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 第20页
-
重庆名医治美尼尔氏综合征方
处方:柴胡、党参各15克,黄芩、半夏、泽泻、白术、钩藤各12克,仙鹤草30克,川芎、大枣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气虚加黄芪;血虚加当归、白芍;血瘀加丹参,肝阳上亢加石决明、僵蚕;挟湿加藿香、石菖蒲。 功效主治:和解少阳,升清降浊。主治美尼尔氏综合征属邪犯少阳,胆胃失和者。症见头晕目眩,卧床不起,不敢睁眼,头重脚轻,如坐舟车,呕恶不食,耳鸣如蝉,口苦,舌淡红,苔薄黄,脉弦。 专家点评:美尼尔氏综合征属中医“眩晕”范畴。《内经》强调“肝风&...
-
胃痛怎么缓解 中医治胃脘痛
徐某,男,57岁。2009年3月8日初诊。患者于1月前出现胃脘胀满疼痛,虽经当地治疗,但效果不理想前来就诊。近日表现胃脘胀满,攻撑疼痛,连及胁肋,善太息,嗳气频繁,口苦烦躁,嘈杂泛酸,大便不畅,每因情志不舒而加剧,舌淡红,苔白,脉弦。辅助检查:腹部平坦,触诊柔软,剑突下轻度压痛,莫菲氏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反跳痛。电子胃镜:食管通过顺利,胃底黏膜红白相间,幽门黏膜糜烂、充血水肿,奥迪氏括约肌松弛,可见黄绿色胆汁反流,提示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诊断为胃痛,证属肝气犯胃,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方用自拟柴附饮加减:...
-
全国名老中医治消化系统疾病经验
沈舒文,全国名老中医,教授,著名中医消化病专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 科研30余载,学验俱丰,对脾胃病的治疗有独特风格和经验。本期介绍其运用 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食道炎、胃寒经验。 一、半夏黄连配枳实,消痞散结治痞满。 痞满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半夏配黄连是张仲景半夏泻心汤的核心配伍组药,体现了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消痞散结的配伍组方治疗思想。金元时期李东垣《兰室秘藏》中的枳实消痞丸是在半夏泻心汤、枳术丸的基础上取其核心配伍衍化而来,治疗脾胃虚弱,寒热互结之痞满。沈老其法而不泥其方,抽取辛开苦降...
-
重庆名医治胃下垂方
处方:黄芪30克,党参、炒枳壳、升麻各20克,鸡内金12克,防风、炙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补胃,升举清阳。适用于胃下垂属中气下陷所致者。症见脘腹胀满,隐隐作痛,体倦乏力,饮食无味,或大便坠胀,消瘦,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专家点评:胃下垂的发生,多与中气下陷关系密切,故治疗以升阳举陷为常法。本方取党参、黄芪、炙甘草、升麻、防风补胃气,升脾阳;炒枳壳、鸡内金宽中益胃,以助升提,共奏益气补胃,升阳举陷之功效。本方补而不温,滋而不腻,补不滞邪,通不伤正,故久服也无不良反应。 创方者:周...
-
经常头痛怎么办 慢性头痛中医治方
经常头痛怎么办 治慢性头痛(瘀血)方 处方:红花、桃仁、当归、川芎、石菖蒲、赤芍各 12克,丹参、鸡血藤、酸枣仁各20克,珍珠母30克,白芷、蔓荆子、菊花、全蝎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通窍活络,活血化瘀。用于治疗慢性头痛,中医辨证属瘀血型。由于瘀血内阻或久病人络,脉络不畅,血瘀气滞,脉络失养所致,一般多见于头部有外伤史者。表现为头痛持续时间较长,疼痛固定不移,如有针刺样疼痛,舌质暗,脉涩。 创方者:曹元成 经常头痛怎么办 治慢性头痛(痰浊)方 处方:半夏、...
-
河南名医治顽固性烧心方
处方:柴胡12克,青皮、陈皮、吴茱萸、苏梗、炒枳壳、炒白芍、川楝子、丹皮、炒栀子各10克,黄连、薄荷各8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泄热,和胃止痛。用于治疗顽固性烧心中医辨证属肝胃不和型。症见胃脘灼热,脘胁胀痛,嗳气,或嘈杂泛酸,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舌苔薄白或薄黄,脉细弦。 专家点评:肝胃不和是临床消化道疾病的常见病机。药用青皮、陈皮、苏梗、柴胡、炒枳壳、炒白芍、炙甘草等疏肝理气;川楝子、牡丹皮、炒栀子、薄荷等疏肝泄热;重用黄连苦以清火,稍佐吴茱萸以散郁,郁散则火随之得泄。...
