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治 第1891页

治 第1891页

  • 湿热中阻用连朴饮合二妙散出入为治

    湿热中阻用连朴饮合二妙散出入为治

    黄某,男,42岁,于 2016年8月15日初诊。患者胸脘痞闷,恶心欲吐,纳食不佳已月余,伴身重倦怠,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缓。综观脉证,此属湿热中阻,脾胃失和之证。治宜清热燥湿、理气化浊之法。用连朴饮合二妙散出入为治。 处方:苍术30克,厚朴30克,黄连15克,黄柏20克,法半夏20克,石菖蒲8克,茯苓20克,猪苓30克,甘草5克,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二诊(2016年8月22日):患者自感胸脘痞闷已减,食欲稍增,腻苔有减,余证尚存。效不更方,再进7剂。...

  • 化风双解散 本方主治解析

    化风双解散 本方主治解析

    组成及用法:防风6克,连翘6克,当归6克,生地黄15克,泡参15克,徐长卿9克,熟大黄6克,荆芥6克,麻黄5克,苍术9克,炒栀子6克,蝉衣9克,薄荷6克,地肤子12克,竹叶6克,甘草9克,原为散剂,现水煎每日1剂分3服;或为水滴丸或为蜜丸皆宜。 主治: 一般风热壅盛、表里俱实、气血怫郁之证。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石恩权的经验方。本方疏风解表,清热通便,凉血活血,临床见憎寒壮热无汗,头目昏眩,目赤肿痛,咽喉痛,口苦口干,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弦数有力,举凡普通感冒、疫毒感染、诸多内脏炎症、...

  • 经方加减治疗杂病5则心得

    经方加减治疗杂病5则心得

    疾病的发展变化错综复杂, 在临床上运用经方 治病, 除了要纯熟掌握辨证论治之外, 还要注意一些 细节问题。 在临床上, 一个医师若能每每治愈疑难 病症, 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医术和技巧。 要 想医术精湛, 笔者认为一方面从医学期刋, 或学术会 议, 或名家学者的经验中学习, 另一方面从 《伤寒杂 病论》中找答案。 《伤寒杂病论》 虽是古代的医学著 作, 但能常读常新, 不但能启人智慧, 而且能解决临 床上问题。 现试述如下 , 还望专家学者斧正。 病案1 患者某, 女, 50岁, 2003年10月20日初诊...

  • 主治热结旁流 六一顺气汤

    主治热结旁流 六一顺气汤

    组成及用法:黄芩9克,白芍9克,北柴胡3克,大黄9克,玄明粉(冲服)9克,厚朴4.5克,枳壳4.5克,甘草4.5克,铁锈粉3克,黄连3克,白僵蚕3克,蝉衣3克,蜂蜜1匙 。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 热结旁流。胃实热闭继之下利清水无粪,日三五次或十余次。 解析:此为贵州四大名医王聘贤之经验方。王氏临床师古不泥,遣方用药,切中要害,疗效很好。 但凡伤寒温疫邪传阳明之腑,与肠中燥屎相结而成里热实证,因积滞互结,浊垢填充,必然大便秘结。所谓热结旁流者,自利清水无粪,色青而臭秽不可...

  • 从“时疫丹”治疗时病瘟疫说起

    从“时疫丹”治疗时病瘟疫说起

    王石清(1884—1945),北京名医,初为教师,感国运多艰,兵乱频仍,瘟疫流行,遂潜心歧黄,自学成才。因成功救治乡间“哑巴痧”症,而名噪乡里。中年悬壶京城,多起奇疾,求诊者盈门,先生以寿世为怀,不分贫富,昼夜不拒。1945年8月,抗战胜利,消息传来,先生欣喜异常,大笑而逝,享年六十一岁。 时疫丹组方分析 在《王石清医话医案集》中载,王石清先生治疗疫病时,常自备“时疫丹”,一以救人,二以自全。我遍翻诸书,均未见著录。近日在整理其后人学医...

  • 善用四逆散经方治疗各种疾病

    善用四逆散经方治疗各种疾病

    《伤寒论》318条有云:“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笔者实习期间有幸跟随山西省孝义市中医院田雨河老师学习,田师善用经方治疗各种疾病,尤善运用四逆散治疗脾胃系统疾病。现举病案说明之。 案1 刘某,男,山西人,38岁,2015年1月17日初诊,主因“胃脘部胀满十余年,近日加重”就诊。患者十余年来出现间断性胃脘部胀痛不适,时轻时重,严重时可及背部,舌淡苔黄,脉弦细。患者曾因饮酒吐血4次。就诊时面无喜色...

