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 第46页

三 第46页

  • 战胜偏瘫我有三招

    战胜偏瘫我有三招

    三年前的一天,我在厨房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脑血管出血,经抢救保住了性命,却留下了偏瘫。出院后也得拄拐杖练走路。65岁的我内心难过到了极点。但一段时间后,我意识到生老病死乃世间常事,关键是病倒了,就该努力促进康复,提高晚年生活质量,这才是正确的办法。我树立了战胜病魔回归健康的信心,坚持与偏瘫过三招。 一招:坦然面对疾病。积极乐观的精神是战胜病魔的前提条件。出院后的我不仅常打电话与老友聊天,还时常拄着拐杖走出家门与人聊天,以保持乐观心态,融入健康生活。 二招:创造条件坚持锻炼。我家住在四楼,为了方便锻炼,我租了一套...

  • 中医外治三叉神经痛四法

    中医外治三叉神经痛四法

      三叉神经痛属中医“头痛”、“头风”、“偏头痛”等范畴,系肝风内动,营血不和所致。治宜熄风镇痛,清肝养阴,和营养血。患者在口服药物治疗时,配合下列中药外治,可提高疗效。   药物涂擦法 当归、川芎、细辛、红花、乳香、没药、丹参各10克,冰片5克。加入75%的酒精100毫升密封浸泡7天后擦患处,每日3次,连续3-5天。   药膏贴敷法 地龙、全蝎、细辛、蜈蚣各等份。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每次取适量药末,药酒调为稀糊状,外敷疼痛侧太阳穴处,包扎...

  • 治中风生吃三七粉可以

    治中风生吃三七粉可以

    中风一般会有中风前兆,主要表现为:头晕、肢体麻木、眼睛突然发黑、哈欠不断、原因不明的摔跤、说话吐词不清等。中医专家教了一个简单的测试方法:坐正后不靠任何手部支撑,抬起一条腿并扭转脚腕,如果活动不灵活或出现明显的抖动就应该引起注意了。两条腿应分别测试。 生吃三七粉祛瘀滞 三七粉对于预防和治疗中风有奇效。服用三七粉分为两种方法:生打和熟补。 生打就是吃生三七粉,而不是制三七粉。生吃的方法适合有瘀滞的人。判断瘀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舌下。若舌下的两条筋出现紫黑色就是有瘀滞的表现。用法:口服,每日1~1.5克。熟吃法适合...

  • 治中风心梗 一杯水一枚针三颗阿司匹林

    治中风心梗 一杯水一枚针三颗阿司匹林

      这几天,一条信息在微博、微信上很热门,是这样写的:年过40,晚上床头柜上放三样东西,必要时可救你的命。这三样东西是:一杯水、一枚针、三粒阿司匹林(300毫克)。能马上要人命的病主要有两种:一是心肌梗死,二是脑中风。以上可以对付这两种要人命的病……   这种说法到底靠不靠谱?能不能救命?笔者采访了杭州市中医院急诊科和心内科的专家。   心梗时阿司匹林需嚼服   这条信息说,心肌梗死会有一些征兆:左上肢疼痛、下颚剧烈疼痛、胸痛等。如果上述任何一种状况发生的话,立刻口含三粒...

  • 介绍毛德西其治心血管病“三味”方

    介绍毛德西其治心血管病“三味”方

      毛德西教授为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工作50年,学验俱丰,临证擅用“三味”方。笔者有幸师从毛德西,特总结介绍其治心血管病“三味”方。   人参、麦冬、五味子(生脉饮)   生脉散为补益心脏气阴的基本方,具有补气不燥,滋阴不腻的特点,为心脏病补益方之祖。若气虚偏重,还可加入保元汤(黄芪、肉桂、炙甘草、人参),名为保元生脉饮,已具扶心阳的作用。若加入四逆汤,为抗休克合剂,用于心衰,有回阳救逆、益气...