-
中医治疗精神障碍历史悠久
中医治疗精神障碍历史悠久,《黄帝内经》就确立了癫、狂两类精神障碍疾病名称,在刚实施的《精神卫生法》中也得到了具体体现。《精神卫生法》第十一条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精神卫生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现代医学、我国传统医学、心理学,提高精神障碍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科学技术水平。”该条款鼓励和支持不同医学体系参与精神障碍的防治工作,明确提出发展我国传统医学,而传统医学即指中医药学(民族医药学)。可见,发挥中医参与治疗精神障碍,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但在《精神卫生法》的第二十九条规定中...
-
郁证是由情志抑郁 中医治郁证
郁证是由情志抑郁,气机郁滞所引起的疾病的总称。应用中药治疗郁证66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性28例,女性38例;年龄 8~56岁,平均41-3岁。 临床表现:66例均具有胸部闷塞不舒,喜叹息,舌红,苔薄黄,脉弦等症,排除心肺疾病。中医辨证为肝郁化火型。兼有精神恍惚,心中懊恼,不知所苦者4例;偶有干咳,面色苍白,不思饮食者6例;兼有梅核气,表现为咽中似有物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16例;胸痛偶作,心电图提示心脏供血不足者9例。 二、治疗方法 处方:藕节15克,枇杷叶、郁金、泽兰各1...
-
胃脘痛怎么办 河南名医治方
处方:大黄4克,白术、牵牛子、枳实、厚朴、木香、砂仁、槟榔各10克,甘草5克。 用法:上药加水500毫升,浸泡20分钟,文火煎至300毫升药液,饭前温服。1剂如法煎服3次,每日服1剂。 加减:胃痛甚加甘松、元胡;胃酸灼热加煅瓦楞子、吴茱萸、黄连,甘草量加倍;兼有两胁胀满或疼痛者加柴胡、川楝子、元胡;大便溏加炒山药减槟榔;恶心重者加姜半夏、姜竹茹;食欲不振加鸡内金、炒麦芽。 功效主治:化滞益胃。主治胃脘痛,中医辨证属脾虚胃滞型。临床症见脘腹胀满,胃脘不舒或隐痛,嗳气纳差,大便不畅,舌苔薄腻,舌质淡或略暗或有瘀斑。 专...
-
安徽名医治肺痈方
处方:生黄芪15克,鱼腥草(后下)、生薏仁各30克,败酱草20克,山药、三棱、莪术、制半夏、陈皮、桔梗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瘀破症,祛痰排脓。主治肺痈,辨证属热毒蕴结型。肺痈多属现代医学之肺脓肿、球型肺炎、炎性假瘤等。症见发热,咳嗽,胸痛,咯腥臭脓痰或脓血相兼痰,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专家点评:上方取《金匮》薏苡附子败酱散排脓消痈之义,以善补肺气、托疮生新之黄芪易附子,参以大剂清热解毒之鱼腥草,合破症散结之三棱、莪术,复伍陈皮、半夏、桔梗,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瘀破...
-
全国名老中医治支气管炎经验
印会河,全国名老中医,教授,精通中医基础理论,勤于临床实践,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期介绍其运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源于《医门法律》,印氏加减)治疗支气管炎经验。 方药组成:冬桑叶、黑芝麻(打)、杏仁、阿胶珠、枇杷叶、石斛各10克,桑白皮、沙参各15克,麦冬12克,生石膏30克(先煎)。 功用:清热润肺。 适应证:急、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部肿瘤行放射治疗后等中医辨证属燥热伤肺型的患者。症见咳喘无痰,或咳吐白色泡沫,质轻而粘,甚难咳出,咽干口燥,颊热面赤,口渴思饮,舌质红,舌苔少...
-
梅核气怎么治疗_中医治疗梅核气
中医治疗梅核气(痰热互结)方 处方:柴胡、厚朴、黄芩、栀子、夏枯草、白芍、瓜蒌、浙贝母各12克,甘草、香附各10克,海浮石20克。 用法: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涤痰开结。用于治疗梅核气,中医辨证属痰热互结型。患者多兼见胸胁满闷,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或细数。 中医治疗梅核气(痰瘀互结)方 处方:香附、郁金、半夏、浙贝母、川芎各12克,马勃、红花、厚朴各10克,当归、丹皮、赤芍、射干各15克。 用法: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活血祛瘀化痰。用于治疗...
-
小儿肺炎的中医治疗
小儿肺炎四季均易发生,以冬春季为多。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兹介绍中医的辨证治疗。 风寒闭肺:多见于肺炎初起,发热无汗,呛咳气急,痰白而稀或多泡沫,口不渴,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淡或淡红,脉浮紧,指纹青红在风关。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方药:麻黄3克,杏仁10克,甘草3克,葱白10克,淡豆豉10克,荆芥6克,半夏6克,莱菔子10克。中成药:小青龙冲剂1/2-1袋,每日2次,药膳可选用葱姜粥:葱白3根,生姜3片,粳米50克。以上共煮粥热服,有祛寒宣...