  • “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治则临床应用举案

    “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治则临床应用举案

    在《黄帝内经·素问》第七十一篇《六元正纪大论》篇中,有一提纲性的“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的治疗法则论述。深入钻研经典后,体悟到这一指导性的治法原则精髓的临床实用性,在临床工作中充分应用,价值重大。 “发表不远热”就是在治疗表证时,不管是表实、表虚、表寒、表热证均应注意要适当配用辛温发表的热性药物,方能取效迅捷。现从临床常见病例中举2例,以飨读者。 典型病例一 方某,男,65岁。2018年3月9日初诊:诉头痛、鼻塞、流清涕3...

  • 中药复方汤剂相比中成药治疗靶点与作用机制

    中药复方汤剂相比中成药治疗靶点与作用机制

    中成药即中药成品药,泛指以中药为原材质、以某种特定工艺研制而成的中药剂型。近年来,中成药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应用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其合理应用也就成为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的重大课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与中药复方汤剂相比中成药治疗靶点与作用机制基本清晰,有效组分基本明确,含量稳定,量效关系相对明确,临床疗程较易确定,同时便于患者保存携带且服用方便,因此治疗依从性较好。 但是,当前中成药临床应用距规范合理应用仍有一段距离,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中成药处方权无任何资质要求,临...

  • 治疗下肢无力予静顺汤原方

    治疗下肢无力予静顺汤原方

    静顺汤治疗下肢无力 李某,女,1969年11月11日出生。 2018年3月12日就诊。主诉:左下肢畏寒无力,走路跛行三天。去年11月底,因在寒冷处久坐,起立时突然感觉左下肢无力,欲摔倒,经人搀扶行走约5分钟,回家温水足浴后渐缓解。之后每遇气温寒冷变化时即感左下肢无力,偶有头晕感。三天前,又因气温突然变冷,左下肢畏寒无力,走路跛行,三天来不见好转。颅脑核磁共振检查示:双侧侧脑室周围内多发脱髓鞘病变,多发性硬化可能性大;腰椎核磁共振检查示:腰椎退行性病变,余无明显异常。西医诊断:多发性硬化?脑栓塞?...

  • 奔豚汤是张仲景用治奔豚气病

    奔豚汤是张仲景用治奔豚气病

    奔豚汤是张仲景用于治疗奔豚气病的一首重要的方子,是仲景用药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其中葛根的用药思想与《神农本草经》“起阴气”的功效和后世医家认为葛根能入脾胃调理气机的作用相吻合,体现了仲景对气机条畅的重视。   方证解析   奔豚汤由葛根、甘李根白皮、黄芩、川芎、当归、芍药、生姜、半夏、甘草组成。《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言:“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奔豚汤证由惊恐恼怒所致,导致肝气郁结化热内扰,引下焦冲气上逆。...

  • 结节性甲状腺 中医据病性施法论治

    结节性甲状腺 中医据病性施法论治

    陈如泉运用软坚散结法治疗结节性甲状腺疾病的经验 结节性甲状腺疾病是指含有甲状腺结节的各种甲 状腺疾病的统称, 为临床常见多发疾病, 借助高分辨率 超声的检出率可高达 20% ~ 76% [1 ] 。其临床类型众 多, 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腺瘤, 亚甲炎, 桥本病 合并结节, 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亢合并结节, 恶性 的甲状腺癌等。现代医学对其处理主要集中在定期随 访、 TSH 抑制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性碘治疗、 超声引导 下经皮无水酒精注射、 经皮激光消融和射频消融等方 面 [2 ] , 疗效有限,...

  • 桂枝汤合右归丸加减治自觉脊背串热甚时如灼

    桂枝汤合右归丸加减治自觉脊背串热甚时如灼

    雷某某,男,50岁,2011年6月28日初诊。患者于半月前患腹泻后,自觉脊背串热,甚时如灼,时串至下肢至足,无汗时热感加重,如有汗出则自觉减轻,且有上午轻、下午重,子夜后自然汗出而热感随退的规律,背热时试体温正常,并有腰痛,便溏,口干不思饮之症。患者两年前曾连续三年患上述症,每次皆数月方愈,病重时常有发冷发热,热重时则大汗出,汗后倦怠无力,甚则卧床不起。日前曾服生地、知母、白芍、地骨皮、鳖甲、胡黄连等清热滋阴药一剂后,上症加重。刻诊:面色萎黄,舌淡,有齿痕,苔薄白滑,脉寸微关尺略见弦滑,沉取无力,按肤无热。...

