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第121页
-
治疗失眠,神经衰弱药枕小汇
1.夜交藤200克.合欢花60克,枣仁、柏子仁、五味子各30克。研成粗末.做枕心即可用.适用于神经衰弱导致的失眠、心烦心悸等。 2.槐花300克.绿豆 300克。碾成粗末.装入枕芯即可。此药枕气味芳香.能清热凉血.可用于内热、口干口苦、便秘及心烦失眠者。在炎炎夏日难以入眠时用此药枕.效果尤佳. 3.荷叶、夏枯草各 1000克。研成粉末.装入枕芯.此药枕能起到清心除烦、化湿浊的功效.适用于失眠、高血压的患者。 4.白菊花、灵磁石、合欢花、夜交藤各100克,石菖蒲、远志各60克.灯芯草、丁香各30克.白檀香 20...
-
治疗胃炎常用的中西药
慢性胃炎一般分为浅表性胃炎、肥厚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三种。治疗药物主要有中成药、黏膜保护剂和制酸剂(慢性萎缩性胃炎除外)等。慢性胃炎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腹部不适、胃酸过多或减少,因此患者最好就医检查确诊后予以治疗。 中成药 温胃舒胶囊:主要成分为党参、附子(炙)、黄芪(炙)、肉桂、山药、肉苁蓉等。能温胃止痛,用于慢性胃炎、胃痛。特别适用于胃凉隐痛、喜温喜按、稍食痛轻、食欲不好、怕冷、吐清水者,此为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胃炎。成人每次3粒,每日2次。 养胃舒胶囊:主要成分为党参、陈皮、山药、玄参、...
-
治疗胃食管反流有特效药吗
问:我患胃食管反流已经两年了。近3个月来,我的病情逐渐加重,经常出现吐酸水、恶心、心口有烧灼感、上腹部疼痛等症状。请问,我应选用哪种药物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有没有治疗胃食管反流的特效药? 广西南宁钟先生 专家答:胃食管反流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此病主要是由消化道动力障碍,胃排空延迟,胃酸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因此,促进胃肠动力和抑制胃酸分泌是治疗此病的主要方法。临床实践证实,此病患者若在医生指导下同时使用吗丁啉和洛赛克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吗丁啉(多潘立酮片)是一种促胃动力药,具有增加胃肠动力...
-
防治失眠 取中药汁液后浸泡双脚
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泡脚疗法是根据中医辨治原则,利用内病外治的原理,选择适当药物,用水煎取汁液后浸泡双脚,通过药物对足部穴位及经络的刺激渗透作用,达到防治疾病。 健脾养血安神方 症状:不易入睡、多梦易醒或整夜难眠,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面色少华、心慌意乱、时有健忘、口淡无味、腹胀、便溏纳差,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方药:党参18克,白术30克,陈皮12克,升麻18克,葛根18克,远志15克,酸枣仁24克,柏子仁...
-
糖尿病拉肚子中药贴敷疗法
宋女士,52岁,患糖尿病腹泻长达半年之久,曾到各大医院就诊,也试了很多民间土方,均疗效不佳。一进食就会产生腹泻,泻水样便,常常感到手脚冰凉。内分泌科主任方朝晖通过四诊法,发现宋女士舌苔淡白,脉沉无力,辨证其为脾肾阳虚。给予吴茱萸5克研细末,用食醋调成糊状,晚上睡觉前用一块大约3×3厘米的胶布敷贴于涌泉穴上,第二天起床时去掉,7天为一疗程,用药12剂而愈。 据方主任介绍,糖尿病性腹泻是糖尿病引起的内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种合并症,西医治疗颇为棘手。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疗效较好,穴位贴敷疗法...
-
婴幼儿泄泻中药散敷脐
泄泻是因脾胃功能失调而致泻下为主的疾病,临日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质稀薄如水样为主,多发于夏秋两季,一般2岁以下小儿多见。本病主要由于内伤乳食及脾胃虚弱等所致。若暴泻无度或治疗不当,易致耗伤气阴,出现伤阴、伤阳或阴阳两伤,甚至导致“慢脾旷。泄泻日久,常影响生长发育而形成疳证。笔者用中药散敷脐,疗效显著,方便易得。 组成和用法:公丁香、吴茱萸、厚朴、枳壳、羌活各等份,人小型粉碎机碾成极细粉末,每用2-3克填入脐中,外用活血止痛膏贴住,勿让药末外漏。每日换药 1次,至痊愈为度。 浙江江山 赵昕明 点评:...
