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 第3页
-
五脏为中心的系统功能观 治肺心病方
心系病证辨治勾要 通补兼施畅心脉 心主血,血行脉中,如环无端,周而复始,供养脏腑肢体。气血运行通畅,脏腑功能正常,则动静有度,强弱适中,节律正常,是谓平人。动是主导的,静是对应的,动则血行诸经,静则血涩为瘀,脉道不畅。动而太过,则血不循经,动而不及,则血失所主。其间证有寒热虚实之异,治有温清补泻各种通法,实者祛外邪,清热毒、泻痰火、化水饮、消痰瘀、祛阴寒;虚者辨气血阴阳之异而补之使通。血肉之心当以通为主,神明之心当以养为要,鉴于心病虚中有实,因虚致实者多,故应以通补兼施为原则。以通为补,以通为用...
-
基础肺功能差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疫情下怎么办
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多基础肺功能差,属中医“正气不足,易感邪气”的体质,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肺纤维化的患者,多为50岁以上或高龄患者,即便是感染普通流感,也是导致慢性呼吸基础疾病急性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如果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更容易成为危重病人。所以具有慢性呼吸系统基础病的患者,更应提高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尽量减少外出、出门戴口罩、勤洗手、远离人流密集场所等。需要强调的有以下几个内容: 1.长期服用(或吸入)的药不可随意停用。有的患者没...
-
林燕善用对药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涵盖面比较广泛,临床接诊最常见的有以咳嗽为主症的上呼吸道感染及慢性咳嗽;以咳喘为主症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以发热、咳嗽、咳痰、喘息为主症的小儿肺炎。河北省中医院儿科专家林燕善用对药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显著。现总结其常用对药经验如下。 桑白皮 地骨皮 桑白皮、地骨皮合用清肺热止咳。林燕常用此对药治疗小儿肺热咳嗽。 桑白皮性寒,味甘,归肺经,寒能清热,故可用于清肺中实火,泻肺中水气,治疗肺热咳喘,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泻白散治肺气热盛,咳...
-
培土生金法辨治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思路及临证应用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 脾常不足、 肺常虚, 临床上 不乏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 常表现为脾肺两虚。王 霞芳主任从事中医工作五十余年, 认为小儿呼吸病往 往存在脾肺同病, 采用脾肺同治, 健脾善后的方法治 疗, 取得较好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小儿脾肺同病的成因 王霞芳主任经过几十年的临床观察和实践, 认为 小儿以脾、 肺两脏疾病为多见, 往往脾肺同病, 或脾病 及肺, 或肺病及脾, 或外邪直犯脾肺两脏。此与小儿的 生理、 病理特点有关, 即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小儿脾常 不足, 肺常虚是其内因。小儿从出生到...
-
外台茯苓饮出自《金匮要略》治疗呼吸系统咳痰喘
•外台茯苓饮主治病证应以太阴病里有水饮、水气郁结为主。症状表现为胃脘胀满不适,胸闷气短,咳痰喘等。 •外台茯苓饮在呼吸系统中多有应用机会,尤其在慢性咳痰喘稳定期的调治,其较一般温补方剂等更胜一筹,蕴含着后世的健脾补虚、温中祛饮、调畅气机、肺脾同调、培土生金等治法。 外台茯苓饮出自《金匮要略》,在呼吸系统咳痰喘治疗中多有应用。兹将笔者应用外台茯苓饮的心得与体会介绍如下。 【病案举隅】 杜某,女,30岁。主因反复咳嗽5年,于2017年初就诊。咳嗽,...
-
运用益肾蠲痹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上,笔者运用国医大师朱良春的益肾蠲痹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疗效肯定。特别是对应用免疫抑制剂、冲击疗法不能耐受者;长期应用激素病情未稳定者;撤减激素即出现反弹者;明确诊断重度SLE,在治疗过程中不慎怀孕需继续治疗者等等,都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举一典型案例如下。 王某,女,26岁,农民,2002年2月25日初诊。 患者罹患系统性红斑狼疮,每日服强的松40mg,查ANA(+),抗Sm抗体(+),抗ds-DNA(+),C3:0.55,C4:0.10,BUN8.2mmol/L;面颧蝶斑...
-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秘方数: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侵犯全身结缔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器官特别是肾脏常被累及。SLE合并肾脏病变的发生率国外报道为16~80%,我国报道为64~67%。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简称“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标准是在SLE确立后,临床上具有持续蛋白尿在(十)以上或镜下血尿(>10RBC/高视野)、管型尿和肾功能损害之一者。本病常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各种临床表现,如发热、蝶形红斑、关节痛等。一般当肾脏被累及时其他脏器的损害也比较显著,其中心脏、胸膜及造血系统尤为显著。临床分为四型;(l)轻...