  • 降脂方三则

    降脂方三则

    方一消脂丸炒苍术、炒枳壳、何首乌、红花、丹参、车前子、肉苁蓉、刺蒺藜、杭菊花、茺蔚子、川郁金、远志各60克,决明子、炒山楂各180克,泽泻120克,白茯苓90克,陈皮、石菖蒲、制胆星各40克。上药共研细末,加入适量淀粉、水,做成绿豆大小的药丸,每次5克,开水送服,每日3次,3个月为1疗程,可服2-3个疗程。 方二冬青子膏冬青子1500克,加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去渣,合并2次药液浓缩成膏状,烤干研碎,加入适量蜂蜜混匀,贮瓶备用。每日服用50克,分3次服。 方三首乌泽泻汤制何首乌30克,泽泻20克,玉竹...

  • 交叉抱胸解手痛 三招辨别中风

    交叉抱胸解手痛 三招辨别中风

    交叉抱胸缓解手痛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手受伤后,把双臂交叉放在胸前,就可使痛感减弱。这可能是因为,大脑本习惯了用特定区域支配左手感知左边的世界,右手感知右边的世界。当双臂交叉时,左右手都越过中线,去感知对方的领域,使大脑产生混淆感,于是削弱了痛觉刺激。杨爱群 辨别中风试试三招 家人忽然倒地,如何辨别是否中风?不妨试试以下三招: 1.查看患者是否清醒。若不清醒,则中风可能性较大,此外倘若其舌头歪向一侧则中风可能性仍较大; 2.查看患者能否说话。如果不能说话,则很可能是中风,尤其是患者心里明白,但说不出话来...

  • 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血瘀型)方

    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血瘀型)方

    处方:川芎15克,地龙、僵蚕、炙水蛭各10克,蜈蚣3条,全蝎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若一支疼痛偏热者加蔓荆子15克,偏寒者加荜茇25克;二支疼痛偏热者加薄荷15克,偏寒者加高良姜15克;三支疼痛偏热者加黄连5克,偏寒者加藁本15克;联合疼痛偏热者加柴胡15克,偏寒者加白芷18克。舌有瘀斑加穿山甲15克;舌苔薄黄加胆南星10丸;兼气郁加姜黄18克;兼气虚加黄芪30克。 功效主治:活血通络,化瘀止痛。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中医辨证属血瘀型。症见疼痛部位固定,疼痛的性质呈刀割样或针刺样,疼痛的时...

  • 中医辨治三叉神经痛

    中医辨治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属中医“头痛”、“头风”、“偏头痛”等范畴。临床对症治疗,效果显著。   风寒阻经型:症见阵发性面颊乃额头抽掣疼痛,遇风寒加重,常牵及牙痛,苔薄白,脉浮弦。治宜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方药:川芎10克,荆芥12克,白芷8克,香附10克,羌活10克,蔓荆子10克,细辛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风热伤络型:症见阵发性面颊及额头抽掣疼痛,遇湿热加重,流涎,目赤,苔薄黄,脉数。治宜疏风清热,通络止痛。方药:川芎10克,白芷8克,生石膏20...

  • 三七粉与西洋参粉搭配服用 保养心脏

    三七粉与西洋参粉搭配服用 保养心脏

    保养心脏的方式很多,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简单小方———三七西洋参粉。这个小方是针对心脏经脉瘀阻、同时气阴两虚的,具体组成是:三七粉、西洋参粉各等量,两者混合均匀,每日温水冲服。用量根据病情增减,一般人每日服用混合粉末一克即可。这个方子还可以增加丹参一味药,也是等量,增加以后,对脑血管的保养也很有好处。 三七粉与西洋参粉搭配服用,一方面三七可化瘀通络,另一方面,西洋参可气阴双补,这对心脏是一个全面的养护。如遇到患者兼有血虚,还会让他配合服用龙眼肉,这样,心脏的气、血、阴、阳都得到补...

  • 郎宜男治三叉神经痛方

    郎宜男治三叉神经痛方

    处方:川芎、菊花各15克,生石膏30克,水牛角 25克,胆南星10克。 加减:若一支疼痛加蔓荆子15克;二支疼痛加薄荷15克;三支疼痛加黄连10克;支联合疼痛加柴胡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风清热,活络止痛。用于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医辨证属风火型。辨证要点为疼痛畏惧风热刺激,疼痛呈现火烧或电激样,多有明显板击点。可伴有面红目赤,五心烦热,口燥唇裂,心烦易怒,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少津,苔黄腻,脉弦滑或略数。 创方者:郎宜男...