-
胃轻瘫的中医治疗
当食物进入胃后,胃的肌肉开始有规律的收缩。一般食物在胃内只停留 3~5小时,高脂肪食物停留时间稍长些,但6小时后也完全排空。胃将食物排空后,由于胃的收缩,使人产生饥饿感。而胃如果发生轻微的瘫痪即胃轻瘫.由于胃的肌肉不能有规律的收缩或收缩无力,运动消化功能低下,就会使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过长,不能及时有效地将消化物排入十二指肠,就会使人感到食少纳呆、上腹胀痛、不思饮食、上腹不适、上腹饱闷等。胃轻瘫属祖国医学痞满证的范畴。中医认为它是因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运化功能无力所致。中医治疗可用补中益生丸加健胃消食片、参苓白术散加...
-
儿童哮喘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哮喘,历史悠久。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写道:“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中医治病求本,针对儿童哮喘辨证论,治,临床可取得很好效果。 哮喘发作期,要急则治其标;辨证属于热哮者,主要以麻杏石甘汤、二陈小陷胸汤、三子养亲汤等方剂加减,清热解毒,开胸降气,止咳平喘。哮喘缓解期,应缓则治其本。根据肺虚、脾虚和肾虚辨证,选用玉屏风散、六君子汤、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加减。玉屏风散、六君子汤补肺健脾,现代医学研究,两方有增强免疫等多方面功能。六味地黄丸滋肾阴,金匮肾气丸补肾阳,都有...
-
中医治疗胃脘痛 疏肝和胃法
肝主疏泄而喜条达,肝与脾胃是木土乘克的关系,肝疏泄功能正常,气顺则通,胃自安和。肝气疏泄失常,一则疏泄不及,土失木疏,气壅而滞;二则疏泄太过,横逆脾胃,肝脾不和。若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势必克脾犯胃,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肝气久郁,又可化火伤阴,进一步克伤脾胃。辨证要点:胃痛胀闷,攻撑连胁,嗳气频作,舌淡、苔白,脉弦;治宜疏肝和胃法。常用方剂:四逆散、左金丸、金铃子散、二陈汤等。 典型病案: 李某,男,55岁,3月 26日初诊。胃脘胀痛3个月余,暖气频作,恶心呕吐,自觉腹中冷而不适,大便时泻,纳可眠差,...
-
中医治疗小儿咳嗽
咳嗽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肺系病证。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声有痰谓之咳嗽,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咽炎等。小儿咳嗽发生的原因,主要为感受外邪,其中以感受风邪为主,肺脾虚弱则是本病的内因。小儿肌肤柔弱,加之冷暖不能自调,寒热燥湿每与内邪相合袭人。外风与内生之痰浊相合壅遏肺气,使宣发肃降之气不行则形成咳嗽。 中医分型治疗: 风寒咳嗽:咳嗽频作,咽痒声重,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少汗,或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怡法:散寒宣肺。方药(金沸草散加减):旋覆花5克,前胡、荆芥各3克,细辛2...
-
云南名医治慢性咳嗽方
云南名医治慢性咳嗽(风痰犯肺)方: 处方:附子.(先煎)5克,炙麻黄、蝉蜕、甘草各6克,细辛3克,黄芪20克,防风、白术、陈皮、茯苓、法.半夏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肺固卫,疏风宣肺。用于治疗慢性咳嗽,中医辨证属风痰犯肺、肺气亏虚型。症见咽痒即咳,咯白色泡沫或清稀痰,喷嚏时作,或流清涕,恶风自汗,遇冷诱发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云南名医治慢性咳嗽(痰湿蕴肺)方: 处方:太子参、茯苓、黄精各12克,白术、陈皮、法半夏、苏子、莱菔子、冬瓜仁各10克,生姜、白芥子、甘草...
-
肺部重感染有中医治疗效果更好
这是个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病人,男性,70岁,肺部感染很厉害,在外院呼吸内科治疗时,什么青霉素,头孢三代、四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几乎全部用尽,可是,1个月都没能将感染控制住,最后,连泰能(临床上最强的广谱抗生素)都用上了,可感染依旧没能彻底控制,患者不愿再接受西医治疗,转而来到我们医院。 患者入院时,胸闷气促,不能平卧,说自从用了“泰能”后,胃脘部隐疼不适,胃口极差,口干,口腔溃疡,腹泻,每日3-5次,人感到极度疲倦。查体发现,患者口唇轻度紫绀,舌干而无苔,桶状胸,双中下肺可闻及大量的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