  • 临证中应用经方治疗难治病

    临证中应用经方治疗难治病

    难治病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疾病类别概念,诊断易于明确,治疗尚有困难,相当于中医学的疑难病。多数难治病缺乏有效的治愈方法,是临证中突破疗效的热点和难题。经方原指古代经验方的简称,是古人在长期医疗实践过程中,反复验证,行之有效的方剂,后世主要指《伤寒论》《金匮要略》里记载的古代药物配方。经方配伍严谨,用药精炼,方证明确,疗效确切,是中医学的精华。笔者临证中应用经方治疗难治病常取得满意疗效,现举验案4则,以飨同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患者伍某,男,51岁。因“确诊糖尿病12年,双下肢麻木2年...

  • 唐汉钧:健脾法治甲状腺疾病

    唐汉钧:健脾法治甲状腺疾病

    唐汉钧教授是中医外科名家,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治疗中医外科诸病。唐汉钧教授勤求古训,广学博取,内外兼修,中西贯通,尤其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治有独到见解,临证效验卓著。笔者有幸入选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培养计划,得以跟随唐汉钧教授学习,随师临诊,幸得所见。 善于运用东垣脾胃学说,是唐汉钧教授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甲状腺疾病的治疗中,唐汉钧教授尤其善于运用健脾法,兹介绍如下。 健脾疏肝、化痰散结 治疗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肿属中医“瘿瘤&rdquo...

  • 邱明义治上热下寒证验案 1 则

    邱明义治上热下寒证验案 1 则

    湖北中医药大学 朱光建 关键词 上热下寒;补肾引火;交通上下;调畅经络 邱明义,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 导师。邱师业医四十余载,处方用药精准平和,疑难 病症疗效甚佳。笔者有幸跟诊,观近年来临床诸多疑 难病,寒热错杂比比皆是,尤以上热下寒居多。夫寒 热证共见,法当寒热药并用,交通上下,调畅经络,邱 师处以知柏地黄汤加肉桂加味治疗此证,真知灼见。 吾谨遵其义,试分析一则上热下寒之病例,以飨同道。 验案举例 柳 某 某,女, 53 岁, 2015 年 9 月 18 日 初 诊。 近 2 个月来上热下...

  • 理中丸一方门九章治验

    理中丸一方门九章治验

    运用小方治疗疑难杂症是山西门氏杂病流派的突出特色。本学派已故著名中医临床家门纯德先生曾说,临证时能用小方治病,就不要开大方;能用经方,就不要开杂烩汤,也就是要尽量做到方精药简。门氏杂病流派将这一特点概括为“方精药简”,并用之于临床,疗效突出。学派运用理中丸治疗疑难杂症验案颇多,今列举典型案例,以飨读者。 文献论述 理中丸一方出自《伤寒论》,即《金匮要略》中的人参汤,原文描述有以下几处:《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

  • 当归六黄汤治汗出腥膻案

    当归六黄汤治汗出腥膻案

    某男,38岁,2015年7月17日初诊。 形体壮实偏胖,肤色黄暗,主诉汗味重多年,深以为苦,中西医杂投疗效不佳,因朋友介绍来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刘志龙教授处就诊。 因就诊时天气炎热,近之可闻及患者汗味腥膻,患者常汗多盈身,每逢天气炎热出汗多后汗味加重,伴有口气重,面赤心烦,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腻,脉沉细数。 辨证为阴虚火旺,湿热蕴结。 方选化裁:熟地15克,黄连6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当归15克,黄芪30克,薏苡仁20克,炒白术15克,扁豆15克。7剂,水煎温服,饭后...

  • 奔豚汤为治疗肝气奔豚的代表方

    奔豚汤为治疗肝气奔豚的代表方

    奔豚汤为治疗肝气奔豚的代表方,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条文中所诉症状气上冲胸,乃邪气上逆;腹痛乃木克脾土、气机不畅;往来寒热,乃热郁少阳、邪正交争。   原方中君药李根白皮专治肝气奔豚病,入肝经,清热泻火、下气降逆;黄芩、生葛根清肝泄热;川芎、当归、芍药养血调肝;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散结;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全方具有养血平肝、清热降逆之作用。   尉中民教授临证数十载,经验丰富,遵仲景之意但又不拘...