  • 三叉神经痛中医对症治疗

    三叉神经痛中医对症治疗

    三叉神经痛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属中医 “头痛”、“头风”、“偏头痛”等范畴。临床可分为风寒阻经、风热伤络、肝阳上亢、脉络瘀阻、气虚血瘀等证型,对症治疗,效果显著。 1.风寒阻经型:症见阵发性面颊乃额头抽掣疼痛,遇风寒加重,常牵及牙痛,苔薄白,脉浮弦。治宜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方药:川芎10 克,荆芥12克,白芷8克,香附10克,羌活10克,蔓荆子 10克,细辛3克。水煎服,每日1剂。 2.风热伤络型:症见阵发性面颊及额头抽掣疼痛,遇湿热...

  • 介绍三款药膳有助稳定血压

    介绍三款药膳有助稳定血压

      高血压如今已经成为常见疾病之一,高血压患者除了积极治疗之外,还可以通过规律生活、合理饮食预防高血压的发生,下面介绍三款药膳有助稳定血压。   胡萝卜粥新鲜胡萝卜150克,切碎,连同白米100克一起放到锅里,加入适量的水,用小火煮成粥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和胃,下气化滞,明目,降压利尿。适用于高血压以及消化不良、小儿软骨病、营养不良等。   芹菜粥芹菜连根120克,切碎,连同白米250克一起放到锅里,加入适量的水,用小火煮成粥即可食用。   功效:清肝热、降血压,适用于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证...

  • 预防流脑方三则

    预防流脑方三则

    方一野菊花、大青叶、金银花各10克,桑叶、黄连各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2次。连服3-5天。 方二大青叶根、白茅根、芦根、贯众、黄芩各15克,田边菊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3次,连服5天。 方三紫苏、田边菊、芦根、贯众各15克,葛根、白茅根、金银花藤各10克。水煎服,每日3次,连服5天。 湖南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 教授蒋改苏献方...

  • 三叉神经痛偏方 黑龙江名医郎宜男

    三叉神经痛偏方 黑龙江名医郎宜男

    三叉神经痛偏方 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风火型)方 处方:川芎18克,生石膏30克,菊花15克,水牛角25克,胆南星10克(烊化)。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若一支疼痛加蔓荆子15克,二支疼痛加薄荷15克,三支疼痛加黄连10克,支联合疼痛加柴胡15克。 功效主治:疏风清热,活络止痛。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中医辨证属风火型。临床症见患者疼痛畏惧风热刺激,疼痛呈现火烧或电激样,多有明显板击点。可伴有面红目赤,五心烦热,口燥唇裂,心烦易怒,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少津,苔黄腻,脉弦滑或略数。 专家点评:此型...

  • 治强迫症 一针二灸三巩固

    治强迫症 一针二灸三巩固

    强迫症是一种反复出现的侵入性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同时存在的临床常见精神障碍,普通人群患病率高达2%~3%。本病至今病因不明、治疗困难。 广东省针灸学会会长、广东省中医院符文彬主任医师专门从事抑郁相关病症的临床与研究达30余年,对该病的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跟师,发现他从心胆论治,采用“三步阶梯疗法”治疗该病疗效确切。 《内经》认为,人是通过心来认识自身和世界的,所谓“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正是由于这种“任物”的功能, “心...

  • 监守的睡眠“三昧”

    监守的睡眠“三昧”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一生坎坷曲折,几番大病,数度流放,可谓艰辛备尝。然而他始终通达乐观,意志弥坚。直到晚年仍精力旺盛,创作不衰。这虽有多方面因素,但与他提倡并终身监守的睡眠“三昧”有直接关系。 苏东坡的睡眠“三昧”归纳起来有四条:一是姿势适宜,使“四肢无一不稳定处”。屈曲右脚,伸直左脚能固肾保元,防止遗精。二是睡前自我按摩。睡前按摩两脚底涌泉穴各二百至三百次,很有裨益。三是调气定心,即放松身体各个部位,去除杂念思虑,达到“四肢...

