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 第1889页
-
乌梅丸后世医家多认为是治蛔之专方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后世医家多认为是治蛔之专方,但乌梅丸绝不仅仅是治疗蛔虫的方子,乌梅丸寒热刚柔同用,为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剂,不但可以治疗厥阴经原有的疾病,也能治厥阴病欲解时发生的疾病。龙砂学派代表顾植山教授从“厥阴病欲解时”着眼,认为厥阴为两阴交尽、由阴出阳的时间节点,乃阴之将尽、阳之初升之时,用乌梅丸治疗在丑至卯时(凌晨1~5点)出现的一切病症或病症加重者均获良效。 患者张某,女,46岁,主因咳嗽6个多月,于2016年2月1日就诊。患者于2015年7月因感冒引起咳...
-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中医辨证治疗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指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21世纪临床药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强大的获得耐药性和克隆传播能力,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呈世界性流行,已成为我国院内感染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由于鲍曼不动杆菌的自身特点,其感染、防控及治疗仍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这为临床医生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上带来了许多困难。在治疗的选择上临床医师举步维艰,没有特别有效的办法去控制感染。 2014年11月下旬,我院ICU病区陆续出现了几位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且广泛耐药,...
-
主治桥本氏甲状腺炎 扶正清瘿汤
唐汉钧,男,1938年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终身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防治协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疮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6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工作50余载,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擅长治疗疮疡、乳腺病、甲状腺病、外科杂症等中医外科疾病,对桥本氏甲状腺炎治疗有独特心得。 组方:黄芪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姜半夏9克,苏梗15克,...
-
中医治疗疝气 附子大黄汤治之
现代医学认为疝是人体腹部肌肉薄弱或开裂的区域,导致脂肪组织或肠等人体器官通过这个位置向外,在皮下形成明显突出,伴有不适感和疼痛。特别长时间站立、大小便或举重物时症状会更加明显。大部分疝是由于人体内有长期存在的薄弱区。通常腹壁的薄弱区域是与生俱来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遭受创伤或手术切口变得更薄。举重物或干重体力活会加剧疝的严重程度。疝的常见类型有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等,中医统称为疝气。其基本症状是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时出现,平卧或用手...
-
内伤发热 方拟四逆散加味治之
患者席某,女,34岁,2014年10月11日初诊。 发热3个月,西医经相关检查未能做出明确诊断,经对症治疗也未见疗效。现发热37.6℃~38.3℃,午后疲困无力,大便干结排出不畅,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短弦滑。患者有情志抑郁不畅史。 辨证:内伤发热(木郁土滞)。 治法:疏肝解郁,和胃降逆。方拟四逆散加味治之。 处方:柴胡15克,白芍20克,枳实15克,炙甘草6克,葛根20克,竹茹15克。服药5剂后,体温恢复正常,伴随症状消失,舌脉正常。1个多月来,随访患者未见再发热。 按 四逆散方出自《伤寒论》...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热证体会
山东省枣庄市名老中医朱文元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各种热证,扩展了小柴胡汤的适用范围。运用此方时,遵循《伤寒论》101条所云“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结合脉证随症加减:若久热不退,邪气较甚,去人参、甘草,以防有助邪生热之弊,另加白薇、青蒿、元参、地骨皮等,治疗不同类型发热,均获良效。今将有关朱文元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热证经验作一简要整理,供同道临证参考。 胆囊切除术后发热案 钱某某,女,28岁,2009年6月19日诊。病者因患胆囊炎、胆石症,月余内作...
-
治疫疔 用大剂清热解毒化瘀利湿之品
重剂起沉疴,能挽狂澜于顷刻,扶临危于既倒。如果剂量过小,对于急危重症,则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笔者临床时遇到一位因不明物叮咬出现一侧小腿肿痛甚剧的患者,经用大剂清热解毒化瘀利湿之品治之疗效显著,故与同道分享。 周通罗,男,45岁,2013年9月24日初诊。患者因外伤致左脚踝部肿胀疼痛,未及时治疗,复因不明物叮咬以致小腿肿胀疼痛两月不愈。刻诊:患处肿胀疼痛甚剧,侵及整个左小腿,左腿踝部叮咬处有3处黑痂,整个小腿即膝关节以下触之坚硬,扪之发热,食纳正常,睡眠可,大便干,小便赤,口渴喜饮,...
