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 第2页
-
自拟消疣方治疗多发性跖疣56例临床观察
跖疣是由皮肤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增生性皮肤病, 具有缠绵不愈、容易传染、自觉疼痛、治疗后复发率高等特点。临床多采用液氮冷冻、激光切除等局部物理疗法, 但对于多发性、疣体较大的患者, 采用液氮冷冻则难以彻底清除, 又容易复发, 采用激光切除则伤口多且深, 术后容易感染, 疼痛感明显, 行动不便, 给患者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不便。笔者在临床中运用中药自拟消疣方浸泡治疗多发性跖疣, 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6月在广东省中...
-
浅析孟毅分期论治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经验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和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弥漫性骨骼肌炎症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对称性四肢近端为主的肌肉无力伴压痛,甚至出现呼吸困难、饮水呛咳等危重症状,实验室检查示血清肌酶增高,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DM伴有典型皮肤损害。PM、DM属中医“痿证”范畴,历代医家对其病机特点作了精辟的论述,总之不离虚、实两端,虚指后期导致的肝、脾、肾亏虚,实者多由感受湿热之邪而发病。孟毅教授认为该病以正虚为本,感受热毒、湿邪为因,三者相互影响,...
-
面部及背部广泛多发皮丘疹 皮疹处方化裁
皮 疹 王某,男,19岁。2011年2月22日就诊。面部及背部广泛多发皮丘疹,较皮肤颜色淡白,无皮屑。2007年曾在我院皮肤科就诊,来我处开中药与皮肤科西药同服而治愈。中间曾又复发,仍在皮肤科就诊,但一直未明显好转,因笔者外出学习不遇而未服中药,直至今日相遇而诊。西医认为属于真菌性皮肤病,皮肤科开给内服、外用药物,已近1年。患者诉一旦服用抗真菌药,则身浮肿,全身不适。皮疹有瘙痒,抓烂处有渗液,头昏,纳可,寐差,大便不干但难解,舌淡、苔白腻,脉缓。 遂以2007年处方化裁:薏苡仁30 g,淡竹叶12...
-
多发跖疣的中医外治
一、治疗方法 1.硝跖汤浸泡。 处方:黄芪、薏苡仁、 板蓝根、连翘、山豆根、贯众、虎杖、山楂 各50克,紫草、红花、露蜂房、山慈姑各 30克。上药共煎3次,每次20分钟左右, 将药液混合,在能耐受的最高温度时浸 泡患处,当微温时又加热浸泡,如此反复 3次。之后用小剪刀修剪患处变白变软的 皮肤,修剪至微痛时用消跖膏涂擦按摩5 分钟左右。 2.消跖膏组成。 处方:三棱、莪术、郁 金、天南星各30克。诸药研成细粉,开水 调成糊状,加入适量宝宝霜调匀即成。 消跖汤2日1剂,浸泡后将药液煮 沸,第2日再用。2周1疗...
-
湿疹多发季 中医有办法
湿疹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也属于过敏反应。临床特点为剧烈瘙痒,皮损多形性,对称分布,急性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常以苔藓样改变为主,易反复发作。 湿疹病因复杂,多为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外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热、热水烫洗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西医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症状、减少复...
-
江苏名医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方
处方:生地、白芍、枸杞子、钩藤、麦冬、女贞子、白蒺藜各10克,蜈蚣1条,地龙、甘草各5克。 用法:每剂水煎2次,合并2次煎液300—400毫升,冰箱冷藏,服时温热,分4—6次,2天服完。 加减:患儿若久病搐搦,舌红少津,真阴耗伤,加用龟板、鳖甲。若面黄、气短易汗,善太息,乃气阴两虚,加用黄芪、党参。心烦不宁,好动易怒,加柏子仁、生牡蛎。大便干结加大黄。口渴欲饮者重用芦根。若单为清喉样干咳,入睡则如常人,常误诊为咳嗽、喉炎等,清肝饮加玉蝴蝶、玉竹即可。 功效主治:清肝养阴,平肝熄风。主治儿童多...
-
强调从肝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 神经精神性疾病,中医学 将其归人心肝类疾病 中,多认为本病与肝密 切相关。可归于中医学 肝风证、慢惊风、目连 割、抽搐等范畴。本病在 临床上多表现为慢性、 反复发作性、不自主运 动肌的无节律性抽动, 病程较长,发病过程中 有反复发作又自行缓解 之势,亦可出现不自主 的发声,部分患儿伴有 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症,影 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基于上述认识,本病 应以八纲辨证与脏腑辨 证相结合,其中尤其注重 辨明阴阳虚实,强调从肝 论治。 《素问·生气通天 论》有云:&...
-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又称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 中医方
甘肃省名中医张士卿,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批全国名中医,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张士卿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四十余年,对小儿外感发热、呼吸、消化、精神、神经系统等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有独到的见解和确切的疗效。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又称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是以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的快速抽动,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有明显增多的趋势。该病常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强迫行为,发病后较难迅速控制,病程持续时...
-
贾六金善于治疗儿科常见病多发病
贾六金,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三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50余载,善于治疗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疑难杂病,疗效卓著。 方药组成:黄芪15克,党参12克,炒白术12克,茯苓12克,厚朴12克,草蔻仁12克,炒白芍15克,陈皮12克,干姜6克,肉桂6克,木香12克,炙甘草6克。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补虚缓中、平调阴阳。主治由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腹痛、痞满,饮食生冷或者夜间加重,常伴有嗳气、反酸、面色白或萎黄,舌质淡胖,脉缓。...