-
泌尿系统结石病(秘方数:6)
泌尿系统结石病是一种常见病,它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泌尿系统结石病有较为明显的地区性。我国南方发病率高于北方,可能与气温、水质、生活习惯、遗传等有关。根据尿结石的主要化学成分,常见的有草酸钙结石、磷酸铵镁结石、尿酸结石、尿酸盐结石、胱氨酸结石等。泌尿系统结石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肾绞痛、血尿、胀痛。绞痛发作时,可坐立不安、恶心呕吐等,如继发感染,则有尿频、尿急、尿痛的尿路刺激症状等。肾结石疼痛部位在腰部,可沿输尿管方向放射痛。输尿管结石是结石所在部位的绞痛,疼痛向大腿的内侧、腹股沟放射,男性可向阴...
-
中医“治未病”是一个系统工程
所谓中医治未病应当理解为按照中医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理念,遵照中医养生保健的思想和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公民健康工程。 国家应从政府层面上对中医治未病加以重视并加强行政干预力度,制定相关战略,尽快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相关方针政策,制定并监督实施中医治未病的相关具体举措;中医药行业应从既病防变,摄生防病,掌握规律先时而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几方面来开展工作。 2013年6月,国家卫计委、财政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出通知,明确要求将中医治未病纳入基本公共...
-
中医治病是一个系统工程
副医嘱就是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医嘱之外的必要提醒,让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有一个积极的配合作用,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过失,尽可能地使其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这样的医嘱,我们称之为副医嘱。常见的副医嘱有:心理提示、服药反应、忌口等。 中医治病是一个系统工程,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直接影响疗效,有的甚至会出现副反应。再好的医生和处方,如果患者煎药、服药落实不到位,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尤其是中药煎剂讲究更多。中药煎剂是将医生开好的中药饮片进行煎煮,有条件的医院或药房指定专人用煎药机按照相关规定煎药,患者取药后只需按医嘱...
-
消化系统有哪些常规检查
报特约专家、陕西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李增烈 胃镜 准确地应该将胃镜称为上消化道内镜,它能确诊食管、胃、十二指肠上部的各种病变,如胃炎、溃疡、肿瘤等,特别是早期肿瘤,可取样做病理鉴定。但对胃肠道外病变、上消化道运动情况的了解受限制。 肠镜 可以对大肠各部(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各种病变确诊,特别是对早期肿瘤最为有用。和胃镜一样,可重复检查,但对肠道运动状况的了解受限制。 钡餐透视及气钡双重造影 口服钡剂进行检查,可查上消化道(范围同胃镜),亦可查全消化道(下延至小肠、大肠),对较为明显...
-
“涉磺中药”损害神经系统 识别“涉磺中药”
经硫磺熏蒸过的中药,容易对人的肠胃造成刺激。如果是被工业硫磺熏蒸过的中药,还会对人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轻者会出现头昏、眼花、全身乏力等症状,长期食用则会导致眼结膜炎、皮肤湿疹、慢性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甚至支气管哮喘等,严重的还会影响人的肝肾功能,提高肺癌的患病率。此外,人体摄入太多硫磺还有可能引起克罗恩氏病、阿尔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症)以及卢伽雷病(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等。 为了让中药外观漂亮,卖相好,易于保存,很多商贩都采用硫磺燃烧时产生的烟雾来熏制中药。近期,涉磺中药事件接二连三地出现,消费者便开始担心...
-
中医哲学思维智慧系统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
西学东渐以来,由于人类的疾病防治成本、健康维护成本和卫生经济运行成本过高,迫使各国政府不断推行医疗改革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深层次难题。特别是西医学用还原论思维方法所构建的医学范式尽管为我们最大限度地提供了选择,但由于效率低下和成本过高而凸显出了明显的局限性。笔者认为,在医改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中医哲学思维智慧引领作用。 首先,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系统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解放医学生产力。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学问,哲学是具体科学的灯塔,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
-
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
中医药领域具有典型的大数据特征:一是数据量巨大。如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4所医院全年的门诊量达到698万,仅广安门中医院1天的门诊量就超过1万人次;每年还有将近6万多的住院患者。如果将这些患者的诊疗过程全部数据化,每人次就诊产生的医学数据以10M计,那么每年产生的数据量将高达70TB,如果把全国中医院的临床数据都汇聚起来,其规模之大可想而知。二是数据类型复杂。在中医医院,每个患者不但要经过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还会经过各种理化检测进行疾病及其预后的诊断,所以不光有病历资料中包含的信息,还会有生化检查、多种...
-
中医药系统医疗与保健共进
2014年,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在改革奔涌的大潮中,中医药作为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释放出全新的活力,笃行而致远。 回望这一年,中医药系统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于国家大局和卫生计生全局中谋划中医药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成立组织机构,启动实施深化中医药改革各项工作,推动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加快推进依法行政,成立中医药改革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依法决策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中医药相关规划编制取得...
-
系统梳理中药方剂 分门别类记录药方
中医药可追溯至传说中的神农时代,几千年来中医药为人类健康和医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对花叶根果、角茸骨甲药性的不断了解过程中,大家也加深了对自然、医学和人体的认知。宋代编辑成册的《和剂局方》是我国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撰的成药著作,对中医药发展影响很大。 两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融合,内外交流,将中医药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剂局方》一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查阅现有史实,此书系惠民和剂局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初刊,最早名为《太医局方》,宋徽宗崇宁间(1102-1106)改名《和剂局方》。宋...