  • 当归芍药散 以方测证肝脾同调血水同治

    当归芍药散 以方测证肝脾同调血水同治

    当归芍药散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主治“妇人怀妊,腹中jiao(三声,疒+丂)痛”及“妇人腹中诸疾痛”,该方应用广泛,药少而精,是临床上常用的一个方剂。《伤寒杂病论》开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张仲景以三阴三阳划分病类,病下设证,方证一体。证的核心体现为病机,故中医学强调“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方随证立、法以方传”,当归芍药散的组方来源于张仲景对疾病病机的认识,同时示之以法,探寻其法度对于研究此方...

  • 五苓散配伍特点 主治病机

    五苓散配伍特点 主治病机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张仲景的利水名方,具有温阳化气利水之功,用以治疗包括太阳蓄水证在内的多种病证,临床使用广泛,效果显著,堪称千古利水第一名方。五苓散在药物组成、配伍特点、主治病机以及服用方法等方面颇具深意,值得中医学者仔细玩味,领会经方魅力之所在。 药物组成比例特点 五苓散中猪苓、白术、茯苓各一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桂枝半两,它们之间的剂量比等于3:3:3:5:2。根据汉代与现代度量衡的换算,24铢等于1两,16两等于1斤,1斤等于现在的250克,进行计量换算五苓散一剂方中各药物的剂量约为...

  • 右归丸加减治疗闭经便秘崩漏

    右归丸加减治疗闭经便秘崩漏

    右归丸出自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全方由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附子等十味药物组成,具有温补肾阳、填精补血之效,用于治疗肾阳虚衰病症,笔者临证处方,紧扣元阳虚衰病机,凡见元阳不足诸疾,多以右归丸加减治疗,收效颇著。   闭经   王某,女,40岁,已婚,2016年11月4日初诊。患者诉己于2014年8月起月经量越来越减,至2015年6月出现闭经,小腹冰凉感及腰困不适症状一直伴存,带下量多质稀,夜尿2次以上,大便溏稀。现精神倦怠、头晕乏力、手腕肌肤...

  • 从治疗阴虚火旺的处方分析知柏地黄汤

    从治疗阴虚火旺的处方分析知柏地黄汤

    知柏地黄汤在课本上记载的功效是滋阴降火,治疗“骨蒸痨热、虚烦盗汗、腰肌酸痛、遗精”等阴虚火旺之证。许多人都认为该方能清虚火。笔者仔细分析知柏地黄汤功效后,觉得此说法值得商榷。 从知柏地黄汤的方义而言,熟地、山萸肉、知母滋阴;知母、黄柏、丹皮清火。我们常常认为后三者在方中的功效是清虚热,这是选择性解释。准确地说,知母、黄柏、丹皮既发挥着清虚火的作用,也发挥着清实火的作用。 阴虚火旺的火是实火 阴虚可导致:(1)阴损及阳,阴阳两虚;(2)阴虚阳亢。阴虚火旺指的就是阴...

  • 从痰诊治 中医诊治经验

    从痰诊治 中医诊治经验

    朱丹溪从痰诊治中医外科疾病的特色探析 朱丹溪(1281年-1358年) , 名震亨, 字彦修, 金 元四大家之一。 因其倡导 “阳有余阴不足论” 和 “相 火论” , 被后世喻为 “滋阴派” 的代表人物。 然而, 其在临床诊疗中并不囿于 “阴虚” , 每以气、 血、 痰、 郁立论; 尤其注重 “痰邪” 致病, 提出 “百病皆由痰 作祟” 的观点。 论痰、 祛痰是其重要学术...

  • 五苓散证治体会

    五苓散证治体会

    “功能五态学说”是门九章教授根据中医学术本体属性提出的创新学说[1]。“功能态”即“整体功能状态”,是人体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的整体反应,明确提出“证”的内涵就是患病情况下的人体功能状态。中医之所以有效就在于抓住人体功能态这个核心,认识、调整功能态,针对整体功能态进行综合干预,注重患者自身功能状态的发挥,以调整自身功能状态达到常态为治疗宗旨。“功能五态学说”即功能不足态、功能衰微态、功能不调态、功能...

