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治 第26页

医治 第26页

  • 乳蛾(急性扁桃体炎)中医治疗疗效良好

    乳蛾(急性扁桃体炎)中医治疗疗效良好

      乳蛾,即急性扁桃体炎,系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分非化脓性和化脓性两种,起病急,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纳差、乏力、咽喉疼痛,甚则吞咽困难等,严重者可因高热而发生昏睡、抽搐等。中医治疗疗效良好。   中药内服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风热相搏,结于咽喉,气血瘀滞而成,当以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为治,可选用下列中药治疗方。   风热型主要表现为乳蛾肿大,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发热恶寒,发热轻,恶寒重,头身疼痛,吞咽困难,咽喉疼痛,疼痛常放射至耳部,说话及吞咽时疼痛加重,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或浮数,当...

  • 突然发生失音 中医治验

    突然发生失音 中医治验

    患者,女,56岁。初诊时间:2011年11月27日。患者平素体弱多病,诊病前一天下午因事外出,不慎受凉。回家自觉劳累,全身不适。自服人参,喝鸡汤。第二天早上起床就发不出一点声音。舌淡苔白,脉浮缓。辨证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治以疏风散寒,宣肺开音。拟方:荆芥10 g,防风10 g,桔梗1 5 g,石菖蒲12 g,蝉蜕10 g,诃子10 g,木蝴蝶12 g,山楂30 g,莱菔子15 g,甘草5 g。2天后相见,述说1剂尽声音复常。 按语:暴哑,《灵枢•寒热病》篇称之为暴暗,指突然发生的失音。多由风寒袭...

  •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中医治方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中医治方

      俗语说“中医慢郎中”,其实这是对中医极大的误解。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高建忠老师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从不使用抗生素,单用口服中药,多能在1~2天内解决发热,3~5天内完全痊愈。近期治一患者,即使前2剂药并非完全对证,仍然用5剂药完全治愈。原案整理如下。   刘某,女,25岁。2010年3月8日初诊。   昨日夜归受凉,晨起出现发热,体温38.6℃,伴见咽干、乏力,恶寒不明显。因该患者为笔者舍友,遂通过电话向高建忠老师求治。告之应从少阳论治,处方:柴胡18克,黄芩12克,苍术12克,牛...

  • 辽宁名医治小儿扁桃体炎方

    辽宁名医治小儿扁桃体炎方

    辽宁名医治小儿扁桃体炎(外感风邪)方: 处方:菊花12克,荆芥、牛蒡子、桑叶各10克,僵蚕、山豆根、马勃各6克,薄荷、桔梗各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剂量均按6岁儿童量,下同。 功效主治:疏风散邪。用于治疗小儿扁桃体炎,中医辨证属外感风邪热毒,搏结于咽关,属病初,邪在肌表者。症见扁桃体红肿、微痛,兼发热恶寒,咳嗽,头痛,周身酸楚,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 加减:偏于风寒者加麻黄、苏叶,偏于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 辽宁名医治小儿扁桃体炎(热毒炽盛)方: 处方:金银花15克,蒲公英、...

  • 中医治“梅核气"不错

    中医治“梅核气"不错

    有的中老年女性,常感觉喉咙深处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怀疑长了东西吧,可吃饭、喝水时并没有吞咽困难的感觉。这是咋回事呢? 其实,这种症状中医有个特殊的名词,称为“梅核气”。简单来说,就是有“气” 阻碍于咽喉部位。所以,此类患者去医院就诊.把西医的各项检查都做一遍。也仍然不会发现咽喉内有任何异样。 “梅核气”这种症状,与精神、情绪密切相关.所以在焦虑、紧张、郁闷时,会使得喉中的异物感更明显、强烈,呼吸更不顺畅。早在明代的《古今医鉴》中就...

  • 咽部异常感觉症 中医治“梅核气”

    咽部异常感觉症 中医治“梅核气”

      咽异感症又称咽部异常感觉症,中医称之为“梅核气”。常常表现为咽部干痒,发胀,堵塞感或异物感,咽部发痒时有轻咳。其症状时轻时重,无规律,病程长短不一,有数日、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咽部检查常见:咽后壁散在滤泡增生,咽侧索轻微肿胀,咽喉壁黏膜可缺少光泽感。咽异感症患者以中年女性居多。《医宗金鉴》谓:“咽部如有炙脔,谓咽中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之梅核气病也。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此证男子亦有,不独妇人也。”笔者采...