-
丁治国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经验初探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 “甲减” ,是由于各 种原因导致的低甲状腺激素血症或甲状腺激素抵 抗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 [1 ] 。常见临床症 状有精神萎靡、畏寒、乏力、嗜睡、动作缓慢、 出汗减少、智力减退、体重增加、大便秘结、黏 液性水肿等,治疗多以左甲状腺素补充为主,目 标为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 [2 ] 。多数患者在接受药 物治疗后,能够达到症状缓解,病情控制,但长 期无法脱离药物维持,甚至需要终生服药,严重 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丁治国主任从事中西医结合诊治甲状腺疾病 临床及科研工...
-
一贯煎溯源 合方应用辨治要点
简介:王键,男,汉族,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中医教育、科研、临床和管理工作40余年,致力于中医治则治法、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分子生物学机制与中医药防治及新安医学传承与发展研究。首届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专家银奖获得者,全国“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传承人奖获得者,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安王氏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编国家规划教材7部,主编或副主编学术专著22部,发表论文120余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5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9项。...
-
国医大师徐景藩从脾阴虚论治虚劳案析
典型案例 唐某,女,52岁。患者腹泻与大便干结交替出现10余年,大便干结情况较多,4~5日一行,羊屎状,饮食不洁或稍食生冷后易腹泻,夹有不消化食物,大便不尽感,肛门坠胀,晨起口中发甜、黏腻不爽,恶心欲呕,吐出白色黏涎,口干,食欲尚可,饮食量少,食后全身乏力,脘腹坠胀,嗳气,四肢捆绑感,腹胀,矢气频多,矢气得舒,头晕耳鸣,牙龈发酸,全身怕冷,腰酸,失眠,焦虑。手掌色红,面色晦暗,面部色素沉着,舌红少苔,脉细弦。年轻时喜食肥肉。既往病史:曾因“白塞氏病”发热,口腔溃疡时有发作,无生殖器...
-
百合病用内服及外洗两治
百合采收于晚秋,百瓣相拱而合成鳞茎,故名。其色白多瓣,形似肺,初秋开花,得金气最全,气味缓平,甘寒微苦,以敛为用。百合质润,滋肺而安魄,魄安则神宁,于肺心最宜,故内不足之虚热、虚嗽、虚肿者皆宜。 《神农本草经》谓百合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能补中益气。百合甘寒,为清补泄降之品,邪气即蕴结之热,热在腹故腹胀,清其热则胀自消,解利心家热,则心痛痊。肾主二便,肾与大肠有热邪则不通利,热清邪除而大小便自利。甘能补中,益气者,益肺也,邪热去则正气生而中州安,非以甘寒之物为补益。张景岳认为百合能补益气血,润肺止咳...
-
刘志明巧用酸枣仁汤加减异病同治经验赏析
刘志明, 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 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首 届 “首都国医名师” , 第二届 “国医大师” 。从事中医临 床、 科研、 教学工作 70 余年, 学验俱丰, 临床疗效颇佳, 在心脑病证、 肾系疾病、 老年顽疾和外感热病等方面, 颇有研创 [1 ] 。笔者有幸侍诊于刘老学术传承人刘如秀 教授左右, 每听闻刘如秀教授讲授刘老传道之训, 亲炙 之言, 受益颇多。现笔者兹不揣鄙陋, 浅述刘老应用酸 枣仁汤的几点经验。 酸枣...
-
上海名医范文虎巧治虚寒顽疾
范文虎名赓治,字文甫,是上海 近代名医,自少悟性超人,先儒而 后医,初擅疡伤,继专精内科,患 者进门望之,即知病所在,投药无 不愈,曾治好很多疑难杂症。他乐 于助人,急人之急,亲友中有求助 者,慷慨解囊毫无吝啬,曾有一理 发师傅贫而病,他授以人参而却 其酬,传为美谈。他曾言:“但愿人皆 健,何妨我独贫。”《近代中医流派经 验选集》一书中记载着这样一个生 动的故事。 有一书生,年四十有余,常年感 到寒冷,服遍中西药无效,遂延请范 文虎诊治。范文虎至病家,见门窗紧 闭,书生面色无华,虽值盛夏时...
-
疲倦乏力容易疲劳 治当益气补中引火归元
赵某,女,29岁,2015年5月19日初诊。 主诉:疲倦乏力三个月。现容易疲劳,常四肢乏力,浑身困倦,肩部酸痛,口腔溃疡,舌淡苔白,脉弱。广东省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志龙教授认为,此患者疲乏乃因气血不足、虚火上炎所致,治当益气补中、引火归元,方用补中益气汤合潜阳封髓丹化裁。 处方:生黄芪30克,生白术15克,陈皮1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党参15克,炙甘草15克,生甘草10克,当归15克,熟附子10克,炒龟板15克,黄柏10克,砂仁15克,山茱萸30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