  • 当归四逆汤治疗精神分裂症,皮肌炎

    当归四逆汤治疗精神分裂症,皮肌炎

    导读:本文根据姚梅龄老师的一次讲座整理而成,讲当归四逆汤治疗3例疑难病的过程及思路,然后总结了当归四逆汤的应用指征并加减法。小编此前对姚老的学术思想完全不了解,但读后很有一种亲切感,姚老用六经表里定位,然后会转化到我们平时熟悉的脏腑辨证中,感觉姚老讲课发人深省,丝丝入扣,非常地详尽完备。小编真实感受,大家读文章吧。 当归四逆汤是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方,估计在座各位也经常用,体会也比较深切。杂志上用当归四逆汤治疗疑难病的报导也不少,比如治疗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周围神经炎、冻疮、血管神经性头痛、周期性麻痹,还有治疗...

  • 国医大师外治疑难病临床经验

    国医大师外治疑难病临床经验

    邓铁涛教授是我国当代久负盛名 的中医学家,精研岐黄之术,融古贯今, 中医学理论与临床均有精深造诣。中医 外治法,在广义上泛指除口服药物以外 施于体表皮肤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 法,如药物外洗、敷、熏、针灸、拔罐、按 摩、气功、音乐疗法、体育疗法等。现将 邓老运用外治法的临床经验举例介绍 如下。 一、中药熏洗止痹痛。直达病所逐邪 气。 对股动脉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等,因脉络瘀阻而见肢体痹痛的一类疾 病,邓老认为运用外洗药熏洗相当重要。 因外洗药物能直接作用于病所,而且脉 中之血得温熏热洗必加强其运行,有利 于瘀...

  • 普济消毒饮治疗头颈部实热肿毒

    普济消毒饮治疗头颈部实热肿毒

    普济消毒饮是金元时期“脾胃派”医家李东垣所创,用于治疗“大头天行”(又称“大头瘟”)的温疫时毒病。现此方常用于治疗病毒性腮腺炎。 在探寻普济消毒饮源流时,1979版全国统一教材《方剂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提示此方“录自《医方集解》”。清代汪昂《医方集解》(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指出:“然十书无此方、见于准绳”(十书是指李东垣所著的十本医书,包括《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伤寒会...

  • 主治一切吐血皆效方

    主治一切吐血皆效方

    组成及用法:白及、威灵仙、茅草根、茜草根、牛膝、蒲黄、丹皮、冬花、藕节、川贝、四块瓦、侧柏叶各9克,全当归15克,共研细末,每服5~9克,童便老酒兑服。 主治:一切吐血皆效。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李文孝的经验方.一般吐血证皆因五脏积热冲击血脉致其破损所致,本方中有大队凉血收涩止血不难解,惟威灵仙、四块瓦、全当归三味需分析解释之。 威灵仙苦辛微温,祛风通十二经络,若湿火郁遏,血滞痰阻者可疏通流利之;四块瓦为金粟科植物,性温微辛,善调经,治跌仆损伤、风湿疼痛、劳伤筋骨,因知其...

  • 理气解郁通络治甲亢性突眼

    理气解郁通络治甲亢性突眼

    胡文颖 冯文煦 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 甲亢性突眼是甲亢常见而难治的并发症之一,中医学称甲亢性突眼为“鹘眼凝睛”。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胡思荣以自拟方治疗甲亢性突眼百余例,收效显著。兹介绍如下。 胡思荣认为,甲亢病易致机体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病久痰瘀内生,互结阻于目窍而发为甲亢性突眼,故其总辨证为气滞血瘀,痰湿内停,而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为主要治则。方药:柴胡10克,全瓜蒌30克,路路通15克,夏枯草30克,山慈...

  • 引火汤治口渴案析

    引火汤治口渴案析

    高某,男,90岁,2013年11月20日初诊。患者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肺心病、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入院,西医予抗感染、化痰、解痉平喘等治疗后咳喘减轻,痰量减少,唯口干渴难耐,饮水不解,自诉“口干的一点唾沫都没有,舌头在嘴里不能打弯”,中医先后予沙参麦冬汤、增液汤、生脉散等与之,效不明显。1月前曾因右肱骨骨折固定手术。刻诊:口干渴,咳嗽,咯灰绿黏痰,动则气喘,右上肢骨折处疼痛,夜寐差,纳差,大便干,小便稍不畅,平素畏寒,舌嫩红裂纹少津,无苔,脉弦细,双尺浮。...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