。我教他们的方法主要是锻炼上肢和中药熏洗。 上肢锻炼分成四个步骤,正好可以锻炼到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和肩关节这四个部位。 指关节锻炼法 人中风后,肌肉就会变得紧张,因此五指多攥在一起。患者可以每天用健手(健康一侧的手)的五指交叉叉入患手(瘫痪一侧的手)的五指中,并用健手向前推,使患手的五指张开。这样可以活动指关节。 腕关节锻炼法 健手的五指...

  • 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治疗72例病例,用苏子降气汤加减:苏子、前胡、陈皮、当归、半夏、补骨脂、胡桃肉各10克,肉桂、炙麻黄、厚朴、甘草各6克,沉香3克(后下)。痰湿型加苍术、白术等;寒痰型加细辛、五味子;热痰型去肉桂,加桑白皮、鱼腥草;痰多喘甚加川贝母、莱菔子;肺部哮鸣音甚加广地龙、蝉蜕;表证加荆芥、薄荷;咯血加三七粉、黛蛤散;便秘加全栝楼;水肿加茯苓皮、车前子;纳差加鸡内金、焦山楂、焦神曲;口渴加生石膏、炒黄芩;心血瘀阻加丹参、红花。日1剂,水煎分3次服;5天为1疗程。有条件可长期氧疗。禁烟酒。用1个月,结果:显效(咳嗽、咯痰、喘促、...

  • 青海名医治内耳眩晕方

    青海名医治内耳眩晕方

    治内耳眩晕(脾虚)方 处方:党参、黄芪、半夏、白术、茯苓、石菖蒲、僵蚕各12克,生姜、竹茹、陈皮各6克,大枣5枚。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健脾燥湿,益气通络。用于治疗内耳眩晕病,中医辨证属脾虚型。症见头晕眼花、视物旋转、耳鸣、耳聋,伴见头困重,胸闷气憋,泛恶呕吐,舌淡胖苔腻,脉滑。 专家点评:内耳眩晕病亦称耳源性眩晕、梅尼埃病,是由于内耳的膜迷路积水引起的发作性突发眩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病症。本病可归属中医学“眩晕”的范畴。创方者:刘海平 治内耳眩晕...

  • 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医治疗

    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医治疗

    血小板减少症,中医认为是由于风火热毒伤其血络,或脾阴虚血燥、阴虚生内热,或血瘀于肌腠所致,临床上一般分以下三型辨证施治。 1.风火热毒伤其血络:患者皮肤有瘀血点,口干,大便结,小便黄,舌质红,脉弦。 治法: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处方:水牛角、丹皮、赤芍、白薇、紫草、知母、沙参、槐花、大青叶各10克,生地30克,板蓝根15克。 2.脾阴虚血燥,阴虚生内热:患者皮肤有瘀血点,口干舌燥,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脾润燥,佐以清热化斑。 处方:生地、连翘、淡竹叶、山萸肉、大枣各10克,白芍、赤小豆各30克,旱莲草、莲子...

  • 中医治疗半边颜面不自主痉挛

    中医治疗半边颜面不自主痉挛

    半边颜面不自主痉挛 指的是脸部一边的颜面神 经所控制的脸部肌肉发生 不自主、间歇地、无痛性 抽动。 中医认为此病症主要 是因为脸部“络脉空虚”,加 上风邪趁虚而人,痰瘀痹 阻,最后筋脉失养而致病。 所谓“络脉空虚”是指 患者'长期久病导致气血不 顺畅,使络脉失养,久而久 之络脉气血逐渐衰弱,最后 出现络脉气血亏虚的情形。 临床常见患者身上都 有明显的筋结,可以从患侧 颞颔关节前后、耳朵后枕骨 下,以及肩井、天柱、风池、 膏盲等穴位附近找到筋结 位置,由此...

  • 颤震的中医治疗

    颤震的中医治疗

    颤震,亦称“颤振”或称“振掉”,是指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主要指震颤性麻痹。 [诊断] 1.具有头部、肢体摇动、颤抖的特定临床表现,轻者头摇肢颤,重者头部震摇大动,肢体震颤不已,不能持物,食则令人代哺,继见肢体不灵,行动迟缓,表情淡漠、呆滞,口角流涎等。 2.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3.起病隐袭,渐进发展加重,不能自行缓解。 4.测血压,查眼底,必要时做颅脑CT、磁共振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治疗] 1.辨证施治 (1...

  • 黑龙江名医治失眠方

    黑龙江名医治失眠方

    黑龙江名医治失眠(热扰神明)方: 处方:大黄、甘草、薄荷各3克,朴硝6克,栀子、淡竹叶各10克,黄芩9克,连翘15克,蜂蜜少许。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通腑,清脑安神。用于治疗失眠,中医辨证属热扰神明型。临床症见患者面红目赤,夜 难人寐,心烦意乱,身热口渴,胸闷胀满,头昏头痛,口燥唇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沉数。 黑龙江名医治失眠(肝郁化火)方: 处方:泽泻12克,黄芩、栀子、车前子、生地各9克,当归3克,通草、龙胆草各5克,柴胡、生甘草各6克。 加减:胸闷胁胀、善太息者...

  • 重庆名医治癫方

    重庆名医治癫方

    重庆名医治癫(肝肾阴虚)方: 处方:熟地、紫河车、枸杞子、菟丝子各25克,杜仲、山萸肉、党参各18克,远志、半夏各12克,郁金、石菖蒲各20克,神曲、牛膝、麦冬、天麻各15克,甘草10克,琥珀2克,朱砂3克,全蝎2.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另琥珀、朱砂、全蝎研细分3次冲服(朱砂服一月停,以防中毒)。 加减:湿热重加天竺黄、山栀子、龙胆草;阴虚内热加生地、龟版、丹皮;痰湿偏重加茯苓、苍术、白术、陈皮;肝阳上亢加生龙骨、牡蛎、生代赭石;血瘀加当归、丹参、川芎、红花、三棱、莪术。 功效主治:补肾益髓...

  • 中医治中风后遗症有妙方

    中医治中风后遗症有妙方

    中风为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危急 重症。虽经抢救治疗,仍有相对一部分患者 留有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以自拟中 药方治疗中风后遗症57例,取得了较满意 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57例中,男性39例,女性18例;年龄 39岁~73岁;病程6个月一5年;全部患者均 有一侧肢体偏瘫;其中伴有肢体麻木者36 例,口眼歪斜者2例,语言不利者9例;并 发高血压者15例,冠心病者9例,高脂血 症者12例;25例经头颅CT扫描诊为脑梗 塞;偏瘫肢体肌力在3~4级者19例;2~3级 者35例;肌力0~1级者3例。...

  • 甘肃名医治内耳眩晕病方

    甘肃名医治内耳眩晕病方

    甘肃名医治内耳眩晕病(实证)方: 处方:茯苓、白术、桂枝、泽泻、猪苓、半夏各12克,生姜9克,郁金、钩藤各15克。 加减:急躁易怒,眼球震颤者加天麻10克,石决明15克;头重如蒙,恶心呕吐者加陈皮10克,竹茹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平肝潜阳,和胃化痰。用于治疗内耳眩晕病,中医辨证属肝阳上亢,痰浊化火之实证。症见头晕耳鸣呈阵发性,视物旋转反覆,头胀痛或昏重如裹,多烦易怒,胸胁胀闷,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舌偏红,舌苔厚腻或浮黄,脉象弦劲或滑数。 甘肃名医治内耳眩晕病(虚证)方: 处方:五味子...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