    精品偏方 2024-03-08 10 0 睡眠
  • 不寐头晕案 主方当归六黄汤合三甲散加味

    不寐头晕案 主方当归六黄汤合三甲散加味

    不寐头晕案 彭某,女,48岁,门诊病例, 2009年6月12日初诊。 患者长期失眠,头晕,潮热,盗汗,心烦易怒,手足心热;舌苔薄黄,脉细数。绝经已2年。 辨证:阴虚火旺。 治法:滋阴降火。 主方:当归六黄汤合三甲散加味。 组方:当归10克,生地15克,黄芩6克,黄柏6克,黄连2克,熟地15克,黄芪3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炒龟板30克,地骨皮10克,炒酸枣仁30克,炒浮小麦30克,丹皮10克。15剂,水煎服。 6月26日二诊:诸症减轻,但仍潮热,盗汗,心烦,易感冒,畏风,视蒙;...

  • 至阴穴三棱针快速点刺治疗紧张性头痛

    至阴穴三棱针快速点刺治疗紧张性头痛

    【穴性特点】 《会元针灸学》云:“至阴者,足太阳之根,深通于少阴也,以阳而至阴分,由独阴斜交于涌泉,故名至阴”。可知,足太阳膀胱经至此,经至阴穴贯涌泉穴而入肾及冲、任、督、带诸脉,所以本穴用于治疗肾、胞宫及冲任督带之疾患。 至阴穴乃足太阳膀胱经之井穴。以“至阴”二字名其末穴,谓本经之气,由此复行于阴分也。足阳明之经气由此穴汇流入足少阴肾经,阳尽阴至,即《素问·阴阳离合篇》所谓“太阳根于至阴”之义也。因此至阴又是远部取穴、上...

  • 用三味中药塞鼻 治偏头痛百例

    用三味中药塞鼻 治偏头痛百例

    采用中药塞鼻法治疗偏头痛150例, 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150例中,男性61例,女性89例;年 龄18~50岁;病程l~12年。全部患者均经 颅多普勒检查(TCD)确诊,典型偏头痛者 15例,普通型偏头痛者8l例,复合型偏头 痛者54例。 临床表现:头痛呈周期性发作,头痛部 位在一侧颞额部、眼眶,或为双侧交替性头 痛,疼痛性质多为剧烈跳痛、胀痛、刺痛,每 次持续数小时或数日,伴有恶心、失眠和精 神疲乏等,每因情绪波动、劳累、饮酒等因 素诱发,女性患者多在经期前后发作。 二、治疗方法 处方...

  • 治疗胃肠炎 记准三药方

    治疗胃肠炎 记准三药方

      参加新加坡羽毛球公开赛的林丹于男单决赛现场宣布退赛,队友陈金不战而胜。而林丹退赛的原因则是在半决赛之后因喝了一瓶冰水而导致腹泻。每逢夏天,像林丹这样因贪凉而患上胃肠疾病的人不少,而且十有八九都是年轻人。      胃肠在夏季很“脆弱”   从中医角度来看,人的气血在夏季是向体表输布的,胃肠道常处于气血不足的状态,因此功能容易失常。此外,夏季炎热的天气能降低机体免疫力,这时一旦吃进的寒凉食物刺激了胃肠道或被细菌感染,就很容易患上胃肠道疾病。所以,人们在夏季,表面上看去生龙活虎的,而实际上却...

  • 正关丸塞鼻治怠三叉神经痛

    正关丸塞鼻治怠三叉神经痛

    采用正天丸研粉布包塞鼻的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收效颇佳,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3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7~7l岁;病程3个月~11 年。全部患者均为单侧(左侧14例,右侧16 例)三叉神经1支或数支分布范围内的发作性剧痛。 二、治疗方法 取正天丸6克,冰片1克(药店均有售)。共研成粉备用。治疗时取药粉1克,以纱布包裹,塞人患侧鼻腔,每日1次,每次 1~2个小时,l周为1个疗程,休息3日后再继续治疗。一般可治疗1~3个疗程。 三、治疗效果 本组30例经治疗后,21例...

  • 通络止痛治三叉神经痛 面部阵发刀割样剧痛

    通络止痛治三叉神经痛 面部阵发刀割样剧痛

    处方:赤芍12克,泽泻10克,生地、当归各8克,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丹皮、白菊花、车前子(包煎)、川芎、香附、炙甘草、白僵蚕各6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清肝泻火,通络止痛。 主治:三叉神经痛,中医辨证为肝胆火旺型,症见面部阵发刀割样剧痛,灼热感,伴心烦易怒,头晕目赤,胁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刘洁莹...