  • 壮医治咽喉肿痛方

    壮医治咽喉肿痛方

    处方与用法:野菊花、白花蛇舌草、地胆头、崩大碗、白茅根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治热毒侵犯导致的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口干咽燥,吞咽不便,舌红,脉数等。...

  • 中医治疗慢性咽喉炎

    中医治疗慢性咽喉炎

      中医治疗慢性咽喉炎,除内服中药外,外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针灸:取列缺、尺泽、合谷、曲池、三阴交、足三里,列缺、尺泽用平补平泻法,合谷、曲池用泻法,三阴交、足三里用补法。症状发作之时施治,每日一次,每次留针20到半个小时。既可有效减缓症状,又可扶助正气   按摩:按压天突、人迎、廉泉、合谷穴,每穴一分钟(注意与揉法相结合)。每日早晚各一次,可有效预防慢性咽喉炎的急性发作。   刺血疗法:取少商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者取耳背上部静脉,使局部充血,常规消毒后,用毫针于静脉上点刺,挤出血液3~5滴。可以有效缓...

  • 中医治疗声音嘶哑

    中医治疗声音嘶哑

      声音嘶哑是喉部(特别是声带)病变的主要症状,也可因全身疾病引起。声嘶的程度因病变轻重而异,轻者仅见嗓音变低、变粗,重者发声困难甚至失音。      急性声音嘶哑:   伴有恶寒、发热、全身疼痛、咳嗽、咳痰、咽喉肿痛等。多见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急性单纯性喉炎、急性声门下喉炎等。治宜清热解毒、疏风利咽,药用利咽汤:金果榄15克,木蝴蝶15克,桔梗15克,射干20克,黄芩15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牛蒡15克,马勃12克,芦根30克,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薄荷15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上清丸、利...

  • 面神经炎的中医治疗偏方

    面神经炎的中医治疗偏方

    组成:菊花、葛根各15克,大青叶30 克,防风、白芷、蝉蜕、僵蚕、川芎各10 克,甘草6克。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通络。 主治:面神经炎,症见卒然口歪,眼睑闭合无力或不能闭合,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额纹消失,或伴耳后疼痛,后期或治疗不当可见面部痉挛。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中晚3 次饭后服用。 方解:面神经炎属于中医“面瘫”的范畴,俗称吊线风,属外风中络之证。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多有夜卧当风的病史,而一旦发病,则眼口俱瘫。《金匮要略》谓:“贼邪不泄,或左或右;邪...

  • 七个中医治疗牙痛的食疗方

    七个中医治疗牙痛的食疗方

      牙痛一般可分为龋齿牙痛、风热牙痛、虚火牙痛三种。现介绍七个中医治疗牙痛的食疗方,不妨一试。      方一:咸蛋蚝豉粥   咸鸭蛋2个,蚝豉(干牡蛎肉)100克,大米适量煲粥,连吃2~3天。适宜虚火上炎牙痛者食用。      方二:皮蛋腐竹咸瘦肉粥   皮蛋2个,水发腐竹60克,咸瘦猪肉100克,大米(或小米)适量煲粥,连吃2~3天。适宜虚火龋齿疼痛者食用。      方三:蚝豉皮蛋盐渍瘦猪肉粥   蚝豉100克,皮蛋2个,盐渍瘦猪肉100克,大米适量煲粥吃。适宜阴虚牙齿肿痛、咽喉声嘶者食用。      方四:...

  • 中医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

    中医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

      清代郑寿全在《医理真传》中对封髓丹、潜阳丹的方义及应用均有巧妙的发挥,认为二方均有纳气归肾、引火归元之法。前方由黄柏、沙仁、甘草三味药组成,侧重于泻。后方由沙仁、附子、龟板、甘草四味药物组成,侧重于补。笔者以二者相配,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杨某,女,68岁,因“口舌生疮伴疼痛反复发作4年余”于2012年2月26日就诊,患者4年前出现口疮,内服中西药治疗时有好转,近2年加重,请中西医诊治,效果不显。   症见:口舌疼痛,烦躁易怒,怕食冷饮热辣等刺激,咽...