-
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复发经验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由于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及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法的发展,使大多数消化性溃疡患者在短期内治愈,但其高复发率仍然是目前尚待解决的难题。中医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在愈合质量、减少复发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典型病例 赵某,男,44岁,3月 5日初诊。主诉:间断上腹部疼痛3年余。 病史:间断上腹部疼痛3年,疼痛发作时在某诊所服用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法莫替丁胶囊、香砂养胃丸等药,症状时轻时重。曾两次做胃镜检查,均提示为胃溃疡。现上腹部疼痛,有灼热感,痛处拒按,口干口苦,有时暖气,泛酸,纳食欠...
-
云南白药藕粉治食道炎
方药云南白药、纯藕粉。 用法取纯藕粉2匙,加温水少许,和匀后冉加冷水适量,充分调匀,在小火上加热,边热边搅,待呈薄糊状已熟,加人云南白药l克,白糖少许,拌匀。病人卧床(低枕),含一口,仰卧咽下,再含一口,左侧卧咽;再含一口,右侧卧咽;再含一口,俯卧咽下;剩余者,仰卧咽毕。漱口后仍卧床勿起,1小时后饮水进食。每日服2次,以午餐后及晚间睡前服为好,使药物充分作用于患处。 说明本方适用于胃阴不足、兼夹瘀滞者,临床㈩现饮食减少、剑突下疼痛等症者。藕粉功能养胃,并可消瘀;云南白药擅治伤痛,为活血镇痛之...
-
中医药预防腹泻感冒研究
2010年8月8日,“8.8”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水源污染,城区垃圾成堆,遇难者尸体和动物尸体高度腐化,居民和救援人员近八万人居住在仅1.9平方公里的县城,天气高温闷热时伴有阵雨。8月8日至12日,县城几个医疗点上报的数字中反映出胃肠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及皮肤病呈高发病趋势。在这样异常的情况下,时刻都有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疫病防治形势非常严峻。中医药在长期与传染病的斗争中发展、提高,形成了自己的体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所以甘肃省卫生厅组织灾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大量煎煮具有防疫...
-
自拟汤药治疗低血压
近年来临床资料统计,缺血性脑中风竟有五分之二是由低血压导致的。 老年低血压属于中医的气血虚弱证。往往有头晕眼花、语言低微、面色白、自汗、倦怠无力、气短懒言、健忘心悸、食欲不佳、四肢麻木、手足发凉、失眠多梦、脉细弱无力、易感冒、口唇与指甲色淡、舌淡等表现。老年人气血虚弱,血液流动缓慢,血液的黏稠度和血液的凝固性都增高,易导致心脑供血不足,从而使心脑缺血、缺氧。而且,人进入老年后,心脑血管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硬化,从而导致血管腔变窄,血管壁的弹性下降。处在这种情况下的老年人最容易形成血栓而发生缺血性脑中风或心肌梗塞。因...
-
山药食疗四方
山药古称薯蓣,含有淀粉酶、胆碱、黏液质、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营养丰富,不仅是女性减肥食物的首选,还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是极好的滋补佳品。现代营养学认为,山药中含有的黏液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可预防心血管疾病,对高血压患者尤为适宜。在此推荐四款山药食疗方,常吃可预防心血管疾病。 一、山药绿豆奠 将鲜山药100 克洗净,刮去外皮,切碎,捣烂成糊状备用。将绿豆100克淘净后放入砂锅,加水适量,中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煨至熟烂成开花状,调入山药糊,继续煨煮10分钟,离火后兑人适量蜂蜜,拌匀成羹即成,...
-
中医外敷药方治高血压
1、黄芩30克,牡丹皮60克,当归9克,枳壳24克,桑白皮24克,丹参24克,牡蛎24克,白芍24克,台乌药24克,独活12克,磁石10克,牛膝10克,首乌10克,石决明12克。 上药加水1500~2000毫升煎沸,20分钟后倒入盆中待温后,浸洗双足20~30分钟左右。每晚一次,7天为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 2、吴茱萸10克,川芎10克,辛夷10克,冰片5克,共研细末。 用药前将神阙穴(肚脐)擦洗干净,取散粉4~5克纳入脐中,外敷敷料胶布固定,3~4天换药一次,30天为一疗程。 3、吴茱萸15克,菊花15克...