  • 熄风通络 白芍治三叉神经痛

    熄风通络 白芍治三叉神经痛

    处方:白芍15克,钩藤、石决明、桑寄生各12克,怀牛膝lO克,天麻9 克,黄芩、栀子、黄柏、知母、丹皮、当归、炙甘草、全蝎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主治:三叉神经痛,中医辨证为阴虚火旺型,多见于老年患者,面部阵发性灼热,剧痛,抽搐,伴潮热盗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心烦失眠,胁痛口苦,舌红少苔,脉细数。 林劲松...

  • 揉走失眠 三字长寿经

    揉走失眠 三字长寿经

    老年人的养生之道,除了劳逸结合,加强营养和坚持锻炼之外,还须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字:通、达、变。 通就是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中力保个人的心情通顺,能以自身的能力摆脱不良氛围的干扰,使心理状态保持平衡和稳定。如果被恶劣的外界条件所困扰而不能自拔时,便会造成心理上的“堵塞”,天长日久,机体内的痼疾便暗中形成,古人所说的“久郁难医”即指此。 离退休的老年人要 “想得通”。不少人退下来以后,门庭冷落,常常扼腕长叹,感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精品偏方 2024-03-08 10 0 失眠长寿
  • 中医对症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显著

    中医对症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显著

    三叉神经痛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属中医“头痛” “头风”“偏头痛”等范畴。临床可分为风寒阻经、风热伤络、肝阳上亢、脉络瘀阻、气虚血瘀等证型,对症治疗,效果显著。 风寒阻经型:症见阵发性面颊额头抽掣疼痛,遇风寒加重,常牵及牙痛,苔薄白,脉浮弦。冶宜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方药:川芎10克,荆芥12克,白芷8克,香附10克,羌活10 克,蔓荆子10克,细辛3克。水煎服,每日1剂。 风热伤络型:症见阵发性面颊及额头抽掣疼痛,遇湿热加重,流涎,目赤...

  • 急性细菌性痢疾三型辨治

    急性细菌性痢疾三型辨治

      急性细菌性痢疾,属中医“痢疾”、“滞下”范畴,是因外感时行疫毒,内伤饮食而致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肠道传染病。笔者将本病按以下三型辨治,取得了满意疗效。   湿热下注肠腑   症见腹痛阵作,痛而拒按,痛时欲便,便后痛减,痢下赤白脓血,黏稠如胶冻,腥臭难闻,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肠止痛,解毒化湿,调气行血。方用芍药汤加减,药用黄芩、黄连、大黄、槟榔、木香、当归、芍药、甘草、金...

  • 治三叉神经痛 红皮鸡蛋3个

    治三叉神经痛 红皮鸡蛋3个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尤多,其发病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生骤发骤停,显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刷牙或微风拂面时都会导致阵痛。 方法:用9度的醋600毫升,平均分成3份,取红皮鸡蛋3个,选择第一份香醋加入鸡蛋1个.密封浸泡48小时.待蛋壳软化.仅剩薄蛋皮包着胀大了的鸡蛋时,启封,用筷子将蛋皮挑破.将蛋清、蛋黄与原香醋搅匀.再放置24小时后即可服用.每个醋蛋液分 3~6次服完,服用时可以加适量蜂蜜或糖,第二、三份...

  • 通络止痛 治三叉神经痛处方

    通络止痛 治三叉神经痛处方

    处方:竹茹12克,瓜蒌、赤芍各 10克,茯苓8克,陈皮、半夏、枳实、石菖蒲、川芎、炙甘草、白僵蚕各6 克,全蝎4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清热化痰,通络止痛。 主治:三叉神经痛,中医辨证为痰火上扰型,症见面部阵发闷胀灼痛,头沉重,局部喜凉,胸脘痞闷,虚烦不眠,惊悸口苦,口渴不欲饮,呕吐痰涎,舌苔黄厚腻,脉弦滑。 徐连顺...

  • 祛风止痛之法治疗三叉神经痛

    祛风止痛之法治疗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面神经疾病,患者一般都会出现“脸痛”等情况,容易与牙痛混淆。主要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