  • 舌体出血 中医治宜清热益气方

    舌体出血 中医治宜清热益气方

    雷某,男,65岁,退休教 师。患者初诊自述舌体出血, 血色鲜红,日出2~3次,每次 从口中吐出数口至十余口 血,时出时止,已12天。舌体 出血前7天,曾发热不寒,口 渴饮冷稍多,汗出心烦,头晕 闷胀,咽干微痛,即就医诊 治,前医予银翘散或桑菊饮 加减,服3剂之后,上证虽 解,但却又出现舌体出血,前 医改用黄连导赤散、丹栀逍 遥散、归脾汤化裁治之,其效 不彰。今诊,舌体出血已半 月,证见神疲乏力,短气汗 出,口干饮少,心中时烦,欲 吐不吐,大便微结,舌质嫩 红,无苔,舌上少津,脉细弱 而稍数。症脉参合,诊断为舌 衄,...

  • 口疮 中医治用党参鲜石榴茶叶偏方

    口疮 中医治用党参鲜石榴茶叶偏方

    口疮 【病因与症状】 口疮即口腔溃疡,是口腔粘膜疾病中最常见的溃疡性损害,具有周期性复发的规律,所以常称为复发性口疮。历代医家将口疮的病因、病机概括分 为虚、实两类。实症的表现是:发病迅速,病程短,一般7~10天逐步愈合, 愈后不留斑痕;溃疡好发于口腔前半部,多见于唇、舌、颊、口底等部,龈、 腭少见;初起的红赤稍隆起,中央出现溃点,逐渐扩大凹陷,呈绿豆粒大或 黄豆粒大小,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多覆有黄白色膜,周围绕有红晕。虚症的 表现是:发病稍缓,病程长,易反复发作,间歇期时间长短不等,终年不断, 此起彼伏;溃疡多...

  • 面瘫 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

    面瘫 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

      面瘫即周围性面神经瘫痪,大多数是由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引起,故又称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医学的“口眼喎斜”、“吊线风”、“卒口僻”均属此范畴。   本病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多数病例都有局部受寒、着凉的诱因,故一般认为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而痉挛,使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而致病。面瘫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同侧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面部被牵向健侧为主要特征。本病以20~40岁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起病迅速...

  • 中医治疗口腔溃疡用药方法

    中医治疗口腔溃疡用药方法

      口腔溃疡是一种最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口腔黏膜溃疡性损害,多发于唇、颊、前庭沟、舌尖、舌侧缘等处黏膜,伴有锐痛。一般7~10天痊愈,但也有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者,故称复发性口疮。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近年来认为它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在口腔黏膜上的表现,与免疫和内分泌紊乱、胃肠道功能障碍、饮食不节、病毒感染、局部刺激和精神心理因素有关。   临床症状   本病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青壮年多见,其中28~45岁的女性尤甚。症状可分三期。初期:大约1~3天,可见口腔黏膜充血、潮红,出现散在的粟粒状、针尖...

  • 中医治妇女口腔干燥症经验

    中医治妇女口腔干燥症经验

    妇女口腔干燥症又称为“干燥 综合征”,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口腔 干燥症临床表现为:口腔干燥、味觉 减退、鼻腔干燥、结痂、嗅觉不灵、声 音嘶哑,也可波及眼,可见于干燥性 眼角炎、眼内异物感、眼痒、眼干;波 及皮肤及阴道有干燥、灼热烧灼感、 紫癜、红斑、皮下小结等。运用中药 治疗妇女口腔干燥症收到了一定的 疗效,现将妇女口腔干燥症中医治 疗经验介绍如下。 所治152例患者,最大为70 岁,最小18岁,18~28岁28例, 28。38岁28例,38—45岁30例, 45。50岁32例,...

  • 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治疗心得

    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治疗心得

    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阿弗它溃疡,是以口腔反复出现黏膜破损、充血水肿和疼痛的一种疾病,具有周期性复发的特点,一般是一处或多处溃疡分布在口腔内各个部位,同时可能伴有发热、头痛、淋巴肿大等表现。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感染、神经内分泌失调、消化功能紊乱、遗传等因素有关。西医缺乏有效的对因治疗药物.传统常用的局部外用药物、口服补充维生素等以及中医清热解毒、清心泻火等方法疗效欠佳。笔者借鉴伏气温病理论、运用温病方药辨治本症.获得较理想的疗效。 典型病例 患者,女,护士,1月22 日初诊,主诉反复口腔溃疡2 月余,每...

  • 医治牙痛的方法 细辛荜茇含嗽

    医治牙痛的方法 细辛荜茇含嗽

      组方细辛6克,荜茇9克。   用法加水200毫升,水煎100毫升,每半小时含嗽一次。因药味辛辣,此方不宜内服。连续含嗽至多3日,牙疼可缓解。   细辛、荜茇二药有很好的止痛作用,对龋齿、牙根周围炎、牙髓炎、冠周炎等引起的牙疼,有迅速止痛作用。据观察,本方对化脓性口腔病变疗效较差。因药味辛辣,儿童不宜服用。...