-
中草药治疗高血压
中草药治疗高血压(痰湿中阻)方 处方:半夏、天麻、茯苓、橘红、菊花、刺蒺藜各 10克,白术12克,炙甘草、大枣各6克,生姜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祛痰。用于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属痰湿中阻型。症见眩晕,头痛,头重如蒙,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欲不振,心悸,舌苔白腻,脉濡滑。 中草药治疗高血压(阴阳两虚)方 处方:生地、制何首乌各20克,山茱萸、山药、肉苁蓉、桑寄生、刺蒺藜各12克,丹皮、泽泻、茯苓各9 克,桂枝、制附子(先煎1小时)各5克,杜仲10克。 用法:水煎...
-
中风偏瘫 中医治疗用药心得
通经活络药 肝风内动后,经脉络道瘀滞,血不能充养肢体,从而出现上肢不能抬举,掌不能握,下肢不能行走,足不能步的半身瘫痪主症。治疗用通经活络之法,药用桑枝、桑寄生、天仙藤、忍冬藤、鸡血藤、海风藤、青风藤、络石藤、全蝎、蜈蚣等。其中,桑枝通利关节,善通上肢之经络,兼有祛风清热之功。桑寄生养血通络,犹善通下肢之经脉,兼有补益肝肾之效。天仙藤、忍冬藤、鸡血藤、海风藤主用通经活络,其中天仙藤尚能理气活血而利关节;鸡血藤又兼补血活血,舒筋活络,对老人、虚人、血不养筋的经络不通者尤宜;忍冬藤兼有清热通络,用于经络闭塞,风湿...
-
中风辨证分阶段用药经验
中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急,症见多端,变化迅速,病势重、病程长,危及生命,病死率、伤残率很高。中医中风病涵盖了西医的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意外疾病。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认真研究中风的发病机制,结合西医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理变化特点,和西医治疗脑血管意外的最新成果,总结出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分阶段用药经验如下。 急性期 重视气的固脱,善用补气药 急性期关键是判断缺血性或是出血性脑中风。门诊或住院的应做急症的常规处理,密切观察心跳、呼吸、血压、体温等生...
-
输液性静脉炎 中药外敷方
输液性静脉炎是指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后,静脉内腔出现炎症,同时伴有血栓形成。其症状表现为沿静脉出现硬条索状肿痛。中医治疗以凉血逐瘀为主,以下介绍几则行之有效的中药外敷方: 1.生姜150克,芒硝200克,大黄100克。先将生姜去皮捣烂,再把芒硝和大黄分别研为细末,加醋酸适量,搅拌成糊状备用。根据患处面积大小,取适量药物稍加温后,均匀地敷于患处,厚度约0.5厘米,然后盖上纱布或塑料薄膜,包扎固定。每次敷3~4小时,每日一次。 2.取芒硝适量,按100毫升温开水加入20克芒硝配制,使之完全溶解。用毛巾浸渍溶液...
-
中医降血脂 药粥来帮忙
中医学认为,人到40岁以后,肾气渐衰,肾阳肾阴皆虚,相火易妄动,致肝阳上亢,甚则化火,木旺则克土,引起胃脾功能失调,实热郁结,痰湿内生,浊阻而引起高脂血症。进一步发展到痰湿浊阻愈甚,最终导致经脉阻塞,而出现胸脾心痛等冠心病症状。因而中医多采用滋阴补肾、清热化痰、健脾利湿等疗法治疗高脂血症。高脂血症的患者在饮食上也应辩证,先推荐一些家庭药粥帮助高脂血症的患者更好的治疗疾病。 肝肾阴虚型 若高脂血症病人伴有年迈体衰、腰膝酸软、耳鸣眼花、舌苔薄、舌质红、脉细沉,则属虚证,治应滋阴补肾。 黄精银胡粥...
-
老慢支分型中药食疗
天气一冷就咳嗽、气短、喘不上气,冬天是很多老慢支患者一年中最难过的一段时间。医学专家近日指出,冬季调养非常重要。 老慢支有多种中医分型,气虚是最常见的一种,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浅短难续、咳声低微等,如平时能适当地补补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防病抗病能力,减少咳喘发作。这里介绍几种中药食疗的方法: 一是取党参、黄芪各10克,百合30克,猪肺0.25公斤,加适量的水,炖熟后放少许食盐饮用。具有益气生津的功效。 二是取50克淮山药去皮切片,大枣50 克去核,莲子50克去心,糯米100克洗净,加入水中,武火煮沸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