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第120页
-
中药治甲亢性腹泻疗效好
甲亢性腹泻是指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腹泻,多为顽固性腹泻。目前西医治疗尚没有满意的疗法。应用中药治疗甲亢性腹泻3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甲亢性腹泻患者30例,其中男9 例,女21例;年龄18~48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为2 年;均排除直、结肠器质性病变。 二、临床表现 30例甲亢性腹泻患者均表现为大便呈糊状,泻下不爽,肛门灼热感,每天如厕5~15次不等。患者因此极度消瘦,有的表现为恶病质状态,脐腹灼痛,心烦口苦,性情急躁易怒,心慌,多食易饥,多汗,突眼,颈部增粗,...
-
脾胃气虚噎膈中药旋覆代赭汤
游某,男,82岁。于2005年4月2日初诊。患者于3月5日在武汉某医院因食道癌手术,术后半月痊愈出院,因饮食失节,近2日进食则梗塞呃逆频频,呕吐食物及酸苦水,甚则呕吐涎沫,不能饮食,脘腹不适,消瘦,精神疲惫,大便3日未行,尿短微黄,舌淡苔白欠润,脉结代弱。中医诊断:噎膈,证属脾胃气虚,痰食中阻,胃气不降。治以降气化痰,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药用:旋覆花10克(包煎),代赭石12克(先煎),法半夏1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党参20克,厚朴10克,炙黄芪15克,藿香10克(后下),黄连4克,吴茱萸2克,火麻...
-
终年偏头痛 调和阴阳随症用药
黄某,女,38岁,终年偏头痛,苦不堪言,久治不效。初诊时由家属搀扶而入。观其面色灰黄,神萎项强,口渴欲饮,头痛难抬举,体弱声微。诊寸脉带弦,两尺虚小,舌质红降,苔干白。诊后认为,病属肾阴亏涸,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而发头痛。同时有兼肾阳不振,水气蒸腾乏力,津液难以化生,故有口渴。此病实乃肾中阴阳两虚所致。治当以调和阴阳,随症用药。 处方:生地18克,金石斛10克,天冬9克,麦冬9克,肉桂5克,菊花12克,枸杞子12克,山茱萸15克,北沙参10克,黄柏9克,甘草5克。3剂,水煎空心服。 数日后复...
-
胃脘痛 必当辨证审因投以方药
胃脘痛之病情,虽有虚、实、寒、热或虚实并见、寒热错杂之殊,就其病因、病机推之,则可辨为气滞、血瘀、寒凝、火郁、食伤、停饮、中虚、津伤以及虫积等不同。故治疗时,必当辨证审因,相机立法,投以方药,可得而治焉。 气滞胃痛 胃脘部膨满作痛,其痛串走无定处,频发噫气,或呃逆不休,心烦易怒,屡欲太息,逢恚怒则胀痛增剧,食少口干,舌赤苔白,脉象沉弦而滑。治宜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方药:香陈理气汤(自拟方)。处方:香附15克,陈皮20克,柴胡15克,紫苏15克,枳壳10克,麦芽20克,木香4克,薄荷8克。加减...
-
中老年人急性肠炎药膳
急性肠炎是常见病、多发病,多由于细菌及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所致,其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严重者可致脱水甚至休克,大便多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可伴有腹部绞痛、发热、金身酸痛等症状。其致病菌多为沙门氏菌属,由于微生物对肠黏膜的侵袭和刺激使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等产生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粪便稀薄,排便次数增加,临床上与急性胃炎同时发病者,又称为急性胃肠炎。病因多为暴饮暴食,进食过多的高脂高蛋白食物,饮酒、饮冰凉饮料过多,或进食腐败、污染的食物。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
-
产后腹泻 中药精方疗
1968年秋季,时值阴雨连绵,有一李姓妇女患产后腹泻求诊。自诉:产后13日,大便溏稀,日四、五次,腹部胀满,肠鸣阵阵,纳食减少,形体消瘦。问其恶露已停,时有汗出,夜眠难安,口干不欲多饮。前医曾给参苓白芍散、胃苓汤等方,症状未减轻。现消瘦脱水貌,舌淡苔薄白,脉濡缓。 祖父诊后云:产后诸症是本虚,气血双亏,脾胃不足,此妇人尤甚,实则是脾虚难以运化水湿,水湿泛滥于肠道,故而腹泻。前医用参苓白术散、五苓散类方,也属对证,只因该患者脾虚肠弱,药物难以吸收,故效不佳耳。思之再三,祖父给出一方:土炒白术30克,车...
-
中药刺五加巧治神经衰弱
中老年人患上了神经衰弱,会出现体倦乏力,失眠多梦而且记忆力差。专家指出,中老年人不妨服用些刺五加,对治疗神经衰弱很有好处。 刺五加的服用方法有很多,可以取几片薄片泡水代茶饮,对于神经衰弱严重的病人可以尝试以下的服用方法:夜交藤30克,灵芝15克(先熬),当归10克,合欢皮、五味子、酸枣仁、茯神、熟地、刺五加各15克,磁石20 克(打碎先煎),水煎分3次服。服用一段时间可以起到治疗失眠分3次、降血压、增强机体防御能力等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刺五加原名五加皮,分为刺五加、五加皮、香加皮三种不同药材。此方选用的是刺五...
-
紧张性头痛案 中医辨证用药
霍某,女,32岁,1999年12月10日初诊。 主诉:两侧头痛反复发作2年多。患者两年前一次闹情绪后,自行用头撞墙致头痛时作。经头部CT、磁共振、脑电图、脑血流图等检查,均未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多家三甲医院均诊断为血管紧张性头痛。曾经间断服用中药治疗,疗效不显,具体辨证用药不详。 该诊:体型偏瘦,时有叹息,自述两侧头部如有绳困,头痛时作,从过去情绪不良加重到现在夜间、寒冷、情绪变化等均要加重,食纳不佳,舌淡苔薄,脉细涩。西医诊断:紧张性头痛。中医诊断:头痛,辨证:肝气郁结、脾虚夹瘀。处方:炒...
-
治疗胃下垂最好的药方
方药:柴胡、枳壳、 白术、元 胡各12克, 白芍、郁金、陈皮、炙 甘草、升麻各8克,砂仁5克。 加 减:嗳气酌加旋覆花、代赭石各15 克;泛酸酌加煅瓦楞子、乌贼骨各 20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1 个月为1个疗程。主治:胃下垂肝郁 气滞型。 疗效:治疗42例,显效26 例(上腹部饱胀不适、厌食、恶 心、嗳气及便秘等症状消失,X线钡 餐检查胃小弯最低点较治疗前上 升>4厘米);有效12例(上述症状 好转,X线钡餐检查胃小弯最低点较 治疗前上升1-3厘米);无效4例 (上述临床症状及X线钡餐检查无 改善)。总...
-
老年性痴呆中医药治疗或有优势
●2010年全球有3560万痴呆患者,预计2050年将超过1.15亿。其中最常见的痴呆类型是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性痴呆,约占痴呆病例的60%~70%。中国现已成为老年性痴呆第一大国。保守估计,我国现有600万~800万老年性痴呆患者,占世界发病人数的1/4,将分别于2020年和2040年达到1020万和2250万。实际数字或许更惊人。 ●作为一种多因异质型疾病,单一药物、单一靶点治疗老年性痴呆很难获得理想效果,多环节、多靶点的协同治疗可能是未来药物治疗和研发的趋势。从这一角度来说,中药因含有多种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