  • 中医治治舌瘤验方

    中医治治舌瘤验方

    尹某某,女,59岁。2006年2月7日初诊。患者在初春因感冒后,出现舌头烧灼疼痛,不能咀嚼饮食,当地医院认为是舌头溃疡,治疗多日不效,于2月6日到遂宁市医院口腔科检查诊为“舌瘤”。医生建议手术切除,而患者畏惧手术。诊见患者舌左前侧,长有蚕豆大的肿块,烧灼奇痛难忍,舌不能转动咀嚼饮食,动则舌根及左耳心掣痛,只能饮汤水度日,心烦,面色憔悴,形体消瘦。舌苔黄白相兼,舌质紫红,脉弦细数。此乃肝脾气机郁结,瘀热浊毒,循经上窜于舌,郁遏凝聚脉络而成舌瘤。治宜清肝解郁,活络散结,予自拟清肝活络汤:醋炙鳖甲...

  • 缓解牙龈肿痛 中医治牙龈肿痛

    缓解牙龈肿痛 中医治牙龈肿痛

      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门诊经常看到病人捂着腮帮子过来说:“哎哟,医生我上火了,牙龈肿痛。”还有很多朋友说:“我牙龈肿得这么厉害不是上火了吗,可我吃了很多抗生素、消炎药还喝了凉茶,但都不管用,为什么呢?”因为从中医看来,也不是什么牙痛都是上火,清热解毒的凉茶也未必管用。   中医牙龈肿痛的原因   中医所说的导致牙龈肿痛的原因大致有三个,风热、胃火、肾阴虚火旺。风热的牙龈肿痛多是外感风热,邪毒侵袭牙龈所致。胃火牙龈肿...

  • 中医治疗牙齿动摇一般分为三型

    中医治疗牙齿动摇一般分为三型

      牙齿动摇,又称牙齿浮动。中医认为,手阳明之脉入下齿,足阳明之脉入上齿,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寄龈以为养,所以齿动与手足阳明之脉和肾密切相关。牙齿动摇,与口腔卫生也有着密切关系,若素不刷牙,或刷牙方法不正确,食物残渣存于齿缝,附于齿龈,腐蚀牙根,则齿动摇。中医治疗此症一般分为三型。   阳明热盛   牙齿摇动,伴有牙龈红肿,或牙龈宣露,口臭便秘,舌质红,苔黄腻偏干,脉滑数。   治宜清胃固齿。药用:黄连10克,当归10克,生地20克,升麻6克,丹皮12克,石斛12克,熟地18克,水煎服,每日1剂。...

  • 江西名医治五官干燥方

    江西名医治五官干燥方

    处方:龟版10克,麦冬、天冬、天花粉、桑椹各18克,石斛、枸杞子各12克,绿茶、绿豆、生甘草、葛根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剂3煎,每麒200毫升,每日3 次。若为鼻病、咽喉病、口腔病、眼病,药煎煮完毕离火,先用毛巾围住鼻、口腔、眼与药罐趁热熏鼻、口腔、眼15分钟,然后内服。此外,可用药汁外洗或浸润五官局部。 功效主治:益阴升津,清燥润窍。主治邪热伤阴、燥烁清窍所致的五官不利之证,症见如五官干燥、耳鸣、耳疮、目赤、目涩、鼻衄、鼻疳、鼻槁、喉痹、喉喑、口疮、牙痛,干咳少痰,心烦易怒,夜寐不安,大便干燥,小便短赤,...

  • 山东名医治冠状动脉狭窄经验

    山东名医治冠状动脉狭窄经验

    山东名医辛松峰博士是三代 御医之后赵绍琴先生的弟子。辛博 士治学严谨,诊疾有方,辨病辨证, 审因论治,不仅善治疑难杂症,更 善治明确诊断较难治疗的病症,尤 其是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治疗,疗效 卓著。 冠状动脉狭窄是由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所致,冠状动脉狭窄后导 致心肌缺血,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性心脏病,也就是冠心病。冠状 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出现 心绞痛,重者可致心肌梗死,严重 危害人类健康。辛松峰博士运用中 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取得了良好 疗效,现将辛博士治疗冠状动脉狭 窄的经验介绍如下。 中医学并无冠状动脉狭窄...