-
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经验介绍
王素梅从肝脾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 多发性抽动症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神经精神障 碍性疾病, 可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 以不自主 表现为眨眼、 噘嘴、 皱鼻、 摇头、 耸肩、 甩手、 举臂、 踢腿、 收腹动作及发出吸鼻声、 清嗓声等为主要表现, 严重时 可出现口出秽语, 不能自控 [1 -2 ] 。本病目前西医多采 用氟哌啶醇和泰必利治疗, 但因本病病程较长容易反 复, 服药时间较长, 多有较明显的不良反应 [3 -4 ] 。因 此, 采用安全、 无明显不良反应的药物是治疗本病的关 键。王素梅教授对多发性抽...
-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 名方及经验方医治
郑启仲,男,1944年生。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我国中医科学院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第三、四、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承继作业指导老师,全国先进作业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第四、五届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临证擅用经方、名方及经验方医治小儿时行疾病、心肝病证、肾病及疑难杂症。 组成:炒僵蚕6克,蝉蜕6克,广姜黄6克,制白附子3克,全蝎3克,生白芍12克,穿山龙9克,莲子心3克,生大黄3克,甘草6克。以上为5~7岁小...
-
李培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儿科常见病,好发于2~12岁儿童。随着儿童饮食结构的改变和学习压力的增加,本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近年来获得广泛关注。西医认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神经精神障碍疾病,以多发、不自主的全身一处或多处肌肉抽动或发声抽动为典型症状,患儿多伴有注意力低下、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学习困难,甚至出现自残或自杀行为,严重阻碍儿童生理、心理健康发育和发展[1,2]。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相关研究表明,本病可能与生物学因素、精神心理因素、药物因素、微量元素缺乏、神经递质分泌紊乱等相关,西医治疗首选...
-
闭经 妇女的常见多发病 中药方治之
闭经,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证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实证和虚证。实证表现为:经闭,小腹胀痛拒按,胸闷不适,两肋胀痛,精神不爽,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紫红,多因气滞血瘀而成。虚证表现为:经闭,病人面色淡黄或无血色,头晕眼花,心悸气短,口淡无味,身体瘦弱,四肢无力,手足心热,心烦不安,舌质淡红无舌苔,多因气血两虚所致。 治疗实证,宜活血化瘀,余常投以《医宗金鉴》之桃红四物汤合《金匮要略》之桂枝茯苓丸加味而获效。 方药:当归、赤芍、川芎、生地黄、桃仁、红花、泽兰、鸡血藤、牡丹皮、茯苓、三棱、...
-
乳腺癌辨虚实阴阳 乳腺癌多发转移之痰瘀互结当以健脾为要
晚期乳腺癌指局部晚期和复发或转移性(Ⅳ期)乳腺癌,处于乳腺癌发展的特殊阶段。现代医学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主要依据肿瘤分子分型,选择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方案,其中位生存期为24~30个月。对于转移性乳腺癌,全国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林毅在强调养气血的同时,常从痰瘀论治,现介绍如下。 辨虚实阴阳 在乳腺癌的发展过程中,常以正气亏虚、冲任失调为本,气滞、痰瘀互结为标,并在病理因素长期影响和积累下由量变到质变,最终导致癌毒内生。内生毒邪常随经脉流窜,致五脏俱损。林毅认为,正气亏虚是癌毒流窜的先...
-
熊继柏治肌肉深部多发性脓肿医案
李某,男,39岁,科威特人,门诊病例。 1997年9月5日初诊:患者3年前发现,其前后阴周围部位及腹股沟部、腋窝部、颈部多处肌肉深层频发肿块,发则持久不溃,疼痛难忍,伴全身低热。由于服药未能控制,每发则必须在局部手术切开,从肌肉深部排脓。西医诊断为多发性深部脓疡。由于连续不断发作,先后已切开过30余刀,故来就诊。 刻诊:患者前阴左侧腹股沟部发一肿块尚未切开,疼痛明显,左腿屈伸不利,行步困难。其右侧腹股沟部有一切开的刀口尚未愈合,还贴有敷料。察其近发之肿块局部硬肿而不红,且并不灼热,但疼痛拒按...
-
中医辨证论治对多发性骨髓瘤肾病化疗疗效的影响
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myeloma, MM) 是一种浆 细胞恶性克隆型疾病, 多见于老年人, 随着我国人口 老龄化日渐明显及临床检测手段的进步, 近年来发病 率呈现上升趋势。MM 临床上常伴肾脏损害, 甚至以 肾损害为主要、 首发表现而收入肾内科 [1.2] 。多发性骨 髓瘤合并肾病时存在一定治疗禁忌, 传统方案治疗并 发症多, 疗效难以令人满意。本研究通过对在我院就 诊的一组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的患者进行中医辨 证施治与常规化疗方案联合治疗, 并与单纯采用化疗 的患者进行对比, 评价 2 组的疗效及...
-
春季多发流行性腮腺炎 中医防治方
痄腮,西医称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于校园或幼儿园中流行,成人及两岁以下小儿很少得病。本病在冬春季较多见。腮腺炎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经飞沫传播。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温病的范畴,只要辨证正确,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临床常见证型包括风热外感型和热毒炽盛型两个类型: 风热外感型:其临床表现与感冒有些相似,症见头痛,低热,多在37.5℃~38.5℃之间,有的还可见打喷嚏、流涕,腮部肿胀酸痛,进食咀嚼时加重,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宜清热解毒,透表散结。方用薄荷5克(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