  • 病毒性脑炎给予中医治疗

    病毒性脑炎给予中医治疗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西某某,男性,49岁。主因“头晕伴发热6天,反应迟钝4天”于2016年9月22日,经多项急诊化验,由门诊以“颅内感染”收入脑病科。患者6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偶有恶心,体温升高,最高体温40℃,入院前2天,家属发现患者反应迟钝较前加重,睡眠增多,就诊医院急诊,配合其他检查,当时因服用退烧药,体温38.7℃。因患者持续发热(体温持续40℃以上),家属诉患者反应迟钝较前加重,睡眠增多,被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故患者家属要求给予中医治疗...

  • 自创柴胡桂枝理中汤合三才封髓丹医治口腔溃疡

    自创柴胡桂枝理中汤合三才封髓丹医治口腔溃疡

    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方得祚,自创柴胡桂枝理中汤合三才封髓丹医治口腔溃疡。 患者安某某,女性,45岁。因间断性口腔溃疡重复发生2年于2018年4月10日初诊。自述近2年来口腔溃疡重复发生、疼痛,溃疡发生于舌、齿龈、唇内侧等处,位置不固定。曾服甘草泻心汤有所减轻,但仍重复发生。查其口唇内侧及齿龈处,可见3处片状溃疡,舌红、苔白,双关脉弦紧,双尺脉虚。此乃水火失济。法当散中焦之寒,收敛在上浮游之火。方药如下:柴胡12g,黄芩10g,党参10g,半夏6g,桂枝12g,白芍12g,干姜8g,白术10g,生地15g,黄...

  • 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放射性口腔炎是放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在头颈部恶性肿瘤常规放疗患者中,放射性口腔 炎平均发生率为 80% [1 ] 。放射性口腔炎分为急性 与慢性两种 [2 ] ,急性放射性口腔炎即口腔黏膜受 到电离辐射( X、γ、中子及电子束辐射等) 超过该 器官阈剂量 6 个月内引起的急性口腔黏膜反应; 慢 性放射性口腔炎的定义则为由急性迁延而来或受 照 6 个月以后出现黏膜溃疡、坏死或黏膜下组织和 骨显露。 目前西医治疗放射性口腔炎主要从调整饮食、 营养支持、控制疼痛、防治口腔感染等方面入 手 [3 ] 。中医...

  • 全国名老中医治心悸方

    全国名老中医治心悸方

    处方:甘草5克,麦冬、酸枣 仁、茯神、玉竹各10克,煅龙齿(先 煎)15克,远志6克。 加减:心血瘀阻者,加丹参12 克,以活血宁心;夜寐不佳者,加夜 交藤15克,以养心安神。 用法:每日1剂,分煎2次,取 药液250毫升,分2次ll服。 功效主治:滋养心阴,安养心 神。主治心刚小足之心悸。症见心 悸不安,心胸烦热,手足心热,口干 咽燥,失眠多梦,舌红少津,脉细 数。 创方者:张恩树...

  • 面瘫可发于任何年纪 中医可医治面瘫

    面瘫可发于任何年纪 中医可医治面瘫

    “医生,你看看这孩子怎么回事?没事老是做鬼脸。”小姑娘八九岁的模样,微微一笑,一侧端倪低垂,嘴角歪到一边,明显得了面瘫。 面瘫可发于任何年纪 面瘫分为两种,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中枢性面瘫一般多见于老年人,同时还可能伴有肢体活动的妨碍。周围性面瘫也就是俗称的“吊线风”“歪歪嘴”。面瘫发病于任何年纪,小到未满月的婴儿,大到耄耋白叟,老少皆可能发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甚至连抬眉、闭眼、鼓腮等动作都无法完结。引起面瘫的原因许多...

  • 全国名老中医治中风后遗症方

    全国名老中医治中风后遗症方

    处方:制何首乌、赤芍、川 芎、地龙、山楂、鸡血藤各12克, 桑葚10克,黄芪20克,当归、泽 泻、红花各6克,丹参15克。 加减:若患者血压较高则应 加夏枯草12克,钩藤6克;视物 昏花明显者加枸杞子、白菊花各 15克;肢体麻木者加稀莶草12 克.;面部麻木加僵蚕9克;肌肉 跳动者加白芍15克,宣木瓜9 克;痰浊壅盛者加天竺黄7克, 胆南星6克,石菖蒲9克。 用法:水煎服,头煎二煎药液 相混,早中晚分3次服,每日1 剂。 功效主治:滋肾益气,活血化 瘀,通脉降脂。主治因动脉硬化、 高血压导致症见以偏瘫、失语为...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